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前陣子美劇《性/生活》很紅,讓我想起…😳
男性性功能會受飲食習慣影響‼️
🔺重點先列給你知道:
1.長期攝取地中海飲食的男性,可減少勃起功能障礙
2.飲食西化與精液品質變低有關
3.生活方式健康的男性較能維持良好勃起功能
飲食西化➡️常攝取紅肉和加工肉、乳製品、精製澱粉、甜食和鹽,
水果、蔬菜、魚和全穀物則吃得少。
長期飲食西化與死亡和多種疾病罹患率增加有關,
例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代謝綜合徵、中風、慢性腎病、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
地中海飲食則與長壽、護心、抗發炎和預防失智等都有關,
還可以降低糖尿病發病率、代謝疾病罹患率、癌症、中風和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
主要食物➡️水果、蔬菜、堅果和好的油脂
特別強調好的油脂攝取很重要✨
因為過低脂的飲食內容,會導致睪固酮分泌減少😨
但若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則會降低精子的總數與濃度。
(⚠️另有研究發現少精症的男性多數習慣吃比較多加工肉!)
🤩有接受地中海飲食習慣養成的男性性功能障礙患者,在執行2年後,恢復勃起功能。
攝取較多魚、雞肉、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食物的男性,活躍精子的比例顯著增加。
當然這些還是會和原本身體健康狀況或疾病、藥物攝取有關,
例如:肥胖和代謝症候群與的男性性功能障礙(如:性腺功能減退、不孕等),與勃起功能障礙有關。
👨🏻⚕️所以要維持你的身體健康,以及為了幸福著想!
歡迎來預約我在 @柏飛營養諮詢中心 的門診吧😁
參考資料:
1.Chavarro, J. E., Mínguez-Alarcón, L., Mendiola, J., Cutillas-Tolín, A., López-Espín, J. J., & Torres-Cantero, A. M. (2014). Trans fatty acid intake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otal sperm count in young healthy men. Human reproduction, 29(3), 429-440.
2.Chen, Y., Yu, W., Zhou, L., Wu, S., Yang, Y., Wang, J., ... & Jin, X. (2016). Relationship among diet habit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and sexual function in outpatient-based males with LUTS/BPH: a multiregional an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 BMJ open, 6(8), e010863.
3.Gaskins, A. J., Colaci, D. S., Mendiola, J., Swan, S. H., & Chavarro, J. E. (2012). Dietary patterns and semen quality in young men. Human reproduction, 27(10), 2899-2907.
4.La, J., Roberts, N. H., & Yafi, F. A. (2018). Diet and men's sexual health. Sexual medicine reviews, 6(1), 54-68.
5.Ramírez, R., Pedro‐Botet, J., García, M., Corbella, E., Merino, J., Zambón, D., ... & Xarxa de Unitats de Lípids i Arteriosclerosi (XULA) Investigators Group. (2016).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Mediterranean diet cohort.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 46(1), 52-56.
6.Rodriguez-Monforte, M., Sánchez, E., Barrio, F., Costa, B., & Flores-Mateo, G. (2017). Metabolic syndrome and dietary patter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56(3), 925-947.
—
#地中海飲食 #性功能障礙 #性與生活 #地中海飲食 #不孕症
#個人運動飲食安排有疑問者建議請先洽詢運動營養師
#增肌減脂 #飲食顧問服務 #營養講座
#促進運動表現飲食顧問服務 #減重 #減肥 #運動營養師 #競技運動營養師 #營養品顧問 #拼pin小教室
#北市大運科所 #SportsNutrition #SportsDietitian #SportsScience
#FatLoss #Performance
#Inbody570 #統一陽光 #全家便利商店 #健康志向 #佳倍優 #維維樂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etabolic syndrome diet」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PEETA 營養健身葛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28 Metabolic Syndrome 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文分享,王醫師結論:
1. 胰島素阻抗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如果人體沒有胰島素阻抗,#心肌 受到的損害更大,你更「早死」。如果人體沒有胰島素阻抗,#骨骼肌 受到的損害更大,你 #活動會受限,你更「早死」。以長期的觀點來看,胰島素阻抗保護你的「心臟」,讓你能持續活下來,保住你的「骨骼肌」,希望你能多增加體能活動,降低所謂的 #熱量中毒狀態(Caloric intoxicated state)。
2. 糖尿病的治療的大方向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一定要配合生活型態的改變,#減少高熱量高精緻飲食,#少添加糖及 """#增加體能活動""" 等。
胰島素阻抗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
現代化社會中的人們由於飲食及生活型態的影響,罹患糖尿病的人口迄今不斷攀升,而目前有一些學者認為胰島素阻抗,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原本是人類生存中的一種生理適應保護機制 。但在現代文明環境下(高熱量高精緻飲食及低體能活動等)這樣的機制被持續慢性的被激活,最終導致第II型糖尿病。
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了關於II型糖尿病致病機制的新假設,就是所謂的熱量中毒(Caloric intoxication).
