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26
看到上面這串符號與數字,會讓你想按下播放鍵嗎?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聆聽音樂的管道,已從實體唱片、錄音帶或CD,轉變為數位串流的形式。根據串流平台的統計,現代人使用串流平台的比例從 2013 年的 21% 快速上升到 2018 年的 75%。你我可能都還經歷過買專輯重複播放的年代,現在卻已完全習慣於用手機連線一鍵播放串流音樂的型態了。
總歸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但倘若以為回不去的只有音樂載體的話,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不要來污辱我的美了。唱片工業的改變,不只是從實體改成線上串流而已。照理說,在音樂產業蓬勃發展,各種相關技術日漸精進的情況下,比以往還要更為自由的創作者,理應來到了百花齊放的年代。但事實上,受歡迎的熱門歌曲,比過去還來短得多。
大家可以想想,在眾多的歌曲之中,你會怎麼挑選喜歡的新歌呢?
除了原先就喜愛的歌手,我們對於新歌的喜好與否,往往在歌曲的前 30 秒便已決定。其實這是受到所謂「#30秒法則」的影響。
「你在 Spotify 上面每點擊一首歌曲,可以讓音樂家獲得約新台幣 0.02 至 0.15 元;但前提是,這位聽眾要持續播放這首歌曲至少 #30秒。」⏰
而創作人為了迎合市場,也開始大量「生產」前奏短、好記的歌曲。事實上,翻開音樂排行榜的榜單,近 5 年內低於 2 分 30 秒的熱門歌曲,就上升了 5%。你可以現在隨手點開個 90 年代金曲(例如周格泰導演拍的 MV),拉到 2:30 時間軸在某些經典的搖滾樂曲中,甚至才剛剛開始唱第二遍的主歌。
不過,串流音樂可不是第一次因為載體的改變而影響音樂長度喔!
如果你是西洋老歌的愛好者,可能會發現,1950 年代流行歌曲,比如貓王的許多代表作,都是 2 分鐘左右的歌曲,從頭到尾節奏都沒有明顯變化,一路唱到底。這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當時流行的 45 轉唱片(又稱 EP 唱片),多半只能容納這個長度的歌曲,而流行歌曲的發行又與市場口味、廣播電台息息相關,久而久之,流行歌曲「3-5分鐘」的傳統就此固定下來。
總之流行歌曲從來不只是音樂人或是專業鑑賞家的事情,而是與整個社會緊密結合,音樂的載體、聽眾的品味,都有可能對流行音樂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而在這個分眾化的年代,流行歌曲為了「出頭」,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像,但好歌卻也沒有因此消失,仍有許多樂迷在支持著這些獨特的音樂。
想了解更多平台載體改變音樂創作長度的故事嗎?
趕快點進 #故事慢新聞【CD、Spotify與留聲機效應:新歌為什麼越聽越像?】吧:https://bit.ly/3hIkgVI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萬的網紅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二代目のチャンネルもよろしく! ☆Fischer's-セカンダリ- ■https://goo.gl/QgBhjD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ね! ■https://goo.gl/lSy9St ☆専用の絵文字や限定動画など色々!チャンネルメンバーシップご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
1950 流行 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6年,因為臺北市圓山動物園要搬遷至木柵(1986年9月14日舉行搬家大遊行),滾石唱片集結旗下12位歌手齊聲合唱,完成了這首以動物關懷與環境保護為主軸的《快樂天堂》,做為木柵動物園的開幕歌曲,在商業色彩濃厚的華語歌曲市場裡,算是非常難得的一首作品;它拉近了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距離,告訴大家,動物的世界裡,和人類一樣有哭有笑也有悲傷,因為牠們與我們居住在同一個地球上,擁有同樣的陽光。
值得一提的是,滾石唱片於1986年12月31日晚上在中華體育館舉辦的「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乃是臺灣流行樂壇的首次跨年演唱會。
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實況:https://fb.watch/7--3TAhOdV/
