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體育運動賽事人才
2021年東京奧運喚起國人對體育賽事的關注,然而要邁向國際大賽殿堂,無法一蹴可幾,必須札根體育人才培育。
澎湖運動人口多達八成以上,全國第二高。我上任後,為培育更多具發展潛力的基層運動選手,縣府特別補助925萬元在國中小學設立「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改善訓練環境,並添購專業器材、設備,重點發展棒球、田徑、羽球、桌球、游泳、武術、風帆等項目。
在教育處與各級學校合作下,近期澎湖體育競賽成績亮眼:
1.講美國小棒球榮獲110年卦山盃全國少棒錦標賽、第3屆君美盃、第23屆嘉義諸羅山盃、110年桃城盃等棒球比賽冠軍。
2.110全國運動會許智凱選手奪下RSX風浪板金牌;澎湖風箏浪板好手侯佳玲
創下風箏跳高世界紀錄。
3.吉貝國中參加109年全國陶瓷盃跆拳道錦標賽榮獲6個第1名、109年全國中山盃國(武)術錦標賽獲得7個第1名。
4.馬公國中参加110年臺北市春季全國田徑公開賽、2021年港都盃全國田徑錦標賽、110年新北市全國青年盃田徑公開賽榮獲4個第一名。
另為推廣全民運動,縣府向教育部爭取1,177萬元辦理「運動i臺灣計畫」,定期在各社區及多功能綜合體育館舉辦活動,培養民眾良好運動習慣,打造運動大縣。
#部分照片拍攝時間在疫情二級警戒前
2021跆拳道比賽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期十七天的2021東京奧運
在今天正式落幕了
這次的奧運會周遭很多朋友說
他們第一次感覺到奧運離他們這麼近
我一開始不懂他們的意思
後來才知道
以前的奧運感覺只是體育人自己圈內的大事
而這次卻因為選手的好成績加上媒體的幫忙
奧運會不再只是體育人的奧運會了
好感動😂😂😂
也許有人會說,藝人現在po奧運就是在蹭熱度的
哈~是啊!藝人不蹭熱度要幹嘛
尤其我更有蹭奧運熱度的資格
因為我曾是跆拳道奧運培訓隊選手、跆拳道教練、我也是個藝人
面對這截然不同的身分
蹭這熱度我當之無愧
你咬我啊!🤣🤣🤣
看完這次奧運後
我有個很深很深的感觸
台灣選手真的好幸福
出國比賽到回國
受到國人滿滿的關心與疼愛
大家全是正向的鼓勵
幾乎沒有聽到任何人檢討選手成績的好壞
這點,我們要為我們自己掌聲鼓勵👏👏👏
我們都是高水準的觀眾了👏👏👏
而你們有沒有發現體育選手和藝人有一點非常像的地方就是
當站在台上發表得獎感言時
大家都是感謝他們背後偉大的團隊
是的!這就是我今天想說的
對於我來說
以前當選手時
在基層,教練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沒有他的堅持就沒有今天的我
而當了國手到了國家隊後才知道
原來能成就一個國手拿到世界成績
是需要背後多少不為人知的英雄幫助
如同一個成功的藝人站在舞台上能呈現最亮眼的成績
也絕不會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我常和朋友比喻
藝人如同專業運動員
他的教練如同一部戲的導演
當戲劇得獎時
大多觀眾只會再多了解一下這部戲的導演是誰
但其實一部成功的戲
它背後是需要更多對戲劇懷抱熱忱並不計代價支持的人
演藝圈的導演、攝影、燈光、道具、梳化服、執行統籌、臨演…..當然還有我們最貼身的經紀人是幫助我們進入這個大團隊的大功臣(還有還有說不完的團隊)
如同
體育界的教練、防護員、體能訓練師、陪練員、運科小組……(還有太多太多說不完的團隊)
以上說的這些人都是為了讓最明亮的那顆星能夠完美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他們的工作時間遠超過他們拿到的酬勞
甚至工作時間不比藝人和選手少
他們付出的心力也不是打卡下班就沒有他們的事了
戲劇一拍攝,可能整整一年回不了家
運動員賽期訓練,長年在國外比比皆是
你說他們是為了什麼?
是什麼讓他們還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做那位無名英雄?
就是夢想!是的!就只是那明星夢!奧運夢!
誰不想當舞台上被看到的那顆星?