在目前的環境中,高熱量攝取,低體力活動和慢性壓力等,造成脂肪組織中多餘脂肪的儲存遠遠超過其儲存能力和脂質調節。然而脂肪儲存庫中的脂質過載,而導致脂肪細胞功能障礙及引發脂質溢出至週圍組織,造成整體的慢性發炎狀態。
然而,當營養熱量不再以安全的方式儲存時,就會造成多餘能量的異位儲存(Ectopic fat storage),特別是儲存在胰臟或肝臟中的內臟脂肪,這是在第II型糖尿病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第II型糖尿病的特徵在於體循環中葡萄糖,脂質和游離脂肪酸的水平逐漸增加,其對體內的細胞和組織具有毒性作用,即所謂的醣脂毒性(Glucolipotoxicity):換言之,就是所謂的熱量中毒狀態(Caloric intoxicated state)。
重點來了,目前的研究認為人體產生胰島素阻抗是為了保護心肌細胞。心臟為了保護心肌細胞免於心肌細胞能量毒性損傷(Myocardial fuel toxicity),產生了胰島素阻抗,不要讓過多的能量進入心肌細胞,造成心臟損傷。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沒有胰島素阻抗,你也活不了了。
在誘導胰島素抗性的初期及中期,胰臟的β細胞通過增加胰島素產生來響應以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這就是所謂的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這使得身體能夠在不同特異性的器官組織之間分配能量,例如在脂肪組織中增加的相對胰島素效應和增加的能量儲存,同時心臟受到更好的保護。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是身體的兩難,一方面增加胰島素阻抗一方面又增加更多胰島素的生產,這是為了心臟的防禦也增加了其他器官的負擔。
到了胰島素抗性的中晚期,就是所謂的胰島素分泌衰竭期,一旦進入這個階段,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用胰島素治療來控制好血糖。
目前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致肥胖環境(高精緻飲食及低體能活動等)( Obesogenic environment),基因及表觀基因(epigenetics),引發胰島β細胞的高反應性(hyper-responsiveness Islet β-cell) 而導致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aemia)。這也是造成「胰島素抗性」及「代謝症候群」主要驅動因素。圖二
而代謝症候群或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aemia)也引發了這些下游的慢性疾病,例如:第II型糖尿病(T2D),心血管疾病(CV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 / NASH)和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等。
這裡有個小故事.
你可以把「人體」想像成一個「小宇宙」,人體的每顆「細胞」就是小宇宙中的「星球」。然而在小宇宙星球上的「人口」就等於身體中的「熱量」(葡萄糖,脂質和游離脂肪酸)。當小宇宙中或星球的人口(熱量)不斷的增加,這等同於人體細胞熱量中毒狀態(Caloric intoxicated state).在這種情況下,細胞(星球)將面臨滅亡。
人體(宇宙)為了存活,起動了「薩諾斯(Thanos)模式」,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抗性」。這讓宇宙中的星球(細胞)中人口(熱量)減半,來減緩宇宙或星球的毀滅。
----------------------------------------------
以下將更進一步的討論糖尿病治療的概念框架,主要內容來自以下這篇論文。個人認為非常值得參考。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hypersecretion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Time fo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shift
https://doi.org/10.1177/1479164119827611
目前有學者把糖尿病分成五種類型,包含嚴重自體免疫 (SAID),嚴重胰島素缺乏 (SIDD),嚴重胰島素阻抗 (SIRD),輕微肥胖相關 (MOD)及輕微年齡相關 (MARD)。
以下這篇論文將糖尿病更簡單的分成兩種。
1. 未治療的高胰島素血症第II型糖尿病(untreated type 2 diabetes (T2D) with hyperinsulinaemic diabetes)。
2. 未治療的低胰島素血症第II型糖尿病(untreated hypoinsulinaemic T2D)。
而我們人體中的對胰島素的反應也可以分成兩種細胞。
1. 胰島素反應細胞(insulin-responsive cells): 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等。
2. 胰島素無反應細胞(insulin non-responsive cells): 內皮細(Endothelial cells),大小血管等。
---------------------------------------------
(A) 未治療的高胰島素血症第II型糖尿病(untreated type 2 diabetes (T2D) with hyperinsulinaemic diabetes)。
在(a)左圖我們可以觀察到胰島素抗性(IR)保護胰島素反應細胞,例如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免受營養熱量過載,不要讓過多的能量進入心肌細胞,造成心臟損傷。 然而,人體的高血糖對胰島素無反應的細胞如內皮細胞(大小血管等)不受保護作用,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病變等慢性疾病。
而(a)中圖的情況是通過高劑量胰島素治療,來降低胰島素抗性(IR).而這種情況可以「降低胰島素無反應細胞」(insulin non-responsive cells) 損傷,但「胰島素反應細胞」(insulin-responsive cells)就無法受到保護,心肌細胞就會受到營養熱量過載的影響,引發所謂的代謝心肌病變(metabolic cardiomyopathy)。這是人體的兩難,這或許是為什麼一些研究認為非常嚴格控制血糖,反而有較高死亡率。
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lowering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 358: 2545 – 59.
