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分享】就是要考驗你的耳朵👂6首分別以原始未壓縮音樂與2種MP3規格來進行,你可以聽出哪些為原始音樂嗎?👀
🎼聽音測試 → https://wp.me/pbGXmY-M3
聽不出來?有可能是耳機不夠好,但也有可能是你耳朵不行了 #年齡也會是個因素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陳寗 NingSelec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EW! 加入陳寗頻道會員:https://lihi1.com/ZT8bZ 陳寗嚴選 B&O 真無線耳機:https://lihi1.com/LPvfC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活性碳/靜電濾網:https://lihi1...
「aac mp3比較」的推薦目錄: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老貓 iqmo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心得] 整理翻譯mp3 vs AAC 與有損vs 無損- 看板Headphone 的評價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請問MP3跟AAC哪種音質比較好呢?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每一種音頻文件格式有什麽分別?| MP3,WMA,WAV,AAC 的評價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AAC 與MP4 格式- 認識音檔(公開版本) - zonble 的評價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常见音视频编码格式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aac mp3比較 在 [心得] 整理翻譯mp3 vs AAC 與有損vs 無損- 看板Headphone 的評價
aac mp3比較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NEW! 加入陳寗頻道會員:https://lihi1.com/ZT8bZ
陳寗嚴選 B&O 真無線耳機:https://lihi1.com/LPvfC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活性碳/靜電濾網:https://lihi1.cc/x7Sse
—
我常說「用 Apple Music 這類有損串流音樂是不夠的」,結果就有很多人來問我同類型的問題:用 Apple Music(或是任何有損串流音樂),是不是就不要買太好的耳機(或音響)?
這個問題其實挺複雜的,因為你如果一直都聽有損串流,其實用了更好的系統還是會有升級感,且從來沒有比較,你也不會發現到底跟無損音質有什麼差異;而如果你買了鑑別力更好的音響或耳機系統,因而讓你聽出 Spotify 跟無損音質的差異,你又會開始覺得應該要升級訊源。因此到底該怎麼買?是不是都聽 Spotify 就不用買好耳機?是不是都聽 Apple Music 就沒資格直上 B&W 805D3?
今天哥就來跟大家談談為什麼串流音樂大多沒有好音質,以及在這種情況下你該如何在系統與訊源之間做選擇!
#Spotify #串流 #藍牙耳機
──────
喜歡這支影片嗎?
請點下面連結加入本頻道的社群計畫,為影片上字幕/翻譯簡介/翻譯字幕: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AJSq716ws0/hqdefault.jpg)
aac mp3比較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真無線藍牙耳機 #IEM監聽 #aptX真無線 #duofreeplus #時尚皮革外觀
Thanks and give credits to the endorse #WitsPer.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前言】
暨上次我們開箱IEM監聽系列Duo Free之後,獲得了很大的迴響,有很多網友在YouTube給我們留言。四個月之後,Duo Free又推出了Duo Free+,科技說這邊爭取率先為大家開箱!
我認為Duo Free+作為Duo Free的升級款有很大的提升,最顯著的在原本SBC的基礎上,加上了AAC, 跟aptX的音頻編碼,音訊頻寬的提升,讓安卓、蘋果手機用戶的音質體驗更上了一個層次。也因為最新高通晶片關係,續航力有2倍以上提升來到了耳機本體7hrs, 加充電倉總續航38hrs。整體延遲性也減低了。還搭載了Qi無線充、cVc8.0通話降噪,表現相當全面
【音樂測試】
音樂:QQ音樂 Super Quality (SQ) - 700~800 kbps
測試歌曲1:鄧紫棋-光年之外
測試歌曲2:The Script-The Man Who Can't Be Moved
測試歌曲3:王若琳-玫瑰玫瑰我愛你
配對手機:iPhone8 Plus / Samsung S7 Edge
測試編碼:aptX , AAC, SBC
【通話測試】
配對手機:iPhone8 Plus / Samsung S7 Edge
使用越獄後的Recorder雙向錄音
【評分總結】 平均95分 / 滿分100分
評語:一副值得入手的IEM監聽耳機,音質清澈清透 三頻均衡!
