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修blog全記錄 #02:#30萬瀏覽量的blog,#Top10文章解密大公開
大家還記得我們前兩週要開始翻修我們的blog嗎?我們的第一件事情是「跳脫如何將過去文章重新編排的想法」,改由「我們未來究竟想要往哪個方向去」而開始思考,從而得出了我們blog的重大區塊安排。(可參考此篇文章)
既然是要翻修blog,除了重新定調未來的重大區塊安排外,盤點現有部落格什麼樣的內容是大量被關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現有的blog是2019年3月上線,截至2021/8/21,網頁瀏覽量已經要直逼30萬瀏覽量了。
當初,每天的瀏覽量只有兩位數(可能一開始都是自己點的XDDD),現在日平均瀏覽已經到了700,嗚嗚嗚,覺得好像一個孩子一瞬間長大,突然覺得好感動。
●○● #讀者到底愛看什麼:Top 10文章解密
⓾《「慢慢」線上讀書會的讀書計畫:一個為期49週的溫柔革命》
⓽《2020日更團創作者派對 - 200人活動全記錄》
⓼《如何設定年度目標與KPI以及我的2021年度計畫與執行》
⓻《大人學課程總心得(總共十堂課)》
⓺《[求職秘笈]獵人頭的正確使用說明書,讓你跟獵人頭合作無間找到理想工作》
⓹《在古亭True Fitness五年會員的小心得》
⓸《Google Meet 實用手冊》
⓷《【職涯規劃】100個最常見的職場生涯規劃問題》
⓶ 首頁
⓵《[求職秘笈]讓你的履歷被看見, 104人力銀行不會跟你說的3個秘密》
從排名中,我有幾個發現:
1. #單篇內容完整的整理文是非常受歡迎的,包含了:⓵、⓷、⓸、⓹、⓻
排名前五名都是單篇破萬的瀏覽量,這代表,以SEO來說,其實文章不求多,但是你需要寫得深入,很多人都會教說如何搶佔SEO,我自己佛心寫blog的經驗是,如果你針對一個主題寫夠多,其實你就會自然而然蒐集了到大小關鍵字。(前提是你對特定主題有大量的興趣以及書寫題材)
2. #職涯是我blog中的常勝軍,包含了:⓵、⓷、⓺
這點無可厚非,我過去寫了非常多的職涯問題,而且我還回答了100題的職涯問題,這些被發布在我的blog裡,可以說,這個是互為因果的,因為寫的量大,所以排名前面,同時職涯的相關議題也是一個大家很感興趣的議題。
3. #特定關鍵字會搶佔搜尋,例如「Google Meet」、「古亭 True Fitness」、「大人學課程心得」
這些都是我非常意外的關鍵字(也是同時從GA後台發現的),只能說,讀者喜好難猜測,我還是自己寫自己喜歡的文章好了XDDD。
●○● #使用者從哪裡來:#熱門管道
我的流量管道,超過60%是來自然搜尋,這代表著,我的blog在網路上是很常被找到的,其次的20%才是來自社交媒體,例如說在Facebook貼文中提到我的blog等等。
●○● #讀者都搜尋什麼找到我:#搜尋查詢
上一點我們發現超過60%的blog瀏覽都是來自於自然搜尋,也就是讀者透過google找到我的,於是我從Search Console看看,我是如何被找到的,關鍵字後面的數字則是GA顯示這個關鍵字我的平均排序。
☑︎ 1. 職涯規劃:9.0
☑︎ 2. true fitness:8.1
☑︎ 3.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1.4
☑︎ 4. 小金魚:5.9
☑︎ 5. 大人學課程評價:1.2
☑︎ 6. 素食遊戲心得:5.4
☑︎ 7. K大:5.3
☑︎ 8. true fitness 費用:3.0
☑︎ 9. 楊亞冬:6.3
從這個排名,你可以發現幾件事情:
1. 大部分的我常被搜尋的關鍵字,你都可以在前面找到對應的文章,例如說職涯規劃、true fitness、小金魚、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大人學課程評價、true fitness 費用。
2. 但是少部分的關鍵字其實是不在排行榜的,例如說「K大」、「素食遊戲心得」、「楊亞冬」,這代表說,這個字在排名上的搜尋排名前面,可是搜尋量少(對比其他的搜尋量),因此,文章才沒有出現在排名中。
●○● 知道了這些,然後呢?翻修blog的第三步
第一步釐清自己要去哪裡,第二步透過數字盤點自己的內容,第三步是什麼呢?
