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2018台灣汽車電子產值估達2,002億元
2018-11-16 12:59經濟日報 記者馬瑞璿╱即時報導
工研院預估,2018年台灣汽車電子產值可達新台幣2,002億元,直逼台灣整車產值,也帶動資通訊和車電零組件對車輛新興科技應用。
根據工研院IEKConsulting報告,2023年全球汽車電子與車聯網預估達4,511億美元,預估2030年全球汽車電子與車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億美元,2050年將出現7兆美元的搭乘者經濟。
在自駕車方面,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石育賢觀察表示,台灣因具備自駕車關鍵因素,於2018年研擬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讓有意願發展自駕車的地方政府、技術單位與業者不囿於現有法規框架,進行新創或自駕車在Level 3以上的測試驗證。
台灣ICT業者如台積電(2330)、華邦、聯發科、凌陽、光寶、鴻海、為升、台達電、國際航電等都已進入車電領域,相較於國際廠商利用新創或併購儘速取得市場位置,石育賢建議台灣發展車輛電子產品從點、線、面的合作模式,也應結合法人研究單位與國內外業者建構其平台,讓不同層次的業者發展車電產品,以應用到自動、聯網、電動、與運輸服務來建立優勢,進入國際市場。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謝騄璘觀察指出,全球電動車銷量有望於2018年突破370萬輛水平,繼2017年後持續保有超過15%成長率,混合動力車持續扮演銷量支撐主力,約占電動車總銷量的67.1%。
日本、中國大陸及美國蟬聯電動乘用車單國銷量前三,且中國大陸銷量首度超越美國,後追者逐漸侵蝕最大品牌Toyota市場市占率,Nissan超越Honda位居第二位,在此全球積極降低碳排放量趨勢下,具零碳排放特性的純電動車款將持續增加,並於銷量占比中逐漸顯現重要性。
2018年台灣國產電動車於配備升級售價調降策略帶動下刺激產量表現,雖於國產車型原廠策略調整影響下,產量有所下滑,但總銷量仍具備約7,000輛規模。
謝騄璘建議,全球電動車銷量持續升溫,台灣具備混合動力車型及純電動車型組裝經驗,可結合本土優質汽車零組件供應鏈及維修體系,持續強化產品設計及設計變更能力,提早布局特色車型生產、維修保養、組裝及關鍵零組件及次系統開發技術及實戰經驗。
附圖:工研院預估,2018年台灣汽車電子產值可達新台幣2,002億元。(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0/3484297…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3電動車銷量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沙特殺人事件以外的另一懸案
近日全球最大的新聞竟然是有關沙特異見記者Jamal Khashoggi在土耳其的懷疑謀殺案。有點意外,因為世界的人很少會那麼關心一條人命,是好事,但確實有點奇怪。這件案本身當然非常離奇和殘忍,恐怖細節毋須在此重複。但相信此案成為國際大新聞的主要原因是與沙特政權、美國中期選舉和石油市場有關。
我一年多前已曾撰文提醒大家,沙特年輕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下稱MBS)可能比朝鮮的金正恩更危險,不幸現在已經成為事實。MBS是個雙面人,一方面他是個有抱負的人,希望能改變整個沙特未來的發展方向。經濟上,他企圖擺脫單獨倚靠石油經濟的局面,可能意味到氣候變化是真的,所以擔心的不是石油賣光後的日子怎樣過,而是擔心石油未賣完,世界已經加速從石化能源改到用更大比例的再生能源和電動車。
或憂氣候變化淘汰石油
對不起,先讓我稍為離題,重溫一些有關氣候變化的基本知識和最新研究報告。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半就是頒了給研究氣候變化與經濟關係的先驅,耶魯教授William Nordhaus,攝氏2度的重要全球暖化臨界點(從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起計,到現在已經上升了約0.8度),就是他最早提出的,更包含在1992年的Rio Earth Summit(里約地球高峰會)的會議總結願景中,不過沒有法律約束力。
到了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攝氏2度臨界點更被提升至具法律地位的全球目標,更加上積極爭取更低的攝氏1.5度願景。這協議是經過中國和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多年努力才達到的,得來不易,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決定退出,非常可惜,而且必將有嚴重後果。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受《巴黎協議》委託做更詳細科學研究,分析1.5度與2度臨界點對地球生態和經濟的分別,最近發表了報告,答案是分別很大。最簡單的分別是珊瑚礁,如果是2度,全球珊瑚就將會全部死光,如只是1.5度,就可能尚有30%左右能活下來。如果是2度,高達20%陸地性質將會改變,例如大草原變沙漠,比1.5度面積多出一半。這改變將導致數億人瀕臨貧窮和食物短缺,尤其在生態環境本已脆弱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如果只暖化1.5度,全球人均GDP將比沒有暖化少8%,如2度,將跌至更嚴重的13%。