《快樂天堂》由陳復明作曲、呂學海作詞、陳玉立編曲;於1986年進行錄唱,並在1987年1月發行;參與演唱的歌手包括:張艾嘉、陳淑樺、黃韻玲、唐曉詩、齊豫、潘越雲、紀宏仁、錢懷琪、李宗盛、鄭華娟、周華健、王新蓮。其歌詞如下: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
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
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
沒有人能夠永遠沮喪
河馬張開口吞掉了水草
煩惱都裝進牠的大肚量
老鷹帶領著我們飛翔
更高更遠 更需要夢想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嚷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臺北市動物園成立於1914年4月5日,然後在1986年從圓山遷到木柵。2014年4月19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了慶祝建園百年,在當天重現1986年9月14日的「動物園搬家大遊行」景況;踩街遊行車隊從花博出發,經過凱達格蘭大道、南門市場,一路到動物園,全程出動87輛車,有24所國小的小朋友將打扮成動物模樣踩街;不過這場復刻版大遊行並沒有真的動物上街,而是由動物園的老員工及志工帶領,以布偶重現動物大遷移的景象,讓大家回味當年萬人空巷的盛況。
《臺北動物園 百年簡史》
根據1914年4月2日《臺灣日日新報》第7版的記載, 臺北動物園最初的創辦人是來自日本的一位馬戲團團長,片山竹五郎,而非臺北動物園官方資料裡聲稱的大江氏。
1913年底,日人片山竹五郎率領70多人的「大竹娘曲馬團」來台, 首先在臺北市的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演出1914年元旦檔期,之後接著前往台中和台南演出。
片山團長率領的曲馬團以馬術為主,例如將三匹馬綁在一起,馬上站兩人,兩人共挑竹竿,竹竿上頭再站一個人之類的特技,另外也有大象的表演。
片山竹五郎的曲馬團此番來台,還另外帶了三種稀奇的動物,即大蛇、大鱷魚和大棕熊,從1914年元旦開始,放置在艋舺媽祖宮口街(今西園路和貴陽街一帶)供人觀賞。半個月後,大蛇暴斃,片山竹五郎將死蛇泡在藥水裡,連帶棕熊一起送給博物館。
1914年2月初,片山竹五郎又從南洋買來猩猩,但這次不再開放展覽,而是要善加培育。根據報載,片山喜歡飼育動物,不過他在日本飼養的猩猩不曾存活超過三個月,常死於運送的船上或是登陸幾天後即告夭折。到了臺灣之後,他發現臺灣的氣候溫暖,飼育動物的可能性和趣味性比在日本高出許多。於是,隔月片山竹五郎開始向日本動物園購買各種珍鳥猛獸,在臺北籌設起動物園來了。
不知是片山竹五郎做事有效率,還是百年前的海運能力超過想像,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買來了義大利的孔雀、澳洲的袋鼠和駝鳥、錫蘭的火喰鳥和印度蛇等十幾種動物,隨即於1914年4月5日就在圓山開園了。
當時園內的鸚鵡既會學狗叫,也會講日語「歐多桑」(爸爸)和「歐卡桑」(媽媽),為動物園帶來了新鮮的趣味。
1915年,臺北廳政府買下由片山竹五郎草創的圓山動物園,將之改為官營動物園,園內飼養的動物以哺乳類、鳥類及爬蟲類為主,臺灣本土動物比例甚高。根據報載,開幕之初展出動物有70種148隻,週日的參觀人數可達800人,以當時臺北市17萬人口而言,算是非常熱鬧。
至於目前臺北動物園官方資料記載的動物園創辦人「大江氏」,應該是指1910年代的動物園養育主任大江常四郎,他在1920年出差到新加坡購買老虎時,不幸病逝於當地;雖然大江氏為了動物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終究不能算是臺北動物園的創始者。
1934年,臺北市市役所買下圓山動物園鄰接土地,增設兒童遊園地。
圓山動物園於二戰末期曾經短暫關閉,當時的動物園隨時有可能遭到空襲,園方為了避免動物在園區遭到破壞時脫逃而傷害民眾,便於1943年執行「猛獸處分」,以添加化學藥劑的飼料餵食老虎、獅子、黑熊、大象等猛獸,令其死亡。
直至戰後,1946年,圓山動物園才重新開放。1946年6月,張明印奉派接任圓山動物園園長,為戰後首任園長。1946年底的時候,園裡只有178隻動物與4名職員。
歷經戰火的動物園裡的動物數量雖剩下不多,不過園內欄舍受損的狀況並不嚴重,因此動物園的建物規模與日治時期相去不遠。
到了1950年代,圓山動物園開始進行擴建工程,新增獸欄並大量引進新品種的動物。
1951年,為了吸引遊客,園方開始舉行動物表演與動物展覽會等活動,其中的動物表演因為廣受歡迎,後來就成為每逢假日便演出的固定戲碼,而當年參與演出的動物包括狗、猴、獅、熊、山羊及鸚鵡等。
1952年,大量購置動物,其中包括象、豹、熊、獅。
1953年,陸續修建獸醫室,並擴建園門。
