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第一次用中文看診,
本來以為會很簡單.....
結果超難😫
專有名詞翻成中文都要想很久,
Code Switching沒有想像中容易....
現在要我用全中文對話應該就跟叫
日本人一整天都不能用外來語一樣吧,
會變啞巴。
--
看診結束後,
病人媽媽說:
⌜你中文好好喔。⌟
.......... ⌜謝謝。⌟ 😅
該開心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金曲譯者 Bingo 歡迎回來我的頻道 耳朵比較敏銳的人 可能已經發現我的聲音變得很有磁性 可以唱黃小琥的歌了 「沒那麼簡單 就能找到聊得來的伴」 哈哈 最近更認真經營 YouTube 頻道 計畫多上傳影片 所以錄影或錄音的工作時間也增加 一不小心就把喉嚨操過頭了 我這麼...
「code switching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老師雞 何景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時事英文] What is 「晶晶體」?... - Eric's English Lounge 的評價
- 關於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史上最大雙語學習大坑:中英夾雜真的不是一種病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創世的公主〜》繁體中文版遊戲宣傳影片 - YouTube 的評價
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老師雞 何景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人說:#印尼雞 何景榮只會酸、
只會罵民進黨與國民黨,只會操弄負面攻擊。
事實上:只要是好的政策,不分藍綠,
老師雞不但支持,甚至還會幫政策辯護!
例如何景榮兩個禮拜前,在世新大學,
參加大學同學們自己主辦,
探討新住民子女,在校學習母語的論壇。
論壇裡的這位張姓學者,
一直強調新住民二代
「不要浪費資源學母語」、
「要學就學進步國家的語言」、
「新住民孩子學母語是為了去中國化」、
「明年政黨輪替後,要取消新二代的母語學習」
#老師雞 何景榮,則是全力替政府政策闢謠:
首先,這項政策只是在國小母語教育,既有的
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等選項之後,
再增加了新住民語這個可供選擇的選項,
沒增加學生的負擔,而是可挑選的選項變多,
何來「浪費資源」、「壓縮學習時間」?
再來,雙語環境可以刺激學子的腦部發育,
強化 #語碼轉換 (code switching)能力,
對學童的成長發展有所助益,
這已經是世界各地學界的共識,
與「是不是進步國家語言」毫無關係。
依照這位張先生的邏輯,
瑞典很先進、中國與華人社會不夠先進,
那難道以後台灣學童都要
禁止說中文,改學瑞典語嗎?
另外,新住民也是台灣人;
新住民學自己的母語,
跟 #去中國化 有什麼關係啊?
以何景榮老師為例,從小跟媽媽說 #印尼語,
在美國留學說 #英語,在台灣工作時學 #台語,
跟台灣基層的新住民姊妹學 #越南語,
但是,何景榮老師還是照樣說中文,
照樣幫助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新住民姊妹,
也不像 #台灣基進 的 #陳柏惟 那樣,
要把中國人推到海裡;
新二代學母語,到底哪裡在「去中國化」啊!
最後,張先生說「新住民母語政策,是民進黨的政治鬥爭手段」、「政黨輪替後要改回來」,
事實上,新住民子女的母語教學政策,
是2015年 #馬英九 政府時期,
國民黨籍行政院長毛治國所拍板定案,
#民進黨 政府在2016年執政後繼續推動落實,
這是台灣藍綠兩黨,難得有志一同的正面政策,
跟「政黨輪替」何干?
難道是說
#時代力量、#親民黨 或 #台灣民眾黨
明年執政之後,廢掉新住民母語教育嗎?
#柯文哲 如果2020年當總統,撤銷新住民母語政策,何景榮第一個跳出來抨擊柯P!
但是,柯文哲明年真的不會當總統,
所以拜託你們省點力氣,
不要每天檢驗在野的 #柯P、
檢驗新住民家庭的母語政策,好不好?
對的事,就該超越藍綠,支持下去,
沒有 #雙重標準。
這就是出身 #新住民 家庭、來自 #基層,
你們的 #台灣民眾黨,何景榮!
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英文] What is 「晶晶體」?
看到各位老師都在網路上對「晶晶體」發表意見,我也來湊一腳好了。
在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中,「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包含雙語及多語的轉換──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學者們對語碼轉換也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讓我們來釐清一些詞彙的定義:
★★★★★★★★★★★★
1、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係指於對話的語句中,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進行交替,一些學者也稱為句間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例如:你為什麼要用「雞」這個字?What were you thinking?
