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個背影是不是有點想爸爸了?
還是出差兩個月真的太久了呢?😞
我跟幾個嫁到海外的好友聊天,嫁給外國先生的家庭,通常都堅持夫妻最好不要分離太久,一個月就快到極限;
但亞洲家庭則比較彈性,覺得如果是「為了某個前提好」,那麼夫妻分開、遠距家庭也沒關係。
這個前提可能包括分居兩地賺錢、帶孩子出國唸書、其中一個去家鄉長期照顧自己的父母、無法談妥誰要去誰那邊住⋯⋯
所以才有人說,對於西方人來說,傳統上亞洲標榜「重視家庭」讓他們覺得很驚訝,因為最願意為了某個原因而讓家庭分開相處的,正是亞洲家庭。
其實我想這倒沒什麼對錯,西方人重視當下相處,而亞洲文化傾向願意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 ,以現在的犧牲換取日後的幸福。
但話又說回來,家人的相處,感情的連結,真的能夠「用少,換成多」嗎?
還是錯過了相處的時光,其實就錯過了一切呢?
你們怎麼看?怎麼選?
——
我個人是不行啦,這次之後我們家的家規要改成不能遠距家庭超過一個月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我們分享過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實驗,他發現願意等待和延遲享樂的孩子,將來考試成績和成就會較高。但到底是什麼因素令小朋友願意忍得住口?自制能力是否天生?學術界也有人有同樣疑問,於是有學者跟進,做了一次「棉花糖實驗2.0」。 參考資料 Kidd, C., Palmeri, H.,...
「delayed gratification」的推薦目錄:
- 關於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智利人類觀察計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Delaying gratification will 10X your life quality - YouTube 的評價
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智利人類觀察計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棉花糖實驗的謬誤】
1970年代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在史丹佛的附屬幼稚園進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實驗內容如下:給受試的小孩一個棉花糖,並告訴他,如果他在15分鐘內沒吃掉這個棉花糖,可以再得到一個棉花糖。
研究結果發現那些選擇不吃棉花糖的小孩,有較高的忍耐力和自制力,而且他們未來在各方面的成就會比較高。
所以棉花糖實驗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從小就是那種會把得到的糖果餅乾藏在一個盒子裡捨不得立刻吃掉的小孩,結果不小心放太久,打開盒子發現巧克力融化了,義美小泡芙也過期了。棉花糖實驗想告訴我們的是延遲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的觀念;從實驗角度來看確實合情合理,不過現實世界是如此捉摸不定,也沒有誰能保證你忍耐以後會有人給你第二個棉花糖,有時候就是要把握當下,不是嗎?
在經歷過去年的暴動和今年的疫情以後,智利比索狂跌,社會動盪不安,民眾普遍對未來感到悲觀,一直以來都相信未來操之在己,卻突然被一巴掌打醒,才強烈地意識到生命是如此無常(秒變美索不達米雅人?)
棉花糖實驗過度簡化了物質與快樂程度的關係,不一定15分鐘以後吃兩個棉花糖的快感會高過於當下立刻吃棉花糖的快感,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會一直忍耐並盲目地等待「某個時刻」的到來,等到最後才發現其實那不是自己想要的。是我就要跟棉花糖實驗人員説:我不要等你的第二個棉花糖,我會想辦法再去找100個。然後把他的棉花糖吃掉。
從台灣帶來的花雕雞泡麵竟然過期了,原因是捨不得吃,結果現在要儘速吃掉好幾包過期泡麵,根本沒有想吃的時候吃到的那種快樂和滿足感啊。
泡麵給我的啟發好多
The End.
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等待的藝術:浩爾攝影夢】
你曾熱衷於某件事物
卻遲遲無法放手去追尋嗎?
也許是因為生活忙碌
又或是現實考量
夢想漸漸從待辦清單上消失
被遺忘在腦海的一角
對我來說,那件事就是 #攝影
-
我大學時對攝影很有興趣
當時還是Flickr、無名小站盛行的年代
雖沒正式學過攝影
但透過欣賞他人作品
開啟自身的好奇心
也想試試自己能否拍出美麗的照片
那時玩的相機是 Horizon Perfekt
採用較大張的底片
Exposure 曝光範圍較大
適合用來捕捉風景
像這張隨文附上的河畔美景
就是在德國交換學生時拍的作品
甚至還贏得了攝影獎
-
但隨著工作、當兵、出社會
未能持續發展興趣
只能恢復當一名欣賞者
壓抑內心的創作欲
直到最近終於有點餘裕
決心重拾擱置已久的興趣
找了些書籍和線上課程
幫助自己能更加精進
-
時隔多年,再次拿起相機
如今拍照不是為了參賽得獎
也並非追求專業竅門
而是對生活的點點滴滴
好好用心記錄與珍惜
Capture a moment in time
捕捉某個瞬間
為的是傳達心情、傳達感觸
#傳達某種個人美感的抒發
這樣拍照的感覺,好開心!
-
有點感嘆於社群追求即時性
手機拍照隨拍隨傳
但攝影卻從拍照、修圖到上傳
都充滿了等待的時間
是一種與時間相處的藝術
令攝影師更深思索攝影背後的意義
回想年輕時很容易一頭熱
可能會不知節制地入坑
無止境追求更好的器材與配備
長大後因身肩許多責任
不至於玩物喪志
反將興趣當成消遣娛樂
是大人享受的小小 Getaway
現在重拾攝影
就像把甜點留到最後才吃
享受延遲滿足的滋味
Delayed gratification!
-
是否在你的內心深處
也埋藏著忘卻已久的熱情呢?
即使暫時看似無望
也無須喪失希望
因為耐心等待的過程
會讓衷心期待的一刻,更為美好~
That's the art of photography.
-
#浩爾好語錄
#分享你的得意照片吧
#若是攝影同好歡迎在下面出個聲
想看更多私藏攝影
歡迎加入浩爾的秘密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63692393900156/
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之前我們分享過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實驗,他發現願意等待和延遲享樂的孩子,將來考試成績和成就會較高。但到底是什麼因素令小朋友願意忍得住口?自制能力是否天生?學術界也有人有同樣疑問,於是有學者跟進,做了一次「棉花糖實驗2.0」。
參考資料
Kidd, C., Palmeri, H., & Aslin, R. N. (2013). Rational snacking: Young children’s decision-making on the marshmallow task is moderated by beliefs about 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Cognition, 126(1), 109-114. doi:10.1016/j.cognition.2012.08.004
The Marshmallow Study Revisited : Rochester News. (2012, October 11). Retrieved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望子成龍,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夢想,但為人父母怎樣才可幫助仔女成就未來?
有人著重學業成績,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有人覺得小朋友最重要是乖、聽教聽話,凡事要循規道矩,服從就是美德;亦有人要小朋友學齊十八般武藝,等他朝有一技旁身。智商、學識、才藝,這些當然重要,不過要打開成功之門,父母往往忽略了一樣很重要的因素──延遲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的能力。
在六七十年代,著名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任教期間,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觀察小朋友如何面對誘惑,研究分析出延遲享樂的能力對小朋友成長有咩咁重要。
參考資料
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 Retrieved from Wikipedia
Delayed gratification. Retrieved from Wikipedia
delayed gratification 在 Delaying gratification will 10X your life quality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How delaying gratification will 10X life qualityTry Shopify for $1: https://shopify.pxf.io/sebbGet 98% OFF VIDIQ: http://vidiq.com/sebbFre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