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RS-CoV-2感染後,偵測抗體的產生及應用一直是臨床關心的問題。 本文是Johns Hopkins病理部醫師利用病例對照研究,分析SARS-CoV-2抗體的臨床有效性和實用性。
研究對象是在該院進行鼻咽腔拭子核酸檢測(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NAAT)的病患,共計11,066位。將其中115位(1%)住院病患分成COVID-19感染病例組(60名)及非感染對照組(55名)。
抗體實驗的對照組(共513名)則包括:健康員工(160名)、Epstein-Barr病毒IgG陽性者(101名)、thyroperoxidase 抗體陽性者(215名)、rheumatoid factor陽性者(37名)。SARS-CoV2抗體檢測方法是利用ELISA偵測抗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的IgA及IgG。
【結果發現以下重點】
1. 症狀出現14天以後,IgG檢測的敏感性及專一性分別為0.976、0.988;更早的時間則敏感性會降低。
2. IgG產生後可以一直維持至少58天。
3.SARS-CoV-2抗體的產生可預測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機率:IgG每增加2倍,其發病率就會增加62%(P <0.001)。
4.在11, 066名接受NAAT檢驗的患者中,有457名NAAT檢測重複陰性,採取其中18名血清樣本(6名COVID-19病例患者和12名非COVID-19對照患者)發現,6例患者中有5例存在抗體,而12例對照患者中都沒有抗體(P = 0.001)。
【結論是】
SARS-CoV-2抗體在症狀發作後至少14天進行測量可以作為診斷感染的方法、抗體與臨床嚴重程度相關、對於NAAT呈陰性但臨床上仍為疑似COVID-19感染的患者,抗體檢測可以提供有價值的診斷參考。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完整文章,詳: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542/)
📋 (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2020-07-07) Clinical Validity of Serum Antibodies to SARS-CoV-2: A Case-Control Study
■ Author:Caturegli G, Materi J, Howard BM, Caturegli P.
■ Link: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628534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0/08/10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mplification factor」的推薦目錄:
- 關於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史丹福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Regarding symbols used for curr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的評價
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史丹福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之前介紹過的凝血路徑也一樣,它在上世紀初至中期被提出,它可以很成功地解釋到PT與APTT等凝血檢查。但不能完全解釋到人體中發生的事,例如血友病患者明明有健全的extrinsic pathway,理應可以製造出纖維蛋白(fibrin)去凝血,為何仍會有嚴重流血問題?又例如凝血蛋白XII缺乏症患者理應會流血,為何他們的凝血功能完全正常?
為了解釋這些現象,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理應更接近人體中發生事情的凝血路徑模型,這個模型分4部分:
1. 起始(initiation):血管破裂令到內皮細胞(endothelium)中的tissue factor外露,tissue factor激發凝血因子VII,VIIa再激發凝血因子X,Xa把凝血酶原(prothrombin)轉化成凝血酶(thrombin)。但這個過程只能製造很少的凝血酶,而且過程很短暫,凝血酶很快就會被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所移除。要製造更多凝血酶,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凝血路徑。
2. 擴大(amplification):凝血因子VIIa激活凝血因子IX,凝血酶激活凝血因子VIII及V。凝血因子IX及VIII一起激活凝血因子X,凝血因子V加速凝血因子X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再進一步激活凝血因子VIII及V。這就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回路(positive feedback loop)。
3. 增長(propagation):在正反饋回路的作用下,凝血路徑像雪球一樣越演越烈,最後製造出大量的纖維蛋白。
4. 穩固(stabilization):纖維蛋白被凝血因子XIIIa(由凝血酶激活)連成纖維蛋白聚合物(polymer),令血栓變得穩固。
所以,請容小弟再提醒大家一次,上次跟大家的凝血路徑其實並不是真正在人體內發生的事。
科學的精神就是這樣,科學家先去觀察現象,然後提出假設去解釋現象,並且收集數據去支持假設,最後變成理論。但一個理論被提出以後,並不等如工作就完成了,如果某個理論未能完全解釋現象,科學家就會提出可以解釋更多現象的新理論,這些理論最終越來越接近現實。就如物理學中的原子模型,就由古希臘模型,演變到J J Thompson模型,再演變到Rutherford模型,再到Bohr模型,再到Schodinger模型。這些模型一個比一個接近現實,每一個都比前者解釋到更多的現象。
amplification factor 在 Regarding symbols used for curr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的推薦與評價
The alpha, beta and gamma are not actually representing the same thing. In a common emitter, you input base current and take the outpu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