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教練為什麼要學肌動學?】
.
以下這些名詞,可以稍微檢測自己對肌動學的了解:
.
「arthrokinematics, osteokinematics, kinematics, 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 creep, antagonist, length-tension curve, lumbopelvic rhythm…. 」(文章的最後還有更多名詞)
.
「醫師的養成教育裡面沒有『肌動學』,但我認為對有在處理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等的科別,包括復健科、骨科等,如果能對肌動學有基礎的概念,那個醫師會變超強」
.
「教練們常說受傷要找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我們對於『動作分析』及『運動治療』的擅長,而這兩種能力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肌動學」
.
最近剛跟幾位朋友,進行完肌動學的讀書會,讀的是物理治療系在肌動學課程的指定參考書。其中兩位朋友,分別是疼痛科跟復健科醫師,都很認同肌動學的重要性,我也認為肌動學對「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運動訓練」等領域的專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寫了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
🔸 什麼是肌動學?
肌動學(Kinesiology),簡單來說,是「人體動作的知識(the study of human movement)』。更詳細的說法是「探討肌肉骨骼系統的結構及功能,以及肌肉骨骼系統在生物力學如何應用」的學問。
.
物理治療師,普遍是在沒有影像學檢查或動刀下,就要直接分析病人的問題、可能的診斷。因此,「所有的骨頭跟肌肉的位置、每個肌肉會產生什麼動作、關節是如何移動、會影響到什麼軟組織、由哪個神經所支配、會與其他肌肉怎麼合作等」,都是必須從肌動學,習得的知識。
.
🔸 物理治療師的腦袋在想什麼?
肌動學就是讓我們腦中有一個畫面,想像「病人受傷時,身體裡面的肌肉骨骼系統發生了什麼事情。」
.
心裡想的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可能是femoral head 做的inferior glide limited,而abnormal arthrokinematics來自iliopsoas的spasm,spasm/guarding可能是在lumbopelvic stability不足所導致」。
.
最後,這個深蹲時,髖關節會痛的病人是需要做腰椎穩定的訓練。
.
也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是因為adductors longus 需要很大的 eccentric control,而eccentric contraction產生的張力又大於concentric時,因此在下降時會痛,上升的過程不會痛,而adductors 的 tendon反覆拉扯造成pubic symphysis的irritation」
.
同樣都是深蹲時髖關節會痛,這個病人則可能需要先由醫師做些消炎、止痛的處置,再配合其他離心訓練。
.
🔸 學肌動學對不同角色的好處?
.
✔ 對於醫療人員來說(治療運動傷害、肌肉骨骼疾病的),可以了解:
*同樣是髕骨肌腱炎,為什麼復健訓練的動作不同?
*怎麼透過伸展、關節鬆動術,來牽動五十肩沾黏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棘上肌肌腱在什麼情況下受力最大?
.
舉例來說,骨科醫師針對十字韌帶斷裂,可能會進行手術來重建韌帶,但十字韌帶之所以受傷可能來自關節穩定性不足、肌力等,要分析或找出受傷的原因,肌動學就是那個橋樑。
.
「注射、手術、藥物等,大多是在處理受傷造成的結果,但要找到受傷的原因,必須從動作的分析、了解身體怎麼產生動作、軟組織跟骨頭是怎麼交互作用等」
.
✔ 對於教練、訓練師來說:
*肌肉擺在什麼長度下力量最大?
*髕骨在膝蓋彎曲多少度,接觸面積最小?
*訓練臀中肌的蚌殼訓練,為什麼讓髖擺在45度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針對不同運動項目,怎樣的訓練可以讓身體發揮最大的效率?
.
🔸 重點整理:
*醫療上,肌動學是分析跟評估「肌肉骨骼疾病」、「運動傷害」很重要的武器
*訓練上,肌動學是能了解各個動作的優缺點、特性、哪些能做、哪些效果好
*專業之間的差異,就是對各個領域或科目,鑽研的深度不同,例如,物理治療師的肌動學、醫師的病理學、藥師的藥理學、教練的訓練法
*開始唸肌動學吧!
.
.
下面的專有名詞,可以測試一下對肌動學暸解的程度:
arthrokinematics、osteokinematics、concave-convex rule、scapulohumeral rhythm、kinematics、kinetics、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creep、viscoelasticity、agonist、antagonist、synergist、stabilizer、mover、length-tension curve、active insufficiency、passive insufficiency、lumbopelvic rhythm、concentric、eccentric、isometric、isokinetic、isotonic、sliding filament theory、golgi-tendon organ、muscle spindle、recruitment、force-couple等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肌動學 #運動 #動作 #運動傷害 #運動員 #動作分析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醫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kinesiology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exercise #sportsinjury #training #movement #doctor #athlete #motionanaylsis #CSCS
isotonic肌肉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幾年你有發現到台灣氣候炎熱時間越來越長,寒冷日子越來越短了嗎?即使在晚上戶外運動也開始覺得不再像以往涼爽了。因此注意到汗流得比以前更多,是否有一種感覺:「很好!一定代表我這次運動比以前更努力,肯定我身體體脂肪燃燒了更多了!!!」
有沒有為自己的認真感到驕傲呢?
