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文的70要念成60+10 ?❓』
在隔壁優質棚看到有人在討論,順手貼個舊文來幫法國澄清一下🤣
法文數字真的很累人。雖然並不是沒有邏輯性。
法國人唸號碼是真的不會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唸,例如郵遞區號,987我們台灣就直接唸九八七。法國人會唸九百八十七,法文唸法就是九個百、四個二十、加七。neuf cents quatre-vingt sept !
支票的數字寫法也一定要這樣寫。我知道在巴黎很多人拒收支票了,但法國鄉下支票還是很好用的。我一本支票簿在巴黎九年都沒用完,來鄉下一年終於快見底了!(突然開始期待新支票簿🤣)
還有例如火車班次,都至少四或五個數字,我都拜託左膠一個一個唸🤣。不然98765車次,等他唸完98(4×20+18)個千、7個百、60+5= Quatre-vingt dix-huit mille sept cents soixante cinq,火車都開走了!
說到郵遞區號, 都是十位數號碼一起唸, 只有一個地區的郵遞區號要一個一個唸, 猜猜是哪裡? (解答請看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712039448838630/posts/1890977704278126/
『為什麼法文的70要念成60+10 ?❓』
71就是60+11。
80 是4個20。 81是4個20+1。
90是4個20+10。91是4個20+11,
對外國人來說真的很考驗心算能力。
其實在17世紀之前 (中古世紀末~17世紀),法語中是存在 70 、80 、90 的專屬字彙的
: septante 70、octante 80 、 nonante 90(其他法語系國家似乎還使用)。
後來編寫第一本法語字典的L’Académie française法蘭西學院不愛 septante 70、octante 80 、nonante 90,堅持用比較複雜的寫法。 據說也有提升心算能力之考量。(但法國人數學還是一樣爛啊)
至於現在使用的複雜數字寫法, 來自中古世紀時期的賽爾特或諾曼第(有人說高盧)。當時的算術以20為單位,方便做生意的人計算貨品數量:
(台語也有「一手」為單位,十二進位,兩手就是12個)
vint et dis 20跟10 (30),
trois vins 三個20 (60),
trois vingt-dix 三個20 跟10 (70),
quatre vingt 四個20 (80),
quatre vingt dix 四個20 跟10 (90).
另外,巴黎有一家很古老的醫院叫 「quinze-vingts 」(15個20),以眼科聞名。是1260年由國王saint Louis 建立的 。
以前都不解其意, 它既不在15區也不在20區,也不是1520年成立。
後來才知道 quinze-vingts就是15個20=300,代表有300個床位(現在應該不只300吧)。
(圖文不符之蜜蜂採蒜頭花)
(臉書最近很惱人,要貼好幾次才成功🤷是我批評某些特定東西太多次?🤦)
cents單位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快速致富》x2本
我們常聽到的理財建議其實是「慢速致富」?上學、得到好成績、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投資股市參加退休福利計劃、剪掉信用卡、蒐集折價券……等到六十五歲,你就有錢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你的時間被當成了賭注。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illionaire-fastlane/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當我第一眼看到《快速致富》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抗拒,我當下認為這「只不過又是一本理財書」罷了。但是理性的我(咦)還是沉住氣,上網快速搜尋了一下這本書的心得和評價。
令我驚訝的是,在我最喜歡的書評網站 Goodreads 上面,這本書獲得一萬多個評分,4.36顆星的好評,這在理財書裡是很少見的。很多讀者都說這是一本「改變生命」與「令人腦洞大開」的書,也說這本書的觀點讓他們的世界觀大受衝擊。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鼓動之下讀了這本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這本書的作者是半退休的企業家暨投資人MJ.狄馬哥(MJ. DeMarco),白手起家創業在30歲就擁有超過百萬資產的他,想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有一條秘境可以通往財富和財務自由,不必等到年老力衰,而是在年輕力壯時就能快速致富。」
他反對傳統財務建議的「平庸路線」,也就是從大學畢業、找份好工作、存錢投資股票、提撥薪資到退休金裡、省吃儉用減少開銷,然後等到你六十五歲的時候,你就會很富有了。他戲稱這種財富叫做「輪椅上的財富」,等你能享受的時候已經是白髮蒼蒼。
有另一種財務規劃走的是「快速路線」,能夠讓你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擁有高額的財富,全權掌握自己的財務生活。雖然他一再強調「快速」是可行的,但絕對不代表你能「輕鬆」。這本書揭露的,就是那些能夠在年輕時獲得巨大財富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其實就是「創業家的思維」。
本書的目標是要改變你對財富、金錢的感受。相信不論幾歲都有可能退休,相信財富不一定要等到老年,相信就業和創業的風險一樣大,相信股票投資不一定保證致富。想要有非凡的成果,就需要有非凡的思維。群體大眾都認可的普通思維只能造就平庸。
.