以提升文章的瀏覽量來說,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把流量好的文章重新排版,甚至是把同樣都受歡迎的類別合併到同一頁,這就是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例如說把全部的職涯放到同一篇介紹之類的。
不過我同時觀察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首頁」是我第二高的流量,而首頁是我一直覺得我不知道要如何設計的,因此,我想要在重新整理文章之前,要了來設計一下我的首頁。
但在設計之前,我們需要來研究一下如何設計,我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我要來研究之前暢哥在電子報中介紹的那些一人公司的blog,我想看多了,總能找出共同點,以及自己喜歡的排版吧哈哈哈。
那就期待我下次研究出來的結果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鍾日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
「60分k線設定」的推薦目錄: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Alpha Azu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心得] 操作方法分享-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均線與扣抵的應用方法... - 股市MBA 張震(信誠環球投顧 的評價
- 關於60分k線設定 在 技術分析看法分享-APP設定 - Mobile01 的評價
60分k線設定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言:
測試學習是個理論簡單,但實作起來會遇到很多疑問的學習過程。曾經跟Sean Ellis 一起工作的曲卉寫的這本書不但實用,而且還訪問了一大票測試專家。
他們對於測試主題的選擇(大題目還是小題目)、AARRR漏斗的重點,還有測試團隊在組織內的發展也都有不同的見解。
我覺得很值得多看看,所以做了筆記跟大家分享。
這次分3 part,先來一串九個人我印象最深的測試心得,再來九個人的訪談摘要,最後是九個人對於組織與人的看法。enjoy~
..........
《硅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曲卉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不要只做優化,要做有高影響力的事情。不過,得先做優化累積影響力。"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不要把所有數字綁在一起看,用戶分群是有效優化的開始。"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限制供給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製造FOMO(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讓產品流行"
#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低潮與瓶頸。全公司(或跨團隊)的創新idea大匯集會讓大家一起幫忙,並且不要浪費對失敗案例的紀錄與策略學習。"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 Sami Khan
"醜陋、原始的廣告更像是朋友在對用戶說話,有更高機率穿透用戶的防衛心"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原本以為是單純解決留存率問題,結果深究了四層(留存率—>推送更新覆蓋率—>推送更新展示率—>下載權限設定)才達到目的。"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增長與嚕羊毛黨的鬥智鬥勇,對獎勵的設計要有吸引力,又要養成使用習慣,還要善用推薦者的資訊讓新用戶感受到個性化的感覺。"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要做增長先要備好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夠更快速迭代與勤能補拙。"
#專訪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有些問題除了用數據作判斷外,直接問用戶可以達到更直接的效用,而且幫助增長團隊打開視野。"
---九篇專訪的摘要全文---
#9-1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北極星指標是會變動的
-產品(也就是核心地帶)通常是增長的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測試,但很難直接說服公司其他成員直接拿產品動刀。
-增長團隊一開始成立時候,選擇三不管地帶,以證明自己;之後才進展到核心地帶
-核心地帶的創造新價值、改善原有價值,通常是產品團隊負責。傳遞已有價值給更多人則是增長團隊負責。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做測試時候,如何在容易衡量但效果慢跟全新設計但不知哪個因素產生作用之間做取捨?優化測驗要一個個做,改變方向測驗則直接直搗黃龍。而改變方向的測試才能反應高影響力。
-當低垂果實摘完後,要做高影響力需要高資源的測試需求,而不是低資源但也只需要低影響力的需求
#9-2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對行動應用來說,留存是所有指標中最重要的,因為客人離開沒有成本,但留存會對你有無限好處。留存指標包含以日、週、月計算。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
-以每週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SC的做法不是所有用戶綁在一起看留存率,是用戶分群後看留存率,包含新用戶、流失後重新造訪用戶、重複使用用戶。
-當移動應用要藉由更版推送提升客戶體驗的時候,如何達到最好的整體效果?衡量指標是RRF 覆蓋率(reach), 相關性(Relevance), 頻率(Frequency) 三個都達到高水準則影響力最大。但覆蓋率是這當中最重要的
#9-3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我的前一間公司(Stolen),每個增長流程與工具都做得很好,但就是產品不夠好。當我到Postmaster之後發現他們什麼成長技巧都沒有,但產品很符合市場需求。
-增長最令人喜歡的是,能量化你的影響力,當你實驗做得好,結合了創造力與分析能力得出很好的想法,就像寫程式一樣,你做了某件事就有某個結果。這是令人上癮的。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K因子(referral 用戶轉介人數)持續大於1是不可能的,尤其當你的產品越做越大,群體越來越多。即使是社交軟體,要讓k因子大於1 也需要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設計。
