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討論到台灣的少子化,以台灣現有的資源,最好的解決對策,大概就是發錢,2018年我就寫過類似的文章了,21世紀,高出生率已不等於高經濟產出,因為人類透過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搭配高效率的管理制度,生產力持續突破,農業時代的勞力經濟概念已經不划算,扶養新生兒長大至少15年的扶養成本越來越高,對20〜35歲世代來說,自己要過生活的勞動成本都相對高了,沒必要再多生扶養成本比自己還更高的新世代
除非養育小孩是有經濟效益的,那人們自然會主動去提高生育率,例如,政府補助第一胎年發24萬,第二胎另外年發36萬,實施數年後,看情況再追加,第三胎也發錢,累加上去,這樣生育率很快就大幅上升到2.0以上,數據看起來好像很可觀,國家要舉債相對高的育兒補助,但是看到日本和北歐的經驗,長遠來看,這些錢還是划算的,未來某個時間點,台灣一年會年減至少20萬的勞動人口,人口結構金字塔會越來越反三角,長遠的出生率更慘烈,長期的民間消費成長力,相對於現在的民間消費成長力,那個損失很高機率大於育兒補貼
那還不如在人口負債結構的初期,就砸資源去改變這個人口結構的問題,2022年開始做,2040年代,台灣可能就是另一波經濟起飛,跟整個民間的經濟成長量體相比,育兒津貼其實沒有不划算,而且花掉的育兒津貼,高比例會是消費在幼兒相關的產業,這都是內需消費,長遠來看,對國家反而有利
2015年日本人口約1.26億人,安倍內閣成立「小孩・生育本部」,一年預算高達1.89兆日圓,以當時匯率0.26計算,約5000億新台幣,北歐和西歐是高福利高社會支持的手段鼓勵生育,包括對孕婦、媽媽的各種社會支持、補貼低收入戶生育養育開支、提升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使其與一般婚生子女平等,種種措施下,像瑞典成功的將出生率拉回到2
2017年法國人口6700萬,每年至少120億歐元,德國人口8280萬,每年至少550億歐元,法國年花至少4200億台幣,德國19250億台幣,才能有明顯解除少子化效果
生兒育女在現在就是經濟嚴重「不划算」的行為,如果無法減緩經濟壓力,少子化問題只會持續惡化,日本、法國、德國政府花在少子化的花費,換算台灣人口,台灣政府只花了相當少的成本,如果台灣政府把預算提高十倍以上,每個家庭撫育一位小孩每月補助3萬以上台幣,少子化問題絕對能緩和下來,不要以為這樣的數據很誇張,很多已開發國家就是用這種補助火力在對抗少子化,效果才能出來,台灣政府對於少子化改善所花的資源,真的還是太少太少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40 台灣人口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青創補貼望四做一 投資青年不能跳票」線上記者會
在 邱志偉 邀請下,今天惠員和跨縣市好夥伴 何欣純 鍾佳濱一起召開線上記者會,針對行政院針對青年創業貸款的利息補貼措施可以持續執行。
中小企業是台灣整體產業的大宗,2020年佔全部企業的98.93%,就業人口佔全台灣人口的80.94%。行政院為了力挺青年創業,特別在2020年提出「青年創業圓夢方案」,幫忙創業初期遇到資金取得問題的青年一解眉上愁,特別提供利息補貼,減輕經濟壓力;也因此,方案從2020年8月開辦後,申辦案件數空前,一年內就達4年的目標,沒辦法繼續推動利息補貼。
惠員相當肯定這項政策,台南是含括文化、科技、觀光和農業的重要都會,而溪北地區更是南台灣農業重鎮!如果要鼓勵青年投入農業,推動農產品加工、轉型等等,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協助措施不能少;農委會更提出 #青農返鄉務農 的協助措施,在在顯示 #青創貸款 與 #利息補貼 是能夠有效讓青年朋友勇敢創業甚至是鼓勵青年回鄉紮根築夢,為這些人口相對年長的地區注入新活力!
惠員也在記者會特別向經濟部呼籲,青創貸款利息補貼一定擴大編列預算不能就此停止,讓青年朋友可以為創業勇敢的踏出第一步!有機會讓夢想發光!