【作者怎麼說的?】
.
這本書用了一個很巧妙的譬喻,把創造財富的過程譬喻成一段「致富之旅」,把這條旅程區分成三種路線:人行道、慢車道、快車道,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財務心態和致富速度。作者想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要開怎樣的車輛、開在什麼道路上、用什麼速度開。整本書由以下四大部分構成:
路線圖:你的財務信念系統,你對財富、金錢的成見,你行動背後的指引力量,構成了三種不同的路線圖。(1) 理財人行道、(2) 理財慢車道、(3) 致富快車道。
車輛:指的就是你本人。就像車輛有機油、汽油、引擎、方向盤,這些全都需要保養和調整。這裡談的是你自己時間的運用、學習的方式、克服逆風的心態。
道路:如果你選擇就業路線,你的選擇就是常見的工作職業。如果選擇創業者路線,你會發現千奇百種的變化。同樣的目的地,有不同的道路可以抵達。
速度:從想法到實踐的執行能力。在你設定的路線圖上,駕駛著調整好的車輛向前進,重點不是空有點子,而是行動力。
作者認為人們總是看到百萬富翁坐擁的高額資產,這種「事件」總是被歌功頌德、令人讚嘆。但是致富途中的辛苦「過程」,則不那麼引人注目。造就百萬富豪的並非「事件」,而是「過程」。所以作者想要透過三種路線的譬喻,讓你知道致富之旅最理想的的過程,就是趁年輕的時候,開在「致富快車道」上加速馳騁。
.
【三種財富路線的差異?】
.
從上面這張濃縮版的比較圖可以看出,三種致富之旅的路線圖,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尤其表現在「思維」和「行動」上面。選擇不同路線的人,在運用時間、學習、金錢和債務時的心態截然不同。具體的差異是:
時間:理財人行道的人,對待時間的態度是過一天算一天,總是用時間去換金錢,例如排隊等降價加油。理財慢車道的人,相信的理財傳統觀念,認真工作直到退休,好好地積蓄到老了就有足夠的財產。致富快車道的人,把握每一分時間用來打造事業,快速創造出財富換得更多的時間自由。
學習:理財人行道的人,從畢業的那一刻就停止學習,天花板停在最高學歷和現在的能力。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和競爭力,好爭取更高的薪酬。致富快車道的人,把學習當成終身習慣,目的是學習新技能和觀念,用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買得起東西就好,缺乏具體的財務規劃。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金錢是有限的必須節省使用,仰賴二、三十年儲蓄和投資的複利效應讓資產增值。致富快車道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被創造出來,最寶貴的事情是時間,他們拚搏讓事業在幾年內快速成長。
債務: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償還的起債務就好,總是用勞力和時間去換取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舉債買車買房,用長年的工作償還,對其他的債務則盡量避免。致富快車道的人,懂得避免不聰明的債務,他們舉債是為了投資到事業裡面,讓事業和資產快速成長。
.
【理財慢車道錯了嗎?】
.
書中的觀念對我產生最大衝擊的,莫過於作者對「理財慢車道」——我們最常聽到的理財建議——的批評。他認為理財慢車道的建議是給接受平庸的人的一場謊言。他說:「理財慢車道有個傲慢的假設,它假設你會一直健康活著,而且永遠都有工作和收入。很可惜,等你買得起藍寶堅尼時,會發現行李箱塞不下你的輪椅。」
理財慢車道還有一個陷阱:把自己的財富命運託付給某家公司或股票市場。希望我不會被解雇。希望我的股票會反彈回升。希望我能升遷。希望我的工時不要縮減。希望公司別破產。真正的致富理財規劃,是掌握和操作財務規劃中的變因,而不是淪為依靠「希望」的計畫。希望,不是理財規劃。
想要超越平凡人的平凡成果,就不能採「大家」都贊同的尋常作法。你越努力想要變得不凡、特別,就越需要突破社會的教導。要有不凡的財富,需要有不凡的信念。平凡和不凡的財富,最關鍵的差別就在於,理財慢車道的重心是就業,致富快車道的核心是事業。
.
【創立事業的五大戒律】
.
