【畢德歐夫】各位讀者粉絲你們好,
很高興跟你們宣布一項消息。
畢德歐夫過去除了在幣圖誌發文之外,
過去幾年甚少在其他地方看到我的原創內容。
大多是轉載,標題整個改掉這樣。
(有的標題還改到不是我原意)
過去這麼多年來,剛開始只是寫寫網誌,
當時臉書也沒這麼盛行,後來閱讀的人慢慢多了,
批評也有,鼓勵也有,不過依舊維持一貫風格,
畢竟不是靠這個維生,不需要造神、
或用明牌與誇張聳動的方式去維持聲量。
當然副作用就是:「真的不符大眾重鹹口味,也不會紅」
不過正面的效應則是:「幣圖誌或畢德的私人粉專,
讀者水準都很高,極少會有要求報明牌或出言不遜,
或者直接問多空這類怪問題。」
也讓我樂於跟每個人回文互動,
固定半年舉辦一次的美股課程,也維持了七八年,
都相當不錯,也有許多學員重複回鍋上課,
真心覺得備受肯定,也感到欣慰。
這次應目前全台最大的訂閱平台press play邀請,
其實之前也找了我兩次了,但都太忙忘了回。
直到專案經理Katherine聯繫到我,
由於我的許多堅持,例如我上訂閱但是依舊不直播,
不造神、不吹捧高報酬率...等等的要求,
甚至原本要我貼學員感謝信、或者現場照片影片...之類。
一度讓我思考很久,
「假如真要這樣是不是乾脆不要弄了。」
所以我明白的表示:
「我可以不要提供這些嗎?讀者群認同專欄價值的話,
自然會願意看看這在寫什麼。」
參加過我現場活動的讀者朋友一定知道我的規矩,
很多內容不會在網路上講,
因為真的很精華,有些太灰色地帶,
有的則是會得罪人,網路是公共空間。
應該是雅俗共賞的一個好地方才對。
專案經理Katherine這一兩個月非常的尊重我,
也不會勉強做這些事,
完全按照我的意願來製作屬於畢德歐夫的訂閱方案。
身為一個孕婦,她真的很辛苦,跟我不斷的溝通。
也祝她之後順利平安的生產。
接著來講講幾個讀者可能會疑惑的地方,一一解答。
Q1,畢大不是在幣圖誌寫了快十年,
難道免費的就不寫給我們看了嗎?靠!
A:「每週在幣圖誌的專欄正常發文,無任何改變」
我知道網路上很多作者陸續把免費文章都停了,
甚至減量,畢竟知識是有價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這點相信大家都認同,
但我覺得這麼多讀者閱讀多年,我不能停幣圖誌專欄,
除非寫到沒什麼人閱讀的那天,功成身退,
反正本業也不在這,就休息吧。
Q2,那畢大我看免費的幣圖誌就好,幹嘛要訂閱花錢?
A:這問題很好,其實很簡單,
過去幾年寫專欄累積不少讀者粉絲,
大家想要看的都不盡相同,偏偏初階入門的一定是最多人需要的,
我在幣圖誌也曾寫過不少類型文章,
有的不受歡迎,我自然就下架了。(或是覺得寫不好)
如果每個月388,保證四篇以上的文章內容,
未來可以有多餘的營收,我就能找更多助理協助我找資料,
並且提供更深度的內容,或者是更冷門的議題。
另外像是短線、極短線的文章,LV2與Tas的判讀,
短線力竭訊號...這些我認為不適合發在原本幣圖誌站上。
另外一個方案則是1088,一個月兩篇加上
每月一次一小時的美股見面討論會,
會把過去幾週的動向做個整理,
以及最近這幾個交易日發生的事情做研討。
我個人覺得一開始沒什麼人訂閱的時候,
這方案真的超值,原因很簡單,
你想想...第一個月如果只有5個人訂閱這方案,
那不就等於我們6個人一起在咖啡廳或會議室,聊投資理財,
跟「私人家教」差不多....
也沒另外收費,這都包含在訂閱的月費當中。
至於一小時的限制?才幾個人,
多聊一些時間也無妨,你想問投資的問題或理財規劃,
都可以問,我盡力回答。
未來如果真的有上百人訂閱,
那也會找大型的場地,
只是我覺得很難!又不是講台股。
所以一開始沒什麼人訂閱的時候,
你等於是花1088請一個投資、理財家教的概念。
Katherine跟我說:「畢大你這樣不會虧太大了嗎?