-稀缺性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讓產品更加流行。從Stolen 得到的認知是,限制供給,造成稀缺性。心理因素是害怕錯過(FOMO)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
-即使在矽谷,增長團隊也不多見。Google就沒有。但是FB就有一大批增長團隊並且擴散到其他地方。增長就是技術驅動,易於衡量的行銷。增長團隊更像升級版的行銷團隊,有了程序員的支持可以把推薦系統做得更精準,未來增長團隊會和市場團隊在一起而不是產品。
-用少於10%的流量,可以做任何測試。
#9-4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增長沒效就是沒效。增長可以很快做出改變,並且追蹤哪些改變有效哪些無效。
-增長的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疲乏,就需要大量idea。創新idea 兩種重要想法:每週五的全公司頭腦風暴 & 忠實紀錄失敗的測試並從中學到策略想法。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象(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螞蟻(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新產品開始獲取客人的三種方法:(1) 付費搜索廣告,可以找到真的需要產品並且非常有興趣的人 (2) 抄競爭對手的做法,可以找到他們已經開發過的市場(3) 根據產品特殊屬性的增長手法
#9-5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檢視總預算,跨通路預算調整(放大表現好的),通路內預算調整(用七天平均放大表現好的)
-2C新產品上線的建議是先在FB做小量A/B測試,找出好的再往其他通路擴散。測試前要設好追蹤,沒有追蹤,測試學習的迴路就不會成立。
-比起其他app,遊戲是最不需要擔心用戶獲取的,因為人們下載無成本;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用戶留存。因此要一小批一小批的獲取用戶後,關閉其他溝通通路,只針對這小群人做各種產品測試與改進,確定30 日留存率到達可用水準後才能繼續獲取用戶。
-臉書上,越醜的廣告表現越好。因為大家對電視已經疲乏,精美的廣告創意讓人想到電視會自動跳過,但粗糙的原始的則像是你朋友分享的。
#9-6 Camera360(Photo Editor),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以解決留存為例。原本想藉由app更新處理留存率低的問題,但發現更新覆蓋率不夠高,後來又發現問題是更新的展示率(被看到)低,而展示率低的原因又是app一開始下載時候的預設權限。所以回頭更改預設權限設定,在更改後次日留存率實現5%增長。(但如何在用戶已下載後調整權限啊)
-各地區的差異化溝通,以美國市場為例,經過逐一測試不同族群發現40+婦女喜歡此產品,於是將廣告視覺改為該族群會喜歡的可愛孩子展示功能,降低33%的獲客成本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增長團隊需要的數據分析師,是對產品有深切了解的數據分析人,而不是純粹解讀數字。
#9-7Square(支付服務), 羅揚 James Luo
-留存主要是產品決定的,但在早期留存(D14-D90)增長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只要透過各種管道(信件、推送、Retargeting 廣告)重新提醒用戶,就會對早期留存產生明顯效用。
-要做全產品用戶推薦的指標的先決條件,是內部有堅實的大數據團隊,足以做獲客通路歸因。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好的推薦系統會牽涉到三大項目,獎勵、曝光、轉化。其中獎勵的設計是與嚕羊毛黨鬥智鬥勇的活動。獎勵內容要考慮『有吸引力的額度、合適的條件限制、養成使用習慣的限制,累進式獎勵、考慮對稱式獎勵(利己又利人)』
-即使是最忠誠的用戶,也不會時刻記得你的獎勵項目。
-新用戶進來後,可以用推薦人的資訊提醒他們使用獎勵,不僅給新用戶個性化的感覺,也提醒新用戶『我確實獲得了某人的推薦』
#9-8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Photo Editor), 韓知白
-美圖的用戶留存指標設在N張照片保存,一開始是基於通路管理的需要,因為有些通路留存數據會有回饋延遲以及作假的問題。
-探探的市場部與增長部的區別在,市場部負責花錢,增長部不負責花錢。
-增長不是先做KPI管理,而是要有好的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開始觀測指標與迭代增長。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增長要避免的第一個坑就是局部優化,這裡改一點截圖,那裡改一點文案。其實也許改產品名字與圖標是最有效提升app商店轉化率的途徑。增長經理要能夠跳脫盒子思考(out of box thinking)
-剛開始做測試的人,要忘記喬布斯張小龍等產品的大神,他們是靠直覺也很少看數據:正常人要靠數據與即時反饋,勤能補拙。
#9-9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全景漏斗,關心橫向的產品功能交互關係。當一個產品不只是工具,還有社交,內容等多種功能。可以根據不同功能設計指標,再看看功能
之間的交互拉提作用,決定整個產品後續的發展。而不是只看單一指標。
-量化與質化的兩腳思維,曾經做測試時候只看指標,以為是A與B的相關性,但從未想過中間還有個C。學到後就會在產品中安插小問卷直接問用戶,但要把握3個題目之內的精簡原則,不可以打擾用戶。
-加法與乘法,做增長後了解了加法與乘法的關係。增加一條溝通管道是加法,優化轉化率是乘法。一般來說,乘法的好處更大一些,但這也是基於加法已經帶來足夠的初始流量,否則盤子太小的乘法也沒啥意義。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以下是關於團隊的摘要---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以每週迭代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事(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小事(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60分k線設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手足和睦的小秘訣
有粉絲來問怎麼K力最近都沒分享食譜了,其實不是不想,而是媽媽本人快進入起肖狀態了(嘆)😫
我們從週一開始就已經先自動停課,本來想說這幾天數字降低再回去學校,沒想到隔幾天就收到了教育部的全國停課消息,真是個大震撼彈!!!
