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大陸同學跟台灣同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人很安逸但大陸同學很有危機意識,非常會找資源。比如說找實習,台灣人可能寄履歷寄個兩天休息三天,但大陸同學可以每天寄個十幾封,同時還會透過各種管道找認識的人幫忙refer履歷,但我不覺得這是什麼狼性,就是更努力、更積極而已。
總之真的跟大陸人相處之後,才發現台灣媒體真的很喜歡為了點閱率搞一些不三不四的文章,果然是謠言止於智者,始於智障。(摘)
【 狼性 】
有人跟我一樣,看到任何媒體標題寫台灣年輕人沒有狼性,就有一股想帶一隻狼狗去咬那個雜誌/報紙的編輯的衝動嗎?
到底什麼是狼性?是希望年輕人面對機會的時候表現得更貪婪?還是遭遇競爭的時候表現得更殘暴?大家都不把話說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從這幾年開始,不管是我大學的教授,或是所謂台灣的工商界大老,都開始把台灣下滑的競爭力,怪罪在年輕人不夠有狼性之上,說得言之鑿鑿,好像所有年輕人都蹲下來,開始對著月亮仰天長嘯,台灣就能脫離現在宛如一灘死水的經濟,國民所得立刻從兩萬美金飆升到三萬美金。
有病嗎?
努力的空間當然永遠都有,而中國大陸的崛起也確實帶給台灣很大的壓力,但因為面對威脅,就要把個性變成豺狼虎豹來面對,就像鎮上來了幾隻吸血鬼,小鎮裡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家園開始一個一個變成狼人,沒人覺得這個情節似曾相識嗎?這根本就是暮光之城的劇情啊!
少女言情小說的荒誕情節,竟然是我們台灣解決問題的方法,想問諸位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們,到底要把台灣帶向何方?還是欲知詳情,全在暮光之城第五集當中?大人們不要再無理取鬧了好嗎。
還記得我以前有一個教授,每週不好好上課,總是要囑咐我們大陸的學生有多麼認真,書不離手,就連走路的時候都要一邊走,一邊背托福必考三千單字。我實在搞不懂他宣傳這種邊走路邊唸書的行為幹嘛?真的這樣做,有台大學生能夠活著走完椰林大道不被腳踏車撞死嗎?什麼害人害己的讀書方式。
後來來我到國外唸書,身邊的大陸同學幾乎都是清北復交人大的學生,幾個北大、港大唸書的都是各省排名前幾的學生,甚至還有山東省的理科狀元(大陸同學說這幾乎就是全大陸第一名的程度)。我帶著台灣媒體渲染的印象跟他們相處,原本以為大家會有多認真,後來發現其實就跟我台大同學差不多而已。
另外說到狼性,台灣媒體把大陸人描繪得好像一看到競爭對手就會跳過去咬對方的頸動脈一般,但實際上我遇到的大陸同學人都非常好。商學院裡算成績都是按比例,也就是拿A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再百分之十的人拿B,總之你跟同學總分差個一兩分,最後成績就可能從B變成C,所以彼此間的peer pressure和競爭都很激烈。相反歐洲同學的較勁心態很強,我大陸同學不管是我問他們問題,或是要上課的筆記都很大方,彼此間都是互相幫忙,很和諧地在相處。
反而我感覺最符合『狼性』描述的,就是德國同學。有些德國同學真的非常在意分數,幾乎到病態的程度,比如說為了拿好成績不惜考試作弊,或是拿到成績不滿意,幾個德國人到教授辦公室把教授圍住,要求教授給個解釋,咄咄逼人、來勢洶洶,把我從LBS畢業的韓國教授嚇個半死。
我感覺大陸同學跟台灣同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人很安逸但大陸同學很有危機意識,非常會找資源。比如說找實習,台灣人可能寄履歷寄個兩天休息三天,但大陸同學可以每天寄個十幾封,同時還會透過各種管道找認識的人幫忙refer履歷,但我不覺得這是什麼狼性,就是更努力、更積極而已。
總之真的跟大陸人相處之後,才發現台灣媒體真的很喜歡為了點閱率搞一些不三不四的文章,果然是謠言止於智者,始於智障。
與其擔心台灣學生有沒有狼性,先解決那個可笑到極點的薪資水平好嗎?大家都在說對岸起薪還沒超過台灣,但拿幾個FMCG的大公司舉例,我聽大陸同學說,只要在裡面待個半年就是調薪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每年都調,隨便待個一年半載就遠超台灣的薪資。以前我在大學真的很少會聽到有人畢業去大陸工作,但這幾年學弟妹去上海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不關心人才外流的問題,反而關心在月圓的時年輕人能不能變成狼,孰輕孰重,活了那麼久還搞不清楚嗎?
每次看到台灣的學生,在留學相關的網站上面寫道:『想找一個國家,唸什麼學校、學位都沒關係,只要畢業能夠拿到工作簽證,能夠留下來就好。』我就覺得特別的難過,台灣已經到這種地步了嗎?沒有未來到學生像在演逃離惡魔島一般,不顧一切地想逃離台灣。
走到了這個局面,大家竟然還在管年輕人是狼還是羊,霸道兇狠還是逆來順受。沒人發現,在大家還在擔心山裡的狼有多凶狠的同時,身邊的羊,早就已經跑光了。
Follow 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jessychu/
Photo © BUYCOSTUME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