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朋友發訊息過來,討論了台灣企業的普遍狀況。相關內容就不予置評,但為了避免昨晚發文造成解讀文字上有所偏頗,還是清楚的寫一篇文,分享自己的看法。
台灣企業給不出好的薪水「嗎」?我覺得從市場、經濟、現實面來看,並不能概括是的說「幾乎都不行」,但大部份的公司,事實上連生存都很困難了,更遑論要給出什麼像樣的薪水。除了,迫於就業市場的威權,例如公司從事科技產品的研發,要聘請一位資深高階工程師,薪資最少沒個十萬一個月是很難請到人。這是迫於市場機制不得不就範的現況。
我坦言,近期碰到的新鮮人,清一色都勸他們不要妄想走行銷、企劃或業務這條路。現在這年代,這條路要做出頭,做出好的成績與收穫,會跟付出呈現巨大不對稱的狀態。但,如果是一位能做好前端或後端,甚至是演算法的工程師,年資稍微長一點,又有自己獨立做出的作品(專案),薪資肯定不會差到哪邊去。從獵人頭公司手上滿是工程師的缺,就很清楚市場往哪傾斜。
回過頭來,除了市場機制限制某些特定職業必須給予高薪才能請到夠資格、夠專業、夠經驗的人才之外,其他職務呢?像是行銷、行政、企劃、倉管、業務、採購等?有機會年收破百嗎?當然有機會,只不過那也只限至於某些特定大型公司,規模必然得大、營收必然得高、利潤當然也得夠驚人,這類公司才有機會給上像樣薪資。不過都到這種程度的公司,要的也不是一般小老百姓,沒個三頭六臂(學歷要高、經歷漂亮、背景強大)也不大容易進去。
這時,現實地方在於「台灣多數中小企業,除了本身默默的做,屬於隱形冠軍那一種之外,很多企業年營收能破千萬就很不容易。一間年營收破千萬的公司,毛利可能三百萬左右,一間公司的人力薪資每個月不可能超過二十萬,超過了連淨利都沒了。」這是現實,多數中小企業不論是哪一行的,年營收破千萬,或是來個兩三千萬,都不代表他扣掉生產成本後的毛利,能給出一個像樣的薪資水平。
薪資給多了,公司沒淨利,公司碰上一次淡季,可能半年的獲利全給吐回去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前則貼文提到,「要留人,還是不願意留人」的議題。選擇權必然在公司經營者手上,公司沒有足夠獲利的狀況下,留不留人已經不是他能選擇,而是公司能不能生存才是最現實狀況。可是,台灣偏偏就是很多這類型的公司,問題到底出在哪?
有人說市場太小、有人說消費力不足?有人說毛利過低沒競爭力,不論是什麼,現實就是台灣中小企業要擠出足夠的毛利養人,有其挑戰。 反觀大陸的企業,應該不用多說了,能跨海出來找人,甚至透過國際的獵人頭公司,一般來講也不是泛泛之輩,通常不是巨型互聯網公司,要不就是巨型軟體、產品製造、品牌消費性商品公司等,只有這類公司會跨海到台灣,甚至向全球各地求才。
既然公司都具一定規模以上,能給的也都是所謂的「Global Pay」,以全球化的高度來作為敘薪標準。這比較起台灣多數企業而言,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上。 台灣有很多企業默默賺著很多錢,很小氣也是事實。像是我老弟所處的XX發營建公司,在最賺時一年營收幾百億,毛利是多少我想應該很多人心裡都有底,但老弟身為一位監工兼業務,一年要破百也不過是妄想。所以後來,他才轉做房屋仲介,賣多少抽多少,至少有個制度在,有個夢可以拼,想說靠著努力與時間的付出就有機會換得年薪百萬。事實上,他在那幾年證明了這件事情,可房市一掉下來,又立刻被打回原點。
我自己曾經創業過,很清楚知道當市場瀰漫著一堆掙錢、拼命生存要賺錢活下去的公司,能給出的薪資肯定不好看。這所謂的不好看,有時還真會貼近挑戰年輕人底線22K這檔事,可這也是台灣多數企業掙扎中求生存的現實。畢竟,不管是大陸或台灣,企業能不能具備一定程度獲利能力,再來撐大營收,這一直是門大哉問。