1958年,兒童遊園地由民間承租經營「中山兒童樂園」。
1961年,開始與日本的動物園進行許多的動物交換、贈送與購買等行為。
1967年,進行改建及興建綜合大樓等10項工程,當時動物園的員工編制已經有30人。
1968年,臺北市政府收回動物園,劃歸教育局管理。
1970年,兒童樂園併入動物園,更名為「兒童遊樂場」,成為動物園附設兒童遊樂場。
1979年,圓山動物園結束了持續近30年的動物表演。
1982年,成立全國第一個社教機構志工團隊「動物園志工隊」。
1986年,動物園遷至木柵後,將動物園遷建後之園址及圓山兒童樂園合併,成立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籌備處。
1991年7月1日,成立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為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之社教機構。
2014年12月14日,為營運80年的圓山兒童樂園之最後開放日,當天下午5點,圓山兒童樂園功成身退,之後由同月12月16日開幕啟用的士林「兒童新樂園」接棒為兒童們服務。
《臺北市立動物園 1986年搬家大事紀》
1986/08/15,圓山舊址關園。
1986/08/16,舉辦「為動物整理新家」活動。
1986/08/18,首批新引進動物抵達木柵新園,計28種。
1986/09/01,舊園動物陸續搬遷。
1986/09/05,行政人員搬遷。
1986/09/14,舉辦「動物搬遷大遊行」活動,沿途夾道參觀民眾達數十萬人。
1986/10/14,高齡大象「林旺」搬遷,順利抵達木柵動物園。
1986/10/28,舉辦「開園記者會」。
1986/10/29,長頸鹿搬遷,順利抵園。
1986/10/31,木柵新園正式開幕。
1986/11/03~1987/01/12,舉辦「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參觀教學」活動,計43萬2千人參加。
1950 流行 歌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豐年70 楊基炘的深情且深邃──追上時潮的飄搖之眼】
編按:在我們製作這一系列#豐年70回顧時,注意到這篇和楊基炘先生有關的「讀者與編者專欄」,其中除了特殊時空背景下被憲警盤問等經驗,提到攝影工作的甘苦談亦十分有趣。所以我們央請豐年社攝影總監王志元來寫這篇文章,本來只是希望有些當代攝影經驗談可為對照,沒想到他超乎我們的期待,從全世界的攝影潮流談起。
撰文/豐年社攝影總監王志元
1950年代,楊基炘進入豐年社及農復會新聞組任職,當時的全球攝影風潮正處於一個從純粹紀實,轉換至商業與藝術領域的交界期。翻閱當時的《豐年》,不難發現在這股風潮下的編輯前輩們,大概也在思索著如何用更嶄新的視覺語言,來詮釋當時的臺灣農村風情。
此時期的《豐年》雜誌照片,除了你能想像得到的「農村樣貌」外,更有藝人明星不時出現在內頁或封面。仔細一想,這不就是現代時尚雜誌的編輯思維嗎?以流行元素搭配新聞,讓整個豐年雜誌頓時「摩登」了起來。
在1956年2月初發行的《豐年》「讀者與編者專欄」中,雜誌編輯提到楊基炘因前一期封面照片「和以往有點不同」,而引起讀者討論、同事們亦津津樂道,即是以年方16、當時還在家族劇團的歌仔戲名伶洪明秀作為封面人物。即便擺到現今,這樣的封面設定仍是相當大膽而創新的。
而從該期「讀者與編者專欄」文中,我們也可看到作為「攝影記者」的楊基炘,工作中走訪農村的困難與趣味。因為是雜誌照片,有時精準的設定是必須的。每一張美麗的笑容與自然的場景,背後都不知道是楊基炘用了多久時間磨來的。
尤其以當時的攝影設備,更不可能有一秒鐘幾十張連拍的狗仔拍法,每張底片可都是錢。直到現在,農村拍攝依然是豐年社艱辛的挑戰,不信的話你可以找個機會,請一位農友在田地裡擺出你理想的姿勢來嘗試拍拍看 。而也正是因為每位前輩這樣戰戰兢兢的努力,才讓豐年社在臺灣媒體出版的歷史中,有了獨特且鮮明的地位。
除了50、60年代《豐年》雜誌的精彩照片,楊基炘個人的攝影創作更展現了不同的風格。之前提到攝影當時正處於純粹紀實,轉換至商業與藝術領域的交界期,楊基炘的個人創作,除了保留下臺灣各個角落充滿生命力的畫面外,其鏡頭語言亦相當犀利。無論是畫面裡的留白,以及沖印時所刻意營造的明暗對比,都將當時的臺灣從「風情」提升到另一個更有張力,更有層次的表現,無論是幽默、冷冽,或是山雨欲來的緊張感。讀者們有機會的話,一定得找來看看。
#豐年70 #楊基炘 #攝影 #臺灣攝影家
(當期「讀者與編者」專欄文字請直接看圖,點開圖片亦有全文及註釋供參)
--
《豐年》70週年特刊登上博客來,請往這邊👉https://reurl.cc/YOQdml
支持豐年社,豐年農市買雜誌👉https://reurl.cc/rgomp1
1950 流行 歌 在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二代目のチャンネルもよろしく!