停課不停學,不只是我自己的網課不能停,老師還都會線上點名呢(苦笑),然後糖姐的課程也是完全沒有緩衝期,老師每天發送進度和功課,希望我們要帶著孩子練習(是以為媽媽都是不用煮不用清不用做家務嗎,更何況二寶三寶的怎麼辦嗚嗚嗚)
本來這次停課我的目標設定就是不要罵小孩就好,功課打算半放生就算了,結果沒想到,兩個孩子在家的生活,#不是吵架就是吵媽媽(其實我也是很羨慕只生一個的家庭呀呀呀)!在家帶小孩的壓力真的比我預料中的大呀~~~
歷經了每天提醒100次以上,叫她們收玩具仍講不聽的無力狀態後,我終於開罵了!!!媽媽不生氣就以為媽媽沒脾氣嗎(握拳)~沒想到罵一罵之後,迎來的是這幾天兩姐妹第一次乖乖攜手相親相愛一起睡午覺的畫面....
#在家工作的全職媽媽壓力好大
#前天夢到自己確診被隔離
#昨天夢到買菜搶不到紅蘿蔔
#下週的抽羊水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對我現在是一個孕婦帶兩隻小獸的階段
#停課為什麼不停班啦
#很崩潰需要取暖呀嗚嗚嗚😵😵😵
60分k線設定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AutoCAD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
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AutoCAD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AutoCAD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矩形陣列ARRAYRECT
● 將物件複本分配到任何列、欄和圖層的組合。
● 選取物件
● 關聯式(AS):指定陣列物件為關聯式或獨立
◆ 是(Y):將陣列項目納入單一陣列物件中,類似於圖塊。透過關聯式陣列,您可以編輯性質和來源物件以快速將變更擴展至整個陣列。
◆ 否(N):以獨立物件的形式建立陣列項目。對某個項目的變更並不會影響其他項目。
● 基準點(B):定義陣列基準點和基準點掣點的位置
● 關鍵點(K):對於關聯式陣列,請在來源物件上指定一個有效的約束點 (或關鍵點),將其與路徑對齊。如果您編輯結果陣列的來源物件或路徑,陣列的基準點會保持和來源物件的關鍵點重合。
● 行數(COL)
◆ 輸入行數
◆ 輸入行距[總計(T) /表示式(E)]
● 列數(R)
◆ 輸入列數
◆ 輸入列距[總計(T) /表示式(E)]
◆ 指定列之增量高程
● 間距(S)
◆ 輸入行距
◆ 輸入列距
● 計數(COU)
◆ 輸入行數
◆ 輸入列數
● 圖層(L):指定 3D 陣列的圖層數量和間距
◆ 圖層數:指定陣列中的圖層數
◆ 圖層之間的距離:指定每個物件的相等位置之間 Z 座標值的差值
◆ 總長: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圖層中,指定物件的相等位置之間 Z 座標值的總差值
◆ 表示式:根據數學公式或方程式導出值
環形陣列ARRAYPOLAR
● 繞著中心點或旋轉軸以圓形樣式均勻分配物件複本。
● 選取物件:選取要在陣列中使用的物件。
● 中心點:指定一個點,以將陣列項目分配於該點周圍。旋轉軸為目前 UCS 的 Z 軸。
◆ 基準點(B):指定陣列的基準點。
◆ 旋轉軸(A):指定由兩個指定點所定義的自訂旋轉軸。
● 關聯式(AS):指定陣列物件為關聯式或獨立。
◆ 是(Y):將陣列項目納入單一陣列物件中,類似於圖塊。透過關聯式陣列,您可以編輯性質和來源物件以快速將變更擴展至整個陣列。
◆ 否(N):以獨立物件的形式建立陣列項目。對某個項目的變更並不會影響其他項目。
● 項目(I):使用值或表示式指定陣列中的項目數目。
● 夾角:使用值或表示式指定項目之間的角度。
● 填滿角度:使用值或表示式指定陣列中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項目之間的角度。
● 旋轉項目(ROT):控制是否旋轉陣列的項目。
● 列數(ROW):設定列數。
◆ 列間距:從每個物件上的對等位置測量,指定各列之間的距離。
◆ 總長(T):從起點與終點物件上的對等位置測量,指定起點和終點列之間的總距離。
◆ 增量高程:設定後續每一列的增加或減少高程。
◆ 表示式:根據數學公式或方程式導出值。
● 圖層(L):指定圖層的數量和間距 (用於 3D 陣列)。
◆ 圖層數:指定陣列中的圖層數。
◆ 圖層之間的距離:指定圖層之間的距離。
◆ 表示式:使用數學公式或方程式衍生出值。
◆ 總長:指定第一個圖層和最後一個圖層之間的總距離。
路徑陣列ARRAYPATH
● 沿著路徑或部分路徑分配物件複本
● 路徑可以是直線、聚合線、3D 聚合線、雲形線、螺旋線、弧、圓或橢圓。
● 選取物件
● 選取路徑曲線
● 關聯式(AS):指定陣列物件為關聯式或獨立。
◆ 是(Y):將陣列項目納入單一陣列物件中,類似於圖塊。透過關聯式陣列,您可以編輯性質和來源物件以快速將變更擴展至整個陣列。
◆ 否(N):以獨立物件的形式建立陣列項目。對某個項目的變更並不會影響其他項目。
● 方式(M):沿著路徑分配項目的控制方法
◆ 等分(D):沿著路徑長度均勻分配指定數目的項目
◆ 等距(M):沿著路徑依指定間隔分配項目
● 基準點(B):指定一個基準點,以相對於路徑曲線起點來放置陣列中的項目。
● 關鍵點:對於關聯式陣列,請在來源物件上指定一個有效的約束點 (或關鍵點),將其與路徑對齊。如果您編輯結果陣列的來源物件或路徑,陣列的基準點會保持和來源物件的關鍵點重合。
● 切線方向(T):指定兩個點,表示陣列項目相對於路徑的切向。這兩點的向量可建立陣列中第一個項目的切向。「對齊項目」設定控制陣列中的其他項目是否保持相切或平行方位。
● 項目(I):根據「方法」設定指定項目數目或項目之間的距離。
◆ 列數(ROW):設定列數。