場地費都是你自己要出喔?跟我們公司無關。」
「....................我知道。」
我說大家開心就好,反正如果沒什麼人訂閱我的內容,
那就代表大家不能接受更有價值但要收一點費用的文章,
我尊重大家的選擇,大不了我關掉專案就好。
Q3,那這個平台如果我看了一個月不想看,可以嗎?
A:你直接在平台上取消訂閱就好,而且上面也還有其他的作者,也許各種領域的內容你們剛好喜歡也說不定。
Q4,訂閱制現在真的很紅,好像很多人都跳出來賺了!畢大你賺很大嗎?
A:平台就像是以前的電視台,其實只是工具,
每個人想要走什麼風格,那都是個人選擇,
有些要把自己搞得跟股神一樣,就是有粉絲喜歡,
那也是人家的選擇。
但我看了一下,其實很多講得很中肯的內容,
訂閱人數真的都不多(你們自己都能看到訂閱總人數)
抽成則是8/2拆,作者8,但是扣完稅、雜費、其他必要扣除的費用,
我算過作者實拿約68%左右。
也就是說一個人訂閱初階方案的話388元*0.68=263.8元,
大概就是賺263塊,還不包含另請助理的費用。
大班方案雖然是1088元,看似比較多,
但我要負擔每個月跟大家碰面的場地費用,
還有時間,其實也還好。
做訂閱要賺大錢可以,就是要聳動,誇張。
要不然就是電視上已經很具知名度。
否則一個月應該就幾千元到幾萬元而已。
寫了這麼長一篇,希望這篇對大家有幫助,
喜歡寫作,也喜歡講座分享,
這些都是我喜歡的事,所以才能走這麼久。
也希望這個訂閱平台的內容你們會喜歡。
(每月4篇的文章,388元,有粉絲覺得如果能6篇或8篇好像就更划算了,
那我應該就忙到沒空做單及FB更新了吧!)
有什麼問題也歡迎私訊或留言給我,
上面有兩篇試閱文,專案經理Katherine跟我說
要不要多幾篇試閱來吸引客群?
我回答:「幣圖誌站上我寫了幾百篇都免費了,
不會自己去看呀!還寫試閱文。昏倒~」
如果之後沒什麼人氣的話,
這孕婦經理應該會很討厭我的一堆堅持。
哈哈,凡事盡力去做,結果由天。
https://reurl.cc/kGM9q
#如果還沒考慮好要不要訂閱也可以先點追蹤
#紅色愛心的那個就是追蹤
#不用錢純粹讓我看了開心而已
#謝謝你們常常支持專欄
#追蹤數多一點啊讓我有點面子謝謝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鼓室圖判讀 在 誠實大叔 張誠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中護台 vs. 和平護台]
#現在的氛圍 #只有抗中才是護台
以前的國民黨:反共、護台。
現在:與中華民國合體的蔡總統打著反共的旗幟「抗中」,以捍衛中華民國主權為名「護台」,除了「抗中護台」,其他的任何兩岸主張都被染紅,都是添共、賣台。
「拒絕一國兩制」是由「抗中護台」的戰略延伸出來的戰術,很受台灣民眾歡迎;必須拒絕一國兩制(抗中),才能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護台)。最近的「反送中」事件,所有的總統參選人都表明「拒絕一國兩制」,更強烈地支撐了「拒絕一國兩制」或「抗中護台」的接受度。
「抗中護台」必是2020年總統選舉的主軸,將產生類似2016年周子瑜事件的效應。
#回到現實面
1. 現在的兩岸,「兩制」是事實。因為要抗中,所以拒絕「一國」。那「兩國兩制」或台灣獨立,不就是政客說不出來的選項嗎?為何不敢說,因為得不到國際的支持。
2. 中共要知道,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根源是自由地區人民對共產黨政權的不信任。
#靠美 #然後呢?
抗中,就必須靠美,靠美國的軍事、政治力量,讓中共不敢動武,或中共動武後,靠美國人來收拾戰場。美國在印太也需要有一個戰略位置重要的台灣作為盟友,作為美國的戰略棋子,讓美國有個台灣牌可以打。
美國基於美國國家利益,打台灣牌的同時,會持續用「國內法」提升美台交流的深度,但不會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抗中,加上中美貿易衝突,新的美中台關係,就是 1) 美中冷戰,美國打台灣牌,或 2) 台海發生戰爭。
靠美沒什麼不好,但不要忘記,在民國67年,美國主動背棄中華民國,因為台灣相對於美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降低。
#和平護台
除了「抗中護台」之外,完全沒有「和平護台」的選項嗎?