☆Fischer's-セカンダリ-
■https://goo.gl/QgBhjD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ね!
■https://goo.gl/lSy9St
☆専用の絵文字や限定動画など色々!チャンネルメンバーシップご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uJomwo
-メンバーシップ向けの再生リストはこちら
■https://bit.ly/2YHCvAJ
☆Tシャツ、パーカーなどのフィッシャーズグッズ!
■http://bit.ly/2pdgURz
☆フィッシャーズメンバーのTwitterはこちら!
ーシルクロード@RytoSle2(リーダー)
■https://twitter.com/RytoSle2
ーマサイ@MASAI_Fischers
■https://twitter.com/MASAI_Fischers
ーンダホ@ndahoFischers
■https://twitter.com/ndahoFischers
ーモトキ@Fs_hasninelives
■https://twitter.com/Fs_hasninelives
ーザカオ@fischerszakao
■https://twitter.com/fischerszakao
ーダーマ@M2DAMA
■https://twitter.com/M2DAMA
↓フィッシャーズ公式アカウントは下へ↓
☆おすすめ動画はこちら!
①いきなり青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dUZ3LVkqk
②歌詞乗っ取りゲー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HNUuUr9Qo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出来そうで出来なさそう、くだらない事、好きなことをする…。
中学三年の頃、「楽しい」を動画にすることから始まった古くて幼稚園、同い年の同級生からなるネットパフォーマー集団です。メンバーは全員で6人!
[シルクロード] [ンダホ] [ダーマ] [ザカオ] [モトキ] [マサイ]
【公式アカウント】
ーTwitter(動画公開時の通知+告知など)
■https://twitter.com/FischersHome
ーFacebook(動画公開時の通知)
■https://www.facebook.com/FischersHome
ーInstagram(オフショット)
■https://www.instagram.com/fischershome
ーウェブサイト・メンバー紹介
■http://fischers.web.fc2.com/
【再生リスト】
―すべて表示(西暦別もあります)
■https://goo.gl/fB9HYY
―アップロード順
■https://goo.gl/TuFZ4W
―再生数順
■https://goo.gl/pw3hyy
【音源・効果音使用元】様
―DOVA-SYNDROME
■http://dova-s.jp/
―効果音ラボ
■http://soundeffect-lab.info/
―甘茶の音楽工房
■http://amachamusic.chagasi.com/
―魔王魂
■http://maoudamashii.jokersounds.com/
―Epidemic Sound
■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一部の動画・静止画素材提供元】
PIXTA
※動画によって使用していない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お問い合わせ先について】
※1 業界の皆様・ご依頼の方々・その他ご相談がある方は、UUUMウェブサイトにある「サービス」からお願い致します。
※2 YouTubeメッセージ機能は、フィッシャーズでは利用していません。ご理解いただけると幸いです。
【サービス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UUUM)】
http://www.uuum.co.jp/
#Fischers #フィッシャーズ #ゲップしりと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CmpsmJX47w/hqdefault.jpg)
1950 流行 歌 在 SAYULOG meets JAP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新インディーズシーンから1950〜2000年の人気歌手まで、音楽と出会う週末台湾!