◆ 列間距:從每個物件上的對等位置測量,指定各列之間的距離。
◆ 總長(T):從起點與終點物件上的對等位置測量,指定起點和終點列之間的總距離。
◆ 增量高程:設定後續每一列的增加或減少高程。
◆ 表示式:根據數學公式或方程式導出值。
● 圖層(L):指定圖層的數量和間距 (用於 3D 陣列)。
◆ 圖層數:指定陣列中的圖層數。
◆ 圖層之間的距離:指定圖層之間的距離。
◆ 表示式:使用數學公式或方程式衍生出值。
◆ 總長:指定第一個圖層和最後一個圖層之間的總距離。
● Z 方向(Z);控制是否保留項目原始的 Z 方向或是沿著 3D 路徑自然排列項目。
---------------------------------------------------------------------------------------------------------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Y5F4Mw
AutoCAD 2016 2D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s://bit.ly/3eOuKQR
AutoCAD 2D 常用快速鍵清單整理:http://bitly.com/2dUEJ9d
建築室內設計Arnold擬真呈現教學影片目錄:https://bit.ly/2VbZmmd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JC老師個人網站:http://jc-d.net/
JC老師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ricjc.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60分k線設定 在 Alpha Azu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どうも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Alphaです。楽しみながらよい動画を作って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
チャンネル登録、コメント、高評価お待ちしてます!! 主のモチベにつながります!!
■PS4版APEXの設定
英語字幕への変え方
1.PS4の設定
2.言語
3.システム言語をEnglish
4.本体を再起動
5.ゲームを起動
※1回では変わらなかったので米国英語とイギリス英語どっちか選択しなおして粘ると変わるかも
※配信当初が音声英語でしっくりくるため英語音声に変更しております。英語字幕は何となくわかるので気にしておりません。
純正コントローラー フリーク有エイムリング無 フリークの種類は覚えてないです。
モンハン持ち初心者 8/18普通持ちから移行
→右手のみ3本指で操作する方法。親指スティック 人差し指〇✖△□ 中指R1
PS4 Pro
最高ダメ4595
最高キル23
本体のボタン配置 R1→R2 L1→L2
スティック配置 デフォルト
高度な視点操作の詳細 (感度)
https://youtu.be/ZAZ9sdJtdNI
振動 オフ
視界 90 理由→弾が当たるから
鯖 東京サーバーをいろんなところで
その他設定に関してはこちらの動画から( 設定の理由も解説してます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_7zcRLmsM
Q.一度メインメニューに戻るもしくはPTを組みなおすのはなぜか。
A.回線が弱い関係上、試合終了直後に連続でマッチングできないため一度メインメニューに戻ることでマッチングするようにしてます。
私の配信で少しでも感動、楽しめていただけた方、
スポンサー、リストでのご支援、よろ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
■Amazom干し芋リスト
http://www.amazon.co.jp/registry/wishlist/16W4H1M9LX6F8/ref=cm_sw_r_tw_ws_x_qEfLzbXKJ27RT
■スポンサー登録(490/月) コメントの$マークから
https://gaming.youtube.com/channel/UCdlxcNp-rmCrIfZwORXr0Og
※スマートフォンの場合
1.SafariもしくはGoogleで「YouTube」と検索。
2.YouTubeを長押し→「開く」。 ※YouTubeをウェブで開く!アプリで開くのは✖
3.右上の「・・・」から「パソコン」を選択。
4.PC版サイトを開けたら右上の「ログイン」。
5.配信を開いていただいて$マークから「メンバーになる」。
スマホの場合。
サファリもしくはGoogleアプリからyoutube配信をPC版サイトで開く。
$マークからメンバーになる。
■ドネーション(ほぼ全額届きます)
Support the stream: https://streamlabs.com/alphaazur
決済方法について
https://t.co/roumtouQcq
■配信サイト (こちらも活動中です)
OPENREC
https://www.openrec.tv/user/Alphaaaaa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AzurAlpha
----------------------------------------------------------------------------------------------------------------------
■よく聞かれる質問
Q.いつまでしますか。
A.気分です。
Q.プロですか。
A.違います。
Q.どこのチーム、クラン、ギルドの方ですか