若兩岸的共識是從「軍事對抗」走向「政治合作」,兩岸協商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可以是個起步;找美國當仲裁,劃定非軍事區、緩衝區。例如,民用的空中航路可以劃為非軍事區;在緩衝區的軍事行為,互相知會對方。建立軍事上互相溝通的管道,進而建立互信、避免戰爭。
美國會接受「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除非美國另有私心, 因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更符合美國印太戰略; 對美國而言,「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比當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更具強度。「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若把日本、菲律賓也納入,對避免亞太軍事衝突,更具威力。
中共目前不會接受「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中共不接受 ,只會讓中共更像個戰爭挑起者,讓台灣人民更不信任共產黨政權;現在就是這樣,對我們無傷。
#台灣要小而強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是要台灣放下武器,放棄國防。因為台灣有國防,才有「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讓台灣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握有籌碼,讓台灣小而強。
#讓人民有權過好日子
兩岸關係,應以和平為目標。
台灣要主導議題,就要先拋出議題。
#謹以分享的文章,紀念及感恩曾經真正為我們犧牲奉獻過的前輩,他們是真正的護台英雄。
文長,絕對值得。
冷戰「傭兵」?統戰「人球」?
冷戰再起,不堪回首張立義
「黑貓」老英雄張立義,六月十二日走完了他傳奇、又命運多舛的一生。卻也勾起了我塵封在心中三十幾年的一段往事。那就是1982年,我在「劉少康辦公室」承辦「葉常棣、張立義申請返台案」的事實真相。
「八一七公報」後「起死回生」的良人
話說1982年8月25日,《人民日報》公佈在大陸被擊落了一二十年的U-2飛行員張立義與葉常棣,仍然健在的消息,並宣稱批准他們回台灣「探親」的請求。這固然讓張立義的妻子驚喜莫名,但另一方面卻讓正為一個星期前,美中公佈的「八一七公報」而犯愁的經國先生,再度陷入了親情與統戰,拒納兩難的困境。
一般認為,全名是「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的「八一七公報」,是美中建交三公報中,對台灣傷害最大的一個。尤其,雷根總統一向與我們十分友好,居然會同意中共的要求,而承諾逐年遞減對台軍售,實不啻是宣告了台灣「死緩」。
美中關係的變化,讓經國先生極為憂心,也讓政府有關部門對國家安全,增加了更多的疑慮不安。中共卻在這個時間點上,釋放出當年美台合作,對大陸敏感地區實施高空偵照,而被擊落的兩名U-2機飛行員回台灣;其政治著眼與統戰目的,實已昭然若揭。
呼應「上海公報」中國全面釋俘!
這就像當年美中「上海公報」簽署不久後,為呼應美國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並承諾:隨著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而將逐步減少在台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中共在1975年3月與9月,先後特赦了全部在押「戰犯」293人,以及在押「美蔣特務」共95名,武裝「特務船船員」49名。12月中旬,又宣佈一律釋放了原國民黨「縣團級以上的黨政軍人員」。換言之,一口氣把國共內戰期間俘虜的戰犯和關押的黨政軍人員,以及冷戰期間被俘虜的海上、陸上、空中滲透的游擊隊或特務人員都做了一次「總清倉」。