拿我比較熟悉的數位媒體來講,現在檯面上的幾大知名媒體,月營收沒破個一千萬可能接下來就得面臨裁員,這點現實肯定優先反映到員工普遍錄取薪資不會高上面。 一間兩百人規模的公司,每個人薪資加上水費、電費、電話費、房租等,以五萬來計算,一個月就是一千萬的支出,營收一千萬剛好打平。
但其他開銷不用算嗎?像是行銷、頻寬、硬體維護、保險(勞健保)還有其他像是文具、郵費、應收款、代墊款等,各式各樣開銷算下去,媒體公司單月賺一千萬,肯定賠錢,更不用講先期一堆設備攤提,例如攝影機、攝影棚相關器材、各類作業用電腦等,全部加上去再扣一扣,公司的淨利肯定難看到不行。
兩百人的公司要做一千萬營收有沒有難度?說實話光靠拉廣告還真是有點辛苦,至少要做到兩千五百萬左右才行。一千萬都是個挑戰了,兩千五百萬會不會很硬?當然對某些媒體來講肯定硬到不行。
營收受限,毛利有限,淨利還不能為負的前提下,從財務角度分析與評估,再怎麼樣調整制度與結構,不論經營者有多想重金禮聘高階專業人才,這也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有時候想想,或許不是台灣企業不願意留下這些好的人才,而是沒有能力留下來。
畢竟,這是市場機制運作多年下來,結構僵化後的現實,即使再不願意,也只有少部分的人因為企業迫不得已的需求能吃到職務紅利(例如資深工程師),其他的人能分得自然就少掉很多。
或許,未來大陸型(並不是指中國)的企業還是會依然強勢,尤其在網際網路被行動裝置猛烈加持的年代,大陸型企業可以橫跨多處(一個國家夠多省份、夠多人口、夠多內需)去搶商機,而像我們這種海島型的特徵,只有不停地往外走、向外探求機會,並且做足區域在地化(接地氣),才能累積出夠多厚實的基礎實力。不然只是在自家海島內做,能做得實在有限,企業發展的限制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自家人先在地理環境有點小,而競爭密度又極高的狀態下互相廝殺著,資源還沒累積夠就先全部耗光光了。
一如過去台灣優勢在於國際貿易(進口或出口都是到國外搞BD),現在還是如此。以前靠著走出台灣,拼出三十多年前的榮景,我想也許三十年後的現在,更該因應全球化趨勢,台灣企業得走出這塊小島,才能賺全世界的錢,將台灣的人才好好的發揮並且留下來(這邊的留下是指意識形態上的,可能人才到處去各國開發以及扎根,但能回頭強化台灣企業的競爭實力)。
文章整理於諾利嘉官網:http://user37292.psee.io/ANT8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04工程師薪資 在 科技業板 的推薦與評價
如標題,詢問大陸公司在台灣找一般工程師的年薪資落區間落在?(聽說都是喊年薪資 ... 最近想轉職開了104,沒投京元電子/緯創資通,這兩間來電異常頻繁,板上有掛嗎? ... <看更多>
104工程師薪資 在 工程師年薪有百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是誰給你這荒謬的刻板印象? 我真的被這些謠言給害慘了! 工程師 其實有百百種很多人的薪水要破百萬其實很難當然如果是進入外商公司工作才比較有機會 ... ... <看更多>
104工程師薪資 在 [心得]24 家公司數位產品經理PM 面試心得- 看板Soft_Job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年薪300萬大大大家好,最近新工作剛過試用期,有感於求職過程受 PTT 上的資訊
幫助甚多,決定也回饋一下面試的心得,也順便為這段旅程留下一點紀錄。
面試時間:2020/09 - 2021/04
學歷:交通大學(現在改名了)生物科技系畢業、生物科技研究所(糞系)肄業。
經歷:數位媒體代理商儲備幹部經歷兩年,其中有七個月行銷經歷、一年左右為
網頁產品開發(Product Owner),工作內容為從大 PM 或業務單位取得需求或開發方向。