2、語碼混用(code mixing)係指語句內的語言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例如:Actually,寫這篇文章可能不是好的idea,可能會被haters罵。
語碼轉換可視為一種社會現象,亦可根據社會文化的脈絡(sociocultural contexts)將語碼轉換分為兩種:
a.情境語碼轉換(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
「情境語碼轉換」係指情境的轉變所引起的語碼轉換──「說話者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以適應不同的情境。」例如,我在與朋友討論政治新聞時,可能會用正式的中文;但聊一般的生活議題時,則使用臺語。
b.隱喻語碼轉換 (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
「隱喻語碼轉換」係指在情境不變的情況下,說話者為了改變語氣或雙方的關係而轉換語碼,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意圖。此舉打破了情境與語言選擇的關係,因此交際的對象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來揣測語碼轉換的用意。例如,我以親切的臺語叫孩子來吃飯,他們卻不予理會;但當我使用較正式的中文時,則可增強語氣並賦予語言更多的力量。
★★★★★★★★★★★★
3、語域(register)係指於不同場合或領域中所使用的特定語言風格。好比新聞用語、辦公用語、課堂用語、廣告用語或日常談話。例如,我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可能會用「爸爸」(dad) 而不是「父親」(father)。
★★★★★★★★★★★★
4、外來語,又稱外來詞或借詞(loanword),意即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辭彙。例如,披薩(pizza)、冰淇淋(ice cream)、吐司(toast)、與三明治(sandwich)(不好意思肚子有一點餓,還沒吃晚餐)都是外來語。
★★★★★★★★★★★★
5、洋涇浜語 (pidgin) 又稱「混雜語言」,是一種簡化的自然語言。由缺乏共同語言的群體所發展而成,其地位低於一般語言。例如,洋涇浜英語(Chinese Pidgin English)是19世紀中外商人所使用的混雜語言。僅有口頭形式,而無統一的書面用語,其變體亦相當繁複(long time no see、no can do、look see)。
★★★★★★★★★★★★
6、克里奧爾語 (creole) 是一種穩定的自然語言,由洋涇浜語發展而成。其特徵為混合各種語言的詞彙,有時也會摻雜其它語言的文法,故亦稱作混成語或混合語。例如,港式英語的「yum cha」(飲茶),以及星式英語(Singlish)中「wah」(吃驚)與「shiok」(酷)等詞彙。
★★★★★★★★★★★★
7、跨語言實踐 (translanguaging) 是由多元識讀與多模態的概念衍生而來,旨在強調語言實踐中的變動性。由於當代語言的使用,習慣混雜各種不同的語言,並結合多元媒介來建構意義以進行溝通,因此「跨語言實踐」常使用在語言教學。
★★★★★★★★★★★★
語碼轉換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乃因社會對人們的言行產生約束力──「語言行為策略及語言形式的選擇,常取決於說話者與聆聽者的社會地位」。沒有任何一種論述,能夠全面地解釋「語碼轉換」此一社會語言學現象。但通過不同學者的研究,我們得以對該現象有更深入的瞭解。
我個人認為,李晶晶的「晶晶體」乃出於習慣,亦能藉此拉近其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而韓市長於美國商會的演說,是否屬於「code switching」的範疇?就讓同學們自行下結論了,因為我想--keep living。
★★★★★★★★★★★★
參考資料:
Auer, P. (Ed.). (2013). Code-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 Routledge.
周振鶴. (2013). 中國洋涇浜英語的形成.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55(5), 1-18.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7).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許朝陽。 (1999年)。語碼轉換的社會功能與心理。外國語文,(2),57-60。
何萬順. (2009). 語言與族群認同: 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 語言暨語言學, 10(2), 375-419.
Joshi, A. K. (1982, July). Processing of sentences with intra-sentential code-switchi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Volume 1 (pp. 145-150). Academia Praha.
Ke, I. C., & Lin, S. (2017). A translanguaging approach to TESOL in Taiwan.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41(1), 33-61.
