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最大化的迷思
黎智英又在蘋果寫他的創業經了,很有些不錯的故事。最近的一篇,直接酸了他以前的屬下,讓不食人間煙火的社會學博士管工廠,管出一大堆問題。但文章裡,讓我再次見識到世人對profit maximization「獲利最大化」的誤解。沒有什麼profit maximization,還是value maximization這種區別,不管是做少量的高價品,或是大量的廉價貨,做生意的都是要「拉高營收,降低成本」,都是在「獲利最大化」,只是一個用價,一個用量拉高營收; 一個精控成本,一個不用太小氣而已。
但做生意,不能以「獲利最大化」為目標。企業經營的目標,在於「股東權益最大化」,如果是上市公司,更可以把經營目標簡化為「股價最大化」。「獲利最大化」和「股東權益最大化」的差別,十萬八千里,但喜歡說企業家都是貪婪的評論家,不了解這差別,常胡亂批評經營者無良,只顧眼前利。而許多企業經營者,居然也不知道這差別,讓人罵,也無可厚非。
講一個例子,可以把這差別說明清楚。
以Disruptive Innovation「破壞性創新」聞名的Clayton Christensen,講過一個故事。他說US Steel這大鋼廠,和其它鋼鐵業的老大們一樣,面對破壞性創新的挑戰,小鋼廠用比較次級的技術,不斷攻城略地,打得整合性的大鋼廠無力反擊。唯一還守得住的,就是高價的鋼捲、鋼片市場,但就連這市場的挑戰也日益增強。所以US Steel準備自己建小鋼廠,自己弄破壞性創新,來守住高價鋼品市場。但高層提出建議後,財務長在會議現身,講了一段話,就否決了這決定,也讓US Steel錯失了新機。財務長說,高價鋼品現有的產能遠大於產量,如果我們要加大生產,現有生產線的邊際成本遠小於邊際營收,本來就可以做了,不用花一大堆固定成本蓋新廠。
Christensen一向主張,面對破壞性創新,守成的產業老大,唯一突圍的方法就是成立新單位,脫離原有組織文化的控制。他解讀US Steel的錯失機會,為經理人過度重視沉沒成本,過度重視「要獲利最大化,就是要多產多賣,讓邊際營收趨近邊際成本」的經濟學教條。他認為這些經濟、會計上的教條,讓經理人無法有超脫的思考方式。
但我覺得Christensen弄錯了。不是經濟學出了問題,而是這些人的經濟學沒學好。「要獲利最大化,就是要多產多賣,讓邊際營收趨近邊際成本」的前提是,經理人只規劃未來一期。但企業經營的目標在「股東權益最大化」,不是在「今年獲利最大化」,也不是「明年獲利最大化」。股東權益代表的是企業的價值,代表的是今年、明年,一直到天長地久的「獲利加總」。
企業經營者,多的是手法可以把今年的數字弄漂亮,但如果不能讓客人一直回門光顧,那就不是「股東權益最大化」。而如何讓客人一直回來,那就是取決在策略選擇和執行的手腕了。以肥佬黎的例子,他的社會學博士屬下當然是半調子,不懂當期利益和長久利益的差別,至於他自己,則是忙著發明value maximization的學說來解釋為何「他錯我對」,而忘記回到企業經營目標的根本道理。
Christensen的US Steel例子,更是簡單明瞭。財務長說的,當然沒錯,但只看到今年的獲利最大化,而把公司的未來賠上。如果他們的計算包含了未來的獲利,那自建迷你鋼廠的打算,就不一定不划算了。
「disruptive innovation例子」的推薦目錄:
disruptive innovation例子 在 網路上關於架構式創新例子-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關於架構式創新例子-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資訊整理-2022-07(持續更新) · 首頁 · 電腦 · 立曜電腦 · 樂樺實業 · NOVA · innovation disruptive · sustaining ... ... <看更多>
disruptive innovation例子 在 網路上關於架構式創新例子-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關於架構式創新例子-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資訊整理-2022-07(持續更新) &middot; 首頁 &middot; 電腦 &middot; 立曜電腦 &middot; 樂樺實業 &middot; NOVA &middot; innovation disruptive &middot; sustaining ... ... <看更多>
disruptive innovation例子 在 網路上關於架構式創新例子-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關於架構式創新例子-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資訊整理-2022-07(持續更新) · 首頁 · 電腦 · 立曜電腦 · 樂樺實業 · NOVA · innovation disruptive · sustainin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