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公布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
趨勢一:擴增分析(Augmented Analytics)
預估到了2020年,擴增分析將會是帶動數據分析產業和商業智能成長的重要驅力。另一方面,對於資料科學、機器學習平台和嵌入分析(embedded analytics)的需求也會跟著提升。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Gartner建議數據分析工作者應建立計劃,將擴增分析整合進數據分析服務中。
趨勢二:擴增數據管理(Augmented Data Management)
預測到了2022年底,結合機器學習和自動化管理的擴增數據管理發展趨勢將會讓資料管理的人工作業減少45%。
趨勢三:自然語言處理/會話分析(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onversational Analytics)
Gartner估計,在2020年將會有五成以上的資料分析查詢(query)是以文字搜尋(search)或語音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將來使用者會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或甚至以對話的方式來和資料互動。......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6271
gartner 2022科技趨勢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科技趨勢 自駕車、5G、AI 笑傲江湖
2019-01-05 13:44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2019年開春美中貿易戰仍懸而未決,全球科技產業仍繃緊神經,但科技趨勢潮流仍不斷向前邁進,根據各大研調機構對2019年科技趨勢所作的預測,不約而同聚焦在人工智慧、5G及車用所帶起周邊應用興起,對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的台灣而言,下一波趨勢崛起,誰能站在科技浪頭上,將是半導體族群再次翻轉重要里程碑。
2019年 23%企業會用AI
近期國內外各大研調機構對於2019年科技趨勢紛紛作出預測,AI、5G及車用不僅是半導體企業成長一門顯學,也再次被各機構入榜重中之重,顧能(Gartner)調查顯示,全球各行業雖只有14%表示已開始部署AI,而23%計畫在未來一年之內會用AI,但大部分的企業信息長都計劃在接下來的1至3年中開始使用。
顧能預估,2021年人工智慧增強功能將產生2.9兆美元商業價值。集邦科技表示,中國快速發展AI,預計將在2025年創造4,000億人民幣產值的規模。而歐美晶片業者在AI晶片開發,也開始著重神經網路運算的效能提升,再加上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已經進入量產時程,將大幅強化2019年旗艦智慧型手機的運算性能。國際數據資訊(IDC)預測2022年,全球25%的終端設備將具備AI邊緣運算的功能,AI應用將從企業、消費應用往外擴散至下個階段至環境智能。
2020年 66%企業布局5G
另外,根據顧能調查發現,在考量以物聯網通訊與影片將成為企業運作效率關鍵之下,66%的企業組織有意在2020年前部署5G。IDC表示,5G初期應用會以EMBB所帶來的3D,VR/AR, 4K8K或全像投影等服務為主,隨著高、中、低頻的5G基站布建完整和網路切片等技術的導入,屆時遠端遙控的無人智慧工廠、遠距離智慧醫療、自駕車和大規模車隊自動管理、大眾交通智慧運輸系統和智慧城市的運作就會陸續展開。
集邦認為, 2019年5G逐步朝商用化邁進,其中新基地台建設和現有設備更新,將加快5G相關投資,並帶動光通訊相關產品需求提升,初期以光纖、光纜布建及基地台天線和射頻元件為主,預估網路優化維護將對網路通訊設備有新一波需求。
2021年前 10%汽車導入自駕
新能源車與自駕車部分,工研院IEK指出,全球電動化趨勢逐漸排擠傳統車輛銷量,全球電動機車市場以亞洲為主戰場,預估2018至2020年複合成長率為12.1%,全球總銷量將達到135.5萬台。集邦表示,自駕車在AI與安全性功能同時並進發展的情況下,預期2019年Level 3至Level 4車用中央處理器的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顧能則預測,2021年10%的汽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動駕駛。
附圖:AI 新華社
5G 路透
自駕車 路透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0/3575915…
gartner 2022科技趨勢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十大策略科技趨勢預測,Gartner:主戰場在AI
by
蔡紀眉 2017.10.17
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發表2018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十大趨勢中前三項探討AI與機器學習如何滲透所有事物,在未來五年內,將成為科技廠商的主要戰場。