1. 音質表現 96分
聲學與結構升級帶動解析度也更臻完美的通透音質體驗,我們最喜歡的就是IEM入耳超強封閉性的抗噪感受,可以說是媲美主動降噪耳機的等級,可以在閱讀、專心工作、通勤時,讓你好好沉浸在音樂或影片的世界!EQ表現上會著重在中頻人聲的清澈與清晰的表現,但總體來說是一副低中高音三頻均衡,滿雜食全面能勝任EDM, Rap, Hip Pop, Soul, Love Song..等不同類型的音質表現優異的耳機
2. 佩戴舒適性 94分
採取IEM監聽入耳與專屬薄膜式耳塞緣故,所以侵入性雖然較強,但是長時間佩戴並不會感到不舒服,跟想像的不太一樣,所以整體來說還是一副值得長期使用佩戴的耳機。不過因為監聽的入耳關係,所以其實不用調到很大的音量就會有很大音量的表現,還是建議可以使用1~2個小時讓耳朵休息15分鐘,對耳朵的健康保養才是最佳的體驗
3. 佩戴穩固性 88分
雖然原裝沒有搭配鯊魚鰭(耳翼),但是佩戴起來相當服貼耳形,所以穩固性還是OK的。不過如果大量出汗的情況下,偶爾還是要將耳機往內耳推一下維持更持久的穩固性
4. 被動抗噪性 98分
評測以來被動抗噪性最好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由於葫蘆形人體工學的耳機形狀,IEM監聽外形可以完全服貼於耳朵上,也很深入耳道有效可以阻絕外部的空氣與噪音,達到很好的隔音性(物理or被動抗噪),即使沒有主動降噪功能,但是光被動抗噪就可以做到比擬主動降噪耳機的等級,真的不容易!如果需要好好專注工作、讀書、出差通勤,想要好好沉浸在自己音樂、PodCast世界的你,這個降噪的特色真的很讚,我自己就很愛
5. 連線穩定與延遲性 90分
整體耳機的完整方案跟QCC 3020與韌體的搭配還不錯,所以連線的延遲在Android 與iOS都感覺不太出來。在YouTube, NetFlix 大約只有50~70ms極低的延遲,聲影嘴巴還是對得上。就是一些第一人稱的FPS射擊遊戲,實測過所有真無線都會有一定的延遲。除非用原相的晶片方案,才能在遊戲延遲上有好的表現,不過實測Duo Free+在玩Archero、音頻DJ遊戲延遲也是能接受的,算是中上的水準。
6. 通話水準 88分
真無線耳機普遍通話都不會比帶線控麥克風的無線耳機好,所以只能仰賴cVc 8.0或是mems微機電麥克風調校。不過Duo Free+在沒有帶麥克風棒的外形下,表現還算可圈可點,室內通話效果還蠻好的,室外也有還OK的通話表現,對方還算聽得清楚的。
7. 外觀設計 96分
特殊獨特的皮革外形讓Duo Free+的商務感與休閒感兼具,當做手機旁邊當做配件也相當有質感。尤其在現在以ABS塑料當道的外觀,更加體現它的與眾不同,總結來說有著相當吸引人的外觀,在評測期間,我去到星巴克或出差時,看到我拿出來使用,有好幾個人都找我問去哪裡買的
8. 操作易用性 92分
可以以觸控實現音量、上下首、接聽掛斷、呼叫Google Siri助理..等功能,相當全面。不過因為觸控稍微靈敏,一開始在習慣耳機時偶爾會誤觸,後續就習慣比較少誤觸了,我個人還是相當prefer觸控的。因為按壓式的有時候會因為按下去的力道造成耳朵不適~
9. 場景使用多元性 94分
通勤、出差、中等劇烈運動的運動等場景都適用。室內或是車內的通話也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一般聆聽音樂、工作時要抗噪性也都有,算是全場景都通用的耳機
10. CP值表現 93分
在真無線耳機大廠動不動就要7000~8000元。(像是剛出來的AirPods Pro要7990元),這副耳機以不到4000元的價格真的有超值的音質、續航、外觀的整體性體驗,而且在連線穩定度也不錯,是一副值得好好考慮入手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尤其電池電量其實也會削弱的耳機,其實如果買到5000~8000元荷包就要好好考慮,但是如果買2000元左右的話,又沒有很好的音質表現,這副耳機剛好在價位的甜蜜段,我覺得應該也會有一定的粉絲群喜歡它的
【編輯總結】
這副耳機皮革外觀耐看辨識度高。音質方面還原度高,能夠駕馭各種音樂。四組詞:清晰、脆、通透、有空間感。重點來了!他還有市面上少有的IEM監聽設計,隔音效果很棒。規格也是給到位了,AAC,aptX音頻編碼對於聽比mp3好的音樂會很吃香、有無線充、續航提升、連線延遲性降低了,是一副滿全面性的真無線耳機。如果你喜歡偏低頻EQ、續航沒那麼要求,想入門真無線的話可以選Duo Free。對音質、續航有更高的追求就可以參考一下Duo Free+。
