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物難賣-七要訣助你成功開市▎
當了媽媽以後發現錢真的不夠用(好啦我承認是我愛買),也養成了懶媽儘可能以舊換新,補貼新品入荷差額的習慣。
近五年的二手育兒用品銷售經驗,雖稱不上攻無不克,但也有近七八成的勝率。
以懶媽自己的經驗來說,育兒用品的替換率高,所以不少媽媽會改買二手用品。
現代人物質生活豐盛,東西用到爛的機會大幅降低,許多二手商品其實少用近新,多數人也逐漸接受二手物品,因此只要用對方式,就能提高成交機會。
➀ #盡量買有品牌的物品 Brand Products
懶媽進了機械加工業後才知道,為什麼有些玩具雖然外表長很像,但價格差很大,原因就在於玩具的精細度。
以機械加工業來說,工件精度差了個0,價格也許就差了一倍不止。
品牌商提供的價值就在於精度的管控。
就拿樂高來說,有些白牌的積木,要不太緊要不太鬆,玩起來便沒那麼順手。
有牌物品雖然價高,但比質也相對好,不只較不易損壞,物品的細節更是精緻細膩,出清時一定找得到固定支持者願意買單。
➁ #找出自己的目標客群 Target Audience
一個人所在的區域、身份(example: 全職媽、職業媽)、興趣,會影響一個人購物的決定。
以懶媽自己來說,我人在高雄,是個職業媽媽,在育兒用品上對偏教育類的繪本讀本桌遊及開放性玩法的積木較有興趣。
所以我在出售二手物品時,也會儘量找相同背景的群組銷售,像是找高雄媽媽群、二手繪本群、桌遊群等。
媽媽也有不同的嗜好,有些喜歡買衣服、有些喜歡育兒用品,但可能各自有品牌的愛好。
在銷售平台上銷售物品雖然方便,但能見度較低,若能在LINE群組或FB社團中先鎖定目標客群,銷售速度會更快,避免物品越積越多的可能。
如果在一個社群久了,更了解客群的屬性及消費行為,販售二手物的過程也會更加順利。
➂ #標題清楚 Clear Title
這年頭大家都很忙,下標時最好包含品牌、品名、新舊、尺寸、顏色、缺損細節
有些人只買特定品牌玩具衣物、又或者只搜集該牌玩具,標註清楚不僅能增加被看見的機會,有興趣的人也能一眼看清楚這樣東西究竟是不是他所想要的。況且標示清楚不僅能減少雙方一來一往的溝通,也能減輕彼此耗費的時間與精力。
➃ #產品介紹很重要 Product Introduction
人會決定買某樣東西,除了需要外,一定是那個當下被產品的介紹文吸引,從而決定購買這個產品。
行銷人員精心撰寫的銷售點,充滿了誘惑人心的賣點。
能讓你心動的台詞,必定也能讓他人心動。想辦法改以自己的話重新敘述產品,加上孩子的使用心得,更令人感受到真心實意的推薦。
example: 多元學習、激發興趣、訓練精細肌肉、感官發展、避免學習偏食。
➄ #搭配組合 Bundle Sal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二手電影院看過電影,懶媽以前常去,因為一次可以看兩部電影,雖然一定是熱門電影搭配冷門電影。
將熱門商品與冷門品項綁定合售,能提高冷門品項成交的機會,搭配性的銷售還能增加產品豐富性,也令人覺得整體CP值較高。
➅ #價錢合理 Reasonable Price
怎麼樣的價錢叫合理價呢?
車子落地半價,更何況是使用過的玩具物品。以我來說,小孩穿過的衣物,就算衣況好,懶媽也多是贈送處理,全新來不及穿的衣物才會採轉售方式。
價錢部份,建議比市場二手最低價再便宜個50-200塊,買方比較後通常會挑選物況差不多,但價錢相對便宜的物品購入。
➆ #賣得掉比賺回成本重要 Sold out Rocks
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錢。
玩具衣物等,有些是有流行性的,放久了只會跌價,絕對不會漲價。
除非物品狀況極優、部件未曾缺損髒汙、新品價格水漲船高,二手物才有機會維持舊價或創下新高。
懶媽過去曾轉售幾本熱門的絕版立體操作書,就算價格翻倍賣,依舊順利賣出。原因只是因為立體操作書容易破損,又因為絕版,新的買不到,要買到的狀態極佳的二手書根本全憑運氣。除非了解相關市場,才有機會做此操作。
物品久放有什麼缺點?
東西越放越舊,也只會越加難賣;家中空間被佔據,生活空間被壓縮;取得成本不變,沉沒成本增加,到最後不得不降價求售,心理更不平衡。
看完以上七點,是否覺得出清東西換現金非常麻煩?所以購物時更要考量清楚日後處置物品的相關成本。
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想出清換現金一定做點功課。
懶媽這個人怕麻煩,出清物品耗費精神力氣時間,所以難賣的小物多直接贈送,若要出售物品,會先累積到特定數量,一次出清,追求一擊必中,免得自己時不時都得回應潛在買家的各式問題。
不知道大家出清二手物有沒有什麼其它要訣?
如果有朋友依懶媽的說明成功出清,希望能跟懶媽分享一下唷!
