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我的選擇」第11發: 藝術家Jason Cole Mager 創作「致台灣」系列畫作
「我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長大,並在當地的約翰赫倫藝術學院攻讀藝術學士學位,後來我拿到芝加哥藝術學院的獎學金,到波士頓的美術館學院就讀學士後學位,最後在紐約亨特學院完成我的藝術碩士學位。當時,我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大閣樓,我在Airbnb上把房間出租給來自世界各國的旅客,進而認識了許多人,他們總是很熱情地告訴我,之後一定要去拜訪他們,他們會招待我!我也從中認識了一位來自台灣的旅客,在他的邀請下,我來到了台灣。」
「當我來到這裡時,一下子便愛上了台灣,最後甚至還拿了藝術家簽證來台。台灣經驗完全改變了我創作的方式,我開始對許多新圖像和符號產生興趣。研究所畢業之後,我一直想要就家族歷史進行創作,當時我看了很多二戰的老照片,我的家人曾經派駐亞太和歐洲戰場,當我來到台灣時,我才知道有些美國人在二戰時被關在台灣的戰俘營。」
「我住在金山南路的交叉路口,那裡有一個紀念碑,是為了追悼日治時期被槍決的14位美軍戰俘。我有很多作品是關於台灣被殖民的時期,我也深深著迷於台灣人使用印章和簽名的方法,對於台灣人來說可能覺得很枯燥乏味,但我很喜歡!後來我拋下畫筆,開始使用印章創作,我也刻了很多不同樣式的印章。舉例來說,我有一個作品是有關日本人要離開台灣,和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有一個作品是將鄭成功家族家徽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標誌合併在一起。我讀了很多台灣的歷史,在17世紀時,紐約和台灣都有荷蘭人的足跡,這讓我格外覺得和台灣有更深的連結!」
👉Jason Cole Mager 是一位住在台北的美國藝術家,他以日本殖民時期為背景,創作了「致台灣」系列畫作,予以象徵圖徽新的藝術呈現。
👉了解更多:http://www.jasoncolemager.com
👉追蹤他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soncolemager
“ I grew up in Indianapolis, that’s where I eventually went to art school. I did my BFA at Herron School of Art, which is part of Indiana University. I had a fellowship through the Art Institute in Chicago, then I did my post-baccalaureate work in Boston at the 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and a master’s at Hunter college in New York City. I lived in a large loft in Brooklyn. I rented out a room on Airbnb and I started meeting tons of travelers. People always said, “You should come visit me [in their home country] and stay with me!” Someone from Taiwan stayed with me, and I actually took them up on the offer. When I came here, I just fell in love with it. Eventually, I got an artist visa. Coming to Taiwan completely changed the way I paint. I started seeing all these new images, these symbols. After grad school, I wanted to make work that was about my family’s history. I was looking at all these old photos from World War II. My family served in the Pacific and European theater. When I came out here, I learned that Americans had actually been in prison in Taiwan during WW2. I live right around the corner from金山南路, where there’s a plaque for 14 soldiers that were shot against that wall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 lot of my work is about Taiwan being occupied. I’m also really fascinated with Taiwan’s use of stamps, how people sign their names with stamps. For people here, they’re boring, but I loved them. I stopped using brush work and started to using stamps in my work, including carving my own stamps to create all these symbols. So for example, this work deals with Japan leaving Taiwan and the U.S. role in that transition. Over there is an image that incorporates 鄭成功’s family crest with the emblem of the Dutch East Trade Company. I read a good deal of Taiwanese history and I was really interes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Dutch colonized New York during the 1600s, the same period that they came to Taiwan, so we shared that moment.”
👉 Jason Cole Mager is an American artist living in Taipei. You can see more of his work here: http://www.jasoncolemager.com
Jason Cole Mager’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soncolemag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敬寶拍攝《尋常人家》的契機,有幾個起源,其一是有不少國際攝影家會針對家庭生活進行計畫式拍攝,但臺灣比較少見;其二是他在日本橫濱駐村時,生起進入日本家居環境進行拍攝的念頭;其三是天母有居住空間要拆除重建,他受邀參與創作計畫,陳敬寶藉此展開《尋常人家》系列,企圖透過家屋內在狀態,呈現當下此時臺灣人生活...
bfa學士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影像專訪】凝視日常|攝影藝術工作者 陳敬寶
#記得點選字幕喔
日常是百無聊賴、日復一日,是人生最平常、平庸,經常無意識度過的時刻。而追求藝術或者是從事藝術創作,其實可謂是反日常生活。
陳敬寶的《尋常人家》,意圖藉由物品、事件與時刻的差異、追尋,反問平凡的日常――究竟在生命中佔據如此大時間比例的日常生活,存在何等意涵。拍攝此一系列,陳敬寶總是希望能夠進入沒有整理過的住家...
