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款:Adidas adizero boston 7
重量: 244 g (US 9)
腳跟厚度:29 mm
前掌厚度:19 mm
鞋底落差:10 mm
鞋楦:D (Medium)
(文前聲明:這雙也是台灣愛迪達送的,連上次的 adios,就這兩雙沒了。)
---
這是距離...不知道多久的第二次鞋評,我要講的是 adizero adios 的同門師兄弟:adizero boston 7
大家都知道 adizero 四兄弟:takumi, adios, boston, tempo. 這四雙我最熟的自然是穿了近 10 雙,累積距離超過 5000K 的 adios. 除此之外也穿過 takumi sen 以及 tempo, 反而是 boston 一直沒有機會穿。這次剛好台灣愛迪達寄來了 boston 7, 我也有機會嘗試一下。
我習慣新鞋上腳先拿來跑 easy, 這雙也不例外。這雙鞋一上腳就可以感覺到貼合度非常好,重量算輕、但是配重很理想,不會覺得拖泥帶水。跑感上很不錯,我特別喜歡在柏油路上的表現。相較來講,跑在水泥地或人行道,還是會覺得偏硬。
鞋的中底用了三個東西:Boost, Torsion System, 以及 EVA Cradle. 前兩者 adios 都有:Boost 泡棉大家都很熟悉了、Torsion System 則是在中足的穩定片, 主要是能讓前後足分開運作,但是可以保留穩定性。而傳統 EVA Cradle - 這東西在 adios 沒有,主要是用在 boston 7 的前足取代了部份的 boost. 傳統的 EVA 會有優秀的回饋跟避震,但是,它比較重 (單腳約重 20g)
重量對於跑者來講並不全然是壞事。雖然現在鞋款常常強調輕量化、但很多情況下都是在犧牲避震的情況下取得。例如虎走這雙非常暴力的馬拉松鞋 (單腳不到 180g!),穿上去每公里快 5~10 秒輕鬆愉快。但你很有可能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可以堅持完 42.195 公里 (偷偷說,我也沒有),最後 10 公里常是叫苦連天。這種情況下,這類跑鞋就會被我歸類到短距離訓練鞋,例如操場短間歇。
大底依舊是大家熟悉的 Continental 馬牌輪胎橡膠。坦白說,我覺得馬牌底的耐磨能力不弱,但也沒有誇張到跟輪胎比。對我來說,無論是 boston 或者 adios, 只要是用上 boost 科技,最大問題還是 boost 衰退的問題。那麼大底能夠撐到 boost 衰退以前 (500~800 km),那我就沒有意見。馬牌最大的優點其實是止滑,週末長跑時不只一個 N 家愛用者會穿著 adios 出現,問他們為什麼,回答:「剛剛下過雨...」
總結來說,boston 對我來說,就是一雙雖然重量多了一點,但是反應還算靈敏的訓練鞋。我會偏好把他拿來當 fast easy (4:30~4:50/km)、甚至是長跑 (4:00~4:10/km) 的訓練鞋,因為它能在腳疲勞的時候,仍然起到不錯的保護作用。但是如果是拿來跑間歇或是配速跑 (3:40/km 或更快),那我就會覺得它反應不夠快、不跟腳。
boston 7 的定位畢竟還是 "lightweight and responsive" (輕量且彈), 不要因為我覺得不夠輕,你就覺得它很重。就像有人剛從 Mizuno Inspire 或者 Wave Rider 跳過來穿 boost, 剛開始一定會覺得很硬的。
對於中等跑者 (全馬 3:40 ~ 4:30 / 半馬 2 小時) 跑者而言,這會是一雙很適合你的馬拉松鞋。對於初階跑者 (全馬 5 小時左右) 也許可以再往下一雙 tempo 9 看看,或者繼續穿Inspire, Wave Rider 我也覺得很好。 (台灣愛迪達:「你說什麼,敢不敢再說一次?」)
題外話:選手之所以直接就穿了 adios 而不是 boston, 關鍵因素是她的體重很輕,只有 45 公斤。所以即使全馬跑四小時,對她來說 adios 的避震到比賽後段還是夠用的。
Boston 這雙鞋從 2010 年初登板,已經堪堪出到第七代,跟一開始搭載 adiPRENE+ 避震很不一樣,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它還在不斷進化,外型上也越來越俐落,這雙我常穿去上班,中午換件衣服就可以出門跑 double.
