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
蘭布拉大道(La Rambla)是巴塞隆納重要的指標之一,同時也是商店街,絡繹不絕的旅客來來往往,街頭上的小販、人行道上的餐桌椅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這次小編要介紹給大家一間美食餐廳(攤販)─Ramblero de la Boqueria。
坐落於蘭布拉大道上的市集內,看似普通的店家隱藏著驚人美食料理,挑動你的味蕾。
店家有提供簡體中文菜單,小編點了牛排五分熟,抱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品嘗。切了一小口吃,忍不住接著第二口,第三口。小編沒有吃過真正頂級的牛排,但與台灣的牛排館(王X集團)相比美味好幾倍,真心不騙!
海鮮料理也是令人驚艷,非常新鮮,吃起來沒有腥味,份量夠實在!
這餐吃下來價格不算便宜,至少台幣700以上,但非常值得。有計畫前往巴塞隆納的朋友們,可以順路來品嘗。
Plaça Sant Josep, 16, 08001 Barcelona, 西班牙
la rambla中文 在 胡嘎的馬德里鬧城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遊記_Barcelona_兩天兩夜_06-08 Julio 2015_十年後再見高第🙇] (流水帳的極致表現,勿亂入,可直接看美圖...)
週一清早,我和週末陸續從新加坡與台灣飛來馬德里的S與C搭上高鐵,要到巴塞隆納和從南法渡完蜜月的N與她先生(好不習慣這樣稱呼J)會合,展開我們的小旅行。
這次是第四次造訪巴塞,還是一樣興奮!
老人回憶的分隔線_ _ _ _ _ _ _ _
第一次去是2004年底在荷蘭交換學生時,我和墨西哥好友L一起受邀到樓友N在西班牙西邊沿岸大城Vigo的家共渡聖誕、接著跨年則受樓友O和I之邀在馬德里與學姊P一起渡過;於是在聖誕到跨年間,我和L決定到巴塞旅遊。當年走了桂爾公園、進了聖家堂、逛了La Rambla、在海灘留影、還去了西班牙村。
第二次去則是2013年飛來和阿卡一起生活時,我飛進巴塞,阿卡來接我,待了一天一夜才回馬德里;那回我們在舊城區享受迷路、坐在海邊喝啤酒、晚餐去卡爸生前和卡媽每到巴塞必吃的『七道門』餐廳吃了好吃的魚。
第三次則是去年聖週假期,由於卡媽那時住在加泰隆尼亞沿海小鎮,我們就趁拜訪她期間開車溜到巴塞逛逛,先去卡媽出生的小公寓樓下憑弔(就在聖家堂旁邊!!但我這回才知道:卡媽竟然是在聖家堂受洗的!!如果是降我也願意受洗的!!)、漫步Gracia散步大道、在Vincon家飾店拍了好多照、一路走到舊城區老糕餅店買甜點吃了作結。
流水帳達人的分隔線_ _ _ _ _ _ _ _
這回有在巴塞唸書生活近兩年的S帶路,我們行程相當充實豐富!(本人也是有做功課,事先拜讀了官方導遊的書!) 咱們週一先到百年老店Granja Viader吃巧克力和鮮奶油當早餐(老實說我比較喜歡馬德里百年老店Malloquina的鮮奶油,不過個人口味不同啦)、逛La Boqueria市場、到皇家廣場與蜜月檔會合,逛哥德區、路上吃了個好吃的商業套餐、看主教堂、音樂廳(可惜沒開放)、遠觀加泰隆尼亞廣場(太熱了走不過去),晚餐前經過Casa Milá和Casa Batlló膜拜(回來後阿卡還問我比較喜歡哪一個?嘿嘿...我跟他偏好一樣!),在Rambla de Catalunya喝杯酒等晚餐桌子(後來阿卡和卡媽都說這條街是他們在巴塞的最愛!他們覺得最有charm!),到S讀書時最愛的tapas餐廳Cervecería Catalana吃tapas吃到翻掉完美結束這一天。(真的好吃!尤其是一走進去就聞到台灣海產攤的味道,有莫名家鄉味!)
週二沒別的,膜拜高第的一天。上午桂爾公園,午餐在另一家S的愛店繼續觀光客發功tapas吃到飽,下午聖家堂、誕生立面登塔。也許我記憶已不可靠,但記得十年前我是爬樓梯上去的,而且樓梯是沒有那鐵扶手的,整個就是超級torture啊!這趟是搭電梯上塔,但走樓梯下樓時大家還是唉唉叫,因為真的會有走不完的莫名恐怖感... 不過可以看到高處的細節,還是相當值得。晚餐我們五人和S的同學一家人以及一位會講中文的巴塞朋友小弟在『七道門』晚餐,服務和食物依舊到位,只是沒有阿卡在旁邊,吃起高檔美食總覺得少一味啊!(唉這話說給他聽他可感動了~)
第三天咱們一早啟程返馬德里。
感嘆的分隔線_ _ _ _ _ _ _ _
老實說,我還是很喜歡巴塞,不要說高第了,首先靠海就先加10分、飲食方式還是保有地中海飲食傳統(多蔬菜多魚多海鮮)、夏天天氣比40度的馬德里低10度再加10分,總分破百!所以我總是對阿卡嚷嚷說我要搬去巴塞住!(阿卡20出頭時的輕狂歲月有六年是在巴塞渡過的) 但這回來到巴塞,真的深深感到巴塞快被過量的遊客搞得失去原味了!