當然,最令我們難以處理的,就是中共呼應尼克森總統,「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口號,一再透過各種管道,釋放出:「只要國民黨坐下來,什麼都可以談」的「和談」訊息。另一方面,還批准十名關押「改造」了二十五年的「戰犯」,申請到台灣來。當時我們考慮到在大陸類似這十名「戰犯」,而有同樣情況的前國民黨軍政人員不知凡幾;此例一開,後患無窮。因此,最後全都未予同意他們的入台申請。以致於造成他們在香港等待處理期間,原國民黨六十八軍政工處上校處長張鐵石憂憤自殺的悲劇。
事實上,當初空軍在1962年成立「黑貓中隊」,借用空軍35中隊的番號,以氣象偵查研究所為掩護,駕駛美方提供的U2偵察機,深入大陸敵區進行偵查任務,最初是為了解中共核武發展以及軍事部署。在與美國洽商合作的過程,可說完全是經國先生與美國中情局副局長克萊恩兩人私下完成的。其他人知道詳情的少之又少。
經國先生非常重視和美國的這項合作,因為蔣介石總統也非常關心中共的核武發展。由於,U-2偵查機不易操控,光在訓練階段就出過幾次死亡事故。當然,更不用說飛到大陸去執行偵照任務了。因此,為了鼓舞士氣,經國先生常藉舞會或宴會,培養與U-2飛行員的感情,可以說他認識每一位U-2飛行員。當然也包括張立義和葉常棣在內。
經國先生晚年因為糖尿病的關係,身體狀況一直不太穩定,再加上美台關係的變化,以及台灣島內反對勢力的衝擊,心情非常鬱悶,而變的比較寡言深沉。唯有自贛南時期就一直追隨他的王昇將軍,比較能夠揣摩他的心意。因此,這件棘手事情的處理,自然就落在王上將的肩上。
王昇「劉少康辦公室」介入處理
當年,王上將奉經國先生指示,成立了一個化名為「劉少康辦公室」的「反統戰」最高決策機構;那個沒有法源依據的「黑機關」,當初是為了因應中共「新時期統一戰線」,特別是美中建交後,中共一系列和平統戰攻勢下,所成立的一個跨部會的「任務編組」。但是,由於王上將身兼數職,分身乏術,因此「劉少康」的日常工作,就交由他一位亦師亦友的智囊李廉先生來擔任執行長。
李廉先生是一位經歷過「西安事變」的老「軍統」幹家,不但嫻熟於大陸「匪情」,更擅長所謂的「對匪鬥爭」。長期以來,李廉先生一直都負責主持國防部每週「心戰主題會議」,直接指導「心戰處」的心戰工作方向。
另一方面,李廉先生文筆又好又快,中國時報的余紀忠先生常請他寫社論,他自己也在「劉少康辦公室」成立了一個打筆仗的寫作班子,並請當時資深媒體人聞見思先生為組長。
民國七十年,我從王上將創辦的「心廬」研究所畢業,分發到國防部擔任上尉心戰參謀不久後,就受知於李先生,並兼任起「劉少康」寫作組的主筆,辦理一些專案工作,以及李先生的私人秘書工作。
張立義與葉常棣是在民國七十一年的十一月十日抵達香港的。但是,早在八月底的時候,李廉先生就交代我先做一個研究案,並在王上將的指示下,去空軍總部幾經周折後,才調出了這兩位黑貓中隊飛官的人事檔。至於他們出任務與失事的詳細資料,空軍總部不知道是顧忌到美台情報合作的機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任何書面資料留在空總,因而始終未能提供。
冷戰時代的美國「雇傭兵」
事實上,張立義與葉常棣案之所以複雜,就在於他們不是單純的國軍被俘人員的接返問題;當初他們所執行的任務,包括所駕駛的U-2偵察機,以及所拍攝的空照圖,都是屬於美國政府的財產。
每趟任務結束返航後,美方工作人員直接從停機坪把飛行員接去「歸詢」,飛機的檢查維修也都是由美方派出的工作組負責處理。甚至於連空照圖的判讀,都是立即專機送回美國,我們連過目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與其說他們是中華民國的空軍飛行員,還不如說,當時他們等於是冷戰時代,美國CIA特約雇用的「傭兵」。
事實上,他們當初都有和美方簽訂類似於「合同」的契約。而這種情形不只在「黑貓中隊」,越戰期間,我們空軍運輸機駕駛,也常接受化名為「西方公司」的美國中情局的委託,活躍在中南半島的夜空上。
後來,在阿拉伯半島,我們更出借戰鬥機,甚至於直接接受軍事任務的派遣。因此,當時我們認為,張立義與葉常棣的安置,應該由台美雙方共同協調處理,才是比較合情合理,而又最有利於他們爭取補償的安排。