主要使用 sketch +Azure RP 繪製 wireframe/mockup 、與工程師來回溝通並參與 Scrum
會議傳遞需求。
離職原因:公司營運方向調整,產品開發部門有所調整。
求職方向:以數位產品開發為主,不局限於網頁(APP、軟體皆可)。
希望「用戶數有一定數量」 or「 比較深度的 B2B 服務」。『用戶數多』主要是希望能
夠磨練 to C 端數據分析以及 A/B test 等能力,B2B 類主要是希望能夠累積 Domain
Know How 來在職涯上更進一步。
求職地點:大台北地區
1. 百師商務有限公司/軟體專案管理(PM)(遠端工作)(104投遞)
google 的資訊顯示這家是做成人交友網站,全員遠端的公司。這家公司透過賴發作業
給我,作業的格式有點草率。交卷後詢問期望待遇就無聲無息了。
結果:無聲卡
2. 台灣現觀股份有限公司/Product Manager -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104投遞)
這是家電信類 DMP 類平台的公司,簡單來說就是針對電信業者建立的廣告相關資料管理
平台,公司客戶遍及全世界的電信商。
總共面試兩次,第一次是 CTO ,第二次是部門主管,基本上詢問面試者對這家公司業務
平台的基本暸解、以及對廣告系統相關的經驗。面試過程我感覺兩位都很尊重面試者,
並且對提出的問題都有盡力回答。但可惜他們似乎在找尋真正經手過廣告系統開發的 PM
。
結果:拒絕信
3. 安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互聯網產品經理(PM) (104 投遞)
公司地址是位在內湖的一間東南亞博弈公司在台灣開立的專屬開發單位。
面試只有一次,第一位面試官是 Operation 主管,會先詢問你知不知道安璞是屬於
博弈業? 以及基本的經歷問答。接下來便請我與上海的 CEO skype 通話面試。
但 CEO 劈頭就問:你有教育訓練的經驗嗎?但這件事在職缺上完全沒有提到。
回答沒有後,五分鐘就結束了面談。
結果:無聲卡
4. 金尉股份有限公司 / Fintech產品經理 (104投遞)
這間是 CMoney 的友好企業,他是一本名為「Money 錢」的雜誌的公司,但目前
一半的主力在製作 APP 。
公司因應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方向,需要一位這個產品線的 PM,除了跟
工程師共同規劃 APP 專案外,還可能需要兼一點 UI。
面試共有兩次,第一次與人資與部門主管面試,主要為基本的經歷問答與介紹這個
職位部門流程相關的方向,但後面臨時多了一位集團顧問前來面試,不過由於可以
站在集團的戰略角度做面試,我覺得獲益匪淺。
第二次面試與 CEO,除了職涯方向的詢問外,比較特別得部分在於會抽考一些基本
的數學題目,如微積分、二次方程做圖等。整體面試我感覺很有誠意。
(而且CEO 的問題讓我回去溫習了一下怎樣微分。)
結果:Offer get,但與期望薪水差了一點點,而且C 端 PM 要兼做 UI 讓我覺得
我還可以再試試其他機會。
5.台灣雪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echnical Product Manager — 行動廣告
(104投遞)
這家公司是獵豹移動在台灣的開發部門,從原本的 101大樓搬遷到中正區。台灣的行動
廣告部門事是負責與中國的工程師一同開發相關的廣告功能。
面試官是人資與台灣區的 CEO,面試氣氛非常輕鬆,除了基本的經歷問答外,面試官很
樂意介紹公司的流程與工作規劃。
由於獵豹移動先前在 google play 被下架,我詢問 CEO 獵豹內部的觀點,他們的解釋
這是政治問題,而非獵豹的商業模式問題。
面試完後人資告訴我兩週內會收到面試結果的信。但我一直沒收到。
過一個月看新聞發現他們台灣區分公司解散了XD
結果:無聲卡(or 解散卡?)
