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打誤撞的意外旅程:我如何成為一位碼農》
(三) 就這樣走到了今天,然後呢?(文極長,慎入)
.
前情提要: (1) https://bit.ly/2SHjah7 (2) https://bit.ly/2u6gHCB
.
如同前文所述,三年多的新創環境裡有許多的不順遂,對我而言就像是抗壓性測試。雖然說最後狀況開始漸漸好轉、和同事們也建立了革命情感,但我知道在專業上自己還是處於捉襟見肘的狀態——新創環境資源不多,我們的經驗也不太足夠,常常在時間壓力下土法煉鋼,手上的產品就因此做得越來越像一輛拼裝車——看起來能跑、但實際上有著隨時會散掉的危險。我很想解決這些問題,自己的能力和高層給予的空間卻又不允許。
.
探索許久,最後我得出了「轉職」這個結論,目的是希望自己在更健康的環境下,學到更多業界的「最佳作法」(best practice),這樣如果未來再回到這種環境,我才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那時是2017年的年尾。
.
* * *
.
經過了5年多的磨練,那時候的我已經算是一位相當典型的「碼農」,找的自然也就是業界大公司的軟體工程師職位,目標相當清楚;那麼,我又該怎麼準備面試呢?
.
在近幾年的北美大型公司,軟體工程師的面試有標準化的趨勢,重點都放在寫程式,而且以類似的考題為導向,這造成了一個很有趣的生態——面試這些職位變得像是在考聯考一樣,大部分的工程師如果要轉職、而且以知名公司為目標,第一步就是先去找演算法題庫刷上幾百題;其中最知名的網站叫做LeetCode,只要你願意多付一點錢,他們還可以告訴你哪些題目是谷歌、臉書、微軟與亞馬遜這四大巨頭會考的。
.
憑良心講,我個人並不享受這個過程。這些考題無論難易,基本上考的是你解題的能力,而不是我認為在業界更重要的——把各種已有的解法綜合在一起、然後和團隊合作找到最能達到目標的做法。我身邊認識的多數工程師也同樣不太享受這個過程,只是因為那些大公司的福利實在太好,而甘願拼了老命去練這些考題。(不覺得很像台灣的高三學生嗎?總會聽到老師說「這一年好好忍耐用功,等考上了理想校系就由你玩四年」這類鬼話。)
.
* * *
.
要面試哪家公司則是另一門學問。那時候因為已經進入F家和G家的面試程序,心裡也做好了搬到矽谷的心理準備,甚至開始研究加州灣區的生活機能,並且朝聖一下那高得嚇死人的房價。但不知道為什麼,內心深處還是有個聲音說:波士頓也不差呀!也找幾個這邊的工作機會吧!
.
然後我就很敷衍地做了一件事:直接找網路上評價最好的軟體公司排名,看看有沒有哪家在波士頓的。這時候我注意到有家以前沒聽過的公司叫做HubSpot,總部就在離我不遠的Cambridge,做的東西我也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很奇怪的就是覺得好像可以申請看看,於是隨便在他們網站上看了看就把履歷丟了出去,連職稱都沒看清楚(笑)。
.
結果有點令我意外——履歷一丟馬上就跟HR連絡上、很快獲得現場面試的機會,面試後很快就拿到了口頭offer,從頭到尾只用了不到三個星期。因為發展實在太迅速,最後只好硬著頭皮跟HR說,我三個禮拜後還要去G家面試,可以等到那邊結果出來再發給我正式offer嗎?
.
HR倒是答應得很爽快。從言談中得知,其實他們還蠻常碰到這種需要搶人的狀況的,早就處理得駕輕就熟啦。
.
* * *
.
2018年三月底,我抱著送死的決心飛到山景城的G家總部面試,最後也不意外的鍛羽而歸。有趣的是,這件事情那時候並沒有讓我很挫折,只因為比起灣區,我內心還是對波士頓有稍微多一點的好感。
.
於是我回到了波士頓,開開心心地接受了HubSpot的offer、告別了充滿愛恨情愁卻仍然有點不捨的那家新創。接下來做的第一件事情當然不是馬上開始新工作,而是先放自己兩個月的假,用了其中42天去壯遊。相關文章可參考《2018大旅行》系列文( https://ltsoj.com/tag/Grand%20Trip )。
.