確立了基本的處理原則後,「劉少康辦公室」邀請了空軍總部、國安局、國民黨大陸工作會、海外工作會和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共同就我所草擬的研究案,兩度會商後才定案。後來各有關單位還合組了一個工作小組,協調他們的家屬進行了相關的安排,絕無所謂「相應不理」或置之不顧的情況。
美國內部爭議,安置拖延半年
剛開始,美國方面,國務院為了顧及剛起步的美中關係,不願意介入此事。幸虧當年在台灣負責黑貓中隊的CIA幹員,已經高升為局本部的高幹。他力爭:根據當初的合同,張立義和葉常棣都是美方的「僱員」,他們當初飛的飛機和領的薪水都是美國給的。應該把他們視為「自己人」,接回美國安置。由於有這段鮮為人知的爭議,所以才讓他們在香港滯留了將近半年之久。
後來,CIA.的人出面,按照他們傳統的「行規」,幫他們辦好旅行文件,避過中共的監控,直接陪同他們坐上泛美客機,等到飛機起飛了才離去。
他們抵達美國後,美方也按「規矩」幫他們辦好各種身份證件,並補償他們每人二十幾萬美金,連同我方補助的總共約有三十萬美元;以當年匯率折合新台幣約一千二百萬。按照美方的安排,這筆錢存放在指定的銀行,一年滋息就有3萬3千美元左右。足夠他們在美國生活無虞。而這一切安排,我只能說絕非偶然,更不是美國單方面的善意。
只不過,事後不久,「劉少康辦公室」奉命解散,人員歸建。接踵而至的「江南案」,再加上對「黑貓」中隊任務最清楚的 經國先生,身體日益衰老乃至於逝世。而李登輝繼任後,國民黨內暗潮洶湧,最後主流、非主流鬥爭檯面化;人人自顧不暇,就沒有人接續處理他們回台的事宜。若不是新聞媒體發掘出他們的故事,恐怕張立義與葉常棣就此被遺忘在美國終老了!
歲月如梭,很多當年處理張立義、葉常棣專案的主事者都已走入歷史,如今,連張立義老英雄也撒手西歸了!我覺得也該到了公開全部處理經過的內幕,以還給政府和王昇將軍一個公道。
只是萬萬沒想到美中關係急遽惡化,新的冷戰時代,似乎又將來臨。這讓我們在悼念張先生,緬懷他崎嶇不凡的人生之際,實亦不免有:「不堪回首話當年,但願冷戰勿重演」的感慨與祈望!希望台灣的空軍健兒,永遠不要再當美國的「冷戰傭兵」,成為美中爭霸的過河卒子⋯⋯。
鼓室圖判讀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頁頁都有好文字提燈照路《療育26顆破碎的心:怡慧老師的閱讀課》】
在躁動的時代,我們真的能用閱讀來帶給孩子幸福感嗎?
拿到宋怡慧老師的新書《療育26顆破碎的心:怡慧老師的閱讀課》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
書中26顆年輕破碎的心,有的目睹家暴,有的遭受家暴,有的拒學,有的沉迷電玩,有的家庭破碎,有的被父母過度期待,有的受到排擠霸凌,有的因過動症而適應不良,有的因早戀而受傷,有的憂鬱想自殺…
每一個故事讀來都令人痛徹心扉,特別是我也有三個年齡相仿的青少年,特別憐惜這些孩子截然不同但痛度都深重的處境。
但在每一個故事裡,我看到怡慧老師彷彿化身為《解憂雜貨店》裡的浪矢爺爺,陪著心靈受傷的孩子一小步一小步踏出難關,每一個故事的轉折都令人欣然、受到鼓舞。
•
書中我對於一個衣著始終不整、身上發出腐臭味、遭受排擠的孩子印象最為深刻,作為母親,我對於和我孩子年齡相仿的這個孩子湧出了深深的不捨。
原來,這個孩子沒有母親,和爸爸相依為命,爸爸靠打零工有一餐沒一餐的度日,根本沒時間好好照顧家庭和孩子。
•
「想要深入了解一個人,與其跟他談話一整年,還不如跟他一起玩樂一小時。」憑著柏拉圖的這句話,怡慧老師竟然挽起衣袖,親子走進這個孩子不到五坪、環境髒亂不堪的家裡,陪著他把斗室打掃得煥然一新,並將狹窄的小屋佈置成一個有閱讀、人文藝術的溫馨小窩。
她還送給孩子一本書《說不完的故事》,教會這個沒有辦法選擇命運的孩子,在殘酷與不幸中能用一點想像力,來為自己點一盞希望的燈:「面對現實的殘酷,得靠著想像幸福來平衡。」
孩子從髒亂與不安中慢慢穩定下來,他跟怡慧老師說:「謝謝老師給我一個物質的家,也給我一個精神的家。」孩子同時把怡慧老師帶給他的感動複製到相依為命而生活雜亂的父親身上。
•
書中還有一個因成績不佳而和父母溝通不良、最後離家出走的孩子,怡慧老師和他連絡上之後,沒有半句責罵,也沒有說教,只是溫暖的邀他一起吃早餐,同時親筆寫了一封信給孩子,她從自己年少時也曾離家出走的經驗談起,再用文字慢慢地帶著他想起家裡一點一滴微小細微處的溫暖。
