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介紹:我家的咖哩盤🧅🥕🥦🥔🍛🐔
「我家的咖哩盤」創作緣起是希望把我們家的咖哩食譜留在盤面上,讓家常咖哩的味道與作法以陶傳承,也藉此讓孩子清楚每個食材的樣貌。我帶著長子到傳統市場體驗挑選蔬菜的過程,接著他觀察、寫生。我再將他寫生的素材,重新排列佈局,轉畫在盤面上。然後我想著,如果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盤面上留下自己拿手的食譜,真是一件美好的事!這個盤子將成為訊息的載體,成為未來的人認識今日我們烹調、飲食習慣的線索。爾後我也在工作坊與社大分別開啟了「咖哩盤」與「食譜盤」等課程,藉此看到各家的味道,十分有趣!
本次展出的這件咖哩盤特別選用日本26號瓷土製作盤身,透白的土色讓盤面整體彩度提高,呈現清亮的效果。
*展場配合防疫,目前暫時不對外開放,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作品的朋友,歡迎訊息聯繫,謝謝🙏
✦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陶器創作展 ✦
2021.4.30-5.30 @好樣本事 VVG Something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創立於2019年。從事陶藝創作的媽媽發現五歲兒子平日在計算紙上隨意留下的塗鴉造型奇特,描繪的生物在結構或動態不同於成人的邏輯:譬如有四隻腳的孔雀、長得像蝌蚪的豆腐鯊或是長得像馬來膜的大象...。媽媽決定透過陶藝創作,將兒子的作品轉畫、保存在媽媽自己手捏的陶瓷器表面,藉以留下孩子看世界獨特的眼光。這些陶器燒製完成後,媽媽再帶著兒子到市集展售兩人合作的作品。本次品牌同名個展,將展出品牌創立至今的母子合作,以及媽媽自己的創作。
(目前展覽暫不對外開放,重新開放將再行公告)
展覽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13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四11:00-20:00
週五~週日12:00-21:00 (週一公休)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collaborationbetweenmomandson #ceramic #craft #ceramicplate #clay #pottery #handmadeceramic #陶 #陶藝 #陶芸 #陶器 #盤 #plate #kiddrawing #陶展 #exhibition #ceramicexhibition #展覽 #陶瓷 #好樣本事 #好樣書店 #書店 #bookshop #東區書店 #我家的咖哩盤 #咖哩盤 #咖哩 #咖哩食譜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eramicexhibition」的推薦目錄: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560 Ceramic exhibition 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Ceramic Exhibition... - 清山寶珠.人味誠茶Honestea 的評價
- 關於ceramicexhibition 在 Yakishime Earth Metamorphosis Ceramic Exhibition - YouTube 的評價
ceramicexhibition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展品介紹:雪泥鴻爪盤🌨❄️🦅🐾
這件「雪泥鴻爪盤」較為特別的部分是展場唯一一件孩子親手直接寫上土胚的作品(其他作品是透過媽媽轉刻圖像輪廓)。猶記當時長子小一被指派參加學校硬筆字比賽,開始練習寫字,讓他練習寫的其中一篇便是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就像老鷹將指印暫時留在雪地裡的瞬間,蘇軾將漫長的生命瀟灑地比喻為不需拘泥的一瞬,我相當佩服,因此也向長子介紹這首詩,並讓他練習書寫。這件作品試著由孩子未受訓練的書寫痕跡再現一位詩人的人生體悟。
展覽已悄悄過了一半的時間,今日起至週日展場自12:00開放至21:00,歡迎您抽空到展場看看實品😉
*提醒您,為配合防疫,進入書店請記得配戴口罩😷謝謝🙏
✦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陶器創作展 ✦
2021.4.30-5.30 @好樣本事 VVG Something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創立於2019年。從事陶藝創作的媽媽發現五歲兒子平日在計算紙上隨意留下的塗鴉造型奇特,描繪的生物在結構或動態不同於成人的邏輯:譬如有四隻腳的孔雀、長得像蝌蚪的豆腐鯊或是長得像馬來膜的大象...。媽媽決定透過陶藝創作,將兒子的作品轉畫、保存在媽媽自己手捏的陶瓷器表面,藉以留下孩子看世界獨特的眼光。這些陶器燒製完成後,媽媽再帶著兒子到市集展售兩人合作的作品。本次品牌同名個展,將展出品牌創立至今的母子合作,以及媽媽自己的創作。