就這樣開心放蕩了兩個月。2018年7月初,我才開始在新公司的工作。
.
* * *
.
HubSpot的產品核心是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簡稱CRM),從10幾年前的新創,一路成長到當時有超過500人的研發部門。在這樣規模的公司裡,我的加入就像是成為一顆小螺絲釘,在這部偌大的機器裡管好自己的小角落。
.
身為一個已經有6年經驗的工程師,又經歷過大公司與小公司的磨練,上手新工作應該是輕而易舉吧?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
.
HubSpot是一家給予工程師極大權限的公司,任何一位工程師都可以不經過任何人同意,直接改動產品的程式碼並且放到線上給客戶用;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像金正恩一樣,隨時可以按下核彈發射的按鈕(誤)。這意味著每個工程師都被賦予了很大的決策權,同時當然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至於這些決策(從程式怎麼寫、要做到什麼程度、寫好後如何發佈,到發佈之後如何和用戶溝通)怎麼做才對?這就取決於你對這家公司內部系統(無論是技術上或組織文化上)有多了解。這是為什麼幾乎每個同事剛加入時,都得經歷過一段不短而且充滿挫折的適應期。
.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個人非常喜歡擔任決策者的角色,但過去三年半在前公司那種「上面說什麼就做什麼」的運作模式,已經深深影響了我當時的工作風格;因此,如何重新把自己調回一個更獨立的角色,並且找到新環境中的生存之道,是我加入HubSpot之後持續面對的挑戰,甚至直到已經入職一年半的今天都還是如此。
.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已經來到了「現在進行式」。這個仍然在發展中的故事,接下來的情節會是什麼?
.
* * *
.
「軟體工程師這個職業,我到底還會做多久?」我常常這樣問自己。
.
如果用旅行來做比方,我現在就像是在走在一條計劃以外的路徑上。這條路上風景其實還不錯,走起來也算平坦舒服,路旁設施完備,幾乎要什麼有什麼,前面更有著很大的空間等著我去探索。要我一直這樣走下去,發掘路上更多計畫之外的美好,我想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問題。
.
然而,我也仍然記得自己最早的熱情所在:想要了解並且接近這世界各地的人事物,並且將自己所見到的和人分享。這個目標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像是童話故事中的遙遠國度,你不見得講得出它的具體位置,甚至不確定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但你知道就是它促使你踏上了這段旅程。
.
我認為這兩條路並非完全沒有交集,最理想的情況或許會是:我一邊沿著前者邁進的同時,一邊發現它也正在帶領我一步步向後者接近;但也有可能我最終必須在某個時間點停下腳步,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改變方向。總之接下來究竟會如何發展,我自己也不知道。
.
* * *
.
話說回來,雖然辦公室裡的碼農生活常常讓我覺得離世界越來越遠,最近我卻有了不同的想法:軟體工程師現在可是許多國家都有需求、而且少數不太受文化差異限制的職業(畢竟大家寫程式還有溝通用的大多還是英文啊)。也許我現在擁有的這份職業,未來會是將我帶向遠方的那雙「隱形的翅膀」呢(不好意思快選舉了,腦中一直浮現政治梗,哈哈)!
.
(全文完)
.
(圖為我貼滿地圖的辦公室座位,說明了我雖身在公司裡,心卻常常在遠方的某個世界角落,哈哈。)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ubspot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Betty 貝蒂的行銷.商業.交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什麼是HubSpot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Hububbl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hubspot是什麼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hubspot是什麼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hubspot中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hubspot是什麼 在 hubspot中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hubspot是什麼 在 Betty 貝蒂的行銷.商業.交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被公司派去聽由 HubSpot 所舉辦的 Inbound Taiwan 2019 集客式行銷 先行者論壇 活動,可惜早上被臨時抓去與 Salesforce Global 開會而錯過早上的場次,下午場先開箱分享由 Google 大中華區行銷客戶經理 Eddie 的內容!
1. 台灣消費者熱愛線上購物 (72%用線上購物)
.
2. Google 搜尋量60%來自平板手機
.
3. 每天有15%關鍵字是前所未見的,所以根本無法預測
.
4. 消費者的搜尋習慣在改變:從關鍵字到自然對話
.
5. 用圖片搜尋資訊 by using Google Lens:資訊量變大怎麼應對?