6. ACCUPASS /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Yourator)
Accupass 是經營線上活動與票券系統為主的公司,使用者基數夠大。
這個職位的 PM 主要負責 Accupass 的 App ,面試的人是大 PM 與人資,最近公司
產品正在擴編。面試問題很活潑:『如果你需要幫 Accupass App 設計某些功能來增加
日活躍用戶數,你會怎樣做?』主要考驗對 APP 產品行銷與營運的理解與邏輯思考。
但由於Accupass 找我來是相對著重在在行銷經歷,但我在 APP 的行銷其實相對沒有
經驗,因此似乎沒有進一步的機會了。
結果:拒絕信。
7. Dcard / Ad Growth Manager (官網投遞)
Dcard 應該不用介紹了。
這個職位是招募 Dcard 新的廣告平台 PM ,開發之外也兼顧廣告營收的增長。
Dcard 的面試是少數我覺得大型公司中有充分體現人資專業程度(當之無愧的
Talent Operation )。
一共有三次面試,第一次面試是由人資進行初步面試,二面由其他大 PM 面試並有一份
很有深度的作業,包含簡單設計廣告系統以及發想一個廣告產品,三面則是針對作業
提問邏輯思路以及與 CEO 面試。CEO 話有點少,所以建議準備的問題要多一點。
最後收到拒絕信,可能是跟 CEO 面試太尬聊,但也可能是評估後這份職位需要更有經驗
的資深 PM 來帶領產品初期的增長。
結果:拒絕信
8. 台新銀行 — Richart PM (官網投遞)
台新銀行的數位部門,主力的產品是 Richart 等知名網銀 APP。
透過官網投遞履歷後會先收到一份作業,完成作業會進到內湖一面,由三位大主管
面試,詢問作品集以及相關經歷、對這份工作的期待等等。整體面試氣氛不錯,對
面試者也很尊重,但有提到部門會習慣晚點下班。
二面由大安敦化的人資進行,主要詢問期望待遇以及基本的閒聊考核面試者性格。
結果:無聲卡
9. 彩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管理專員(PDM) (104)
根據我 google 結果應該是監控設備相關的製造商。這個職位是硬體的 PM
(其實我也不大確定我為什麼會拿到面試)。
面試第一關先填寫一份智力測驗、接著跟部門主管面試,介紹部門的基本工作流程
與詢問基本經歷。由於跟原本的經驗差別太大,也不抱任何期待。面試官說有近一
步就會收到通知,反之就是沒有。
結果:無聲卡
10. 喬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pPay] 產品經理 (PM)(cakeresume 投遞)
這家公司主要的產品是行動支付串接平台(TapPay)。
面試人員為部門主管,基本經歷與作品集問答後,介紹公司相關的業務以及這個職位
的期待。這個職位比較像 Project Manager ,但由於沒有太多時間帶新人,需要較
強的自學能力。
結果:Offer get ,但薪水與我預期的有一段落差,雖然這個職位會有結案獎金。
工作內容與我原先設定的方向有落差,最終我沒有接受。
11.OVO_展雋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104投遞)
這間是從電視盒起家的公司,業務拓展到投影機(稱為無框電視)。
公司的各個角落堆滿了待出貨的紙盒與箱子。
面試會先填寫一份很奇葩的選顏色人格測驗(TRUE COLOR 出色學院出品),接著由
公司行銷長面試,基本的經歷與作品集問答後便會介紹公司流程與職位。
此職位需要同時向行銷長跟 CEO 匯報,不過詢問這個職位的核心 KPI 時,面試官
居然答不出來,我猜測這職位有一半兼作董事長特助的意思。
結果:拒絕信
12.漸強實驗室 Crescendo Lab Product Manager 產品經理(B2B)
(Yourator 投遞)
這家公司主力是訊息類相關的 Martech,正在或是已經朝 SaaS 的方向前進。
面試人是 CEO ,使用視訊面試,基本的面試問答以及公司介紹。
面試過程沒有什麼不良的感覺,可以感受出 CEO 用心找 partner 的誠意。
不過這個職位預期是真正的管理職,因此我的經歷似乎還不足以勝任。
結果:拒絕信。
13. 艾迪英特 Ad2iction 廣告系統平台+內容網站平台 專案管理PM
(Yourator 投遞)
艾迪英特也是滿大型的數位創意(版型)廣告的廣告平台公司,如果你在手機
看新聞被突如其來又很難關掉的廣告擋到,有不低的機率是他們家的。
這個職位應該負責管理與關鍵評論網整合的廣告平台與相關的專案。
面試官是兩位主管一起,問題除了針對作品集之外,也有幾題情境題,例如:如果
工程師反應這個功能需要的時間比上層預定的專案期限還久,會怎樣去push 工程
師或是說服上層調整專案時程?但我的回答與切入的角度似乎沒有讓面試官特別滿意。
結果:拒絕信