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事業」的重要性,指出致富快車道的最佳途徑,就是創造自己的事業:創業。其中有一個完整的章節,談創業的五大戒律,讓我感到非常受啟發。我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作者把這五個戒律的字首,改成了比較好記憶的縮寫「CENTS」。
Control 控制:搭順風車的人,例如常見的加盟、直銷下線、聯盟行銷,只能任由駕駛擺布,你等於效力於別人的致富快車道。快車道上面的人該擁有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加入別人的公司。
Entry 門檻:如果你選擇的創業的門檻很低,競爭就會增加,路線的效力會減弱。容易創業的事業通常很難握有控制權,而且市場已經飽和,獲利只會快速降低。
Need 需求:事業要解決人們的需求才有可能成功,可能是人們的棘手問題、懸而未決的疑難、某種服務的缺口。人們不在乎你的夢想和渴望,只想知道你的事業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Time 時間:事業若很費時,就無異於就業。當你不在的時候,事業是否能自動運轉?若你不需要花時間,仍然能賺錢的事業,就符合時間戒律。尋找並打造這類型的事業。
Scale 規模:要獲得事業的規模,可以透過提高「範圍」(售出件數)和「強度」(單位獲利)來達成。尤其是總客戶群決定了你的棲地大小,棲地越大,致富的潛力也越大。例如賣雞排的棲地很小,網路生意的棲地很大。
.
【教你致富的那些人言行不一】
.
作者直言不諱,說很多的理財大師,給出的建議比較像是一帖鎮定劑,讓你聽的時候感到舒服和放心,心裡浮現自己再過30年就會擁有財富的幻想。更扯的是,很多人教你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自己致富的手段,他稱這些人叫做「言行不一」。
他直接拿最近的理財暢銷書《拿鐵因子》的大衛.巴哈開刀。大衛教你計算複利表、存下百分之十的薪水、別喝昂貴的咖啡,以及其他理財慢車道上的老掉牙建議。他沒告訴你的,是他並非靠著自己的建議致富,而是寫了十本書,並且賣出了幾百萬本。
作者也挑明《富爸爸,窮爸爸》的羅勃特.清崎更是個言行不一的人。他的系列書中除了現金流算是啟發人心之外,他教你的房地產策略、投資策略、行銷策略,都不是他親身實踐後才致富的結果。他會致富,正好是寫了這些書、賣出昂貴的課程和桌遊。我在另一篇《富爸爸,窮爸爸》的心得曾詳細說明過我對這本書的批評。
.
【後記:準備開上哪條路?】
.
在讀的過程中,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在讀後的回顧和反思,更讓我腦中湧起千頭萬緒。這本書不像傳統的理財書籍,只提供你一些看似保守跟穩健的理財建議。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創業家的思維和經驗,很真實地給出一些不那麼動聽,但是卻很實在的建議。
前一本讓我對作者寫作風格印象深刻的書,是談如何完成目標的《完成》,那本書的文字有股脫口秀演員的詼諧。這本《快速致富》則給我一種很狂、很真的感覺,作者寫作的口吻不是要討好你,而是用偶爾嘲弄、偶爾激將、偶爾調侃的方式,用一種學長「ㄉ一ㄤ」學弟的對談方式改變你的思維。
他一開始就破題,促使他踏上創業道路的原因是「他想買得起一台藍寶堅尼」,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財富的熱愛,因為財富可以換到時間和自由。他也不擔心招致批評,直接抨擊常見的慢速致富建議。他認為人生最黃金的歲月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想倚賴慢速致富的建議等到年老才擁有財富。想要真正致富,必須以「生產者」的創業家心態思考,而不是順從市場上給「消費者」的建議和口號。
我想,這本書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它適合需要它的人。如果你對理財慢車道的財務建議抱有一絲懷疑,想要瞭解為什麼創造事業才是致富的最佳手段,這絕對是一本很狂的書,適合很狂的你。
.