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lowe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ACCORD) trial.
Circulation 2010; 122: 844 – 6
(a)右圖是一般認為最好的情況.
1. 透過減少葡萄糖進入血液: 減少高熱量高精緻飲食,低糖飲食,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s)及減肥手術等。
2. 透過一些途徑讓葡萄糖從血液中清除: 生活型態改變,增加體能活動,運動,SGLT2抑製劑促進尿液葡萄糖排出和激活棕色脂肪組織等)。
這種雙管齊下的作法,可以避免所有胰島素反應或無反應細胞的組織損傷,也可以得到最佳的血糖控制狀態。
---------------------------------------------
(B) 未治療的低胰島素血症第II型糖尿病(untreated hypoinsulinaemic T2D)。
在(b)左圖發生對低胰島素的飢餓反應下,其中游離脂肪酸(FFA)從脂肪組織釋放增加,肝酮體產生增加;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缺乏葡萄糖,轉而使用FFA和酮體作為能量.然而內皮細胞未受到高血糖的保護。
(b)中圖,在這種情況下,「胰島素治療」將防止飢餓反應(starvation response),使胰島素反應細胞(insulin-responsive cells): 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等營養狀態正常化並防止內皮細(Endothelial cells)的葡萄糖毒性。
(b)右圖,運用嚴格降低血中葡萄糖降低的方法,即從細胞中卸載葡萄糖(例如通過非常低的碳水化合物飲食或禁食)以及血液中的葡萄糖清除(例如SGLT2抑製劑)將加劇低胰島素血症T2D中的飢餓反應並誘導血糖正常的酮症酸中毒(Euglycaemic ketoacidosis)。
我個人認為生酮飲食或極低碳飲食在「低胰島素血症第II型糖尿病」這一類的病人還是會有風險的,特別是這類的患者實行生酮飲食又加上斷食,或者有加上SGLT2抑製劑等藥物,會引發酮酸中毒的機率就會增加。以下已經有一些論文或個案的發表.
Life-threatening ketoacid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n LCHF diet
Bonikowska K, et al. Lakartidningen. 2018
Ketoacidosis associated with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a non-diabetic lactating woman: a case report
doi: 10.1186/s13256-015-0709-2
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 WITH SGLT2 INHIBITOR USE IN A PATIENT ON THE ATKINS DIET: A UNIQUE PRESENTATION OF A KNOWN SIDE EFFECT
https://doi.org/10.4158/EP171860.CR
結論:
1. 胰島素阻抗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如果人體沒有胰島素阻抗,心肌受到的損害更大,你更「早死」。如果人體沒有胰島素阻抗,骨骼肌到的損害更大,你活動會受限,你更「早死」。以長期的觀點來看,胰島素阻抗保護你的「心臟」,讓你能持續活下來,保住你的「骨骼肌」,希望你能多增加體能活動,降低所謂的熱量中毒狀態(Caloric intoxicated state)。
2. 糖尿病的治療的大方向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一定要配合生活型態的改變,減少高熱量高精緻飲食,少添加糖及增加體能活動等。
3. 糖尿病患者實行任何飲食法最好能夠和臨床醫師討論,進一步減少一些沒有必要的風險。
#胰島素阻抗
#高胰島素血症
#糖尿病
參考資料: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hypersecretion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Time fo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shift
https://doi.org/10.1177/1479164119827611
Insulin Resistance as a Physiological Defense Against Metabolic Stress: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bsets of Type 2 Diabetes
doi: 10.2337/db14-0694
Insulin resistance is a cellular antioxidant defense mechanism
doi: 10.1073/pnas.0902380106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ging: A Cause or a Protective Response?
doi:10.1093/gerona/gls145.