14. KKday MarTech PM (Growth Team)(meet.job 投遞)
KKday 是旅遊相關的數位公司,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正在進行內部組織精煉與沉澱。
這個職位是專注在內部的數位廣告相關串接、以及自動化行銷流程的建立與優化。
面試前須先填寫人格測試,面試共兩關:人資、主管與合作部門。人資主要介紹
公司組織與薪資制度。
主管面試除了經歷以及作品集的基本問答之外,由於我研究了 KKday 近期的新
聞稿,針對他們數據行銷系統(DDA系統)問了不少問題,而主管也都很詳盡的
回答。另外也請了往後會合作的部門工程師參與面試,來與未來潛在合作對象進行洽談
,也算是面試向性合不合適。
結果:拒絕信
15. 1111人力銀行(全球華人股份有限公司) — 網站行銷企劃主管
(LinkedIn 對方主動接觸)
這間公司真的很特別,特別到我覺得需要打一大篇。
1111是透過 LinkedIn 接觸我的,這個職位是掛在總管理處底下。
面試有兩關,第一關是人資主管,很詳盡的介紹各種公司的資訊(甚至有點太詳盡了
,實在不適合跟面試者說那麼多)。
第二關是製做一份簡報,提出其中一個網站『大學網』的優化方向與行銷規劃,並且
在總裁與主管面前報告。
具人資描述這家公司尋找相關的職位是希望進行數位轉型,薪水高於市場價格。
進入後發現他們需要的不是數位轉型,是文件數位化。
公司的開會模式停留在清朝左右。
每天共有早中晚三次上朝,總裁會與四五十會員工開始點點名,想到什麼問什麼
、要做什麼便趕快立馬,完全沒有軟體工業應有的規劃期程概念。
每日工作結束需要撰寫日報並列印出來,隔日總裁會用紅筆親自批示(而且字超醜
,仰賴其他資深員工解讀這些甲骨文)。接著有人把這些東西掃成一整份的 PDF
放到系統上。由於系統問題,這些 pdf 也只會留存一個月左右。
數位化無法解決清朝人的問題。
以傳產來說這是一間好公司,但以數位公司來看,這根本活化石,人月神話跟軟體
工業課本上教導過不要這樣做的事,在這邊可以看到活生生(血淋淋)
的樣本。
另外公司內部有許多反人類的設計,我在裡面兩個禮拜後懷疑是否反人類才是他們
的本業?(我還特別紀錄了一下:https://trello.com/c/d5X6pgv6)
結果:錄取,不過兩個禮拜就離職了,並且看過內部管理後立馬把放在 1111上自己
的個資全刪了。額外的好處是發現錢對我重要,但有時不是單純錢的問題。
16. Shopline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Smart Ads) (104投遞)
Shopline 這家港商在台灣近年來發展迅速,主要的產品是開店平台網站。
此職位其實是主管職,主要負責行銷、營運與增長 Shopline 的 Smart Ads 廣告
平台,在商業模式上與我先前的公司有點接近,但目標客群僅限於使用 shopline
的使用者。
面試者是區域主管,解說了職位相關的需求以及對作品集做了一些提問。由於
需要負主管責任並具備業務 or Business Develope 相關的經驗,對我來說
應該是遠超我的能力範圍。
結果:無聲卡
17. 竑盛科技 - 專案經理
這是一間接案製作網站的公司,從創立時間來看至今也有十年了。紘盛接手
過不少案專案,作品集看起來品質非常好(最知名的應該是91APP 的官網)。
公司雖然人數少,但從辦公室白板的痕跡來看設計方法論非常完整。
這個職位是專案經理,基本上就是彙整接案、推進與確認專案的事務。
面試由老闆親自面試,針對作品集提問。對公司的運作流程、職位期待都有
很詳盡的說明,公司也的確看起來也是很少加班。
面試後會需要提供一位前同事供 Reference Check,感謝前同事二話不說
的答應了。錄取通知由老闆親自撥打電話並告知,非常誠懇。
結果:Offer get ,而且直接給到期待的薪水。但考量到原本的求職方向,
最終還是婉拒。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他們看起來真的很棒。
18. 露天拍賣 - 廣告營運部產品經理
露天拍賣就不介紹了,這個部門主要是經營並開發露天內部的廣告系統。
面試官是部門主管,主要也是針對作品集提問,並且我也詢問了許多這個內
部廣告系統開發、運作方式,開發人員與 PM 們坐在不同層,PM團隊有共同
的季度與年度指標需要達到。
主管面試非常詳細而且認真,感受到真的希望延攬到部門人才的誠意。
結果:無聲卡(?) or 回絕(?)。人資通知因為內部人士流程正在重新大整頓
,整間公司人事凍結,但部門期待能趕快進行錄取流程。
但真的太久惹,於是我就找到另一份工作惹。
19. 飛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管理經理
這是一間接案公司,以電子商務網站的案子為主(Magento )。
Show Case 有台灣指數公司、研揚等網站。公司大概二十人左右。
