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專業建築師團隊篇 (上)
竹,可不只蒸竹筒飯好香好好吃!在許多國家,竹子早已發展成優良的建築材料啦🎋
過去我們也與臺灣竹會合作推出「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一書,推廣竹子運用的多元發展!(偷偷工商:各大書局都還有販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速速打包回家唷~😉)
今年我們與「臺灣竹會」再次攜手合作辦理「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 邀請專業建築師與學生團隊各六隊進行創作,系列作品將分四期呈現,並在 #嘉義阿里山林業鐵路 沿線地區展出!🌸學生們的作品正在設計階段,但設計師們正如火如荼的製作中囉!今天先偷偷露出3件設計師作品給大家瞧瞧,竹子是如何變身成兼顧實用、社會、美學、耐候的竹構築!👍
-|拾光隧道|-
三種拱形,共同交織出穩定的結構,並創造出鐵軌般的光影,讓人回想起過往鐵軌運送木頭的影像,遺落的美好時光浮上心頭。
-|精靈之境‧竹構芒果小茶屋|-
以嘉義市製材所廣場中一群芒果樹為發想,形狀彷彿一顆臺灣土芒果墜落在大地的懷裡!吹著微風涼爽愜意,喝著嘉義山頭氣的烏龍茶~Ce la vie!
-|翩翩|-
阿里山蝴蝶共有194種,佔全臺灣種類將近半數!設計師將蝴蝶飛舞的意象轉化為抽象空間,透過竹構看見翩翩的蝴蝶,也看見阿里山獨特的蝴蝶生物多樣性。
🌟是不是不過癮呢!更多作品將於10月中展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期待與本尊合拍美照唷!
#臺灣竹會/Taiwan Bamboo Society
#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
#bamboonow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
「la vie美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Chez la V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Apple Hair Design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東森自然美La vie 美學|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La vie Jess 婕絲美學-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EP27_完整版】 的評價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FIFI x JOB 台中私密處除毛/無痛清粉刺/美睫/紋繡眉眼唇 的評價
- 關於la vie美學 在 寶格麗飯店御用建築師與義大利頂級傢具Poliform強 ... - Pinterest 的評價
la vie美學 在 Chez la V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One by One💕
世間上
所有嘅夢想
所有嘅成就
都沒可能一步登天
我希望自己小小嘅教室
除了教授甜藝
也可以分享生活美學
今天
踏出了第一步
多謝Little Art Suite Calligraphy
多謝願意放慢腳步、放下手機
好好學字的同學仔
個個都好快上手
好叻叻呀🤩🤩👏🏼👏🏼👏🏼
💕Chez la Vie x Little Art Suite Calligraphy 🖌
課程內容:
✒️掌握 Brush Pen 彩色毛筆的用法
🖋現代西洋書法教學入門
✒️教授大楷及小楷A-Z
✒️彩色毛筆漸變混色技巧
🖋設計獨一無二的蛋糕裝飾 Cake Topper
一期一會,最後一位😊
| 日期 : 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
| 時間: 1500-1800
| 地址: Chez la Vie 一善。甜藝
銅鑼灣耀華街南慶坊39號17樓
*銅鑼灣港鐵站時代廣場出口
查詢/ 報名WhatsApp 97259125
https://wa.me/message/5GLZFWOIQQ5HB1
#一善甜藝
#甜
#藝
#生活美學
#metime
#西洋書法
💝 Edible Beauty 👩🏻🍳 Bake with Vie 💕
laVie甜品. 生活 IG⏩ http://instagram.com/chez_la_vie
每日好便當 IG⏩ http://instagram.com/daydayho.bento
FB▶️ https://m.facebook.com/chezlavieestbelle/
la vie美學 在 Apple Hair Design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變他人從改變自己開始😎
8月恢復正常預約唷!
❤️ ❤︎Apple|Color
極致霧感 #冷灰色
✔️#冷色系
✔️#顯白up
✔️#仙氣髮色
✔️#專屬客製化
✔️#Apple特調
✔️#日本哥德式結構護髮
.
.
.
💈LA VIE美學💈 仁愛圓環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59號B1
(捷運忠孝敦化站5.6號出口步行8分鐘)
.