🎥Youtube高畫質:http://bit.ly/3aaYBiE (歡迎訂閱)
《小檔案》
1969年出生於馬祖,現為新北市鄧公國小藝術與人文(美勞)科任教師,並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攝影課程。為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攝影系美術學士(BFA),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曾榮獲紐約時代廣場藝廊「和平計畫」第一名(紙上作品類)、臺北市攝影節新人獎、第三屆永續臺灣報導獎(攝影報導類第二名)及日本東川獎。
🎥一影像官網: 1imageart.com/
🎥一影像IG: 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攝影 #當代攝影
bfa學士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影像專訪】凝視日常|攝影藝術工作者 陳敬寶
#記得點選字幕喔
日常是百無聊賴、日復一日,是人生最平常、平庸,經常無意識度過的時刻。而追求藝術或者是從事藝術創作,其實可謂是反日常生活。
陳敬寶的《尋常人家》,意圖藉由物品、事件與時刻的差異、追尋,反問平凡的日常――究竟在生命中佔據如此大時間比例的日常生活,存在何等意涵。拍攝此一系列,陳敬寶總是希望能夠進入沒有整理過的住家...
🎥Youtube高畫質:http://bit.ly/3aaYBiE (歡迎訂閱)
《小檔案》
1969年出生於馬祖,現為新北市鄧公國小藝術與人文(美勞)科任教師,並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攝影課程。為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攝影系美術學士(BFA),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曾榮獲紐約時代廣場藝廊「和平計畫」第一名(紙上作品類)、臺北市攝影節新人獎、第三屆永續臺灣報導獎(攝影報導類第二名)及日本東川獎。
🎥一影像官網: 1imageart.com/
🎥一影像IG: 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攝影 #當代攝影
bfa學士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陳敬寶拍攝《尋常人家》的契機,有幾個起源,其一是有不少國際攝影家會針對家庭生活進行計畫式拍攝,但臺灣比較少見;其二是他在日本橫濱駐村時,生起進入日本家居環境進行拍攝的念頭;其三是天母有居住空間要拆除重建,他受邀參與創作計畫,陳敬寶藉此展開《尋常人家》系列,企圖透過家屋內在狀態,呈現當下此時臺灣人生活的樣貌。
而中國著名的畫作《韓熙載夜宴圖》,則是陳敬寶執行《尋常人家》的核心精神。此橫幅長卷中,詳細記載韓熙載在夜間宴會的整個流程,從他迎客始,與友客人間暢敘相歡,直至送客。陳敬寶以為,若干年後《尋常人家》也能如《韓熙載夜宴圖》般,讓人目睹21世紀初臺灣人如何布置、擺設居住環境,以及人在家裡頭都在做何種活動。
從《檳榔西施》系列開始,陳敬寶已啟用兩屏照的視覺形式,主要是他的方形中片幅相機無法更換鏡頭,且他也想竭力在畫面中維持檳榔攤環境狹窄擁擠的真實樣態,因此模擬電影鏡頭的橫搖,採用兩張照片並置的手法,完成作品。
至《尋常人家》,被攝對象的住屋,可見有趣的物件與家居擺設,陳敬寶往往難以取捨,於是從兩屏並置,擴展到三連屏、四連屏,以求呈現更多臺灣人生活的場景。拍攝此一系列,陳敬寶總是希望能夠進入沒有整理過的住家,有一回就真的遇見全部都是書的家屋,非常驚喜。另一次則是一名學攝影、喜歡做瑜珈和下廚的女孩,其駐防裡,在起居室與廚房中間有道白牆,恰巧能夠重組為一張三連屏作品,完整體現女孩的日常風光。
陳敬寶以為,日常是百無聊賴、日復一日,是人生最平常、平庸,經常無意識度過的時刻。而追求藝術或者是從事藝術創作,其實可謂是反日常生活。創作者不免希望在稀鬆平常無聊的日常頭捕捉、創造到某些事件或時刻,以之展演特異的瞬間。陳敬寶的《尋常人家》,則意圖藉由物品、事件與時刻的差異、追尋,反問平凡的日常――究竟在生命中佔據如此大時間比例的日常生活,存在何等意涵。
小檔案
1969年出生於馬祖,現為新北市鄧公國小藝術與人文(美勞)科任教師,並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攝影課程。為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攝影系美術學士(BFA),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曾榮獲紐約時代廣場藝廊「和平計畫」第一名(紙上作品類)、臺北市攝影節新人獎、第三屆永續臺灣報導獎(攝影報導類第二名)及日本東川獎。曾在日本東京工藝大學、紐約尼可巴克藝廊、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1839當代藝廊等地展覽。
一影像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陳敬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