出發前就聽S唸了一篇報導說,巴塞居民不滿前市長只注重與旅遊業相關的建設、罔顧當地居民權益,因此新市長要就此整頓觀光法規與措施,Boqueria市場甚至要限制遊客在特地時間進入,未來要蓋新飯店也要等新的市政府團隊擬定計畫,只得建在觀光客尚未飽和的區域。
這次十年後重返Boqueria,印象真的大不同,多了20攤一模一樣的水果果汁攤... 以前我和L來時一切都新奇有趣,最後我們是被被剝了皮的完整兔子嚇出去的... 這次進來看到九成五都是觀光客,我們自己都討厭起自己,更別說當地居民了...
回來後跟卡媽和阿卡聊天,又找了報導看,才知道攤位老闆們不滿過多的遊客排擠到以前都來市場買食材的當地人和餐廳業者,真正的客源流失,只好紛紛把攤位租或賣給那些想做觀光客生意的人,因此市場的靈魂慢慢流失...
至於La Rambla大道也是,以前步行區是花市、報攤,甚至有賣鳥賣動物(這個就有點不animal friendly所以先撤了,但阿卡當年朋友送他的蜥蜴他就是拿來這兒送人的),現在還是有花,但卻多了些如磁鐵的紀念品等,我們也看到住戶掛布條抗議遊客...
因此我終於了解阿卡說他搬回來馬德里的理由,因為巴塞真的好滿,不論是遊客還是趨勢或發展;馬德里因為發展比較慢、潮流來得比較慢、遊客相對少很多,還有很多機會和可能性,可以看到很多事情從沒有到有的過程。
結論是,因為很喜歡巴塞不希望她失去自我,但若不迎接觀光客又沒有收入,真的要看新市長怎麼在這dilemma中做管理;我們就當個好旅客,買票去聖家堂讓它快快建好、多在當地老店家消費支持老店生存!然後我要說,我愛馬德里!馬德里除了夏天40度會發瘋外,住久了真的發現她有點不思議了!(可是以後有存錢我還是要在海邊買房子啦~放棄Barcelona的話,我要朝San Sebastián努力,以後好朋友們夏天都來我家大吃pintxos吧!)(顯示為有夢最美...)
la rambla中文 在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 行道樹之王 - 陰影香蕉
西班牙乃至於整個歐洲最常見的行道樹莫過於這種稱為Plátano de sombra的樹,中文直翻正如標題寫的陰影香蕉XD 不過這種樹不產香蕉! 它產的是過敏原!! 這樣的樹其實中文名稱為懸鈴木啦~ 其中一種又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法國梧桐。
懸鈴木是落葉喬木,樹相高且隨便怎樣修剪它都可以隨便活,可塑性很高,還可以全部連在一起,不僅因枝葉茂密利於夏天遮蔭,冬天落葉後又能讓陽光不被遮擋可穿透林間,易於透光,也不會積雪,因此可以說是行道樹之王。西班牙舉凡著名的觀光大道如馬德里的Paseo de Prado普拉多大道,巴塞隆納的La Rambla蘭布拉大道等,都因為有它的身影點綴讓這些大道變得更有魅力!
在西班牙常見的懸鈴木可分兩種,一種為二球懸鈴木,通稱為英桐,一般比較矮小,其由來已經不可考,據說最早出現是在西班牙,是一種一球懸鈴木的美桐跟三球懸鈴木的法國梧桐混種過後的雜交種(1+3後除以2的概念XD);另一種常見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法國梧桐,其枝幹粗壯且高,通常可高達數十公尺。雖然稱它們為梧桐,不過這跟梧桐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喔!
老實說,這三種懸鈴木外觀實在太難分了XD,不過大家走在路上可以稍稍看一下,枝幹末梢上如果掛兩顆果實的就是二球風鈴木(英桐),掛三顆果實的就是三球風鈴木(法國梧桐),如果不想分,就統稱陰影香蕉吧! XD 反正在即將到來的日子裡,不管幾球它就是無可避免的過敏原!!!
*鄉民對植物不甚了解,內容皆參考維基百科以及網路資料,因此若有勘誤還請多指教!
la rambla中文 在 BARZA 18 La Rambla藍布拉大道五個必訪景點巴塞隆納旅遊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