.
6. Cisco: 82% 預計2021觀看影片流量會佔全球網站的流量,因為人對動的東西有吸引力
a) Google > Youtube > Facebook > Baidu
b) 2018 臺灣YouTube元年,每次的觀看人數首次超越電視,且重度用戶不斷地在成長,全球很多熱門電視節目搬上了YouTube
c) 臺灣21%網路使用者研究品牌和產品資訊的平台,並在平台上學習語言、技能
.
7. 行動趨勢、影片趨勢正在上升,我們應該要:
a) 分類與掌握目標受眾
b) 提高成效
c) 目標受眾
.
8. 5年前只要掌握人口統計資料,現在要掌握時間、裝置、搜尋詞、時區、所在地、收入、人生大事、
a) 曝光期:性別年齡、興趣愛好、自定義愛好(下載的APP, 搜尋什麼網站)
b) 考慮期:人生大事、潛在客戶期
c) 行動期:潛在客戶期、自定義客戶群
.
各位可以進到 Google Chrome 查看自己被 Google 貼的標籤(講者特別告誡,開啟網頁時最好自己看,因為他的同事一打開顯示的標籤是 P 開頭 XD)
.
9. 現在用戶訊號、評估分析、分類,需要即時發生呈現給客戶
.
10. 星巴克平均願意花2萬元獲得一位客戶,而一位客戶的 LTV 也是約兩萬,所以只要消費者願意消費到高於2萬,星巴克就會獲利 e.g. 靠周邊商品
.
11. 可以用一站式廣告平台打到 TA
.
12. 成效優化
先搞清楚正確的評估指標,要知道你的轉換目標是什麼,並追蹤轉換(當客戶進到你的網站,你期待消費者做什麼?)
.
e.g. 熱融膠客戶,Google 在網站上幫忙加上以下三點,單量開始源源不絕:
1. 點擊聯絡電話(埋代碼,掌握用戶)
2. 瀏覽時間(區隔客戶分層)
3. 瀏覽超過三頁以上
正確掌握廣告成效,快速進行優化調整,不再只靠猜測(Google ads 初宗轉換、Google Analytics 網站流量監測)
.
13. 把握 AI 人工智能趨勢 >> 智慧型廣告
支離破碎的意願時刻是人力無法負荷的巨量資料
e.g. 飯店業,同時三個人在搜尋,飯店要如何同時滿足這三人的需求?
1) 智慧型廣告 = Audience Data + Machine Learning
回應式多媒體廣告,系統智能地打中TA
可以把很多個不同的廣告標題、文案,自動針對不同的用戶做排列組合,顯示給受眾看 e.g. 一號標題+三號文案
2) 動態搜尋廣告
網站有很多內容,可以做全網的爬蟲,並排列組合客戶可能會喜歡的
3) 智慧型出價
智慧廣告素材與智慧出價,適合彼此搭配
即使在睡覺,廣告系統也能AI自動跑
.
14. 提升用戶網站體驗,速度為王
15.3s 行動網頁平均載入時間、每延遲一秒,流失轉換量20%
測試網站速度小工具:https://www.thinkwithgoogle.com/intl/zh-tw/feature/testmysite/
Google Trend 可以變成螢幕保護程式!超方便!!
https://trends.google.com/trends/hottrends/visualize?nrow=4&ncol=4&pn=p12
#googleads #googleanalytics #inboundmarketing #marketing #youtube #googletrends #googlesearchconsole #googlechrome #machinelearning #smartmarketing
hubspot是什麼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亞洲旅行日記(3):拜訪東京辦公室(下)
(前情提要:https://www.facebook.com/lifetimesojourner/posts/441113810085905)
.
十幾個人浩浩蕩蕩的穿過東京下班時間的車水馬龍,來到隱身於八重洲口附近小巷中、號稱擁有北海道直送海鮮的居酒屋ときしらず。才一坐下來,同事立馬豪爽的把生魚片、燒烤和清酒點了下去,接著氣氛很快就熱絡了起來,和半個小時前在辦公室裡的緊張感截然不同。幾點觀察:
- 同事們很熱心地教我們這些「歪果人」各種餐桌文化,例如服務生把鮭魚卵一匙接著一匙淋在飯上時,要跟著喊「おいさ」(oisa)。
- 足立桑在叫女性服務生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直呼「お姉さん」(onesan),這是否是和某些華人圈子近年來流行叫服務員「姐姐」是類似的概念呢?