A.PC、モバイル共にどこのチーム、クラン、ギルドにも所属しておりません。
※必読
【コメント欄での注意事項】
⒈他人を不快にさせるコメントや誹謗中傷は禁止とします。
⒉トラブル防止の為、他チャンネル(選手)等の名前を出す事はお控え下さい。
※私が話題を振った時は構いません。
⒊ 個人情報が含まれる発言は自己責任でお願いします。
⒋ コメント欄は配信に対する物であり、視聴者同士の会話をする為の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煽りコメントと思われることはお控え下さい。
⒌ 配信と関係のない話題はお控え下さい。
⒍ ゲーム、プレイに関する質問は出来るだけお答え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がコラボ中、タイミングに寄ってはお答え出来ない事があります。また、トラブル回避のためにも質問等にコメントで回答することはお控えください。
⒎ 初見の方が気軽に発言出来る雰囲気作りにご協力下さい。
私の配信をご覧頂き、また多くのご質問等を頂ける事に心より感謝致します。ぺこり。
AlphaAzur
~~~~~~~~~~~~~~~~~~~~~~~~~~~~~~~~~~~~~
【配信情報 and 使用機器】
・配信ソフト:OBS Studio(無料)
・編集ソフト:Aviutl拡張(無料)
・PS4キャプチャーソフト:AmaRecTV(無料)
・PS4キャプチャーボード:MonsterX U3,0R
・Iphoneキャプチャーソフト:Apowersoft スマホマネージャー(無料)
・動画品質:映像ビットレート:7000 音声ビットレート:160 fps:60 解像度:1080p
・配信品質:映像ビットレート:7000 音声ビットレート:160 fps:60 解像度:1080p
【PCスペック】
■俺のパソコン
ガレリアZZ
・CPU : Intel(R) Core(TM) i7-8700K
・メモリ :16GB
・グラフィックボード : GeForce GTX 1080ti / GeForce RTX 2060
■マイク
https://amzn.to/2TVfvOv
■ゲーミングアイウェア
http://store.nidek.co.jp/category/cat0600/
■モバイル
ipad 9.7インチ
■ヘッドセット
Astro Gaming A40 TR + MIXAMP Pro TR アストロゲーミング 有線サラウンドサウンド ゲーミング・ヘッドセット
■イヤホン(PS4ではMixアンプとこれ使ってます)
Razer Hammerhead V2
■イヤホン延長コード
audio-technica ヘッドホン延長コード 0.5m AT645L/0.5
■モニター
Acer ゲーミングモニター ディスプレイ KG271UAbmiipx 27インチ/WQHD/1ms/144Hz
■キーボード
SteelSeries Apex M500 JP 64495
■マウス
LOGICOOL G903
■マウスパッド
SteelSeries QcK XXL マウスパッド 67500
60分k線設定 在 技術分析看法分享-APP設定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日線設定完,周線、月線,也比照辦理。 有玩短線的大大,記得多設定一個60分線!! 技術分析看法分享-APP設定 設定好了後可以將上方主圖的部分,切換到 ... ... <看更多>
60分k線設定 在 [心得] 操作方法分享-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好
想跟各位分享一下個人的操作模式
基本上只要有價格,可以畫成K線
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操作
當然,在做操作之前,記得做好風險控管
做自己能力辦的到的事情
紀律SOP為以下幾點
1.設好停損
2.紀律操作不凹單
3.集中精神勿分心
4.設定賺賠比
5.禁止賠錢攤平
6.資金控管,勿all in
設好停損
所有的交易,沒有停損就沒有進場,沒有辦法停損的話就不適合作交易。有良好的停損習
慣就可以小賠大賺。
紀律操作不凹單
操作方面,紀律是鐵則。不能寬限自己,只要有一次破戒,後面操作上一定會讓自己再破
戒,最後心態會爆炸。
集中精神勿分心
操作時,盡量讓自己安靜操作,不要邊聊天邊操作,一分心很可能就會賠大錢。
未平倉賺錢請先不要截圖炫耀,平倉後的獲利才是賺到的錢
設定賺賠比
這點的解釋是,『你願意用多少的最大損失來換取利潤』。
舉個例子,如果我願意用可能冒著10點的損失來換取至少50點的利潤,那麼我在操作時,
停損就會設定10點,讓自己獲利跑到至少50點甚至更多。
也就是所謂的小賠大賺。
如果你評估這一次進場頂多只能賺到10點,卻可能讓自己冒50點的風險,那麼你就不該進
場,因為這個風險太高。
禁止賠錢攤平
這點再加減碼那篇有提過了。
賺錢加碼,放大獲利。賠錢減碼,減少損失。
資金控管,勿all in
All in,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爆賺,一種是一無所有。做好資金控管才能讓自己活得更久
。
規則先訂好,不能遵守規則
下面看了就都白費…
技術方面
有了以上幾點心法,我們在來看技術方面的部分
1. 用甚麼指標進場,用甚麼指標出場
2. 別抄底摸頭,抄底摸頭失敗機率很高
3. 做不順就關盤暫停交易
4. 別貪心
5. 別頻繁交易
6. 看不懂的行情就先別做,做自己最有把握的
*用甚麼指標進場,用甚麼指標出場
你怎麼進場就怎麼出場,別亂用,這樣很容易賠錢。
*別抄底摸頭,抄底摸頭失敗機率很高
市場上有一句話:『趨勢不容易形成,但一形成就很難被改變』
在市場上趨勢最大,指數一直在跌,做空機率絕對比做多還要高,硬要逆勢做,只會做對
一次,就是反轉那一次。但是你的錢有辦法撐到那一次嗎?