展覽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13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四11:00-20:00
週五~週日12:00-21:00 (週一公休)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collaborationbetweenmomandson #ceramic #craft #ceramicplate #clay #pottery #handmadeceramic #陶 #陶藝 #陶芸 #陶器 #盤 #plate #kiddrawing #陶展 #exhibition #ceramicexhibition #展覽 #陶瓷 #好樣本事 #好樣書店 #書店 #bookshop #東區書店
ceramicexhibition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品介紹:孔雀照鏡子🦚🪞
「孔雀照鏡子」第一款盤發展自2017。內容描繪一位正在照鏡子的表演者,鏡中反射出來的影像是頭飾孔雀的倒影,表演者的形象參考自柬埔寨孔雀舞舞者的造型。其中一個版本曾受邀於2017年總統府藝廊工藝聯展「生如夏花」,彼時在總統府二樓迴廊展出。每一個版本的「孔雀照鏡子」盤都有些微不同,人物的比例、鏡中孔雀回看觀者的面向⋯等等。本次展覽再增製一新構圖,讓鏡子懸放在畫面左上角而非表演者手持,孔雀以更寫實的樣貌望向鏡外的頭飾。歡迎您抽空到展場看看實品😊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作品展」週日展場自中午十二點開放至晚間九點,週一公休,週二至週四營業至晚間八點。
✦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陶器創作展 ✦
2021.4.30-5.30 @好樣本事 VVG Something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創立於2019年。從事陶藝創作的媽媽發現五歲兒子平日在計算紙上隨意留下的塗鴉造型奇特,描繪的生物在結構或動態不同於成人的邏輯:譬如有四隻腳的孔雀、長得像蝌蚪的豆腐鯊或是長得像馬來膜的大象...。媽媽決定透過陶藝創作,將兒子的作品轉畫、保存在媽媽自己手捏的陶瓷器表面,藉以留下孩子看世界獨特的眼光。這些陶器燒製完成後,媽媽再帶著兒子到市集展售兩人合作的作品。本次品牌同名個展,將展出品牌創立至今的母子合作,以及媽媽自己的創作。
展覽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13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四11:00-20:00
週五~週日12:00-21:00 (週一公休)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collaborationbetweenmomandson #ceramic #craft #ceramicplate #clay #pottery #handmadeceramic #陶 #陶藝 #陶芸 #陶器 #盤 #plate #kiddrawing #陶展 #exhibition #ceramicexhibition #展覽 #陶瓷 #好樣本事 #好樣書店 #書店 #bookshop #東區書店
ceramicexhibition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eramicexhibi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eramicexhibitio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eramicexhibition 在 Ceramic Exhibition... - 清山寶珠.人味誠茶Honestea 的推薦與評價
Living Things | Ceramic Exhibition 蔡宜芳個展@i_fang.tsai Date: 6.11 Sat. — 6.19 Sun. Space: HonesTEA House 清寶茶廳#teaware #vase #plantpots #ceramic... ... <看更多>
ceramicexhibition 在 Yakishime Earth Metamorphosis Ceramic Exhibitio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akishime Earth Metamorphosis Ceramic ExhibitionMuseum of Asian Art, Universiti Malaya. ... <看更多>
ceramicexhibition 在 560 Ceramic exhibition 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Apr 2, 2021 - Explore Alison Van Natta's board "Ceramic exhibition ideas" on Pinterest. See more ideas about ceramics, pottery, ceramic ar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