ひとりでも多くの方がこの動画を楽しんでくださったら、とっても幸せです。
動画でご紹介したアーティストまとめ (Spotify) ➫ https://spoti.fi/34lPPyx
⬇︎ CLICK HERE FOR INFO ⬇︎
* コロナウイルス流行収束まで、各自対策をして自身と周りの安全を確保しながら過ごしましょう *
FTC: This video is sponsored by Taiwan Beats
🎵Taiwan Beats
🎬https://youtu.be/VDIAld6Yhew
Web Media【日本語】➫ https://ja.taiwanbeats.tw/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eats/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eats/
Twitter【日本語】➫ https://twitter.com/taiwanbeatsjp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TaiwanBeats/featured
Spotify ➫ https://open.spotify.com/user/taiwanbeats
- - - ✂︎ - - - - - - - - - - -
✈️『台北音楽散策 SOUND TRIPPING TAIPEI』
➫ https://events.kkday.com/KKday/taipei-ongaku-sansaku-88
- - - ✂︎ - - - - - - - - - - -
🗒INDEX🗒
0:00 Opening BGM
0:27 Opening Talk
0:46 第一唱片行|ディーイーチャンピェンハン
2:14 台北月見ル君想フ (赤峰)
2:55 沒有新歌的唱片行 | メイヨウシングーダチャンピェンハン
5:24 小白兔唱片行|White Wabbit Records
7:50 海邊的卡夫卡|海辺のカフカ
8:28 女巫店 | Witch House
9:18 The Wall Livehouse
9:35 問題總部 It's Your Fault
10:21 唐貓 SUGARCAT
10:56 Ending Talk
- - - ✂︎ - - - - - - - - - - -
✈️旅のルート✈️
📍第一唱片行|ディーイーチャンピェンハン
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88號
【中国語】https://bit.ly/2EmUcyh
↓
📍台北月見ル君想フ (赤峰)
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71巷2號1樓
https://www.moonromantictw.com/
※ライブハウス「台北月見ル君想フ」は ”本店(潮州街)” です。
↓
📍沒有新歌的唱片行 | メイヨウシングーダチャンピェンハン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巷4號
【中国語】https://www.facebook.com/youthmusicbox/
↓
📍小白兔唱片行|White Wabbit Records
台北市大安區浦城街21巷1-1號1F
【中国語】 http://www.wwr.com.tw/
↓
📍海邊的卡夫卡|海辺のカフカ Kafka by the sea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4巷2號2樓
【中国語】https://www.facebook.com/kafka.republic/
↓
📍女巫店 | Witch House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
【中国語】https://www.witchhouse.org/
↓
📍The Wall Livehouse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中国語】https://www.facebook.com/thewall.tw/
🎵問題總部 It's Your Fault
https://www.instagram.com/itsyourfault.7/
https://www.facebook.com/Itsyourfaultband/
🎵唐貓 SUGARCAT
https://www.instagram.com/sugarcat_official/
https://www.facebook.com/sugarcatofficial/
♡ Special Thanks ♡
Yen-Ling Chen(「TAIPEI MUSIC MAP」デザイン)
https://www.behance.net/YenLingChen17
LUCfest 貴人散步音樂節
https://www.instagram.com/lucfest.tw/
https://www.facebook.com/lucfest.tw/
------------------------------------------------------------------------------
☺︎ SAYULOG さゆログ ☺︎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sayulog_official/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ayulog/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sayulog0801
🇹🇼中文頻道『 櫻花妹SAYULOG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ZGGdN6poGpR3LW4weZGeA
🇹🇷Türkiye kanal『 SAYULOG TÜRKİY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NLXUkxZCxUpE2Xdrs3XYg
📩 Business Inquiry
➫ 日本語 / 中文 / English / Türkçe OK!
info@sayulog.net
- - - ✂︎ - - - - - - - - - - -
🎹 音楽シリーズまとめ
➫ https://bit.ly/2XoGqUT
🌺 台湾で遊ぼうシリーズまとめ
➫ https://bit.ly/2ItDw8F
✈️ 台湾旅行の事前予習シリーズまとめ
➫ https://bit.ly/2UJx1Vx
🌏 カルチャーショックシリーズまとめ
➫ https://bit.ly/2U8FBc6
📗 外国語シリーズまとめ
➫ https://bit.ly/2OZZPnl
- - - ✂︎ - - - - - - - - - - -
『 SAYULOG さゆログ 』
さゆログは、台湾旅行にいきたい!台湾のことをもっと知りたい!というみなさまに向けて
「台湾をもっと身近に感じていただきたい」という思いをぎゅっと詰め込んだチャンネルです。
移住6年目、台中在住日本人の私「Sayu (さゆ)」がおすすめする
初心者からリピーターに向けた台湾旅行、台湾グルメ、おみやげ情報、
そして、台湾のことをもっと知りたい方向けに
台湾の日常、台湾人も知らないディープなスポットや文化、歴史までわかりやすく発信中!
☺︎ 動画のリクエストはこちら
https://bit.ly/2Yw3RI9
☺︎ Music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 Translator
・Keita 林嘉慶(Traditional Chines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mo-xmA09XmV37GmdXfBbw/featured
https://www.instagram.com/mr.hayashi_/
https://www.facebook.com/keitaiwan/
・Sana(English)
#台湾の音楽 #台湾旅行 #台湾
Help us caption & translate this video!
https://amara.org/v/C28O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f-f9bgh1xw/hqdefault.jpg)
1950 流行 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0sJaVR9aa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