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去 adidas 101球場參加 adidas Sports Base 體驗課程,其中籃球訓練營透過專業教練黃柏偉,中華隊球員周柏臣、簡肇熠拆解並指導D.Mitchell 個人招牌動作,練習完都覺得自己像蜘蛛人了,而且最後我還硬吃了柏臣一球(下週會放影片)。
體驗課程也融入了 FIBA 3x3 最新規則,穿上外型很帥的 Pro Bounce 2019 Low GCA 踏上球場比賽,黑的球鞋好穿好搭就是這一雙啦 !
#adidas #adidasSportsBase
fiba新規則 在 動網 D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除了要適應時差和新隊友,Clarkson對於新規則也還需要花時間認識
(芝山甘道夫)
fiba新規則 在 張旖旂 WaW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籃球規則碎碎念】
國際籃球總會FIBA在2017年5月完成修改部份規則條文,即將在2017年10月1日實施新修正的國際籃球規則,包含年底的世界盃亞太區資格賽都應採用新規則。
比較大的修改部分,就是一次技術犯規加上一次違反運動道德犯規,就喪失比賽資格。不再分開計算啦~~~~(還有很多修改,我要繼續研究⋯
—————我是分隔線—————
文長慎入。碎碎念開始。
因為規則修訂,我就把自己寫過的舊文章撈出來,重新跟大家分享~
我想目前所有工作中,可以被路人隨意罵到狗血淋頭的除了記者就是籃球裁判了吧?...我居然兩種都是(?
突然很想說說自己的感想,從一個(肉腳)記者、(肉腳)球員、(肉腳)裁判、(專業)學生球隊管理的角度去說說籃球裁判這件事。(哈哈哈哈哈)
籃球裁判對我來說,是一件天殺難的工作,牢記規則是基本,要在分秒必爭的球場上,瞬間到位→看對責任區→抓到違例犯規→合理時間響哨→吹出判決→給予罰則(→避免被揍XD)
這一切都在一瞬間而已,影響判決的因素也多到爆炸,體能、站位、輪轉、眼角餘光、瞬間判斷、得利、比賽流暢度、判斷球員心理、球隊戰術...
我不是要說裁判工作很難,把所有判決合理化,而是影響判決的因素真的很多,同樣的動作,在不同情境之下,絕對有可能出現不同判決,重點是,球員和教練能夠接受嗎?
舉例說明,一對一快攻得利球,出現身體碰撞,球員過了就是得分機會。
A:裁判沒響哨,球員有得分機會
B:裁判響哨,邊線球
今晚你要哪一道,請選擇!(料理東西軍)
我常看到許多裁判老師因為比賽流暢度,在可吹可不吹的碰撞下放掉,希望給球員得分機會,沒想到球員放槍,結果就是被靠北,你瞎啦!我也看過有經驗的球員,在這種狀況下遇到裁判響哨,跟裁判抱怨自己的得分機會變成邊線球。
所有判決幾乎都在一念之間,維持比賽公平性和流暢度都是裁判的工作,但拿捏是經驗,裁判大可以每個play都抓出犯規和違例,以規則來說絕對站得住腳,但我相信球員絕對不想這樣打,觀眾也不想看,因為整場比賽會變得破碎,毫無可看性可言。
所以球隊(教練+球員+隊職員)是否能夠接受在規則之下,包含裁判法內的原則,所吹出來的判決,是很重要的事情。
同一個play,不同裁判都有可能有不同解讀,所以理性去看待哨音,是一大前提,這種人為判斷尺度的工作,每個人的標準一開始就不同,何來正確的標準?
但是我們可以以合理的角度去爭取合理的判決。合理判決,而不是正確判決!這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是非題的!
對我來說,在不同位置,做不同的事情,所以當管理的時候,只要能夠爭取(抗議)的判決,我一定會出聲,因為要為球隊爭取,能凹就凹(咦?
但是怎麼個凹法?(被揍)
上面說到裁判要吹得準有很多影響因素,遇到裁判站位不夠好,看不出球員身體接觸,視線被擋到卻下哨,我就會出聲;快攻球小碰撞被吹成邊線球,我也會出聲;越區吹判太誇張我也會抗議。
我希望要求合理。
我也會跟裁判大小聲,但是因為拿規則出來吵,不是亂吵一通,所以教練曾說:繼續吵,技術犯規算我的(裁判老師對不起,我真的很吵我知道XDDDDDDD)
以上是當球隊管理的時候,
可是自己身分是裁判的時候,就很討厭會吵的隊伍,很怕沒有提前跑到位、哨音不夠利,被抓到可以抱怨的點,不過也知道有些球員席區的吵鬧,只是為了影響裁判,不是真的判決出了什麼問題,但是內心還是會偷偷抱怨球員好吵...(每次被球員抱怨我都覺得這是現世報XDDDDD)
是球員的時候,我的立場又不同,對我來說我希望裁判抓越嚴越好,我個人覺得這對我來說比較有利,畢竟一碰撞我就會掉球了(咦?
是記者的時候,我希望在球員不會暴怒打架的狀況下,裁判尺度放寬一點,有碰撞的比賽才好看!>/////<(不是應該打架才有梗嗎?沒~有~啦~)←自問自答
(我還沒有要結語,FB有字數限制嗎?...)
各種不同角度看球,需求都不同,回歸裁判本身,讓比賽流暢比賽,讓球員打出好球,是最重要的事情,不過也希望大家看球和打球的時候,能夠理解籃球裁判在場上不只是按規則走,還有裁判法,還要判斷球員意圖等等。
我能夠接受誤判,因為我知道場上的三位裁判都在努力減少誤判的機會,案發地點如果是接近底線前導裁判,響哨的卻是追蹤或中間,大多球員和教練都會跳腳,但是在某些狀況下這的確合理,近的不一定看得最清楚。球員在強邊背框單打,往中間裁判方向轉,如果沒被球員擋到視線(應該避免被球員擋到),出現碰撞也是中間看得比較清楚,就不一定是最近的裁判吹犯規。
我覺得光是用文字,我舉的例子實在是有點爛,不過我只是想說明,代誌並不是那麼簡單,不是發生在哪就該是就近的裁判才能響哨,也不是發生了就真的一定要吹哨,例如OB某次要發底線球,OB人還在界外,防守球員就從OB手上把球搶下來,OB跟裁判要求這是T。
是的,這是延誤比賽行為,的確"可以"吹T,但是要不要吹?這是裁判判斷。以台灣的風氣,當然先警告再說,直接下哨可能換人崩潰。
(我快要結尾了,謝謝你那麼有耐心看到這裡。還是其實你END了?)
總之,結論就是...(真的要結論了喔~XD)
規則是死的,裁判和球員是活的,希望大家多理解規則以及規則意涵和裁判法,這份工作的困難之處,正是這份工作的迷人之處。
(不是說沒有不公正的裁判,但是我不願意為了少數,掩蓋那些很努力追求完美比賽老師的努力)
#FIBA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yichi.tw/?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