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泰斗余英時逝世】史學泰斗余英時在美國寓所逝世,享壽九十一歲,全球學術界同表哀悼。
余英時生於一九三〇年天津,一九四九年就讀北平大學燕京大學歷史系,同年赴港探望父母,後入讀新亞書院及研究所,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來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教授,並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歷任哈佛大學教授、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自普林斯頓大學榮休後為榮譽教授。
余先生擅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知識分子,在中國歷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見解皆具開創性,西方學界推崇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括二〇〇六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二〇一四年首屆唐獎漢學獎等。除學術成就外,其抱有人文關懷的公共知識分子風範亦為人景仰。
余英時與香港淵源極深,在《余英時回憶錄》中,他提到一九四九年來港探親後,曾欲返回燕京大學繼續學業,坐火車北上廣州時,火車在石龍因故停頓,他必須改乘第二天的火車,在石龍停頓的幾小時空檔,心念一轉決定返港留在父親身邊,竟從此就走向另一條人生大道。歷史的軌迹,往往出人意表。
---
《明周文化》推介:
余英時在香港:新亞書院師從錢穆 從歷史角度倡導民主自由
https://bit.ly/37mXnl2
【綠色西貢人】封面系列文章:
https://bit.ly/3C1dKSh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余英時 #國學 #史學 #漢學 #歷史學 #歷史 #思想 #文化 #中國傳統 #中國歷史 #余英時回憶錄 #國學大師 #歷史學家 #漢學家 #研究 #學術界 #知識分子 #人文 #社會科學 #新亞書院 #中文大學 #中大 #yuyingshih #我就是我
龍海 國 小 歷任校長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TC連署,是一場「拒絕交通幫與財團壟斷、還利於民」的公民運動
本週二我寫了一篇關於「交通幫」的文章,收到很多朋友的迴響,希望我能夠繼續寫,讓更多人瞭解,「交通幫」的歷史和現況,以及ETC和「交通幫」盤根錯節的關係。
「仁社」與「交通幫」
我很尊敬的一位資深媒體人林瑩秋曾寫道:
「我記者生涯中的第一個大獨家,那一期是《新新聞》第二二五期,封面全黑,隱約透出「仁社」二字,既神秘又懸疑。」
「當時劉兆玄是清大校長,毛治國是交通部觀光局長,張家祝是交通部交通研究所所長。這三人後來都在交通部仕途亨通,也在馬政府大放異彩,更是當今最爭議也最紅的「交通幫」。」
「在eTag引爆民怨後,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被刨根、「溯及既往」,遭指控國道電子收費由OBU改為eTag,都在他交通部長任內決行,認為他一路護航遠通電收至今,並與徐旭東的企業集團有複雜人脈關係,而這些人際網絡就源自於「仁社」。」
「或許「交通幫」只是一個統稱,也只是仁社裡的一個小圈圈。但幾年下來,不論是管國道、公路、機場、港口、高鐵和捷運的核心人物,都出自仁社,這恐怕就非「福國利民」能解釋了。」
https://reurl.cc/NXXDEq
上面這幾段文字,非常精準地描繪出「交通幫」的輪廓和人物關係。
交通體系相關的官僚及財閥集結在一起,組成一個「互相提攜、雨露均霑」的集團,這就是交通幫。代表性人物就是劉兆玄(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前行政院長、交通部長)、張家祝(前經濟部長、交通部次長)、葉匡時(前交通部長)、陳威仁(前內政部長、交通部次長)等人。
*「交通幫」、「遠東幫」、「馬友友幫」
相同專長的技術官僚,互相提攜,無可厚非,但如果產生世襲、長期盤據權位,甚至和財團有利益糾葛,這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張家祝,曾任遠東集團的裕民航運董事。葉匡時,曾任元智大學的客座教授。再加上遠東集團的歷任董監事中,佈滿了馬英九政府的退役政務官,也難怪外界一直質疑,「交通幫」是遠東的大門神,更有人說,「遠東幫」就是「馬友友幫」。
