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今天國內新增334例本土個案,另外校正回歸256例。
今天再新增6例死亡,累計29例死亡。
大部分的死亡病人,很多都是中高齡,而且都還是有慢性疾病。
今天重要的新聞:
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評估雙北需要跨區支援,未來可能持續增加重症,因此請各大醫院依照規模準備10到20個加護病房,提供治療相關患者。
2.雙北快篩陽性高達9成左右確診,但雙北以外縣市快篩,偽陽性普遍。
這兩天大家都在談論「隱形缺氧」。
我來稍作補充說明
「隱形缺氧」
“Silent hypoxia" is terrible ‼️
那甚麼是隱形缺氧?
定義: 病人的血氧飽和度水平低於預期的飽和度(病人的血氧飽和度是〜50–80%,而預期的血氧飽和度為95%或更高),但是該病人沒有任何呼吸困難。
這種“隱形缺氧”的出現,真的令醫師們感到擔憂!
Why ?
原因在於這種缺氧最初不會引起呼吸短促,但可能會在患者內部造成快速損害。
這類病患的臨床表現:
患者通常會在就醫前2到7天出現一些症狀,如突然胸悶或無法深呼吸,幾天後,呼吸非常急促,幾乎是正常呼吸速率的三倍。
病患的嘴唇和手指也有點發青。
直到醫師檢查了血氧濃度,才真正明白病患的病情有多嚴重。
根據美國醫生們2020年實戰經驗分享,一些到急診室就診的COVID-19患者血氧飽和度已下降到70至80%之間,有些病人甚至低於50%,他們卻仍能正常行動。
「那如何早期檢測隱形缺氧」
我們若是能早期檢測隱形缺氧,是可以有助於決定何時開始氧氣治療或是判斷用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給氧方法。
有3種方法可以找出隱形缺氧的存在。
1. 脈搏式血氧儀(Pulse oximeter): 用來監測病人的血氧飽和度(SpO 2)(圖)
在醫療人員的指導下可以使用的。
透過脈搏式血氧儀不斷監測SpO 2是檢測隱形缺氧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正常的SpO 2應維持在94%以上。
但我們是要確保使用的脈搏式血氧儀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尤其是在患者SpO 2低於90%的情況下。
2.動脈血液氣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ABG analysis)
這需要在醫療單位使用。
動脈血液氣體分析是從動脈中採集血液樣本以檢查血液中不同氣體濃度的過程。
ABG和SpO 2可能是早期檢測COVID-19患者隱形缺氧的有效的方法。
3.6分鐘步行測試(six-minute walk test)(6MWT)
在醫療人員的指導下可以使用的。
你我都可用!
自己在步行6分鐘後測量SpO 2
這個方法,如果病人有脈搏式血氧儀(Pulse oximeter),是可以請無症狀或輕症病人在家自我檢測。
患者以正常的速度步行六分鐘,以監控其生理反應。
已被證明的是,在執行6MWT後,COVID-19的患者更容易患上運動性缺氧無自覺症狀。
因爲這類COVID-19患者會出現運動引起的缺氧而沒有呼吸困難。
與對照組相比,COVID-19患者的SpO 2水平顯著降低。
一般來說,在步行6分鐘內,SpO 2低於90%應該定義是異常的。
此外,SpO 2下降超過4%的患者也可能被認為是嚴重病例。
但這還是要病人能夠正確使用儀器。
最後,我們絕對不要低估「隱形缺氧」
“Silent hypoxia" is terrible‼️
abg動脈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哈哈!這些「縮寫」/「縮稱」現在還是在用啊~
[那些年害我誤會的臨床用語]
*這輯要懂一點台語才能明白我的畫面
為了一批新進醫院的克拉克寶貝們
特別整理了臨床上google不到的各種臨床縮寫用語
由於這種用語實在罄竹難書
歡迎大家留言投稿補充
也歡迎克拉克寶貝留言提問自己聽不懂的縮寫
-------------------------------------------------
(1) 掐水=challenge 水
點滴全開,把輸液灌倒病人體內
通常是病人嚴重脫水(例如hypovolemic shock)的時候