要紓緩全球暖化 需徹底改變生活習慣
其實更悲哀的是,如果不改變現在的碳排放趨勢,到2100年,地球暖化將增至3度,所以就算要降至2度,人類都必須作出巨大科技和生活習慣改變,包括轉用再生能源和電動車,以及大幅減少食肉(因牲口,尤其牛隻排放大量甲烷),最好改為全素食。
現在全球電力,約25%來自零碳排放能源,包括水力、核能、風力和太陽能等。汽車技術發展路線對沙特未來前途更為關鍵,因為全球每日耗用8000萬桶石油,其中約60%就是用在陸上交通。近年雖然電動車增長快速,去年銷量衝破100萬,但仍只佔全球汽車總存量的0.2%。
電動車佔全球總存量僅0.2%
如果認真企圖阻止超過1.5度暖化,到本世紀中,幾乎必須所有電力來源都變成零排放,所有汽車變成電動車。其實不止如此,另外亦需要採用很多新穎的負碳排放技術,例如吸收碳排放,然後儲存在地底等。
有人估計,到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會超過1000萬輪,將可以減少每天200萬桶石油的需求。在過去10年的頁岩油革命中,無非就是增加了每天200萬桶供應,油價則已從每桶120美元以上,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所以無論如何,油價長期必定會面對極大壓力,所以MBS才那麼着急把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推上市,更準備成立一個2萬億美元主權基金,但不容易成功。除此之外,沙特亦投資了200億美元在軟銀和屬下的Vision fund(近日軟銀受到牽連),另外更直接投資Tesla,近日再投資另一家中國電動車公司Lucid。
沙特文化改革 獲美支持
除經濟改革之外,文化上MBS也有大動作。他想把沙特變回世俗化一點,減少遜尼原教義的勢力和影響。重開電影院和容許女性開車都是象徵式但重要的改變,這亦是美國支持他的部分原因。當然沙特購買大量美國武器系統和國債,私底下更或有財務上幫助特朗普和女婿庫什納。另一作用是利用沙特來抗衡伊朗在中東的擴張趨勢。
以上的發展都可算是正面的,但問題是MBS年少氣盛,而且仍是一個獨裁者,上台後逮捕和逼走了大量異見分子,當然更曾禁錮和勒索其他多名王子和富商,製造了很多敵人。另外他更介入了也門內戰,殘殺很多平民百姓,遭國際社會譴責。
今次懷疑殺人事件,MBS和沙特付出高昂代價。下周在沙特舉行的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FII)被稱為「Davos in the desert」,但近日很多機構都已經退出,包括Google、Uber、摩根大通、匯豐、CNN、FT等,連IMF總裁拉加德都退出了。未來沙特阿美的上市必然會變得更困難。
到最後由誰來背這個黑鍋很難說,希望最少抓到殺人兇手們。最慘的是,沙特駐土耳其大使聽說已經在沙特被捕,我估計,他也不想自己的辦公室變成屠房!特朗普當然仍不想放棄與沙特的密切關係,不過這已成為民主黨在中期選舉的另一個攻擊目標。MBS本人在國內的地位也可能受到動搖。
殺人事件或動搖王儲地位
這宗兇案已非常離奇,但我覺得另外有一宗「懸案」更撲朔迷離。下月美國將重新制裁伊朗,每日出口石油應下降50萬至100萬桶,加上之前委內瑞拉經濟崩潰,產能又減了數十萬桶,再加上最近佛羅里達州的「邁克爾」風災,美國產能都暫時受影響。現在美國亦有不少政客呼籲制裁沙特,那麼油價不是應該挾更高嗎?但過去兩天,WTI反而回調至70美元以下,的確很奇怪。這個可能是短期現象,遲些或再升上80甚至100美元。
但為甚麼現在不升呢?最簡單的解釋是美國石油庫存上升,但我認為說服力不夠。我認為可能有另外3個原因:
(1)特朗普已經多次投訴油組操控挾高油價,他開口要求沙特增產,降低油價。但沙特的後備產能應就只有約150萬桶,仍不夠。
(2)聯儲局仍然在加息,昨天的會議紀錄顯示,聯儲局態度仍較鷹派,正考慮繼續加息至restrictive(嚴緊)區域,即被認為中立的3厘以上,會否是4厘或更高?所以美匯指數DXY就升到95.7水平,而人民幣兌美元就跌至近6.95水平。暫時大部分石油仍然以美元交易,所以油價就面對壓力。將來如果多些石油用人民幣交易,那麼情况就不一樣。
(3)我最擔心油價上不了的原因是美國和中國,以至全球的經濟前景不好,所以其實高估了明年需求的預期。本來預期明年需求增加150至200萬桶,會否現在只有100萬?
聯儲局偏鷹推升美元 油價受壓
當然還有一個較樂觀的解釋,就是明年電動車的銷量比想像中好,所以石油的需求增長沒有原來預期那麼大。如果這個是事實,這就是阻慢氣候變化的天大喜訊!
(中環資產持有JP Morgan的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