政府交通部門掌管的範圍非常廣闊,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海上跑的,全部都是交通部門的管轄範圍,利益龐大可想而知。在上次的文章中,許多網友回饋:「台鐵幫」、「公路幫」、「工程幫」、「機場幫」,這些都是「交通幫」的分支,而這些,也都是林佳龍部長上任以來,努力清理與解構的。
*拒絕財團壟斷,還利於民
對抗「交通幫」,就是對抗國民黨與馬英九的多年遺毒,這是一項大工程,並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我們也漸漸看到佳龍部長努力的成效,許多交通部門正積極改變中。在此同時,我們發起「國道ETC收歸國有」連署,也是希望能夠解構「交通幫」與遠通的關係,讓財團不再壟斷,真正還利於民。
ETC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連署即將達標,非常感謝眾多朋友的協助,我們希望交通部能夠正視與正面回應,讓國家重大公共建設,不再成為財團與政客的禁臠。
最後一浬路,我們有你一同前行。
「國道ETC收歸國有,由民眾自主選擇付款方式」
連署:https://pse.is/3936l2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龍海 國 小 歷任校長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陳龍英教授電子學教學講座暨獎學金基金】計畫
敬愛的師長及學長大家好
我們敬愛的陳龍英老師於2020年12月1日辭世,交大全體師生深感不捨與哀慟。
陳龍英老師為台灣本土培育之工程人才,於1964年進入「交大電子研究所」就讀,1966年碩士畢業後於交大擔任講師;1968年電子研究所成立博士班,陳龍英老師為第一屆博士生,並獲「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獎學金」赴美進修,受朱蘭成學長幫助前往美國貝爾實驗室,由施敏博士指導博士論文研究。陳龍英老師與交大感情深厚,是飲水思源的典範,1972年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回交大任教,歷任交大電子系主任、教務長、副校長,亦擔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空中大學校長等職。陳龍英老師春風化雨54載,是公認的電子學明師,透過課堂教學、影片教學以及線上教學作育萬千電子產業及半導體人才。在交大師生的眼中,陳龍英老師是一位淡泊名利的謙沖君子,畢生投入教學的志業並專注於提升教育品質,永遠將學生擺在第一位,退休之後仍持續奉獻於最鍾愛的教學志業,直到2020年6月18日上完最後一堂電子學。陳龍英老師的身教言教深受肯定,令人無限敬佩與懷念。
陳龍英老師追思網站;http://longying.ee.nctu.edu.tw/
為表彰陳龍英老師之教學熱忱並傳承大師之典範,交大校友會發起募集【陳龍英教授電子學教學講座暨獎學金基金】計畫:
1. 設立【陳龍英教授電子學教學講座】,以表揚於電子學教學領域表現卓越之教師。
2. 提供【獎學金】予於電子學修課成績優異之交大學生,以資鼓勵。
3. 提供【獎學金】予於尖端電子期刊發表論文或參加國外頂尖相關競賽之交大學生,以資鼓勵。
敬請各界師長、陳老師的學子、摯友、工作伙伴,以及孺慕老師風範者,共同響應踴躍捐款,感恩!
本基金由財團法人竹銘教學基金會管理並由國立交通大學執行,詳細辦法待講座及獎學金委員會成立後擬定並公告。
本基金預計規模:新台幣2,000萬元
募款期間:即日起~2021年3月31日止
【國內及美國以外的海外捐款方式】:https://forms.gle/5Zb7aMJTyumysDF97
【美國捐款方式】:https://forms.gle/PZv4zizXi35E68cD7
聯絡人:王美靜小姐
Tel: 886-3-5734558;Fax: 886-3-5721497;
E-mail: alumni@aa.nctu.edu.tw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學院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台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竹銘教學基金會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所友會
敬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