怡慧老師塞給這孩子一本書《我還是想你,媽媽》,孩子最後終能從與父母對立的任性中,再次回到一家人相愛的時光。
「站在路口,茫然忐忑,無所適從,或許,望向遠方,眾聲喧嘩,無從判讀,總有那麼一刻,看不清楚的,或許能在閱讀過的文字中看見一點微亮,讓你繼續昂首闊步。」
•
透過有質量、有溫度的文字,怡慧溫婉而自然地靠近了孩子的心靈;以相似的青春記事,引著孩子映照自我;讓經典裡的智慧光芒解開孩子的自我綁縛,甚至同時巧妙地移除了父母們非理性的執妄。
怡慧老師閱讀,孩子閱讀,連同孩子的父母也一起在文字的照拂下走向幸福。
•
書中還有一個女孩,學業成績落後、然而她的哥哥姊姊們卻相當優異,這讓焦慮的母親不自覺的慣用數落、苛責的方式來對待她,造成她異常的自卑與退縮。
怡慧老師用一本經典童書《小婦人》為她和母親搭起了溝通的橋樑。
《小婦人》中的四位女孩,都有優點,也有其缺點,但是,她們的母親,送給她們良善與自信,使她們成為美國文學史上最惹人憐愛的小婦人。:「我的夢想,就是希望你們成為心靈富足的女性,被人所愛,受人敬重……」這一個情節、這一段話點醒了執迷於成績的母親。
對於以網路霸凌模式處理人際的一個孩子,怡慧老師和他讀了《為自己出征》,慢慢的突破了他深重的防衛心理:
「武士因為身上盔甲,在也感受不到一個吻的暖意,聞不到空氣中傳來一朵花的香氛,聽不到旋律優美的曲子。但,可怕的是,武士開始對於『感受不到』這件事,無動於衷了。」
•
還有一個一向外表良善且看來誠實的孩子竟然私下作弊欺瞞,怡慧老師不作聲色地和她讀了《紙牌的秘密》:「儘管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渺小瑣碎,但是,切莫忘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曾是一個潔淨無塵、心如明鏡的赤子。」這個孩子終於潰堤且認錯悔改。
•
一個因為父親失智、再也感受不到父愛、長期心靈失落的孩子,怡慧老師引著他讀《流放的老國王》,讓他明白人與人暖意的流動可以從我們自身開始:
「父親再也無法從橋那頭走到我的世界,因此我必須走到他那裏去。」年輕懵懂的孩子慢慢領會了,只要他在、父親在,無論是否聚合或平行,歲月就能靜好。
•
看到26個破碎的心,透過閱讀的光照而日漸癒合,我原本憐惜的深深缺憾感也漸漸被撫平,他們都是這麼年輕的孩子啊!
然而,怡慧老師卻說:「教會孩子的不是我,而是一本書。」
闔上書本,我卻要說,心靈破碎的孩子能在「對」的時刻親炙「對」的書籍,以精妙的文字映照自己的心靈,其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他們幸運地碰到了能在浩瀚書海中為他們點燈的引路人,才得以引出作者穿越時空,適時地跳出來救贖年輕心靈。
•
這本書頁頁都嵌入為孩子提燈照路的好書書單,事實上,不僅僅療癒26個年輕心靈,我們也可以按圖索驥,在怡慧老師的引路下療癒自己,溫暖家人。
推薦給青少年,也推薦給爸爸媽媽老師們,以及以下的朋友們:
想要用文字來破冰、來傳遞愛,來解決難言、難懂的人生問題;透過閱讀剖析自我、面對自己,建構自己,釐清重要的價值與方向。
鼓室圖判讀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生活裡,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你很努力、很認真,但是就得不到自己要的;然後呢、你就更賣力的去要,結果得到的卻更糟糕。
這就像是你一直很努力工作、加班,認為多賺點錢,是為了讓家人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你心裡很在乎他們,你也想要透過付出得到家人的肯定。
但是經常缺席家庭活動的你,看在家人的眼裡,卻像個獨行俠,對家人漠不關心,忽略了重要的情感交流;所以他們根本不想跟你在一起,只想躲得遠遠的。
而你覺得很受傷,做了這麼多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所以你很生氣,大聲的斥責他們,要他們知恩圖報,對你好一點;可是他們卻不甩你,甚至於反過來指責你冷漠、獨裁。
你一定很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是自己不想要的?