.
你真的很認真
.
很努力
.
但營養師想問你....
.
.
你還要苦行僧多久?
.
營養師這麼說是有原因的,雖說運動不免會有辛苦,特別當運動強度高的時候,然而推高運動強度這是需要的!因為對於身體來說,適度頻率的提高強度是推動身體進步的動能,持續低強度運動改變身形的效果是較弱的[註1]。
.
但你知道嗎?就楊營養師觀察,很多人以為自己每次運動時已經盡最大能力了,但透過諮商後我發現其實還沒有!經常會有一些飲食因素導致運動期間提早疲勞了。
.
最常見的因素之一例如「你運動中的飲品是喝什麼?」
為了避免偏誤,楊營養師再從粉絲團的調查活動中發問,以最常見的運動飲料與常溫開水來調查,不到24小時收到642個調查回覆,11%網友回覆運動飲料,高達88%網友回覆常溫白開水。
那到底喝什麼好呢?
.
首先先評估自己是中高強度以上的運動還是中低強度運動,前者的話建議喝運動飲料 (例如:寶礦力水得),後者可以喝低糖運動飲料(例如:ion water)。為什麼?
.
中高強度運動時除了消耗肌肉肝醣為主外,外來的糖類也可提供運動中所需的能量,能讓你感到比較舒服,減緩運動中的疲勞感上升,讓你可以達到運動強度目標。
.
學者Chryss Anthopoulos, & Williams[註2] 早在1997年就有一篇研究指出運動中喝運動飲料與只喝純水兩組在中高強度運動下,喝運動飲料組(125分鐘)比起喝純水組(115分鐘)更延長了運動到力竭的時間,而運動前有吃碳水化合物+喝運動飲料的表現更加優於前面兩組(147分鐘)。
.
這代表了,各位原本運動很認真挑戰自我但只喝水的朋友們,其實你們還可以有更好的向上進步空間,就只缺在改變觀念這一步而已。試試看!用更輕鬆的姿態挑戰更好的自己吧!
.
而低糖運動飲料含有適度糖來幫助電解質被吸收,且有更快水分吸收優於只喝純水的狀況,適用在中低強度運動或炎熱環境下戶外活動。
.
Bonetti與他的同事2010年一個實驗中發現,在中低強度運動下,攝取低糖含鈉的運動飲料組維持運動中的血糖比喝純水組更穩定表現(純水組的血糖是逐步一直下降),且在中低強度運動下,力量輸出表現優於喝純水組,且與正常糖濃度6%含鈉的運動飲料組的表現比是差異不大的。
.
可能有的人會害怕運動中攝取糖是否會導致熱量過剩而變胖,其實只要認真維持運動強度,這些糖大多會成為過程中的能量被消耗掉,而且更重要的是「運動中少量的糖與鈉讓你運動起來更舒服,疲勞感較低就能幫助我們更容易維持運動強度甚至推高運動強度」這樣要達到塑身的效果才佳。若你在運動中只喝純水,運動疲勞感上來,讓你推高運動強度的時間縮短,甚至提早放棄持續運動強度,就算推高運動強度最終都會疲勞,但高強度後的疲勞收穫是優於低強度疲勞的,讓自己一直處在進步緩慢的低強度疲勞這不就是在當一個苦行僧嗎?
.
即使真的還有些沒消耗完的糖,當在結束運動後,人體是處於剛接受運動挑戰過後微受損狀態,為修復剛剛運動過後受損的細胞,將沒喝完的運動飲料喝完並多搭配額外的醣類食物與蛋白質食物盡快攝取,可以促進修復,並且盡快在30分鐘內攝取可避免囤積到脂肪細胞,也是一舉兩得的辦法。最後,楊營養師也提醒,安排好均衡飲食與運動前的補充,是促進維持高水平運動表現重要的要件,如此搭配適合自己的運動補給策略才有加分效果。 #若對個人運動飲食安排有疑問者建議請先諮詢運動營養師。
資料來源:
註1. Vissers, D., Hens, W., Taeymans, J., Baeyens, J. P., Poortmans, J., & Van Gaal, L. (2013).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in overweight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8(2), e56415.
註2. Chryssanthopoulos, C., & Williams, C. (1997). Pre-exercise carbohydrate meal and endurance running capacity when carbohydrates are ingested during exerci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8(07), 543-548.