【TaoTronics Duo Free+ 評測文章這邊看】
https://www.techteller.com/review/duo...
【代理商購買連結】
http://bit.ly/2KO2ajx
-------------------------------------
【其他科技說好文】
平價CP值先決!2019年10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推薦
https://www.techteller.com/sci/3c/best-true-wireles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5Akc-dhG5Y/hqdefault.jpg)
aac mp3比較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星在 2017 的上半年跟下半年,分別推出首款無邊際螢幕的 Galaxy S8 系列,以及主打 S Pen 的Galaxy Note 8,而三者最大的共通點,也就是都從過去 16:9 比例的螢幕,改為 18.5:9 的顯示比例。加上處理器等配置也都相差不遠,所以究竟 Note 8 跟 S8 系列差在哪裡?以及該選擇誰?馬上進入主題吧!
【最新消息】
1. Note 8 將在9月1日~9月7日進行預購,能夠預購的顏色則有紫灰色以及金色,並可在 9月12日先取貨。而Note 8「星紫灰」與「星燦金」預計 9/15 正式上市,「星紗粉」則是 10/1 起陸續到貨。
2. 預購網站:http://www.samsung.com/tw/2017galaxy-note8-preorder/
【影片更新】
無
-------------------------------------------------------------------------
主題:Samsung Note 8 vs S8+/S8 你該選擇誰?
資料來源:Samsung…
製作者:小翔 XIANG
【個人專區】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Blog: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E-mail:xianglin0222@gmail.com
-------------------------------------------------------------------------
【精選影片】
《Samsung Galaxy Note 8!變焦雙鏡頭 (vs. Note 7/FE)》
https://youtu.be/B0RmfWFEdhQ
《大螢幕小機身!SAMSUNG Galaxy S8、S8+》
https://youtu.be/1O30FOQ0dQg
《ASUS ZenFone 4 vs ZenFone 3 你該升級嗎?》
https://youtu.be/7zi_ItLHzXA
《Sony Xperia XZ1 外型全曝光!一體成型金屬機身》
https://youtu.be/zfubf4ekjSA
-------------------------------------------------------------------------
【Samsung Galaxy Note 8】詳細規格:
◎外觀
尺寸:162.5 x 74.8 x 8.6 mm
重量:195g
材質:鋁合金邊框、3D正反面玻璃(正面:康寧第五代;背面:康寧第五代)
顏色:午夜黑、珊瑚藍、星紫灰、星燦金、星紗粉
◎螢幕
尺寸:6.3吋(螢幕佔比:83.6%)
材質:Super AMOLED
解析度:2960 x 1440p(521p)
技術:雙曲面螢幕、HDR 10高動態顯示技術、18.5:9 比例螢幕、Always-on display、純黑特性、超高對比、廣色域、多種顯示模式。
玻璃:3D康寧大猩猩玻璃(第五代)
多點觸碰:支援
◎硬體
系統:Android 7.1.1
處理器名稱:Qualcomm Snapdragon 835 或 Exynos 8895
CPU:S835八核心(4x2.35 GHz Kryo & 4x1.9 GHz Kryo)
