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聖男孩才不是豬隊友!馬兒的二三事 ft.中西整合醫學獸醫蔡宗昫
🐴🐴🐴🐴🐴
之前在東奧的現代五項中,籤王聖男孩與崩潰的選手成為熱烈討論的話題,很多人認為那是聖男孩在「創空」選手,但對馬術比較熟悉的觀眾卻說:才不是這樣!!!
🏇🏇🏇🏇🏇
究竟聖男孩是豬隊友還是遇到豬隊友?我們得先從台灣人不太熟悉、卻一直覺得很夢幻的「馬」的一些基本知識說起!
今天的來賓是我的好朋友,在美國執業的中西整合醫學獸醫、蔡宗昫獸醫師,蔡醫師在美國執業的時候、會接觸到一種、在台灣比較少見的動物,就是馬!今天她要來跟我們聊聊,馬、這種看起來有點帥、但其實有點呆萌的生物,以及我們對馬的誤解。
*Photo by natuyoroi from twitter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點開連結直接聽
https://pse.is/3n86ck
-------
由謝金魚主持、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不論你在哪裡,我們都在這裡,每天九點,為你朗讀。
Sound On:
https://pse.is/3n3nc9
Spotify:
https://pse.is/3jre63
KKBOX:
https://pse.is/3lxb47
apple:
https://pse.is/3m5nm2
Google:
https://pse.is/3lvsaj
----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馬兒的事,以下的書單可以參考:
荒川弘,《銀之匙》,東立
Edwards著,黃巍譯,《馬圖鑑》,台北:貓頭鷹,2008
Combe與Bush著,茅繼良譯,《馬匹應急完全手冊》,台北:狗腳印,2018
Edwards,《The Horse Encyclopedia》,London:DK,2016
Vogel,《Complete Horse Care Manual》,London:DK,2011
Hill,《Cherry Hill's Horse Care for Kids: Grooming, Feeding, Behavior, Stable & Pasture, Health Care, Handling & Safety, Enjoying》,North Adams:Storey Publishing,2002
edwards醫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冇人認識Wilson Edwards呀,有人想請佢寫文,講吓寫醫學或生物學論文的心得,以及細菌或病毒問題。 #佢都潛水了?
edwards醫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Delta變種引爆全球疫情 新冠已成年輕人的流行病》
{稿頭}
1.當美CDC憂心警告,Delta變種已讓這場戰爭徹底改變,紐時也代替所有人發問,Delta是否會讓年輕人更快病得更嚴重? 因為醫療前線越來越多個案,都是無法接種疫苗的兒童重症或未打疫苗的年輕人病危,這和去年新冠疫情剛爆發的情景大不相同,Delta是機會均等地攻擊各個族群,只要沒打疫苗就會成為破口。
2.感染預防醫學領域的專家說,此番染疫人口結構數據上的變化,完全是基於年輕族群疫苗接種率過低所致。以美CDC最新公佈的數據為例,截至七月底,美國65到74歲的高齡人口接種率已突破八成,但18到39歲卻不到一半。加拿大數據稱,相較於其他變種病毒,感染Delta進入加護病房的風險暴增四倍,其導致住院及死亡的風險,則是其他變種的兩倍之多;印度數據也明白指出,45歲以下患者在Delta風暴中面臨最大的死亡風險。
3.英國衛報用「年輕人的流行病」來形容當下這波由Delta變種所引爆的全球疫情,但Delta的出現,本來就源自它在病毒棘蛋白上的兩個關鍵突變,其中L452R類似先前發現的加州變異株,能增強棘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結合力,讓感染力倍增;另一個重要變異E484Q,則和先前的巴西變種E484K是一家人,能繞過免疫監測,對人體中和抗體具有逃脫能力,所以能讓疫苗效力減弱,且感染族群也有重症及年輕化的傾向。
4.日內瓦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Antoine Flahault在長期關注全球疫情後所歸納出的結論,認定當下要結束疫情的方法,必須以90到95%的接種率,搭配持續邊境管制才能見效。伴隨越來越多科學證據出爐,整個歐洲都已鎖定要對尚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全面開打,下一步還將替12歲以下幼兒提供疫苗。但年輕族群對疫苗的不屑一顧,正讓他們成為最頑固的疫苗抵抗者,如何確保下一代不受病毒或疫苗傷害,當下正在疫苗充足的富裕國家形成激辯,而缺乏疫苗的國家,則將被迫陷入到底誰該先打的痛苦掙紮。
{內文}
新聞旁白:「當你想到保護弱勢群體的新冠疫苗時,請想想5歲的多明尼克亞伯特。你呼吸困難嗎?是的。在這個時間點,他還太小無法接種疫苗,但他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被送進了急診室。你認為他可能從哪裡染疫?老實說,我不知道。我已經採取一切預防措施,確保他不會染疫。」