註3. Bonetti, D. L., Hopkins, W. G., & Jeukendrup, A. (2010). Effects of Hypotonic and Isotonic Sports Drinks on Endurance Performance and Physiology. Sportscience, 14.
isotonic肌肉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幾年你有發現到台灣氣候炎熱時間越來越長,寒冷日子越來越短了嗎?即使在晚上戶外運動也開始覺得不再像以往涼爽了。因此注意到汗流得比以前更多,是否有一種感覺:「很好!一定代表我這次運動比以前更努力,肯定我身體體脂肪燃燒了更多了!!!」
有沒有為自己的認真感到驕傲呢?
.
你真的很認真
.
很努力
.
但營養師想問你....
.
.
你還要苦行僧多久?
.
營養師這麼說是有原因的,雖說運動不免會有辛苦,特別當運動強度高的時候,然而推高運動強度這是需要的!因為對於身體來說,適度頻率的提高強度是推動身體進步的動能,持續低強度運動改變身形的效果是較弱的[註1]。
.
但你知道嗎?就楊營養師觀察,很多人以為自己每次運動時已經盡最大能力了,但透過諮商後我發現其實還沒有!經常會有一些飲食因素導致運動期間提早疲勞了。
.
最常見的因素之一例如「你運動中的飲品是喝什麼?」
為了避免偏誤,楊營養師再從粉絲團的調查活動中發問,以最常見的運動飲料與常溫開水來調查,不到24小時收到642個調查回覆,11%網友回覆運動飲料,高達88%網友回覆常溫白開水。
.
那到底喝什麼好呢?
.
首先先評估自己是中高強度以上的運動還是中低強度運動,前者的話建議喝運動飲料 (例如:寶礦力水得),後者可以喝低糖運動飲料(例如:ion water)。為什麼?
.
中高強度運動時除了消耗肌肉肝醣為主外,外來的糖類也可提供運動中所需的能量,能讓你感到比較舒服,減緩運動中的疲勞感上升,讓你可以達到運動強度目標。
.
學者Chryss Anthopoulos, & Williams[註2] 早在1997年就有一篇研究指出運動中喝運動飲料與只喝純水兩組在中高強度運動下,喝運動飲料組(125分鐘)比起喝純水組(115分鐘)更延長了運動到力竭的時間,而運動前有吃碳水化合物+喝運動飲料的表現更加優於前面兩組(147分鐘)。
.
這代表了,各位原本運動很認真挑戰自我但只喝水的朋友們,其實你們還可以有更好的向上進步空間,就只缺在改變觀念這一步而已。試試看!用更輕鬆的姿態挑戰更好的自己吧!
.
而低糖運動飲料含有適度糖來幫助電解質被吸收,且有更快水分吸收優於只喝純水的狀況,適用在中低強度運動或炎熱環境下戶外活動。
.
Bonetti與他的同事2010年一個實驗中發現,在中低強度運動下,攝取低糖含鈉的運動飲料組維持運動中的血糖比喝純水組更穩定表現(純水組的血糖是逐步一直下降),且在中低強度運動下,力量輸出表現優於喝純水組,且與正常糖濃度6%含鈉的運動飲料組的表現比是差異不大的。
.
可能有的人會害怕運動中攝取糖是否會導致熱量過剩而變胖,其實只要認真維持運動強度,這些糖大多會成為過程中的能量被消耗掉,而且更重要的是「運動中少量的糖與鈉讓你運動起來更舒服,疲勞感較低就能幫助我們更容易維持運動強度甚至推高運動強度」這樣要達到塑身的效果才佳。若你在運動中只喝純水,運動疲勞感上來,讓你推高運動強度的時間縮短,甚至提早放棄持續運動強度,就算推高運動強度最終都會疲勞,但高強度後的疲勞收穫是優於低強度疲勞的,讓自己一直處在進步緩慢的低強度疲勞這不就是在當一個苦行僧嗎?
.
即使真的還有些沒消耗完的糖,當在結束運動後,人體是處於剛接受運動挑戰過後微受損狀態,為修復剛剛運動過後受損的細胞,將沒喝完的運動飲料喝完並多搭配額外的醣類食物與蛋白質食物盡快攝取,可以促進修復,並且盡快在30分鐘內攝取可避免囤積到脂肪細胞,也是一舉兩得的辦法。最後,楊營養師也提醒,安排好均衡飲食與運動前的補充,是促進維持高水平運動表現重要的要件,如此搭配適合自己的運動補給策略才有加分效果。 #若對個人運動飲食安排有疑問者建議請先諮詢運動營養師。
資料來源:
註1. Vissers, D., Hens, W., Taeymans, J., Baeyens, J. P., Poortmans, J., & Van Gaal, L. (2013).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in overweight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8(2), e56415.
註2. Chryssanthopoulos, C., & Williams, C. (1997). Pre-exercise carbohydrate meal and endurance running capacity when carbohydrates are ingested during exerci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8(07), 543-548.
註3. Bonetti, D. L., Hopkins, W. G., & Jeukendrup, A. (2010). Effects of Hypotonic and Isotonic Sports Drinks on Endurance Performance and Physiology. Sport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