CPU:Exynos 8895 八核心(4x2.3 GHz & 4x1.7 GHz)
GPU:Adreno 540
GPU:Mali-G71 MP20
記憶體:6GB RAM(LPDDR4X)
儲存空間:64/128/256GB ROM(UFS 2.1)
記憶卡:microSD(理論最大擴充容量2TB)
電池:3300mAh(固定式),支援QC2.0 快充、無線充電
◎主相機
畫素:1,200萬(廣角)& 1200萬(望遠)
光圈:f/1.7 & f/2.4
廣角:等效焦距26mm、IMX333、1/2.55″感光元件、單像素尺寸1.4μm、Dual Pixel、自動HDR、OIS光學防手震、雙色溫閃光燈、10倍數位變焦、全景模式、專業模式、720p 240fps慢動作錄影、縮時攝影、RAW檔拍攝、食物模式等。
望遠:等效焦距52mm、1/3.6″感光元件、單像素尺寸1μm、OIS光學防手震、2倍光學變焦、自動對焦
錄影:4K@30fps, 1080p@30/60/120fps、720p@240fps
◎前相機:800萬畫素
光圈:f/1.7
技術:等效焦距25mm、IMX320或S5K3H1感光元件、1/3.6 "感光元件、單像素尺寸1.22μm、自動對焦、自動HDR、廣角自拍…。
錄影:1440p@30fps
◎通訊
SIM卡:nanoSIM(雙卡雙待、4G+3G、3選2)
通訊網路:2G GSM 四頻、3G WCDMA 850 + 900 +2100、台灣4G全頻。
LTE等級:Cat.16(下載1 Gbps、上傳150 Mbps)
載波聚合:Exynos版本5CA、Qualcomm版本 4CA
VoLTE:有
◎連結
連接埠:USB Type-C 3.1
Wi-Fi:802.11 a/b/g/n/ac、Wi-Fi Direct、DLNA、熱點、雙通道
藍牙:v5.0(A2DP、EDR、LE、aptX)
GPS:A-GPS、GLONASS、BDS、GALILEO
其他:DeX Station、NFC、OTG、MST、Samsung Pay、Chromecast、Miracast…
◎音訊
技術:32bit DAC音樂晶片、支援32bit音質輸出
格式:mp3、mp4、3gp、wma、ogg、amr、aac、flac、wav、midi、ra…
3.5耳機孔:有
雙喇叭:無
FM收音機:無
◎感應器
(指紋、虹膜、臉部辨識器)、心跳感應器、重力感應器、光線感應器、接近感應器、霍爾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
◎其他
指紋辨識:有(背後)
防水防塵:IP68(可在水深1.5公尺浸泡30分鐘)
個人智慧助理:Bixby、Google Assistant
◎資訊
售價:NT$ 29,900
上市:預估2017/09/15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官方網站:https://goo.gl/WhFD63
網路頻段查詢: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Nicolai Heidlas - Drive (CC)
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A Himitsu - Adventures
https://soundcloud.com/argofox/a-himitsu-adventures
Tobu - Colors (CC)
http://www.youtube.com/tobuofficial
Lyfo - High (CC)
https://soundcloud.com/lyfomusic
-------------------------------------------------------------------------
#SamsungNote8 #SamsungS8+ #Note8 #S8 #三星Note8 #三星S8 #Samsung旗艦機 #三星手機 #Samsung智慧型手機 #小翔XIA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ojLR48uuiI/hqdefault.jpg)
