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Leap 夢醒時分,創始人辭 CEO 後再創業,押注 AI 虛擬人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01 日 14:16 |
2016 年,一段 7D 影像走紅,畫面令人驚奇:一隻鯨魚從體育館地面一躍而起,落回地面時濺起水花,一旁的觀眾發出陣陣驚呼,似乎沒有穿戴任何裝置就可裸眼看戲。
這段影像出自 Magic Leap,神祕無比又估值奇高、數次身處負面風波甚至陷入出售境地的擴增實境裝置新創公司。
2020 年 5 月,Magic Leap 創始人 Rony Abovitz(首圖)宣布辭去 CEO,直到最近,他的新公司浮出水面──這次,Rony Abovitz 要打造「虛擬人」(synthetic beings),專注 AI 角色和互動式故事。
看來,Magic Leap 十年 AR 夢結束之際,新嘗試開始了。
15 年實現雄心壯志
美國時間 17 日,外媒 VentureBeat 獨家報導,Rony Abovitz 的新公司名為 Sun and Thunder──實際上官網顯示,公司於 2020 年秋季成立。
Rony Abovitz 受訪時表示:
Sun and Thunder 要做的是技術、智力、藝術的融合,旨在設計虛擬人,要在空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的技術之下,或是在 Magic Leap 試圖創造的 MR(混合實境)體驗下講故事。
據他透露,虛擬人的靈感源於動畫工作室和遊戲(如 Inklings)一些神話概念,以及 Island Records 等音樂廠牌的自由創作精神。
據了解,Sun and Thunder 團隊還不到 10 人,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一直保持如此規模。Rony Abovitz 認為,約需 15 年才能實現雄心壯志:
我意識到至少需要 15 年製作和打造潛在技術、有創意的頂級產品。我得到的教訓是要保持謙虛、低調、豁達,把事情做好真的很重要。
目前公司還在進行不少實驗性工作,主要是為了「放大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Rony Abovitz 將 Sun and Thunder 所處的發展階段稱為是「超新星」(supernova)階段。
Sun and Thunder 的第一個 AI 角色、第一位虛擬藝人是 Jako Vega(又稱 Yellow Dove),人設是穿越時空的流浪歌手,電影正在製作。
按計畫,今年 Sun and Thunder 將嘗試推出短片,向人們展示嘗試的東西,其中有些概念聽起來可能更像是科幻小說才有的東西(例如創造具「真正智慧」的 AI 角色),似乎與 Magic Leap 當年發表體育館鯨魚影片如出一轍。
Rony Abovitz 強調,雖然 Sun and Thunder 的業務涉及上述技術,但新公司與 Magic Leap 無關。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很難不想到 Magic Leap。
2017 年 12 月,Magic Leap 第一款黑科技產品揭開面紗,名為 Magic Leap One Creator Edition。
Magic Leap One 主要針對 C 端市場,應用場景包括購物、娛樂及效率三類。硬體方面,Magic Leap One 包含三部分:一個 AR 眼鏡 Lightwear,一個手把和一個處理器 Lightpack。
發表半年多後的 2018 年 8 月,Magic Leap One 才開始透過 Magic Leap 官網和 AT&T 門市販售。
一般而言,一款智慧硬體正式發售後,就會有媒體和科技圈人士拆解、評測。就在第三方紛紛評論之時,Magic Leap 於 2018 年 8 月 27 日發文,重點解釋產品背後的技術──不是別的,正是空間運算。
Magic Leap 表示:
Magic Leap 將數位光場訊號與人眼、腦結合,人腦視覺皮層為 Magic Leap One 的螢幕,Lightwear 和 Lightpack 則是為繼續開發環境辨識、背景感測的 AI 技術提供平台。
總體來說,空間運算可得出結合數位光場、感測和運算的仿生系統。
既然 Sun and Thunder 要在空間運算技術下、混合實境體驗打造虛擬人,那 Rony Abovitz 的新專案其實離 Magic Leap 並不遠。
Magic Leap 的興與衰