- 吃到一半,桌邊突然出現了面容姣好的年輕女子,我隔壁的男性同事和她對話幾句之後5000日圓就掏出來了,買了幾包裡面不知道是什麼的小東西。後來一問,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解酒藥啊。(其他同事不斷的虧他:「他是因為看那個妹很正才買的啦!」)
.
居酒屋結束後,眾人又移師到附近的德國小酒館フランツィスカーナー バー&グリル繼續二次會。日本同事們大多年紀和我接近、英文流利而且非常敢講,藉著工作、日劇和偶像宅等話題,我們很快就聊開了。我也順勢問起他們在亞洲這邊的工作情況,以及公司在亞太地區的運作。
「請問東京這邊在招人的時候會考慮英文程度嗎?我感覺你們所有人英文都超好的!」
「不一定。」從新加坡來出差的部門主管說,「其實在這邊工作和客戶當然都是講日文,英文反而沒那麼重要。」但他接著又馬上補充,「但有一件事情上英文很重要,那就是公司內部的訓練課程,至少要英文的課程聽得懂、有辦法閱讀內部文件。這才是最需要英文的地方。」
長知識了。原來外商公司之所以重視英文,主要是為了內部溝通啊!明明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以前從來沒想通過呢?
.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當天一位銷售工程師(sales engineer)的對話,他是全東京辦公室唯一一位工作上需要寫code的人。同樣身為碼農,彼此之間的共通語言讓我們相談甚歡,聊到最後他甚至乾脆把電腦打開來,直接demo給我看他做的東西。
「我自己寫了個HubSpot和Line的整合(integration),客戶在Line上面發的訊息會被自動帶入HubSpot的系統中。」
「欸我覺得這個超酷的!而且不只是日本,台灣人也用Line,有Line的整合一定對亞洲市場很有幫助!」
這整個有讓我驚豔到——平常在美國總部裡工作,知道公司產品有上百個整合應用(gmail、slack、facebook、zendesk等),但卻從來沒有想過,一個產品要在另一個市場生存,需要的不只是i18n和l10n(國際化與在地化),有時候還得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不同的整合應用!只能說可能人在美國待久了就會不小心過得太安逸、以為全世界就是用這裡的規則在運作吧。
相較於我因為被驚豔到而興奮不已,工程師同事維持一貫的的冷靜沈著,讓人感覺這對他而言不過是「正常發揮」。
.
晚上十點半,告別了熱情的同事們,我一個人走在日本橋附近人潮已經退去、招牌一一熄滅的小巷子裡,想著剛剛這幾個小時的經歷。本來以為只是來當觀光客隨便打擾一下,誰知道後來卻被請客吃了大餐(感恩公司、讚嘆公司XD)、和同事聊了這麼多,甚至順便連都柏林與新加坡的同事都搭上線了呢?
身為一個一天到晚想著要到處亂跑(套用家父對我的評語)、比起和電腦對話更渴望與人交流的人,我有時候對於自己的工程師職業覺得會有點悲觀,擔心自己會就這樣繼續被關在美國總部的電腦螢幕前、一直寫code直到退休為止;然而,這趟意外的「自費偽出差」,卻讓我看到了一線曙光——認識了亞太地區的同事們、稍微體驗到了一點這裡的辦公室文化,最重要的是那個驚艷到我的line整合demo,讓我意識到即使身為成天埋頭寫code的碼農,我的工作與美國以外的世界未必如此遙遠。
hubspot是什麼 在 Hububbl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536 個讚。 hububble 是一間專注於行銷自動化的數位顧問公司,溫暖與個人化的溝通才是與客戶建立關係的價值, ... HubSpot 與Salesforce 的比較:2022 最佳CRM 的代表. ... <看更多>
hubspot是什麼 在 hubspot中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hubspot中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hubspot中文,hubspot是什麼,hubspot台灣,hubspot評價在Youtube上2022年 ... ... <看更多>
hubspot是什麼 在 什麼是HubSpot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HubSpot CEO - Brian Halligan 用「生態」來比喻集客式行銷:動物會自然的往有水有食物的地方聚集,只要你的網站具備可以吸引顧客的條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