aac mp3比較 在 請問MP3跟AAC哪種音質比較好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AAC 的容量好像比MP3還要小對嗎? 小弟還有一點想要請問一下....就是大家都說MP3是壓縮掉人比較聽不到的東西.所以檔案容量才小.但是...我好奇的是.....既然 ... ... <看更多>
aac mp3比較 在 每一種音頻文件格式有什麽分別?| MP3,WMA,WAV,AAC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一次試聽晒SBC、 AAC 、aptX、LDAC 藍牙編碼音質|Bluetooth|Codec|TWS|試聲|廣東 ... 分享心得:音質最佳的3 個管道及串流音質 比較 【CC字幕+4K】. ... <看更多>
aac mp3比較 在 [心得] 整理翻譯mp3 vs AAC 與有損vs 無損- 看板Headphone 的推薦與評價
《前言》
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
主要前陣子在探究Apple music與Spotify的音質差異,
就我所知,
- Apple music是256Kbps的AAC
- Spotify是320Kbps的MP3
(編按:這裡完全誤會,原來Spotify是OGG Vorbis,因此我拿掉後面不正確的結論)
以這主題來說,CODEC不同、位元率不同,要比較有點奇怪,
且還不考慮不同的mp3 codec也有差異、串流在不同環境下的比較,
要討論音質其實並不容易。
然而網路上,至少中文的資源,針對這個主題,
往往只用描述的方式,
整理針對CODEC的說明、大概解釋位元率,
深一點會解釋不同編碼的邏輯與特色
但很少透過具體圖像,去比較聲音如何被影響,
不論是透過示意圖、演算法模擬或是真實的轉換,
我個人會很想知道「頻譜或是波形,壓縮前後的差異」
(當然對許多情況,不用講到這麼具體,就足以支持其論點)
尋尋覓覓,這篇來自Stereophile.com的老外文章,
看完拍案叫絕,
非常詳盡的介紹有損壓縮與無損壓縮,
並拿幾種常用的出來比較,使用頻譜解釋。
(有損的部分選擇Mp3與AAC、無損選擇FLAC)
https://www.stereophile.com/features/308mp3cd/index.html
其中使用頻譜的部分,
選的題材非常具有啟發性,
當然,頻譜是非常根本、非常物理層的,
編曲、錄音、混音、編碼等等的技術往往影響音樂更多,
然而從最根本的角度去看不同的CODEC,
可以直接佐證一些特色與理念。
太精彩了,常常會打開來看,也很想整理起來,
最近工作很操,決定靜下來寫這篇文章轉換心情。
《內文概述》
本篇文章將擷取文章,翻譯給各位版友參考,
將包含:
- 翻譯一段文字,解釋錄音檔,以及有損壓縮與無損壓縮
- 利用這篇文章的圖,簡單比較不同codec的差異
(因為我比較熟悉英文的術語,翻譯的部分看不懂可以討論一下)
文章會有點長,盡可能的解釋清楚是我的目標;
另外如果有興趣可以點進去原文,
看底下的討論,很多也很精彩。
《內文之一:有損與無損的差異(翻譯)》
一片CD上,三分鐘的錄音檔,大小為30到40MB。一台4G的iPod大概可以裝入
一百三十首歌曲,大約只是九張唱片的大小,為了放進更多的歌,某種壓縮
的技術讓檔案變很小就很必要,一方面也可以減少下載的時間。
無損壓縮對於聲音是無害的。就很像我們使用WinZip壓縮電腦的檔案,你讀
取出來的內容跟壓進去的內容一定是一樣的。而一般檔案的壓縮與聲音檔案
的壓縮最大的差異,在於後者需要能夠隨機存取。(想像為了聽一張唱片,
還要等電腦把400M的檔案全部解壓縮完,大概會馬上就不想聽歌啦)如果有
辦法把檔案壓到40~60%,一台4G的iPod就能放進三百首歌,大概是二十張唱
片,當然不同的壓縮技術有點差異,但我們需要把檔案壓的更小。
1980末期,MP3這種CODEC被提出來,並在1991年變成一種標準。一般來說,
MP3的壓縮比可以到10倍,也就是一首CD上要30MB的歌曲只需要3MB的儲存空
間。現在iPod可以裝進超過一千首歌了,而且通常家裡一般的高速網路,只
要十秒,歌曲就被抓下來啦。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MP3以及其他種類似壓縮比的演算法,都是「有損」
的:在這樣的需求下,許多音樂資訊就被捨棄掉。而捨棄多少,就看他的位