面試人員有兩位未來的同事與主管,會互相交換、補充意見,面談過程
感覺良好誠懇。目前除了接案以外,也嘗試開發公司自己的產品,所以
除了外部的專案外也有機會開發公司自己的產品。
結果:offer get,但與期望薪資有一段落差,因此婉拒。
20. 聯合智網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規劃部】/產品專員
聯合智網總部位在南京三民,而非汐止的聯合報系,主要的產品為 udn買東西。
傳聞聯合報員工需要強制訂閱聯合報,我幫大家問了:至少聯合智網不用。
面試人員主要是部門主管,此職位主要負責電子商務平台的串接與開發,
還有一些相關的專案。這些內部的平台從理解到真正能開出規格看起來相當的有
…挑戰性。對於我說出的期望薪資直接挑明可能很困難。
結果:無聲卡(收掉卡?)。最近新聞公布 UDN 買東西產品線要收掉了。
21. Swag Product Owner
Swag 是一間做成人直播的公司,這間公司找到法律漏洞的能力令人拍案叫絕
(稱讚意味)。
面試地點依照營業登記查詢應該是另一間公司(可能是空殼)。面試位置在大門口的會
議室,無緣看見內部工程單位的格局與運作方式。
面試由公司的營運、開發的工程師與人資共同面試。這個產品是公司內部一個新的產品
線,目前還沒找到穩定的營運模式,正在產品的初期探索階段,只有一位工程師跟
半個營運,這個職位基本上兼任營運加 PM。面試內容圍繞在如何變現與規劃目前產品
留存,並且因為商業模式不穩定,需要頻繁與 CEO 對口匯報、實驗不同的可能性。
面試過程實事求是,並且非常誠懇地回答問題。
如果進入到二面會由 CEO or Tech head 面試。
結果:進到二面,但已經找到心儀的公司了,便婉拒惹。
22. 一零四資訊科技/網站產品專案經理(求才產品部)
這間公司應該不用介紹,是台灣最大的網路求職平台。
(面了兩間人力人力銀行就會思考要不要把剩下的數字系列也面完)
求才產品部主要是面向企業端徵才的產品規劃,簡單來說就是公司打開104會看到的
頁面。
面試過程會先由人資做基本的訪談,接著由部門主管來面試。主管面試過程中一直
使用筆電,心情似乎非常焦慮。不過基本上還是非常專注在面試上,回答我的問題
也相當完整。
雖然這家公司的package很不錯,根據面試中詢問年薪是14個月、還有半價認股權。
(不愧是超越 1111 三倍流量的龍頭。)
結果:感謝函。
23. Leadbest 領投肯/ (Jr./Sr.)產品經理
這家公司原先經營區塊鏈顧問服務,但目前朝向數位轉型賦能的 Venture Studio
(簡單來說就是有技術團隊可以輔助新創團隊的創投)。這家公司的創辦人是 Friday
影音平台的技術長,所以格外好奇他們究竟在做什麼。
由於目前還在專案導向的階段,所以 PM 會先從 Project Manager 做起,再隨著對公
司與商業領域的了解開始往上主導更高層級的事務。
面試採遠端面試,包含 CEO 共有四位面試人員,會從不同面向詢問問題,著墨不少注
意在 Prototype 的工具(Sketch, Figma 等)經驗。雖然公司有著很多 Buzzword 但我
對他們的一些市場見解有著不同的看法,此外他們似乎還在探索自己的商業模式,因此
雖然薪水非常不錯,但最終還是婉拒了。
結果:Offer get,但婉拒。
24. Allxon 奧暢雲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 Product Manager
這是家新創公司,主要產品是 AI 邊緣運算的遠端管理 SaaS 平台。
面試的職位屬於 Growth Team 下的 Product Manager,主要針對平台各功能持續性的
優化並且彙整內部的資源推動指標成長。
面試過程有兩關,第一次面試由兩位部門主管面試,主要針對經歷與作品提問,並且介
紹公司的方向與產品。二面會與公司董事長與 CEO 面試,主要介紹公司創建的藍圖與理
念,還有可以盡情地問問題,也算是對面試者與公司文化相容性的檢驗。
由於這個些遠端管理的系統與硬體息息相關,又多與大型的硬體廠商接觸,符合我原先
預設 to B 公司的目標,對硬體相關的知識也是我有興趣學習的領域,也讓我決定進入
這家公司。
結果:Offer Get,目前在這邊。
結語
產品經理的求職之旅,更確切來說是與自己的一場搏鬥。求職研究每家公司的產品與
市場、所需的技能,同時也被迫思考自己的熱情在哪、還有職涯的階梯該往哪走。不過
感謝一路上不少朋友的支持與討論,還有 HPX 讀書會組員可以諮詢,投遞履歷的忐忑
不安與收到感謝函的失落還能當成一種談資。
作為一個非相關背景、碩士肄業還轉了一大圈行的人來說,我從 Medium 上各式各樣的
文章到諮詢資深的前輩得到各樣的知識,職涯路上從「產品經理們樂於分享的文化」中
受饋良多。
看完這篇文章的各位,如果有幫到你的話,這就足夠了。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私訊