Muysken, P., & Muysken, P. C. (2000). Bilingual speech: A typology of code-mix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n, L. K. (2003). 台灣雙語併用者的語言使用與語言功能的分化. In 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Photo: Google.com
★★★★★★★★★★★★
關於Singlish的相關報導lah: 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60919-the-language-the-government-tried-to-suppress
★★★★★★★★★★★★
More at 阿滴英文
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金曲譯者 Bingo
歡迎回來我的頻道
耳朵比較敏銳的人
可能已經發現我的聲音變得很有磁性
可以唱黃小琥的歌了
「沒那麼簡單 就能找到聊得來的伴」
哈哈
最近更認真經營 YouTube 頻道
計畫多上傳影片
所以錄影或錄音的工作時間也增加
一不小心就把喉嚨操過頭了
我這麼用心努力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
為我們按訂閱、打開小鈴鐺
並且多看看我們的影片~
我們才有動力繼續奮鬥下去!!
現在進入今天的正題
今天要輕鬆聊的單字是 It can wait 跟 code-switching
第一個要學習的是「這不急 It can wait」
唸唸看喔 「這不急 It can wait」
Wait 這個單字很簡單 就是「等待」的意思
跟家裡的狗狗可以說 “Wait”,要它稍安勿躁
不要急著搶食物
而 It can wait 「它可以等」則是 wait 延伸出來
很好用的句子喔
什麼時候可以用呢?
比如說手上有很多工作或作業的時候,
就要排優先次序嘛
如果發現某件事情不急
就可以用這個句子
例如:
This paper can wait.
這份報告不用急著寫。
This paper can wait.
或是你想要勸開車的人不要急著接電話或是回 Line 訊息
也可以說 It can wait. Stay focused.
It can wait. Stay focused.
第二個是「晶晶體」的英文~
先解釋晶晶體
晶晶體是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
之所以叫做晶晶體
是因為名媛李晶晶在國外長大
英文比中文好,
所以講話的時候會一直中英夾雜
大概是這樣的:
我從小就有一個 dream
它 always 在我腦裡 you know
我一定會 go for it
這樣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
就被戲稱為「晶晶體」了
既然晶晶體就是中英夾雜的意思,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
~~~~~
Code-switching
Code-switching
也就是兩個語言夾雜著說話
也可以轉成動詞使用
Switch codes
Switch codes
來造個句子
There’re many reasons we switch codes.
講話中英夾雜的原因有很多
Sometimes, code-switching helps us better communicate a thought.
中英夾雜有時候是種溝通技巧,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表達某些概念
我聽過蠻多人說 討厭聽到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
覺得那種人很刻意在炫耀自己的英文阿
或是很假掰
或許有些人真的是為了炫耀
或是以為這樣中英夾雜比較厲害
所以才這樣說話
不過對有些人來說
中英夾雜只是一種輕鬆的說話方式罷了
無關炫耀
拿中文跟台語來解釋應該就能懂了
從小
我媽媽主要對我講中文
我爸爸有時候跟我講台語
所以我台語雖然不輪轉
但也算是我的母語
因此有時候我中文說著說著
就會想要用台語來傳達特定概念
比如說像「軟土深掘」、「溫豆油」、「毋湯」、「嗯受教」
這些台語說法都是我跟 Leo 聊天的時候會冒出來的表達方式
而我會說這些台語 純粹只是因為我想到這些概念的時候
第一個想到的是台語字 然後就不假思索說出口了
老實說 你要我用中文講這些概念 我還覺得不太到位呢
沒有徹底傳達我心裡的想法
我想說的是
有的中英夾雜或許不是在炫耀
只是講起來很方便~
而且我常常覺得 每種語言各有不同的優勢
能捕捉到不同畫面、情境的精神
所以雙語人士難免會想要中英夾雜嘛
這樣說話比較輕鬆XDD
不過呢
對我們從事語言翻譯的人來說,中英夾雜算是個壞習慣
或是偷懶吧
因為當我們提供翻譯服務的時候
無論是口譯或是筆譯
通常是要用一種語言 完整傳達訊息
總不能翻譯成中文時,還一直夾雜英文單字吧
所以對翻譯來說 中英夾雜是要盡量避免的
你討厭中英夾雜的人嗎?為什麼討厭呢?
在留言區跟我分享吧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開小鈴鐺喔
下週見~~掰掰
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史上最大雙語學習大坑:中英夾雜真的不是一種病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全英文就意味著低品質的英文代替了高品質的中文。 ... 這種現象其實有個專業術語叫做“code-switching”(語碼轉換)。 ... <看更多>
code switching中文 在 [時事英文] What is 「晶晶體」?... - Eric's English Lounge 的推薦與評價
1、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係指於對話的語句中,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進行交替,一些學者也稱為句間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例如:你為什麼要用「雞」這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