我絕對相信喔,你是關心家人的,不是故意要疏忽他們,但是如果從大腦運作的角度來說;一旦你「太專注」在工作上面,大腦就會自動的過濾掉,其他「和工作無關」的事情,把它們都視為「不重要」的資訊。
接著呢,當事情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有一組隱藏的「假設」,影響了你對於結果的判讀;造成你越努力越挫折,明明你很渴望跟家人親近,結果卻是你付出越多,他們卻離得越遠。
特別是一個人,沒有辦法覺察到自己的「假設」,而這些假設就會慢慢的,演變成牢不可破的「信念」;最後當事情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演變成為一種「崩潰式」的失敗。
信念的崩塌一旦發生,就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張骨牌倒了,會導致全面的崩塌;而處在風尖浪頭的那個人,或許就是正在觀看影片的你啊!
儘管如此你卻完全的束手無策,只能放任命運的安排,從此失去鬥志。算命師跟你說,你跟家人的緣分很薄、不適合談感情、錢來得快去得快;而你就真的這樣相信了,從此放棄了任何努力的可能。
聽到這裡喔,如果讓你覺得惶惶不安,那請你不要太擔心,我會掀開這個鍋蓋,就一定會給你解方。
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裡,我發現很多人的失敗,其實都只是「一時的」,或者是「局部的」;只要有人能夠陪著他,找到真正的原因,做一點微調和修正,就有機會能夠逆轉人生。
但他們卻因為缺乏正確的思考方向,導致自己一直陷在極端的想法裡,難以自拔。而這個重要的解方,其實就是四個字,「重新評估」。
當你能夠透過「重新評估」,學會改寫自己詮釋現實的方法;那麼一切就有轉圜了!
就拿前面剛剛那個因為工作,而忽略家人的例子來說喔,假使我們的主角,碰到被誤解的時候,像是他的家人覺得他一是個冷漠的人、對家庭漠不關心。
他的直覺假設,原本是「你們都故意要傷害我,抹煞我所有做的事情,你們都是壞人。」
那他接下來的反應,因為這樣的假設,一定是更加激烈要求他的家人,用他自己覺得「對的、好的、舒服的」方式來對待他,這樣子才能還他一個清白嘛!
因為在他的主觀認定裡,家人是「故意」要傷害自己,所以他要保護自己。可是這樣子,他跟家人之間的相處,也只會越來越疏離。
但假如他懂得「重新評估」,把這整件事情的起因,詮釋成:「我待在家的時間太少,這是事實;難怪家人不了解我,對我會有誤解。但沒有關係,我可以從現在開始,撥出時間來修補,讓他們了解真正的我。」
或者是另外一種詮釋:「原來一直努力賺錢,擁有更多的財富,並不是家人想要的;是我誤解了他們,我可以重新了解,他們真正要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談到這裡我發現喔,很多男人就是用這種比較直線、單向的想法,在認定家人要的;我常常會說喔,這是「你以為家人要的」跟「家人真正要的」;它可能是有落差的喔!
但無論如何你可以感受一下,剛剛我所提出來的「重新詮釋」的角度;這些一點點「假設」的不同,會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為,能不能更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這也是算命會開始不準的起始點,因為你開始「修」了嘛!
「重新評估」這個技巧,經過很多的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的證實,他告訴我們「重新評估」是增進「情緒恢復力」的最有效方法。
它可以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讓我們的大腦不再做出強烈的防衛反應;更令人振奮的是,研究還發現只要你能夠試著「重新評估」,並且執行成功,就能夠有「一次有用,終身有效」這樣的結果。
換句話說喔,就是當你學會「重新評估」,它能夠幫助你好好的面對不開心的事。而且當類似的不開心,再次發生的時候,更能夠讓你輕鬆的面對。
那麼這個好用又有效的「重新評估」,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具體的做法有三個步驟,第一步驟是「關注真正的事實」。
打個比方喔,假如我們在一場考試裡面,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拿到90分,但結果考試卷發下來,你只有拿到60分。
當下的感覺你可能會失望,或者是覺得好丟臉,再不然就是世界毀滅了…「我居然考出這種爛成績,以後一定進不了好學校!」。
不過如果回到「關注事實」的原則,請你暫時先抽離自己的情緒,因為眼前唯一的事實,就是「這次的考試你拿到了60分」如此而已;這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壞學生、笨小孩啊!