所以說,尊重趨勢,順著做,跌勢當中,拉回就放空。你只會賠一次錢,就是底部反轉那
一次而已;反之,漲勢亦然。
*做不順就關盤暫停交易
市場一直都在,當你操作已經連續失敗兩次時,就出門散散心,硬要進場就像是賭博,會
一直輸下去的。
*別貪心
貪心很容易獲利回吐,切記別貪心。
*別頻繁交易
一次進場就是一次手續費、一次風險
方向一出來就只會在一段時間當中往上或下跑
進出場那麼多次只會幫券商打工
這邊的話以我來說,我會讓自己一天盡量只下3次單,除非有很多行情可以做
不然別下太多次
*看不懂的行情就先別做,做自己最有把握的
這點很重要,可以賺到的錢一定要賺,看不懂覺得會賠錢的寧可不做,盤整不做
操作部分,這邊分享我的方式。(我下圖都以台指為例,股票也適用,不過股票可以的話
研究籌碼會更輕鬆)
當然,找到自己的方式比較重要,週期的部分也可以拉長,不一定要做極短線交易。
有人說過,當你短沖很強的時候,你把這個技術放到長一點的周期來看就變成波段了,這
也是另一片天
一、 均線操作(參數7MA、17MA均線)
首先,我使用的是7MA、17MA均線。
這邊解釋為何我用這個參數,這是我一個一個試過之後,覺得最符合這半年來的盤面的均
線
我會使用17MA當多空分界區,17MA以上我就做多,以下我就放空。
(最好的方式是均線轉正,價格在上,抓回檔做多)
(1、5、15、30、60分K都可以用,但是愈大週期的停損執行要愈嚴格,這個自己斟酌)
7MA當作輔助,急漲急跌看7MA,大趨勢看17MA。
(一般來說用17,只有在出現幾分鐘內拉出超大長紅或是長黑時,才會打開的均線,我會
用它保利)
二、 做趨勢盤,不做沒方向盤整盤
順勢而為,尊重趨勢。
盤整多空不明,做盤整很容易被洗掉。
可以畫趨勢線輔助,或是用均線判斷,17MA均線如果是正斜率向右上,基本上這17分鐘內
的趨勢都是向上的。
三、 操作簡單化,相信自己看到的,別被洗掉。
以下舉例圖解
上圖為趨勢盤跟盤整盤的舉例,記住,盤整盤沒方向進去很容易被洗。
趨勢盤的操作方法
向上趨勢,拉回沒跌破17MA就做多
向下趨勢,拉回沒突破17MA就放空
上面的圖是把第一張圖作編號
在1進場試單做多,你發現指數一直上去也沒跌破17MA你就放水流,一直放到2跌破17MA,
你就可以抱到至少50點獲利
在2的地方因為是向上趨勢拉回,你做多了
但是你發現趨勢往下了,打到你的停損點,出場觀望(高手有些會反手放空,但是新手的
話就先不要動)
你會發現2之後有一個地方拉回但是站不穩17MA,因為是從2開始下去的,你已經確認是向
下趨勢,拉回站不穩你就放空,你會一直到3這個位置獲利出場
當然相同的向下趨勢拉回到17MA附近你也有可能再放空(但是你會發現打到你停損點,暫
時出場觀望)
3之後有拉回到17MA附近,此時短線上是向上趨勢(7MA、17MA都顯示向上)
此時進場做多,一直到4出場。
5這邊會比較難判斷(因為趨勢不明顯),但是跌破17MA,我可以進場試單放空
一直抱到6出場
PS.你可能會問我為何不在5或6中間的長紅出場,這邊當然是可以的
不過當你已經賺到點數了,只要設定好移動停利,可以少賺一點點數,去賭他是假突破
17MA>>>小利換大利>>>畢竟趨勢很難被改變
6的位置進場做多,在7的位置你發現已經在盤整沒方向了,就獲利出場觀望了。
如果你用這個方法連續下單兩次吃鱉,很好。
這有可能是盤整盤,一下上去,一下下去。這時候你先觀察,沒到趨勢盤別進場。
也有可能你的停損點設太少,舉個例子,你每次停損設3點就出場,你一定常常被洗掉,
隨便幾秒的振幅就超過3點。
當然,你的停損停利的點數,跟17MA這個部分你可以自己給自己個range
假設你剛好做到像下趨勢盤,突然一根長紅突破17MA,但是這根長紅沒有超過17MA 5點(
這邊舉例而已,代表我願意用5點換取更大的獲利,因為不確定趨勢被改變沒,不過這是
有賺錢的前提下),我就繼續抱著,直到確認趨勢被反轉了再出場。
價格成交後打在你視網膜上面,這個用眼睛是可以判斷現在是多空的
只要是向上趨勢,你拉回做多勝率絕對比你放空高。
向下趨勢,拉回你放空勝率絕對比較高。
四、 開盤前先決定好多空(盤前先規劃好)
如果你不是多空都可以操作自如的高手
這邊給你一個方法
先打開60分K(日K會較佳),17M均線看
均線如果是有角度的上揚,今天基本上你跑去做1分或5分K的多方排列