元率,越低的位元率就越多音樂消失。
以CD來說,不考慮overhead,從唱片上拉下來的檔案傳輸速率,兩聲道是超
過1400 Kbps,一般的MP3是使用十分之一,128Kbps。為了要這樣搞,MP3把
連續的聲音切成分離的時間區塊,並透過各種轉換去檢視每個區塊。Codec
的設計者,根據一些聲音的心裡學,做一些假設,討論看看有哪些可以捨棄,
例如同一個時間裡,播出比較小聲的就被捨棄,畢竟大聲的會蓋過小聲的。
另一方面為了要使用各種轉換來處理,這些被切開的時間之間,可能具有的
連續性特質就也被捨棄了。(編按:這段英文好懂很多XD)
一般聽眾會不會感受到有東西被捨棄了?那些在不同區塊間的連續性特質,
到底聽不聽的出來?如我1994年所寫的,「如果這些演算法,使用聲音心理
學的假設時,所寫出的演算法是正確的,那大部分的人都聽不出來的。」
欸欸,「如果」這個餅畫的有點大。
況且,當各種演算法間所做的假設都不太一樣的同時,那些他們捨棄的,永
遠捨棄的真實資訊,可能在一些使用者的系統上,有一些音樂是聽的出來差
異的。用玩家術語來說,這些codec不夠透明!有些測試可以輕易demo出來。
所以對我們這些發燒用戶來說,討論哪個有損壓縮的音質最好,是有點阿雜
的事情。最好就使用WAV或AIF等完全沒壓縮的檔案,不然就選擇無損壓縮,
像FLAC或ALAC,這些檔案在不同種的系統、音樂間,對用戶都是完全透明的。
(編按:透明,意思應該是指沒有隱瞞)
《內文之二:不同code之間的差異:AAC與MP3》
進入討論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頻譜。
(信號與系統入門教學,START!)
人類的混沌持續數千年,直到富立葉轉換出現,世界才有了光明,
所謂富立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
他證明出,世界上所有的波形(函數)都一定能透過一連串的單頻波組成,
可能1% 10Hz+2% 11Hz+0.368% 12Hz+...+=原PO的聲音,
把那些幾趴幾趴,對頻率作圖,就是大家所說的頻譜。
男生、女生聲音的頻譜比較:
y軸是剛剛說的幾趴幾趴,x軸就是越來越大的頻率。
大概解釋一下就好
---------------------------------------------
底下一些圖與說明
---------------------------------------------
原文作者使用幾種訊號(聲音):
- 純1KHz tone
- 43個tone,彼此相隔500Hz,從350Hz到21.35KHz
- 上面檔案,去掉中間的一些tone。
經過各種codec轉換後,
再去看他的頻譜。
----
純1K tone
----
透過CD播放出來的訊號如下,-10dBFS的1KHz弦波,
伴隨著大概-132dB的雜訊,一直延伸到CD的最高頻22Khz,
等效來說訊雜比是CD標準的96dB
(就我所知,80dB是人耳可以辨認的極限)
透過MP3 128Kbps轉換出來的波形如下,
就可以看出1K tone旁,有很明顯的裙子,
也就是1K tone的周遭有非常多不該出現的頻率的聲音,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沒有聲音的區域,那些底躁都無法還原出來
----
43個tone,彼此相隔500Hz,從350Hz到21.35KHz
----
CD撥出來的如下圖,用圖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應該很難聽XD但是不該有訊號的地方,當然不會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麼嚴苛的聲音,
利用FLAC可以精美的還原。
至於Mp3呢?128Kbps的MP3如下圖,每根訊號旁邊都有裙子,
還不一樣多,很高頻的地方因為沒有訊號就被省略。
而320Kbps,最高位元率的MP3也是難逃此難,
如下圖,有著低了20dB的裙子,
但對比訊雜比約在50dB,人耳可以輕易聽得出來。
那AAC怎麼說?看看人家128Kbps的AAC,轉出來的頻譜,
也可以見到明顯的裙子,
但有趣的是,越低頻,裙子的能量越小,把雜訊都往高頻推,
的確大家的耳朵越老越聽不到高頻,
感覺是蠻合理的假設。
到了320Kbps的AAC時,效果更為明顯,
16000K以內的聲音幾乎與原本差不多了!