關於這一點喔,我必須要澄清,情緒並不是不重要,或者是考砸了不能夠難過,而是我們更應該先關注的是什麼?
做叫「現在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確定的事實究竟是什麼?」
假如情緒只會讓這整件事情,往更糟的方向發展,那麼就得設法先放下情緒,專注在實際的狀況裡,讓自己有機會冷靜下來,而不是陷入一種盲目的恐慌中。
再來呢,「重新評估」的第二個步驟,叫做「找出心中的信念」。
在這個步驟裡,你需要特別留意心裡那些「我覺得這件事情怎樣怎樣、如何如何」,又或者是這件事情「別人會怎麼看我?」、「相關人士會怎麼看待自己?」這樣的小聲音你都要特別留意。
比如說吧,這次考試你只得到60分,「回家我一定被爸媽打斷腿」;又或者是喔,這次考試我只拿到60分,「同學一定瞧不起我」、「老師一定覺得我很笨」…這一類的內在語言,你都要特別留意。
簡單來講喔,就是到了第二個步驟,你好好關注自己心中的小聲音,釐清自己有哪些自動化的想法,把它們都「標定」出來。
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第三個步驟,叫做「想出不同的可能性」。
用剛剛考試的例子來說,最嚴重的信念就是「回家會被爸媽打斷腿」這樣的假設。
當你聽到這裡,我先邀請你想一想喔,這種假設成真的機率,到底有多高?從小到大聽了無數次,爸媽說要打死你,結果你現在不就還活得好好的,不是嗎?
而且換個角度來看,爸媽如果不在乎你,他們還會因為你成績不好,而費力打罵你嗎?這背後是不是隱藏了一個,其實他們對你的愛跟關心,而你卻有一點忽略掉,甚至於沒有看見呢?
說得更直接一點,「想出不同的可能性」,就是請你先問自己,你想像中最糟的假設,只有一種詮釋的方法嗎?
有沒有可能是你的直覺錯了?如果真的錯了,還會有什麼可能?或者是,可以換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也就是說,試著從你信念裡,那最嚴重的假設想想看,有什麼不同的解釋,然後改寫自己的信念、重新詮釋它,就能夠讓你的情緒穩定下來,做更冷靜的全面思考。
總結來看喔,「重新評估」就是一種用不同的方式,解釋眼前的事實,它能夠讓我們在困境當中,擁有相對好的主觀體驗,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而且呢,鑽研「情緒恢復力」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凱文・奧克斯納,和史丹佛大學的詹姆士・葛羅斯。
他們透過實驗進一步的證實,用重新評估過的信念或假設,解釋不愉快的情境之後,接著去監測受試者的生存迴路,他們比較不會「嗶嗶」作響啊!
這就表示「重新評估」確實能夠讓人能安下心,不會陷入「打或逃」的這種反射式的警戒狀態裡。
聽到這裡,如果你很認同「重新評估」的妙用,我很鼓勵你可以開始試著做做看。
第一步「關注真正的事實」、第二步「找出心中的信念」、第三步「想出不同的可能性」,相信這三個步驟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然而當你在實踐的過程裡,發現自己更深刻的議題,並且想要透過完整的自我理解,包含所有的「外在行為」跟「內在信念」的習慣,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長出自己的力量。
我很鼓勵你喔,可以參與我的【CIA通達力】課程,這是一門為你量身訂做的學習,我們會透過六週的時間陪伴你,面對自己生命裡所有的處境,怎麼樣能夠做到「重新評估」,活出你想要的模樣。
其實在近年裡,「幸福心理學」的研究報告都一致認為,學會「重新評估」的人,情緒會比較穩定、人際關係會比較順利,幸福感自然也會比較高。
期盼你能夠透過這段分享,活出專屬於你的幸福人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在10月26號開課。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錯過這一期,明年就要等到4月份、5月份之後了。
所以呢,我很希望當你想要好好的看待自己、看待生命,看懂、並且能夠找到生命當中的不同可能性,不再被命運綁架,讓算命在你身上開始變得不準,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那麼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希望我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