我,我盡力解答,也算是把這種文化往下傳承了。
最後幫公司廣告一下
Allxon 最近正在招募新的 UI/UX 設計師,我們的產品如果以玉米來說大概在玉米筍的
階段、如果以颱風來說大概在熱帶性低氣壓的階段。簡單來說就是正在萌芽中但頗具大
有可為的氣勢(自己說)。因為公司目前還小所以組織很扁平,部門間溝通順暢,不過
主管們都是經驗人士,不用擔心上工主管比你還手忙腳亂。而員工人人身懷絕技、工作
之外還能夠交換各樣的神奇技能。
如果你想要與這樣的團隊一起打造世界級的產品,歡迎投遞履歷,一同加入我們:
104:
https://www.104.com.tw/company/1a2x6bl7df
cakeresume:
https://www.cakeresume.com/cr/allxon-inc-68a3ac/ux-ui-designer-0b804c
公司名稱:Allxon Inc. 奧暢雲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新台五路一段116號11樓
職缺:UX/UI designer
工作內容:
‧ Produce and iterate UI designs (sketches, wireframes, and detailed designs)
‧ Maintain UI style guidelines to ensure consistency throughout the product
‧ Create clean and intuitive UX designs
‧ Collaborate with the cross-functional teams to identify new opportunities,
suggest, and design improvements, including user journeys, flows and
services, and new features.
職缺能力經歷要求
‧ At least 3 years of experience working in product design
‧ Proficient with design tools such as InVision, Figma, Sketch, or Adobe XD
‧ Visual Design skills with proficiency in typography, Web UI, color,
layout, and iconography
‧ Excellent verbal communication & interpersonal skills
‧ A growth mindset, be an optimist, be energetic, be curious, and be
adaptable! We're a fast-growing company and we are learning as we grow.
員工是否需自備工具? 否
薪資(月薪): 40K ~ 62K TWD/月
工時:40hr一周
每日工作時間:8:40 - 17:40,彈性往後一個小時。
加班費制度:假日上班依照勞基法給薪
--
生科轉行沒什麼沉沒成本,因為你看到的水位都是海市蜃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89.2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29813436.A.8CE.html
非本科系又大轉行的無奈QQ
沒關係,他們軟體類職缺少,搜資料倉儲工程師只會找到倉庫管理員而已
※ 編輯: b1l3hlkff (36.234.89.243 臺灣), 08/24/2021 22:59:24
內部權限的控管流程真的有點微妙
※ 編輯: b1l3hlkff (36.234.89.243 臺灣), 08/24/2021 23:11:36
依使用頻率排序:104、Yourator、cakeresume、meet.job 其實我覺得最fancy
的公司會強迫你去他們官網之外,基本上還是104機會最多,因為上面求職者也最多。
我自己的觀察是總部在台灣的使用者基數都不夠大,所以不大好建立數據分析團隊
,或是掛在行銷部門因為要求比較短線的指標成長。不過我運氣還不錯,這兩份的
PM 的自主權都很大,真的會取得一個模糊的方向後跟工程還有其他部門疊代出一
個好的方案再開始開發。
不過也希望有機會跟大大交流一下產品相關經歷與海外職涯的規劃。
PM 兩個字真的是包山包海,其實每間公司都差很多,面試光問他們PM是做啥?怎麼做事?
就花掉一半以上的時間了。
※ 編輯: b1l3hlkff (36.234.89.243 臺灣), 08/25/2021 21:07: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