#賴惠員
#農業民生立委
相關報導:
自由
青創貸款預算即將見底 綠委籲擴大編列不能跳票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21459
經濟
綠委籲青年政策不能跳票 青創貸款利息補貼補好補滿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5638370?from=edn_breaknewstab_index
聯合
綠委籲青年政策不能跳票 青創貸款利息補貼補好補滿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74/5638370?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中廣
挺青年要挺到底 立委籲青創貸款利息優惠續辦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06995
2040 台灣人口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到了設計隨便聊聊的時間,今天想聊一下日劇。即使現在日文能力已達能口譯的水準,我還是喜歡看日劇,除了會考驗自己日文聽力之外,我真心覺得經常能從日劇裡學到很多設計或市場面上實用的知識。
像是這部「只是先出生的我」(先に生まれただけの僕),在第三集中,由瀨戶康史飾演教英語的島津老師,在面對學生詢問「學英語對我們的未來有什麼用處?」的疑問,說出了一個很精彩的脈絡論述。
-----《島津老師教我的事》------------------
接下來日本將加速進入少子高齡化社會,根據統計去年的日本勞動力人口約為6470萬人,2040年為5400萬人,2060年進一步減少至3800萬人,比起現在將減少40%左右。消費人口減少之後,自然日本國內內需市場也會變小,因此企業為了維持經濟活動,將會展開海外事業活動,或是積極採用外國人勞力填補企業空缺。加上為了獲取最新情報,那些資訊有一半都是英語。學習英語是為了不讓自已從時代脫節、能與時俱進、並且獲得幸福的捷徑。
---------------------------------------------
這個論述解釋了為什麼最近這幾年有非常多日本企業積極進軍台灣市場(尤其是台北)的原因。基本上如果日本國內市場經濟穩定,日本人對進軍海外市場總是比較卻步,舉例來說,2011年我從學校畢業時,問同學對於未來如果台灣有工作邀約會不會想來試試看?其實大家都興趣缺缺,甚至有人跟我說,「在日本就好了不覺得一定非得到海外不可」,也因此日本人對於學外語這件事總覺得沒有必要、在工作上也用不到。但最近這兩年我反而收到很多當時拒絕我邀約的同學詢問,想知道台灣是否有工作機會?這樣的轉變其實來自於日本國內市場開始不太穩定,日本企業們意識到現在就算維持得下去,但也不見得能持續多久,因此想先在海外打下基礎,如果日本內需市場縮小的話,還有海外事業版圖能截長補短。
日本企業向海外走的趨勢漸漸成形,至於要去哪個國家?以刪去法從周圍的國家挑選,除了韓國、中國,台灣被挑上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2011年台灣給予日本龐大的311地震救助金,不僅讓日本全體國人體會到台灣人的善意,也發現原來離日本這麼近的地方,有個這麼喜愛日本的國家名叫「台灣」,因此這幾年這麼多日本企業來台灣發展其實一點也不意外。我幾年前就說過、甚至也可以預言,現在不是日本企業來台灣的最高峰,還會有更多日本品牌與企業來台灣發展!
從日本企業這樣的動作反過頭來看台灣,根據國發會的人口發展模型中推估統計,台灣人口總數將於2024年達到顛峰,勞動人口(15-64歲)為1600萬,2040年為1300萬,2060年則是960萬,與日本相同少了約40%。少子高齡化的影響不但會影響整個產業變化,也會連帶影響消費市場。就像 #蔦屋書店 在規劃品牌的時候瞄準的消費者是生於1947年到1951年之間,被稱之為「團塊世代」的人。這群消費者在人口曲線上是數量特別突出的一塊,並且經歷戰後資源不足的背景,工作存錢、成家立業一路走到現在瀕臨退休年限,手上不僅有些閒錢更有大把時間,這群人終於能夠好好慢下來思考要如何過生活。想要設計產品品牌的朋友,對於人口變化數應該要有一定的危機感及概念,比如說若要瞄準25-45歲的消費者,該明白這群消費者約占勞動力人口的4-5成,就能約略算出台灣國內市場規模,若不去做這樣的考量,你的品牌將無法鎖定消費者。
此外,如果你現在剛好在猶豫要不要學日文?或是到日本留學,我希望你可以去,而且要趕快去!如果你剛好也喜歡設計發浪,希望未來也從事台日設計藝術交流,日文練好的話請你一定要跟我聯絡!接下來這幾年,設計發浪會慢慢實際落地到台日市場、因此慢慢開始需要會日文的人才。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到日本唸設計領域、對設計發浪又有興趣的朋友,請一定要跟我聯繫!讓我們一起打造未來台日設計藝術交流的美好時代,一起開拓出台日創作者都能活躍的市場舞台!
#設計隨便聊聊
#為什麼寫到後面變成好像徵人文 😂
#先に生まれただけの僕
#瀨戶康史
photo credit:翻攝電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