醫療前線傳來的最新戰報,呼應的不只是CDC先前憂心提醒「這場戰爭已然改變」,紐時也代替所有人發問,Delta變種是否會讓年輕人更快病得更嚴重,因為越來越多個案都指向一個共同事實,那就是Delta變種正以全新面貌發動攻勢,「機會均等」地狂掃各族群,任何沒有施打疫苗的人,都將難逃它的暴風圈籠罩。
CBS記者VS 紐澳良兒童醫院主任 Dr. Mark Kline:「他們病情如何? 這些孩子很多都病得很重,出現呼吸道症狀,實際上就是缺氧。」
他們其中很多都是身強體壯的運動員,入院前不具肥胖或糖尿病等任何危險因數。
美年輕病患Jacquez Lee VS CBS記者:「你最痛苦的是什麼? 呼吸不順,嚴重頭痛,還有咳嗽。」
美年輕病患母親 Fatina Watlins:「如果他沒有接種第一劑疫苗,他的病情應該會比現在更糟糕。」
這和去年新冠疫情首次爆發的景況形成強烈對比,當時的急診室滿是年長者及脆弱族群,如今卻是不到50歲、甚或是二三十歲的病患,他們經常在進醫院的時候病情就已經很嚴重,且病程發展極快。以美國來說,他們之中97%都沒有接種疫苗,且拒絕戴口罩。
美感染預防醫學主任 Dr. Robin Trotman:「去年我們在美國中部有很長的時間間隔,但這一次,我們真的很快就讓醫院裡的20或30名病患者衝到現在的130到140名病患爆滿,而且人口結構非常不同,都是年輕人,幾乎沒有併發症,所以你很難預料到他們病情會惡化得這麼快。所以,這對全美民眾是一種警告,當你從這個角度來看Delta變種時。」
感染預防醫學領域的專家說,此番染疫人口結構數據上的變化,完全是基於年輕族群疫苗接種率過低所致。以美CDC最新公佈的數據為例,截至七月底,美國65到74歲的高齡人口接種率已突破八成,但18到39歲卻只有不到一半。另一項發布在網路上還未經過同行審查的初步研究,則是援引加拿大數據稱,相較於其他變種病毒,感染Delta進入加護病房的風險暴增四倍,其導致住院及死亡的風險,則是其他變種的兩倍之多;印度數據也明白指出,當Delta變種佔據疫情的主導地位後,患者將面臨更大的死亡風險,尤其是45歲以下患者。
美流行病學專家 Dr. Dave Engelthaler:「每次病毒在傳播的時候,有機會發生新的突變,此突變可能會讓病毒開始逃避我們的疫苗,者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英國衛報用「年輕人的流行病」來形容當下這波由Delta變種所引爆的全球疫情,文中提到,年輕人病情的快速惡化極不尋常,但卻並非聞所未聞,因為Delta的出現,本來就源自它在病毒棘蛋白上的兩個關鍵突變。其中L452R類似先前發現的加州變異株,能增強棘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結合力,也就是感染力倍增;另一個重要變異E484Q則和先前的巴西變種E484K是一家人,能繞過免疫監測,對人體中和抗體具有逃脫能力,所以能讓疫苗效力減弱,且感染族群也有重症及年輕化的傾向。
密蘇裡州CoxHealth執行長 Steve Edwards:「我們的醫生說患者有年輕化、重症化的傾向,且這些患者就醫時多已進入病程後期,醫生沒有多少選項可以治療他們。」
伴隨越來越多科學證據出爐,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整個歐洲,北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到地中海地區,都已鎖定尚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全面開打,歐洲的下一步,還將替12歲以下幼兒提供疫苗。因為日內瓦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Antoine Flahault在長期關注全球疫情後所歸納出的結論,認定當下要結束疫情的方法,必須以90到95%的接種率,搭配持續邊境管制才能見效。至於過去一直以安全疑慮為由,拒絕向下延伸施打疫苗的英國,8月初也終於在壓力下,宣佈擴大疫苗接種計畫至16及17歲青少年。儘管輿論仍質疑科學證據不足,但官方似乎鐵了心,要加速於開學前完成施打,務必要讓其疫苗覆蓋率,追上七八十歲的年長者及脆弱族群。
記者VS 英帝國理工學院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系主任 Paul Elliott教授:「你認為為什麼英國(對向下施打疫苗)猶豫比較多?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風險和利益的平衡,顯然在減少病毒傳播上,總體而言是有好處的,而對於那些擔心風險的人來說,相對真的非常非常小。」
一個更高門檻的群體免疫,有賴於各國全面性的向下施打。但正如彭博社所憂心提出,年輕族群對疫苗的不屑一顧,正讓他們成為最頑固的疫苗抵抗者,如何確保下一代不受病毒或疫苗傷害,當下正在疫苗充足的富裕國家形成激辯,而缺乏疫苗的國家,則將被迫陷入到底誰該先打,也就是優先順序該如何調整的痛苦掙紮。
https://youtu.be/OwfJ5KjZQ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