.
快速專屬預約🅛🅘🅝🅔🔍
@40wmu9166d
.
.
#AppleHairDesigner #taipai #hairstyle #Haircut #haircolor #hairperm #台北 #東區髮型
#東區染髮 #女生髮型 #髮型推薦
#女神製造機 #染髮 #外國人風カラー
#美容室 #耳圈染
la vie美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la vie美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昨日未講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以天價拍賣,成交價是1.79億美金。我想講講這些東西。其實我都不是太熟悉,不過也想跟大家講講。成交價其實即是13.8億港元。
畢加索是奠定近代畫的三大師之一,尤以他最有名。以我粗淺的認識,畢加索之前是印象派,代表畫家有塞尚、莫內、高更、焚高等人。印象派之名是來自《印象 日出》那幅畫。印像畫派甚麼?那不是物件的實際樣子,跟古代的寫實派不同,而是表現出印象中的景物是怎樣,所以不是那麼寫實,而是加了一些主觀的元素。其實印象派有很多光和影的所產生的效果,用色也較大膽。如果以我這些外行人來講,印象派的畫是覺得很好看。
去到近代,最有名的是畢加索。他早期時,有位朋友自殺死了,令他變得很憂鬱。這是畢加索的藍色時代,他用很多黑色和藍色,看來很憂鬱。有一幅《生命》(La Vie)達到了憂鬱的最高峰。他最著名的是《年老的吉他演奏者》《索羅的肖像畫》或者《蘇珊寶殊的肖像》最能突顯他的憂鬱。
第二個時期叫做畢加索的攻瑰時期,因為他那時拍拖,遇上一個他很喜歡的人,費爾南德,於是他很開心,於是用了很多暖色調,畫了人生開心的事,像馬戲班表演、小丑和各種滑稽角色,穿著格子衫的滑稽角色成了畢卡索的個人標誌。而這個時期成交價最高的的是《拿著煙斗的男孩》。去到這個時期,他的畫還是易理解的。我們看上去還是會明白的。
去到晚期,他受到黑人畫作的影響,變得非常大膽,後來的代名作是亞維農的少女。
這次拍賣的這一幅畫,《阿爾及爾的女人》前後畫了十多幅,這是O verson。這是向另一畫家致敬。別人畫過,所以他又畫這個阿爾及爾的女人。這是較晚期的作品。立體派是大家看不明白,那是用理性的分析,而不再是用立體透視來表達,把形象抽離出,然後重新組合,對所突出的東西有更深刻的感受。這些代表作在美學史上是重要過《阿爾及爾的女人》,所以我不知拍賣會值多少錢。後期的作品創新度更多高。那些畫作不知值多少錢。藝術品每一個都是one of a kind,所以價值是難以估解。畢加索不但畫畫叻,在雕塑上也很叻。他是一個西班牙人,但內戰時支持共和派,怎知給共和派給打敗,於是他去了法國,然後終身沒有回西班牙。張大千曾經找他,和他留影,表示東西大畫家結合,其實也是沾人光。張大千地位當然不能和畢加索比。但中國畫炒得很貴是因為中國人有錢,喜歡炒賣,不過最近反貪,所以價錢下跌不少。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la vie美學 在 La vie Jess 婕絲美學-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EP27_完整版】 的推薦與評價
「 La vie Jess 婕絲 美學 」創辦人李婕絲總監融合多年所學,在都市叢林裡打造一個桃花源,透過手作小物,讓學員重新回歸純粹單純的慢活,為乾涸的心靈帶 ... ... <看更多>
la vie美學 在 FIFI x JOB 台中私密處除毛/無痛清粉刺/美睫/紋繡眉眼唇 的推薦與評價
... 因為要搬去外縣市之前包堂還剩下五堂沒打是vio全除在台中嬌點美學中心北屯區文心 ... 樓-7 google: https://reurl La Vie 新式除毛美學專為男女解決全身毛髮問題。 ... <看更多>
la vie美學 在 東森自然美La vie 美學|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東森自然美La vie 美學, Taipei, Taiwan. 1875 likes · 2 talking about this · 268 were here. 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61號B1(與史波奇同館) 我們是一個親子可以共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