一雙鞋的好與不好,除了客觀條件 (重量、配重、避震、科技、耐用) 以外,更重要的還是誰穿。勉強的愛不會幸福,再好的對象,不愛你就不要抓著不放。
推薦給已經不是馬拉松新手的你、肌肉力量還不錯的你、可以跑完一場馬拉松而不用走路的你。
「adidas adizero boston 10重量」的推薦目錄:
adidas adizero boston 10重量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鞋款:Adidas adizero boston 7
重量: 244 g (US 9)
腳跟厚度:29 mm
前掌厚度:19 mm
鞋底落差:10 mm
鞋楦:D (Medium)
(文前聲明:這雙也是台灣愛迪達送的,連上次的 adios,就這兩雙沒了。)
-\-\-
這是距離...不知道多久的第二次鞋評,我要講的是 adizero adios 的同門師兄弟:adizero boston 7
大家都知道 adizero 四兄弟:takumi, adios, boston, tempo. 這四雙我最熟的自然是穿了近 10 雙,累積距離超過 5000K 的 adios. 除此之外也穿過 takumi sen 以及 tempo, 反而是 boston 一直沒有機會穿。這次剛好台灣愛迪達寄來了 boston 7, 我也有機會嘗試一下。
我習慣新鞋上腳先拿來跑 easy, 這雙也不例外。這雙鞋一上腳就可以感覺到貼合度非常好,重量算輕、但是配重很理想,不會覺得拖泥帶水。跑感上很不錯,我特別喜歡在柏油路上的表現。相較來講,跑在水泥地或人行道,還是會覺得偏硬。
鞋的中底用了三個東西:Boost, Torsion System, 以及 EVA Cradle. 前兩者 adios 都有:Boost 泡棉大家都很熟悉了、Torsion System 則是在中足的穩定片, 主要是能讓前後足分開運作,但是可以保留穩定性。而傳統 EVA Cradle - 這東西在 adios 沒有,主要是用在 boston 7 的前足取代了部份的 boost. 傳統的 EVA 會有優秀的回饋跟避震,但是,它比較重 (單腳約重 20g)
重量對於跑者來講並不全然是壞事。雖然現在鞋款常常強調輕量化、但很多情況下都是在犧牲避震的情況下取得。例如虎走這雙非常暴力的馬拉松鞋 (單腳不到 180g!),穿上去每公里快 5~10 秒輕鬆愉快。但你很有可能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可以堅持完 42.195 公里 (偷偷說,我也沒有),最後 10 公里常是叫苦連天。這種情況下,這類跑鞋就會被我歸類到短距離訓練鞋,例如操場短間歇。
大底依舊是大家熟悉的 Continental 馬牌輪胎橡膠。坦白說,我覺得馬牌底的耐磨能力不弱,但也沒有誇張到跟輪胎比。對我來說,無論是 boston 或者 adios, 只要是用上 boost 科技,最大問題還是 boost 衰退的問題。那麼大底能夠撐到 boost 衰退以前 (500~800 km),那我就沒有意見。馬牌最大的優點其實是止滑,週末長跑時不只一個 N 家愛用者會穿著 adios 出現,問他們為什麼,回答:「剛剛下過雨...」
總結來說,boston 對我來說,就是一雙雖然重量多了一點,但是反應還算靈敏的訓練鞋。我會偏好把他拿來當 fast easy (4:30~4:50/km)、甚至是長跑 (4:00~4:10/km) 的訓練鞋,因為它能在腳疲勞的時候,仍然起到不錯的保護作用。但是如果是拿來跑間歇或是配速跑 (3:40/km 或更快),那我就會覺得它反應不夠快、不跟腳。
boston 7 的定位畢竟還是 "lightweight and responsive" (輕量且彈), 不要因為我覺得不夠輕,你就覺得它很重。就像有人剛從 Mizuno Inspire 或者 Wave Rider 跳過來穿 boost, 剛開始一定會覺得很硬的。
對於中等跑者 (全馬 3:40 ~ 4:30 / 半馬 2 小時) 跑者而言,這會是一雙很適合你的馬拉松鞋。對於初階跑者 (全馬 5 小時左右) 也許可以再往下一雙 tempo 9 看看,或者繼續穿Inspire, Wave Rider 我也覺得很好。 (台灣愛迪達:「你說什麼,敢不敢再說一次?」)
題外話:選手之所以直接就穿了 adios 而不是 boston, 關鍵因素是她的體重很輕,只有 45 公斤。所以即使全馬跑四小時,對她來說 adios 的避震到比賽後段還是夠用的。
Boston 這雙鞋從 2010 年初登板,已經堪堪出到第七代,跟一開始搭載 adiPRENE+ 避震很不一樣,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它還在不斷進化,外型上也越來越俐落,這雙我常穿去上班,中午換件衣服就可以出門跑 double.
一雙鞋的好與不好,除了客觀條件 (重量、配重、避震、科技、耐用) 以外,更重要的還是誰穿。勉強的愛不會幸福,再好的對象,不愛你就不要抓著不放。
推薦給已經不是馬拉松新手的你、肌肉力量還不錯的你、可以跑完一場馬拉松而不用走路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