【抽獎辦法】感謝 久石文化
1、抽出「2本」《快速致富》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知道理財慢車道和致富快車道的差別」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14(四)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5(五)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cents單位 在 多益達人 林立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rash, the Library and a Worn, Brown Table: The
2019 College Essays on Money
美國清寒高中生的大學申請信選讀
We organize the money in our wallets in units of currency, dollars and cents, bills and coins. 皮夾裡的錢,我們會按貨幣單位、美元和美分、紙幣和硬幣分類整理。
But the money in our heads is a lot harder to arrange, lost as it often is in a haze of volatile emotions, pride and shame, jubilation and despair. 但頭腦裡的錢(思緒)卻難整理得多,迷失在情緒波動、傲慢與羞恥、欣喜與 絕望之中。
Reckoning with these feelings is hard, which is why people don’t talk about them much. Writing about them is even harder. 面對這些感受是困難的,所以人們不太談論它們。要把感受寫下來就更難了。
Six years ago, I started asking high school seniors to send in any college application essay that happened to be about money, work, social class or related topics. Immediately, it was clear that there was plenty we could learn from their writing, as they and their parents prepared to make what may be the biggest financial decision of their lives: where to spend up to $300,000 on a college education. 六年前,我開始向高中畢業班學生徵求關於金錢、工作、社會階級或相關話 題的入學申請信。我很快發現,我們顯然能從他們的寫作中學到很多,這期間他 們和父母正準備做出或許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決定:多達 30 萬美元的大學教育 經費要花在哪些地方。
This year’s collection of five essays is a reminder of how rich the idea of money is for the writers who dare to tackle it. 今年的五篇短文告訴我們,對於膽敢提筆去寫的作者,金錢這個話題可以多 麼豐富。
A plumber’s daughter and a young man fascinated with garbage trucks take on jobs that few of their peers would want. A dish washer rides home in the middle of the school night, flashcards in hand. A family gets smaller set against the tableau of its aging furniture. And a Minnesota teenager finds her way, over many years, to a new role in an old place of refuge. 一名管道工的女兒和一個著迷於垃圾車的小夥子做著沒幾個同年齡的人想從 事的工作。一個洗碗工放學後半夜搭車回家,手裡拿著學習卡片。在日漸老化的 家具構成的環境中,一個家庭變得越來越小。多年來,明尼蘇達的一個少女在一 處舊避難所,為自己找到一個新的角色。
‘I got the usual looks from people fresh out of bars or parties, either because of the stench of a hard night’s work on my clothes or because I was muttering to myself while feverishly flipping flashcards.’
—Mark Isai Garcia 「剛出酒吧或參加完派對的人朝我投以習以為常的目光,要不是因為辛苦工 作一整晚後,我的衣服上散發著惡臭,不然就是我一邊瘋狂翻動學習卡片,一邊 低聲自言自語。」 ——馬克·以賽·賈西亞(Mark Isai Garcia)
“No more broken plates, you understand?” 「不能再打破盤子了,懂嗎?」
I could make little sense of the broken English that spat from his mouth but his scrunched-up face spoke a universal language. It was a Friday night in Little Tokyo, and while families were eating five-star meals in the front dining room, a 14-year-old boy was in the back washing their dishes.
他嘴裡嘟噥的含糊英語我聽不大明白,但他緊皺的臉孔是通用的語言。那是 在小東京(Little Tokyo)一個週五晚上,外面的餐廳裡,不同家庭享用著五星級大 餐時,後場裡的一個 14 歲男孩正在清洗他們的盤子。
Wash the plates by hand, dump them into the sanitizer, place the plates into the machine, dry the plates off, return the plates to their designated spot and repeat — hopefully without damaging any. On this night though, a porcelain plate slipped through my soapy fingers and shattered onto the floor in five pieces. My face flushed even as I tried to keep my composure, but inside I was screaming, “Why me!?” as if my scream would make the plate whole again. 先用手洗盤子,再把它們浸泡到洗潔劑裡,接著又把盤子放入機器、烘乾, 然後放到指定位置,接著再來——但願別打破其中任何一個。但這天晚上,一枚 瓷盤從我沾滿肥皂的手指間滑了出去,掉到地上摔成了五個碎片。我竭力保持冷 靜,滿臉漲紅,心裡在尖叫,「為什麼是我!?」好似尖叫會讓盤子恢復原狀。
The shattered plate was only one of the many worries fighting relentlessly inside my head for attention — there was the Advanced Placement United States history midterm, a low grade in calculus, the eviction notice, a little brother getting into trouble and a dozen other smaller but pressing concerns. 破碎的盤子只是我頭腦裡不住按耐著的許多憂心事中的一件——先修課程 (Advanced Placement)美國歷史要期中考,微積分成績太低,收到住房清退通知, 弟弟惹上了麻煩,還有十來件相對瑣碎但也很緊迫的掛心事。