2011 年,Magic Leap 成立,發行名叫 Hour Blue 的 AR App,跨出
AR 領域的一大步。
之後幾年 Magic Leap 遲遲不發表產品,只透過 Demo、專利申請等吊眾人胃口。人們對產品的預期持續提升,公司估值也不斷上漲,一度成為史上最貴「概念」公司,前後融資 26 億美元,估值早在 2017 年就達 60 億美元。
Magic Leap 創立後的主要融資情況:
2014 年 10 月,B 輪 5.42 億美元,Google 領投,高通、KKR、KPCB 等跟投。
2016 年 2 月,C 輪 7.935 億美元,阿里巴巴領投,投資方還包括 Google、摩根大通。
2017 年 10 月,D 輪 5.02 億美元,新加坡政府旗下淡馬錫控股領投,參投方包括 EDBI、巴西 Grupo Blobo 及 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
2019 年 4 月,獲得 2.8 億美元融資,投資者為日本最大的行動營運商 NTT DoCoMo。
Magic Leap 首款產品問世後,眾人卻覺得很失望,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於:
水平視場角只有 40 度。
並沒有採用之前宣稱的光纖掃描技術,而是與 HoloLens 相同的光波導技術。
互動設計類似 ARKit。
之前 Rony Abovitz 表示核心技術是一塊類似鏡片的玻璃,他稱之為「光學晶片」,但並沒有用在產品。
《Wired》雜誌記者 Jessi Hempel 體驗 Magice Leap One 時發現,這款產品有不少問題,比如說手把失靈、畫面卡頓等。最終他的評價是:
說實話,這些體驗與我之前玩過的 AR 和 VR 裝置同水準,行銷話術的「秒殺一切對手」確實有點誇張。
據了解,Magic Leap One 發售 6 個月後僅售出約 6,000 套,之前目標是10 萬套,於是一條條負面新聞也隨之而來。
不僅融資受阻、銷量慘淡、庫存積壓,2019 年 8 月 22 日,Rony Abovitz 與摩根大通抵押代理人 Eleftherios Karsos 簽署的「轉讓協議」曝光,涉及抵押專利約 1,903 項。
2019 年 11 月,CFO 和創意策略部高級副總裁 SVP 高層都離職,多部門員工遭裁減。
不過 Magic Leap 也進行了「自救運動」:在 C 端產品銷售無力的情況下,Magic Leap 針對企業,推出 Magic Leap 1 Enterprise Suite。
但就結果來看,效果並不顯著。
2020 年 3 月就有消息傳出,Magic Leap 正在評估 Facebook、嬌生等巨頭的購買興趣。
2020 年 5 月末,Rony Abovitz 宣布卸任 CEO(仍是董事會成員),並開始物色接班人選。
2020 年 9 月,Magic Leap 聘請前微軟資深技術執行長兼業務開發執行副總裁 Peggy Johnson 執掌公司,Magic Leap 開始向 B 端 MR 軟硬體過渡。
最新採訪中,Rony Abovitz 表示,很高興看到 Peggy Johnson 繼續帶領Magic Leap 發展──他承認 Magic Leap 過於誇大、最終令人失望的事實,但表示依然對 Peggy Johnson 很有信心。
Rony Abovitz 要講一個新故事
出身正統猶太家庭的 Rony Abovitz,父親是房地產從業者,母親則為藝術家。或許很大程度受母親影響,他玩雅達利(Atari)電子遊戲長大,8 歲那年得到第一台電腦。高中畢業時,希望成為科學家的他就讀邁阿密大學,獲得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在校期間,他還是漫畫家。
後來 Rony Abovitz 未能成為科學家,而是踏上創業之路:
2004 年,創立了 MAKO Surgical Corp.,即製造手術機械臂輔助平台的公司,2013 年以 16.5 億美元被骨科醫療裝置巨頭 Stryker Corporation 收購。
2010 年,Rony Abovitz 還有一家發行唱片的工作室。
2011 年,於佛羅里達州創立 Magic Leap。
2020 年,Sun and Thunder 的故事開始。
如今 Rony Abovitz 年過半百,雖然 Magic Leap 的 AR 夢該醒了,但新嘗試也開始了。或許擁有藝術細胞、擴增實境領域技術基礎、能唬過巨頭的畫大餅能力的 Rony Abovitz,也能帶領小團隊再闖出一番成就。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2/01/magic-leap-rony-abovitz/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kpcb」的推薦目錄:
- 關於kpcb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kpcb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kpcb 在 Anchor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kpcb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kpcb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kpcb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kpcb 在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llen Pao vs. KPCB Lawsuit 的評價
- 關於kpcb 在 Kleiner Perkins - At KPCB, we're still huge believers in... 的評價
kpcb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商業/管理《OKR:做最重要的事》】
「執行才是關鍵!」
本書作者約翰‧杜爾(John L. Doerr)擁有七十五億美金資產,在2019美國富豪排行榜上排名67……等等!《OKR:做最重要的事》一書不是教你如何發大財,而是給你一根搭載360度萬向轉頭與平衡配重系統之上乘魚竿。
看完書,我思考良久(其實只有十分鐘),身為Google的早期投資人、世界上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重要員工a.k.a.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之徒弟兼友人,和凱鵬華盈(KPCB)創投公司董事長,名利兼具的約翰‧杜爾為何要親自下海(?)寫這本教導一般民眾的管理方法工具書?
通常功成名就的名人出版書籍不就是狀似謙虛、實則明裡暗裡讚揚自己嗎?書封搭配一張雙手抱胸顯示權威,或親切微笑表示專業中不失溫馨的照片,誠品書架上放滿滿一排,好像在悼祭似的,我們懷念他~(喂喂喂)
《OKR:做最重要的事》卻不然,純粹以系統化清晰脈絡,分門別類按章節教導讀者如何執行OKR,並搭配大量業界案例及故事,深入淺出說明理論與實務面向,分析OKR如何幫助個人、家庭、組織,甚至政府實踐理想。
所以,身為堅定的陰謀論者,我想,約翰‧杜爾真的想為這個世界做點事,慷慨分享秘訣,教育讀者們,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方法。別忘記他可是Google創辦人的導師,賴利佩吉(Larry Page)親自為本書寫了序,這堂課價值千金。
像我一樣,胸無大志、平生只想中樂透的人先別走(拉衣角)!!當然,理想大至創業、管理公司、改善組織、發動革命、統一宇宙成為銀河大總統的人需要這本書,但想減肥、學會分配時間、改變生活習慣的人也能運用此書,理想無貴賤大小之分。
從十九歲那年夏天,我便在牆壁上貼了「豬頭!要減肥!!」的海報,然至今未曾實現嗚嗚嗚嗚~而2020年已過了44天,你在年初立下的目標,可曾一步步實踐了呢?
千千萬萬人之所以年復一年在「新年新目標」中輪迴、浮沉的原因在於,目標是一種理想、遠見,若缺乏具執行力、貼近現實之手段,永遠是一場夢想一場空,48公斤離我好遠好遠,48公斤的兩倍倒是離我越來越近惹(轉頭又來個無繩高空彈跳)~
故作者於開頭便提綱契領指出,「OKR」意指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前者代表你想達成「什麼」,後者則是你該「如何」達成。
舉例來講,「目標」是我們想達成的事─減重10公斤,而「關鍵結果」是界定、監控目標之標準,它必須是可量化、可驗證的。目標可持續長時間,因10公斤並非一蹴可及,而關鍵結果得伴隨歷程進展演變、修正。
OKR系統有四大「超能力」:
1、專注投入優先要務: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釐清不重要的事。
比如立定在三個月內減重10公斤,那5月前,減重瘦身就是最重要的事,不准大吃大喝逛夜市烤全牛!!