>>>就是1分或5分K的17MA做均線轉正,價格在均線上那段
一直沒出現就別做
如果均線是下彎,你今天只要決定做空方排列那段
如果均線沒特別上揚或是下彎,看開盤位置
>>>離均線太遠又在均線上方,我今天會決定做短線空方排列
>>>離均線太遠又在均線下方,我今天會決定做短線多方排列
如果你是高手,你兩個方向都可以駕馭,隨便你做吧…
五、新手別做結算日前幾天
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三是結算日,新手自己避開,戰場會很激烈
六、賺到錢趕快放到自己的帳戶裡面
放到口袋才是自己的
七、日盤開盤的60分K,17MA很重要,大多關聯到第一根K棒,尤其是近期特別明顯
第一根K離均線太遠,大多會往均線方向修正,尤其是近期都會故意碰到再轉折,對於想
在十點前下課的人來說,滿重要的。
(非絕對喔,只是最近剛好掛在那邊都可以撿到好點位,最好的話等極短分K方向轉回來
再進)
八、大漲或大跌盤,當天轉折機率低
通常當天從平盤大漲上去或大跌下去的盤,基本上當天不太會轉折
以空方盤為例
這種盤中間的小反彈,我會當成主力單回補後,有資金再續攻,基本上這天我絕對不會在
跌80點後做多
九、怕跳空,可以不留倉
不避險,覺得危險就出掉,只做自己最有把握的盤面。
十、趨勢原理
短線影響中長線,最終變大方向
以上那句話只適用一個月(因為大部分期貨一個月結算一次)
所以我不看週線、不看月線,日線鮮少看
台股的轉折週期大致上介於10~15天
所以說
一分K影響到五分K再影響到十五分、三十分、最終做出六十分線
你在做方向,六十分的方向跟你用一分、五分的方向一樣,比較不容易賠到錢
十一、均線邏輯
不管怎麼跑,價格最終都會修正至均線附近,尤其是60分K(或日K)的均線,很有用
如果一直盤整,通常延續前面趨勢,價格只是在等均線跟上而已
十二、趨勢盤剛開始出現時,請用市價成交
死掛價格有時候會一直掛不到,最後會跑去追價…
十三、進場前不要預測高低點
金融市場是個很沒有人性的地方,沒有人規定一天只能漲一百點不能漲三百點
千萬不要在漲一百五十點時就一直有漲多的念頭存在
例如:
小道瓊近期嘎空兩三千點。就是因為有些人會預測覺得高點到了放空,主力咬到肉就不放
了。
要做單就是不預設高低點,順勢做就好。
十四、注意均線角度
當均線出現30~45度時,是很穩定的漲法或是跌法,不要逆勢操作。
十五、注意型態
網路上都有型態的文章,要賺錢功課請多做^_^y
操作週期挑自己擅長的即可,剩下就是靠經驗跟花費的時間了
(PS.參數會隨時間改變,有時候要自己做調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88.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51525829.A.32B.html
※ 編輯: Stefanstefan (114.24.88.219), 03/02/2019 19:45:16
※ 編輯: Stefanstefan (114.24.88.219), 03/02/2019 19:49:00
※ 編輯: Stefanstefan (114.24.88.219), 03/02/2019 19:51:07
有找到進出點位的圖
可以去比對當天盤勢...
※ 編輯: Stefanstefan (114.24.88.219), 03/02/2019 20:41:06
※ 編輯: Stefanstefan (101.8.165.252), 03/02/2019 22:54:05
※ 編輯: Stefanstefan (101.8.165.252), 03/02/2019 22:54:25
※ 編輯: Stefanstefan (101.8.165.252), 03/02/2019 22:54:56
※ 編輯: Stefanstefan (101.8.165.252), 03/02/2019 22:59:48
※ 編輯: Stefanstefan (101.8.165.252), 03/03/2019 10:56: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