在急診最常聽到
(2) 滂尬斯=pun gas 抽動脈血
pun = puncture
gas = 氣體,在這裡指血氧
全世界只有台灣這樣講
去到國外請說ABG (arterial blood gas)
同理,測靜脈血氧爲VBG
通常是病人喘起來,想鑑別診斷時抽 (詳情請見tiny note)
(3) 威椎=wet dressing
用無菌濕紗包紮傷口,用意是把血水與膿吸出來
**CD = change dressing 換藥
**CD車 = 換藥車
(4) OP賽=OP site
貼在點滴打針處的透明貼布
(5) 咖=culture 細菌培養 / cover 抗生素作用菌種涵蓋
** U 咖 = urine culture
** blah 咖 = blood culture
** 溫咖 = wound culture
(6) 咩塔=metastasis 腫瘤轉移 / metabolism 新陳代科
** 會meta = 照會新陳代謝科,不是照會腫瘤科
(7) my fee (ㄇㄞ ㄈㄧ)=mild fever 微燒
通常指接近38度,要燒不燒的
要小心是不是老人家或化療病人免疫功能不好,燒不起來
(8) 拽 tap = dry tap 沒抽到東西、失敗
通常指骨髓檢查沒抽到particle
(9) titrate / taper
titrate up 將目前藥量慢慢增加至最適劑量
taper down 慢慢調低藥量
(10) 掰到=biopsy 到,切片切到有意義的東西 (例如惡性腫瘤)
(11) 送啪so=送patho = 送去給病理科(pathology)檢驗
** 送frozen:手術中切下來的組織馬上送去給病理科做冷凍切片
ref. 感謝貴院友人 豆泥 史哥 彥廷 靈感提供
#恭喜學弟妹授袍啊啊啊啊
abg動脈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怎麼那麼有畫面XD 分享個~
台式醫療用語真的只有圈內人懂阿!
[那些年害我誤會的臨床用語]
*這輯要懂一點台語才能明白我的畫面
為了一批新進醫院的克拉克寶貝們
特別整理了臨床上google不到的各種臨床縮寫用語
由於這種用語實在罄竹難書
歡迎大家留言投稿補充
也歡迎克拉克寶貝留言提問自己聽不懂的縮寫
-------------------------------------------------
(1) 掐水=challenge 水
點滴全開,把輸液灌倒病人體內
通常是病人嚴重脫水(例如hypovolemic shock)的時候
在急診最常聽到
(2) 滂尬斯=pun gas 抽動脈血
pun = puncture
gas = 氣體,在這裡指血氧
全世界只有台灣這樣講
去到國外請說ABG (arterial blood gas)
同理,測靜脈血氧爲VBG
通常是病人喘起來,想鑑別診斷時抽 (詳情請見tiny note)
(3) 威椎=wet dressing
用無菌濕紗包紮傷口,用意是把血水與膿吸出來
**CD = change dressing 換藥
**CD車 = 換藥車
(4) OP賽=OP site
貼在點滴打針處的透明貼布
(5) 咖=culture 細菌培養 / cover 抗生素作用菌種涵蓋
** U 咖 = urine culture
** blah 咖 = blood culture
** 溫咖 = wound culture
(6) 咩塔=metastasis 腫瘤轉移 / metabolism 新陳代科
** 會meta = 照會新陳代謝科,不是照會腫瘤科
(7) my fee (ㄇㄞ ㄈㄧ)=mild fever 微燒
通常指接近38度,要燒不燒的
要小心是不是老人家或化療病人免疫功能不好,燒不起來
(8) 拽 tap = dry tap 沒抽到東西、失敗
通常指骨髓檢查沒抽到particle
(9) titrate / taper
titrate up 將目前藥量慢慢增加至最適劑量
taper down 慢慢調低藥量
(10) 掰到=biopsy 到,切片切到有意義的東西 (例如惡性腫瘤)
(11) 送啪so=送patho = 送去給病理科(pathology)檢驗
** 送frozen:手術中切下來的組織馬上送去給病理科做冷凍切片
ref. 感謝貴院友人 豆泥 史哥 彥廷 靈感提供
#恭喜學弟妹授袍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