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貓頭鷹
牠在寧靜的夜晚中睜著美麗的大眼睛,優雅的佇立在樹梢上緊盯著獵物,隨即化作流星一般的俯衝狙擊;"牠"是貓頭鷹,美麗又致命的夜行猛禽。
貓頭鷹?猛禽?
猛禽是跨生態系的掠食者,在食物鏈裡扮演著高級消費者的角色。其數量在生物圈中雖然不多,但是卻能有效控制小動物的族群量,在生態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鴞形目的分類分為草鴞科(18種)以及鴟鴞科(195種)。
「猛禽」兩字如果從字面來看,意思是「兇猛的鳥類」,以現今鳥類分類學的觀點,猛禽包含了兩大類,老鷹和貓頭鷹。不過,「老鷹」與「貓頭鷹」都是相當廣泛的稱呼,平常我們所說的「老鷹」指的是「隼形目」,而「貓頭鷹」則是「鴞形目」。由於隼形目的猛禽主要在日間活動又稱日行性猛禽,簡稱「日猛禽(raptor)」;鴞形目多半在夜間活動稱作夜行性猛禽,簡稱「夜猛禽(owl)」。
其實貓頭鷹均被歸列為保育類,與數量並無太大關係,主要是因為他是猛禽,而猛禽在食物列算是非常高的位階,可以維持穩定整個生態的發展,所以大多數只要是猛禽,都會被歸類為保育類。
認識貓頭鷹
貓頭鷹的骨架,是典型的鳥類。針對行走和飛行而設計的骨架,很輕,很強壯。貓頭鷹的骨架 ,佔約7-9%的總體重。在哺乳動物中應該是分開的骨頭組件, 在鳥類骨架上, 卻都融合在一起,以便強壯地支撐牠們在地面時的重量。此外,一些較大的骨頭是中空的,並有骨質的內部支撐, 有助於減少整體重量。
幾種貓頭鷹有著明顯的不對稱頭骨,這是適應定向聽覺的演化結果。
貓頭鷹的頭轉向能力
貓頭鷹可以把頭由正面向前的角度, 左右轉, 達270度。
1.貓頭鷹頸部有14塊椎骨,是人類的兩倍
2.貓頭鷹的頸靜脈與相關繞行分流連接器血管,有著特殊設計安排,以確保血液供應和回流不會受到頸部旋轉而受阻。
貓頭鷹的翼骨相對較長,相關的翅膀表面則是寬闊的,這樣可形成低的翼負載。如此, 可容許輕易起飛,不費力的飛行,甚至攜帶獵物。
貓頭鷹腳骨頭,或稱鈕轉蹠骨(tarso-metatarsi),相對地較短粗壯,最可助於高效率獵殺和攜帶獵物等活動。
貓頭鷹羽毛最獨特適應演化,是被稱為瓦楞羽(flutings) 或菌毛(fimbriae), 位在主翼羽毛前緣的梳狀或條紋流蘇。正常飛行中的鳥,空氣在機翼表面急促流過,產生亂流,衍生噴瀉而出的噪音。在貓頭鷹的翅膀上,這些梳狀羽毛邊緣可將湍流分解為小群的微型亂流。這可有效地消除羽翼表面湍流空氣的聲音,讓貓頭鷹可寂靜地飛。還有一個理論認為,瓦楞羽實際上將羽翼判動產生的聲音能源移轉到更高頻譜,讓大多數動物(包括獵物和人類)無法聽到。
此文章轉至A story ma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