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發表2018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Gartner表示,2017年見證了人工智慧(AI)的成熟,以AI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及其解決方案持續創新中,在未來五年內,如何讓AI與機器學習滲透所有事物,將成為科技廠商的主要戰場。
根據Gartner定義,策略性科技趨勢是指正處於突破或崛起狀態,可能帶來廣泛的顛覆性影響,發展出更多的應用;同時,該趨勢也具有快速成長、變動性高,且將於未來5年內到達引爆點的特性。
Gartner表示,2018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包括:
一、以人工智慧為基礎
2020年以前,科技廠商的主要戰場在於如何打造能夠學習、適應甚至可能自主行動的系統。但到了2025年,是否具備使用AI來強化決策、改造商業模式與生態系,同時打造全新顧客體驗的能力,將決定數位計畫推動的成果。
二、智慧App與分析技術
未來幾年,幾乎所有App、應用及服務都將納入某種程度的AI,甚至有些App將會是沒有AI或機器學習便無法使用的智慧型App。不過,也有些App是不明顯的AI使用者,藏身在幕後提供智慧功能。智慧型App在人與系統之間形成一個新的智慧中介層,未來可能會改變工作的本質與職場結構。
三、智慧物件,如自駕車
智慧物件是指能夠按照固定的程式模型執行任務,利用AI做出更進階的行為,以更自然的方式與周遭環境、人類進行互動,如自駕汽車、機器人和無人機等。
Gartner副總裁暨傑出分析師David Cearley表示,在受控的環境下(例如農耕及採礦)使用自駕汽車,是目前智慧物件當中快速成長的領域之一。在2022年以前,有機會看到自駕汽車在有條件限制、詳細規範且受控的狀況下行駛於道路上,但一般用途的自駕汽車,至少在未來五年內,可能還是需要有一個人坐在駕駛座,以防無預警出現技術故障。
四、數位分身
數位分身指真實世界中某個實體或系統的數位模型。未來三到五年內,以物聯網使用案例的數位分身最被看好,目前它也是市場對數位分身最有興趣的領域。
David Cearley指出,幾乎每個面向的數位表徵,將逐漸地動態連結到它們在真實世界裡的對應物,而它們彼此之間,也將互相連結並加入AI功能,藉此提供先進的模擬、營運及分析作業。負責都市規劃、數位行銷、醫療照護與工業規劃的工作人員,都將因為長期趨勢朝向一個整合式數位分身的世界發展而受惠。
五、從雲端到邊緣運算
繼雲端運算之後,邊緣運算是一種運算拓樸,能將資訊的處理、內容的收集與傳送,放在靠近該資訊來源的地點。連網與延遲方面的挑戰、頻寬的限制,再加上嵌入邊緣的功能性更佳,都有利於分散式模型。企業可在基礎架構採用邊緣設計模式,適用於有重要物聯網的元素。
David Cearley分析,若將雲端和邊緣運算視為互補關係,雲端可用來打造服務導向模型,是一種集中化控制和協調架構的運算方式;而邊緣的角色則是傳送,它可以傳送不連續、或分散式流程執行方面的雲端服務。
六、對話式平台
對話式平台將帶動下一波典範轉移,改變人類與數位世界互動的方式。轉譯內容的責任將由使用者轉移到電腦身上,在平台接收到使用者的問題或指令後,就會執行部分功能以做出回應,提供或要求輸入更多內容。
七、沉浸式體驗
對話式介面正在改變人類控制數位世界的方式,但虛擬、擴增與混合實境卻改變了人們對數位世界的看法和互動方式。
目前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市場的發展仍未成熟且具有分散化特質,雖然出現許多新奇的VR應用,但除了電玩、360度環景影片等先進娛樂功能之外,仍無法提供太多實質商業價值。企業必須檢視,有哪些特定的真實生活情境是可以用VR與AR來提升員工生產力,或用來強化設計、教育訓練與視覺化流程。
八、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徹底脫離了集中化交易與記錄保存機制,可做為老牌企業與新創發展突破性創新的基礎。雖然一開始,區塊鏈熱潮多半聚焦於金融服務業,但其實它還有許多具潛力的應用,包括政府機關、醫療照護、製造業、媒體發行、身分確認、所有權的登記以及供應鏈。但Gartner強調,區塊鏈所勾勒的遠景似乎超過現實成績,在2~3
年內,相關技術仍不夠成熟。
九、事件驅動
數位商業的核心概念,就是企業要持續保持靈敏,並做好準備掌握時機。商業事件可能是任何以數位方式註記的事物,能反映值得注意的狀態或狀態的變化,例如採購訂單的完成,或是飛機的降落。數位商業帶動了IT主管、規劃人員與架構師對採用事件思維(event thinking)的需求。
十、持續性的適應風險與信任
為了推動數位商業計畫,安全與風險管理主管必須採行一種持續性的適應風險與信任評估法(continuous adaptive risk and trust assessment;CARTA),才能以風險及信任為基礎,藉由適應性回應即時作出決策,或者是在管理風險的同時掌握商機。
David Cearley總結,十大策略科技趨勢中,前三項探討AI如何滲透所有事物,是未來5年科技廠商的主要戰場;接下來四項,聚焦整合數位與實體世界,以創造一個沉浸式的數位強化環境;最後三項,則關注當愈來愈多的個人與企業,或是裝置、內容與服務之間形成連結後,業者該如何從中獲益。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gartner-identifies-the-top-10-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