2、契合與連結:OKR是透明公開,橫向連結的。
用於減重時,當事人不妨週知親朋好友「我要減肥了~」如此人人都能幫忙監督、提醒;橫向連結則可與其他有相同目標的夥伴一起控制飲食或健身,彼此激勵、更有動力。
3、追蹤當責:定期檢查、更新,並重新評估目前狀態,適時修正OKR。
例如進入停滯期時,原本的指標不再適用,需依據個人狀況調整飲食、加強運動心態或調適心情,如此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4、激發潛能,成就突破:為追求最大成就、激勵自我,將目標分為「決心達成的OKR」和「理想型OKR」。
譬如「三個月減重10公斤」是「決心達成的目標」,而「塑造緊實線條」是「理想目標」。
理想目標勿設定太高遠,以免打擊士氣,如果該周期未達成理想目標,但追求人魚線和翹臀對你的人生有重大意義,可以考慮在下一個週期繼續努力。
好的,走過一趟流程後,我們現在來設定季度OKR
目標:三個月減重10公斤
關鍵結果(根據以下條件衡量):
1、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每周運動5天,一天一小時
2、公開瘦身目標,招募志同道合的夥伴
3、注意控制飲食,每天記錄飲食和份量
4、透過APP監測瘦身成果
好的請回過神來(在耳邊拍手),現在介紹的不是瘦身減肥書,我只是拋磚引玉說明OKR運用在個人時能怎麼做。
本書學問很大,從Google、Dropbox、LinkedIn、推特、YouTube到迪士尼,大大小小的企業皆採用這套管理方法,OKR的力量可以幫助人們為重要的事物而戰,如果你擁有想為之奮鬥的目標,不妨試試看。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OKR:做最重要的事》,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今年最想達成的目標? 例如:
『《OKR:做最重要的事》:找到體弱多病、舉目無親、家財萬貫的男人(你想做什麼!?)。』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2/17(一)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2/18(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OKR #做最重要的事 #MeasureWhatMatters #HowGoogleBonoandtheGatesFoundationRocktheWorldwithOKRs #約翰杜爾 #JohnDoerr #天下文化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 #博客來暢銷榜TOP1 #目標與關鍵結果 #想達成什麼 #該如何達成 #專注投入優先要務 #契合與連結 #追蹤當責 #激發潛能 #2019年討論度100% #2020年必讀 #商業理財 #財經企管
★博客來:https://pse.is/P7F8U
★天下文化:https://pse.is/PJJAN
★誠品:https://pse.is/PMZ54
★金石堂:https://pse.is/PN9YA
★Readmoo:https://pse.is/EV342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KDOPGIpbJIg
kpcb 在 Anchor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Awesome news to kick off the week! #Alibaba, together with #CCV (led by former partner at #KPCB China) and Taiwan's #Cyberlink, invested in #PerfectCorp. 玩美移動, the creator of #YouCam, the virtual try-on technology with AI+AR.
Founded in 2014 by Alice Chang, former CEO of Cyberlink, Perfect Corp previously raised US$25m in 2017. Congrats on leading the way with beauty 3.0 revolution! 🎊
-
🔥 Anchor Taiwan: Entrepreneurial Programs, Tech Community & Investor Network | anchortaiwan.com
kpcb 在 Kleiner Perkins - At KPCB, we're still huge believers in... 的推薦與評價
At KPCB, we're still huge believers in wearables. Here's a podcast on what you can expect to see, or wear, in the coming years. #ventured #wearables. ... <看更多>
kpcb 在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llen Pao vs. KPCB Lawsuit 的推薦與評價
... discuss Ellen Pao's claim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t KPCB. They speak with Bloomberg's Emily Chang on "Bloomberg Wes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