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異形:聖約》只是《普羅米修斯》的贗品? | SOSreader】
也許是永恆的定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異形:聖約》有異形,有四集正傳風格的美指,「聖約」一詞也是聖經意味聯想浮翩,整個故事順理成章接著《普羅米修斯》那個雄偉的開局,但最終的成果,就像一塊火雞,原來《普羅米修斯》才是第一口,之後的只是食埋佢。故事開了局,之後要將故事說下去罷了。
《普羅米修斯》的宏觀設定,在於「工程師——人類——生化人」之間的創造和弒殺關係,《普》和《聖約》其實是沒有掛上Ridley Scott《銀翼殺手》名字的銀翼殺手續篇,複製人在極為戲劇性的場口,親手將自己的造物主殺死。
《聖約》的大衛和Walter互相對話,也談到一個做夢,一個不做夢,這也是《銀翼殺手》那個「人造人會否發夢」的迷思。《普羅米修斯》談的是生命起源,創造大量有待發展的設定,像工程師、貌似是生物兵器的黑色液體、希臘神話的意象,這些不凡宏大的世界,在《聖約》幾乎都是蜻蜓點水。
《普》提出的問題也非常挑釁:生化人問人類為甚麼要創造他,人類答:只是想試一下,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做得到。這也許亦是工程師創造人類的原因,不過是一下心血來潮的野心。
但下階的創造物有了個人意志,即是所謂偷食禁果之後,就可能發展出創造慾,即便只是創造一首歌,他也就逾越了被造物的位階,扮演上帝(Play God)起來。一旦僕人也擁有僕人,他和主人的倫理就會混亂。
工程師創造人類之後,似乎下了格殺令,黑色液體就像上帝的洪水,是他們用來毀滅人類的兵器,但人類似乎發現,黑色液體毀滅了工程師自己的文明。大衛在《聖約》中潛心創造和研究的東西,是「完美的生物」,牠們比起工程師、人類、生化人更加優勝;大衛則希望扮演上帝,他既然已經背叛了人類,他也就需要自己的創造物,他也要統治,所以他千方百計要找原生物來做宿主,去創造異形。
但這些東西,沒有在《聖約》有足夠時間發展,時間在經典到已經沉悶的場口打轉,踏上異星、在太空船與異形格鬥、有人破胸腸流……太過典型。即使華格納的音樂和神話意象,令這部科幻片充滿了文藝的格調,但看完一遍,《聖約》只能像是《普羅米修斯》的贗品;連大衛用計扮演Walter上到《聖約號》,都是毫無驚喜。
劇情的推進十分緩慢,怎麼接到Ripley那個時代?可能還需要一個兩三部片。大衛似乎已經成為終極Boss,某種異形軍團的領袖,但根據創造物弒殺創造者的定律,大衛最終會被異形所毀滅。而異形最終戰勝了所有人,進入有活體的太空船或殖民星,一步一步往最多人口的地球征服人類。
大衛在《聖約》似乎唯一重要的劇情,是大衛認定了人類是一個正在衰落的種族,新時代即將來臨,就像細小的哺乳動物,推翻了恐龍的統治。大衛跟一隻新生的異形面對面的舉高雙手,那似乎就是他們的「聖約」:生化人和異形之間立了約。
所以在異形的眼中,大衛應該是希伯來式的上帝。天下那麼多生物,但他獨愛異形,而且將牠們的胚胎帶上《聖約號》,為了異形流了後代。「聖約」原來不是人和神(工程師)的聖約,而是生化人與異形的聖約。人類向外殖民找尋新資源,像《出埃及記》;但對異形來說,這才是《出埃及記》,在摩西的領導之下,他們向地球的文明核心進發,那裡有大量的人類可作為母體寄生繁殖。
或者比較實際的問題是:高齡的Ridley Scott還有多少年完成這個說不完的異形宇宙?
===================
訂閱連結:https://sosreader.com/project/indiehongkong/
#異形 #聖約 #RidleyScott #Aliene #AlieneCovenan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