像我去測試,最高只能聽到17000K,
當然我沒有真的調設備,可能是設備撥不出更高頻的聲音,
但感覺AAC是很好的選擇!
----
上面檔案,去掉中間的一些tone
----
最後看這個聲音,去掉一些tone,
讓沒有聲音的淨空區更大,
到底mp3跟AAC誰比較不失真呢?
Mp3 320Kbps轉換如下:
AAC 320Kbps轉換如下:
看來面對這種聲音,不該有的頻率AAC都不會給你,
Mp3會給你很多裙子,透過頻譜,
鍵盤耳機表示:
低頻會聽不清楚,中頻太弱,高頻太尖銳
(自己詮釋XD)
《結論》
不過apple music是使用256Kbps的AAC,
所以....內文其實沒有比較到,糟糕哈哈哈哈哈
但我個人認為,AAC貴為下一代的標準,當然有其厲害的地方!
如果耳機的頻率不夠高、人耳的聽覺也不是很靈敏了,
那AAC可以帶來的聽感,理論上128Kbps也能夠與CD相提並論。
因此我認為apple music的音樂檔案比較好(由於原PO誤會,刪除結論)
希望這篇能帶給大家一些比較解析的討論,
聽感是因人而異,
但樂器的定位、大小聲,各種音效的混音,
我相信大家都是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系統,
聽到樂手與混音工程師的想法,或是取得現場般的感受。
(就我的認知,還原現場是非常難的,因為聽覺有一部份是來自身體,
對於一些聽覺喪失的人,是可以透過背部,去定位周遭的聲音,
因此即使用音響,也很難做到音樂廳或演唱會的臨場感)
因此一定希望可以消除失真的,
或許不懂如何做好grounding、IC怎麼選、電源跟線材怎麼處理,
感覺很容易被噱一筆,
但檔案是我們可以掌握的部分,
所以我在跟朋友們討論時,
都一定會先建議他們至少開始使用串流,不要用youtube了,
就算1080P,4K,音樂的資訊量比起一般AAC都差太多。
我個人是因為看完這篇老外文章,才真正被說服,
開始收集無損的檔案,或是把家裡的唱片有空都轉一轉,
Hi Res的領域我還沒有想法,但最近購入了onkyo HA200,
(日亞買全新不用四千五台幣!)
未來可能可以慢慢往那裡前進
以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57.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13656960.A.A7A.html
這邊我講的是訊雜比,不是分貝,
這與另一位朋友所分享的遮蔽效應比較類似,
https://goo.gl/WDvEqK
但一下子找不到連結說明80dB是怎麼來的,要找一下
恩我也是記得這樣的順序,
至少Opus的官網是這樣宣稱的XD
這邊有一些發散的討論,
https://goo.gl/JEd6QK
感謝提點,是ogg vorbis沒錯,怎麼一直記得是mp3凹凹
這樣這整篇就沒回答到Apple vs Spotify這個問題了哈哈哈哈靠邀
→ bigheadpro : 不過現在聽tidal 的master版本後就回不去了... 12/19 14: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