但我們都知道
能站在台前的明星只有一位
能成就每顆星能安心的在自己的舞台上盡情的享受
是所有幕後英雄的心願
在這特別的日子裏
致所有幕後英雄
感謝有你們
#久違的爸爸終於回家了
#帶著滿滿的紀念品和無法陪伴家人的虧欠回家彌補親子時光
#爸爸辛苦了
#祝全天下的爸爸父親節快樂
#母代父職的日子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了😂
2021跆拳道比賽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大家都在關心金牌、銀牌、銅牌或天才。
可是,有看到ㄧ樣把青春堆疊到國家使命上的運動員?
自由車馮俊凱,為國拼鬥十年有,他很強,他不弱!
跆拳道止步後向國人道歉,但準備退休了。
男子舉重選手家鄉水果要收成了,是該回家幫忙了。
天底下有多少運動員付出青春10年以上,最後沒有夢?
保障運動員及從業人員才是我體改論述的重點,這與體育署編制亦無衝突,體育署就是教育使命!!!
而要改變是,成立運動發展部會,讓運動回歸到社會,注入資源協助國家體育及運動產業發展。
所以,我的論述與近期有人討論的經費多寡不是衝突點,所以,體改不是關於經費問題、不是設備問題更非比較過去至今對於選手與教練、陪練員軟硬體問題。😉這些不就是執掌行政機關該做的事?人民合法納稅,各行政機關該職掌精進作業,這些基本動作有什麼好提。
我的年代,老師都說,當國外教練到我國左營訓練中心時,都笑我們用草石器時代來訓練選手。 經過許多前輩老師的努力下,或許我們進步許多,但是,要稱上世界一流,我想專業朋友們都知道,是「持保留意見」,因為運動訓練科學技術一日千里,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無需自滿。
又,各先進國家關於競技項目皆回歸到社會,其實,在這點責任上,我倒是認為我國政府從過去到現在,算是想負責,因為那是教育思維,但沒有想到時代變遷,運動不是體育,更不是什麼事情都要國家負責,更重要是「制度明確」,才是正確方針。
來,今天要來說明選手、教練等為國爭光從業人員「保障」問題,
依據:國家代表隊教練與選手選拔培訓及參賽處理辦法:第十三 條,依本辦法籌組國家代表隊之培訓單位、組團單位及國訓中心(以下簡稱籌組單位),應於辦理培訓或參賽期間,為其報經本部備查之選手及隊職員辦理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健康保險或傷害保險。前項所稱隊職員,包括代表隊領隊、管理、教練、防護員或其他非屬選手之隨隊人員。
投保第一項公共意外責任保險者,其保險範圍及最低保險金額如下:
一、每一個人身體傷亡:新臺幣三百萬元。
二、每一事故身體傷亡: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
三、每一事故財物損失:新臺幣二百萬元。
四、保險期間內總保險金額:新臺幣三千四百萬元。
投保第一項健康保險或傷害保險者,每一被保險人之保險金額不得低於新臺幣三百萬元。
除前項保險範圍外,各籌組單位得依賽會性質與需要,為選手投保短期失能等保險項目。
保險經費得依全國性體育團體經費補助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對!
也就是說,我把我的孩子送給協會後,協會送給國訓中心後,保障只有「國光獎章」獎勵辦法,那,平時呢?未來呢?
是不是十歲進入培訓計畫,三十歲從競技體育退休後,到社會找工作時,過去努力不算數,一切從頭開始?勞動部不採運動員適用勞動保障,這些人幾歲才退休?
那麼,健保呢?當然,是由家長自己幫孩子找隨一工會辦理,問題是,那工會除健保功能外,運動員的權益保障呢?
體育署VS中華奧會VS單項協會VS選手、教練、陪練員
可以看出來,前者人依然都在,後者隨時間及選手青春一直更動著,成為前者在不同時代的重要資產,也是為我國爭光的種子,但是,他們付出青春後得來是「短期保險」,那用完呢?保障到哪?
選手等從業人員是特殊人物(總統府美麗發言人,2021),亦為憲法內公共利益(為國爭光,站上世界舞台)國家形象及品牌,但是,他們沒有被保護,當賽事失利時,他們的保障及權利呢?
是不是我們應該要立法,將這些辛苦為國爭光奮戰的從業人員爭取特殊勞動關係「體育專法」來保障他們人生上的保障,而不是錦上添花或免洗餐具,用完就丟。
#成立運動發展部讓運動回歸社會
#成立體育專法保障運動員教練陪練員安身立命
#體育是國家的運動是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