For me, there was no calling in sick to clear my head, getting some much needed rest or carving out study time before an upcoming exam. I had to contribute to the necessities. I shut up, got back to work and pushed with all the energy I had left. I knew all too well the symptoms of bottling up my emotions — the bitter taste of salt in each drop of sweat, losing myself in the background music and the muscle aches were nothing new to me. 對我而言,沒有打電話請病假整理下思緒的空間,也沒辦法給自己一些急需 的休息,或是在考試前騰出些時間學習。我得貼補家用。我閉上嘴,繼續工作, 用盡渾身所剩的所有力氣。我深知壓抑情緒之苦——每滴汗水既鹹又苦的味道, 忘我地沉浸在背景音樂裡,肌肉疼痛是家常便飯。
It was 12 a.m. when my shift finally ended. I boarded the bus home and took out my notes to study. I got the usual looks from people fresh out of bars or parties, either because of the stench of a hard night’s work on my clothes or because I was muttering to myself while feverishly flipping flashcards on a bu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晚班終於結束時,已經是半夜 12 點了。我搭上了回家的公車,掏出筆記開始 學習。剛出酒吧或參加完派對的人朝我投以習以為常的目光,要不是因為辛苦工 作一整晚後,我的衣服上散發著惡臭,不然就是我一邊瘋狂翻動學習卡片,一邊 低聲自言自語。
Their stares didn’t bother me at all. I was used to those too, and they were nothing more than another set of speed bumps in the way of achieving my goals. I was tired of seeing childhood friends flashing gang signs, relatives glued to the beer bottle or my dad coming home late at night with burn scars from work. Something had to change and I knew it fell to me to initiate that change. 我完全不介意他們的凝視。這些我也都習慣了,不過是我實現目標之路上的 另一組減速丘而已。我厭倦了愛秀黑幫手勢的童年朋友,啤酒不離手的親戚,或 爸爸帶著做工留下的燒傷疤痕深夜回家。必須做出點改變,而我知道,這種改變 需要由我開始。
Fortunately, I also knew I had dedication, desire and grit in my blood. My grandfather was part of the first wave of Mexican immigrants that settled in Los Angeles. He returned home to a small village in rural Oaxaca, with his savings and tales of the land of opportunity. 幸運的是,我也知道我骨子裡有奉獻、渴望和毅力。祖父是第一波在洛杉磯 定居的墨西哥移民。他後來回了瓦哈卡州鄉下小村子裡的家,帶著積蓄和這個機 遇之邦的傳說。
Both of my parents left Oaxaca in their early teenage years and began working long hours in Los Angeles, as a cook and a maid. The work ethic was passed down generations; from the cornfields in Oaxaca, to the restaurants in Los Angeles, to the classroom, which helped me thrive both in school and work. 父母十來歲便離開瓦哈卡州,開始在洛杉磯沒日沒夜地工作,做廚師和女僕。 從瓦哈卡州的玉米田到洛杉磯的餐館再到教室,這種工作倫理代代相傳,讓我得 以在學業和工作振奮向前。
On this particular night, as I walked through the front door at home, I saw an uplifting surprise: My mother had fallen asleep waiting up for me despite her own long day. I tucked the cash tips I made that night into her purse and turned off the TV. 就在這個晚上,我走進家門,無意間看到了一個讓我欣慰的意外:辛勞了一 整天的母親在等我回家時睡著了。我把當晚拿到的小費塞到她的皮夾裡,關掉了 電視。
I peered into our bedroom where my brothers and cousins were lost in their blissful dreams. Watching my siblings snore and breathe slowly sparked a yawn that cued the rest of my body’s delayed exhaustion. However, it would be a while before I could join them in sleep. I had an essay due early the next morning, and Ms. DePaolo doesn’t accept late work. 我凝視著卧室裡進入甜美夢鄉的兄弟姐妹。看到他們輕輕打鼾、緩緩呼吸的 樣子,我禁不住打了個哈欠,這才發現自己已經筋疲力竭。可是,我要過會才能 和他們一道休息。我還有篇作文明早要交,德保羅老師可不接受不按時交作業。
#高雄人 #學習英文 請找 #多益達人林立英文
#高中英文
#成人英文
#多益家教班
#商用英文
cents單位 在 Avista Utilities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粉絲專頁企業公家單位與政府機關公共事業公司能源公司Avista Utilities. 中文(台灣) · English (US) · Español · Português (Brasil) · Français (France). ... <看更多>
cents單位 在 674 - Coin Change | uniDog 的ACM 園地 的推薦與評價
Has MathJax --> cents),請你回答共有多少種硬幣組合的方式。 ... 每組測試資料1 列,有1 個整數n (0≤n≤7489),代表零錢的總金額(單位:cent)。 ... <看更多>
cents單位 在 [問題] 美國支票關於cent的寫法- 看板studyabroa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請問為什麼支票上cents部分要用分數表示
而不直接寫cent
比如說150.5
要寫 One Hundred and 50/100
而不直接寫 One Hundred and fifty(50) cents
問了幾個人都不知道原因
純粹好奇煩請知道的人解答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22.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