Insulin resistance: An adaptive mechanism becomes maladaptive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https://doi.org/10.1016/j.metabol.2012.11.004
Insulin resistance protects the heart from fuel overload in dysregulated metabolic states
doi: 10.1152/ajpheart.00854.2012
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PEETA 營養健身葛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酮飲食長篇 - 第四篇
- 認識代謝上肥胖(瘦胖子)
體重正常就真的是健康嗎?
體重正常也可以吃生酮飲食嗎?
通常想到肥胖,都會想到體重過重(BMI),但是現在也越來越多人是“代謝上肥胖”(俗稱的瘦胖子)。”代謝上肥胖,指的是體重正常的人,但是體脂肪過高、腰圍不正常、胰島素方面的問題、甚至已經有糖尿病[3]。
不管是代謝上肥胖或是真的肥胖的人,通常會有個共同的習慣,就是會刻意減少脂肪攝取、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取[4.5]。但效果這種高碳低油的飲食方式效果明顯不好,所以才會開始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低碳高油的生酮飲食或其他低碳飲食比起高碳低油,減肥效果是非常的好[6],讓這種飲食法越來越多人研究。
表格三的研究是針對正常體重(BMI正常)的病患來比較生酮飲食以及少油飲食的研究。少油飲食就是常見的高碳低油(水煮餐)飲食。
體重方面:
在正常體重病患上體重變化上沒有特別多,但是生酮還是稍微減去2-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生酮飲食的病患,就算體重減去的不多,代謝異常疾病的數據上相較於少油飲食進步了許多。
HDL、TAG、TAG/HDL:
使用生酮飲食後,好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還有比例上都有進步(-39.9和 -47.2),而使用少油飲食的反而進步及小(-5.3和0.5)。代表使用生酮飲食的病患,胰島素敏感度提升、心血管方面相關數據也有明顯的進步�
血糖、胰島素方面:
表格中第一個研究(Sharman,2002)中顯示低醣飲食可以讓血糖以及胰島素的數據進步,而低油反而退步許多。在第二個研究(Volek, 2003)中兩個飲食的胰島素方面都退步,但是低油飲食退步較多。
這三篇的總結:比較多接觸到生酮飲食的人都是為了減肥,但是這個單元讓大家知道生酮飲食對於治療代謝異常疾病的病人也是非常有效的。由於生酮飲食會建議大家使用好的油,加上少吃醣,所以各方面數據都會改善許多。
表格三這兩個研究讓我們知道生酮飲食不只適用於過重的人,也很適合有代謝異常疾病相關症狀的病患使用。相反的,少油飲食對於代謝異常疾病方面,不止幫助很少,還有機會減少HDL、增加TAG、增加空腹血糖和胰島素,並且讓病情惡化。
3. Ruderman N, Chisholm D, Pi-Sunyer X, Schneider S: The metabolically obese, normal-weight individual revisited. Diabetes. 1998, 47 (5): 699-713.
4. Tonkin A: The metabolic syndrome -- a growing problem. European Heart Journal Supplements. 2004, 6: A37-A42.
5. Aude YW, Mego P, Mehta JL: Metabolic syndrome: dietary interventions. Curr Opin Cardiol. 2004, 19 (5): 473-479. 10.1097/01.hco.0000134610.68815.05.
6. Samaha FF, et al. A low-carbohydrate as compared with a low-fat diet in severe obesit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
13. Sharman MJ, Kraemer WJ, Love DM, Avery NG, Gomez AL, Scheett TP, Volek JS: A ketogenic diet favorably affects serum biomarke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normal-weight men. J Nutr. 2002
14. Volek JS, Sharman MJ, Gomez AL, Scheett TP, Kraemer WJ: An Isoenergetic Very Low-Carbohydrate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erum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otal Cholesterol to HDL-C Ratio, Triacylglycerols, and Postprandial Lipemic Responses Compared to a Low-Fat Diet in Normal Weight, Normolipidemic Women. J Nutr. 2003
metabolic syndrome diet 在 28 Metabolic Syndrome 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What I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best die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