◎◎◎◎◎◎◎◎◎◎
想優化生活、調整居家空間,卻不知道該怎麼做嗎?
◎ 歡迎找懶媽聊聊
http://bit.ly/LazyMom-LINE
◎ 10月第三週起開放預約
◎◎◎◎◎◎◎◎◎◎
歡迎
#按讚-讓懶媽知道自己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留言-歡迎跟懶媽聊天或分享自己的觀點
#分享-希望更多人能一起享受生活的餘裕
line社群換背景對方看的到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人知道你是誰,是要紅到哪裡去!]
報名上我的斜槓進階班,我得說還真不少!一班幾十人,一個月不只開一班,教兩年多下來,人數驚人。於是經常有人問我,學生這麼多,怎麼記得了?我不靠記性,而是靠紀錄。每個學生都留有檔案,也許臉想不起來,背景與斜槓項目通通記得。
不過這當中,有沒有偏心,比如誰記得多﹑誰記得少?我也要坦白地說,有!接下來你會好奇,什麼人我比較記得多?答案很簡單,具備以下這兩種條件的人:
1. 有中文姓名
2. 有正面的臉
因為我們是用line群組進行互動,有臉有名字,每次提問或發言都能夠幫助我加強記憶。在剛開始教課時,我會提醒學生儘量使用中文姓名,再外帶英文名字或暱稱,以及換上有正面臉的照片,但是照著做的學生不多。
看來他們都想要做自己,不想為了一個課程而改變自己,因為現代人都有個認知,以為改變自己就等於妥協;而做不了自己時,心會委屈,因此最後都不想勉強自己。
昨天上完課,第一次看到有班長提出這個相同的期待,可是結果一樣,大家只是發言時,註明自己的中文姓名。不過長期下來,可想而知,這個要求不會成為習慣,結果一定中斷。當然,我明白不用中文姓名與露臉是個普遍現象,而且越年輕越有這個傾向,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
1. 人人背後都有些故事,生命中總有些過客不想再被連結到;
2. 人人都想在社交平台做一個新的自己,未必想跟過去有所連結。
不過如果不考慮斜槓需要隱秘,而是站在職場專業的立場,我依舊想要帶點半強迫的語氣勸導你,最好是讓別人一眼就認出你是誰。
依據我個人長期的觀察,通常在職場積極有為的人,特別是中階或高階主管,多半都會露臉與用中文姓名(搭配英文姓名);更不用說我認識的事業做得不錯的老闆們。比起一般人,他們似乎更想被看見﹑被辨識,以及被記住。這真的是一個有趣的分野,可以想見在他們的同溫層,大家普遍都這麼做,他們只是習慣照著做而已。
他們已經夠成功,照理說應該要隱藏身分,為什麼還想要繼續被看見與記住?這個問題用心理學的「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來解釋,再一清二楚不過。這些人明白被看見越多次,別人對他們越熟悉,就會越喜歡他們,他們的機會越多,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有如產品打廣告越是頻繁,銷售量越高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在形象管理上,我也看過一個說法:「360度職場魅力」,態度只是1,如果要升遷或加薪,做出貢獻度才是重點,可以在1後面加個0,帶來10倍效果。如果要再升到最高階或加到最高薪,要致力的是能見度,在能夠決定升遷與加薪的人前面增加被看見的機率,後面就能再加個0,也就是100倍。
如果沒有努力的態度,後面的績效也不過是0,而能見度也沒用。相反的,沒做出績效,努力也只是個1,沒啥作用。再下來,很多人既努力又有績效,大概升到基層主管就到頂了;如果想要再一路往上爬,被看見很重要。你看看高階主管都在做什麼?在老闆面前晃來晃去啊!到公司外面跟人連結啊!
講到這裡,你是不是有些明白了?經常有上班族抱怨自己的能力沒被公司看見,但是你看看他們的行為卻是不想被看見,比如開會時,沈默不語;被要求上台簡報,想辦法推拒;看到老闆遠遠走來,就繞彎路閃躲;有同事跟老闆多說兩句,在背後指對方拍馬屁等。
當一個人在哪裡努力,就在哪裡得到,你想盡辦法不想被看見,當然就不被看見。同理可證,再仔細想想,在社群平台不露臉﹑不給中文姓名,不也是相同的行為嗎?如果我們一輩子普通平凡,不過是種瓜得瓜的結果,又能怪誰?
史蒂芬·柯維在上個世紀全球賣了幾千萬本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是主動積極。在我帶領上班族做斜槓2年以後,我不得不承認,斜槓做成功的第一個關鍵要領便是主動積極。而一個主動積極的人在任何事都秉持一樣的態度,但是他們尤其會在能見度上下功夫,因為它會帶來100倍的效果。
當然,如果有隱私權上的考量,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不露臉﹑不給名字固然是對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成功,給別人看見自己﹑辨識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想要經營自媒體,追求的是粉絲數,被熟悉就會被喜愛,是一個可以發揮最大的槓桿作用的支點,因此更需要強迫自己站到亮處。
明星藝人在成功前,都怕沒被看見;只有當他們紅了,才會不希望在生活中的自己被看見。經常有學生問我,萬一經營自媒體紅了,在路上被認出來怎麼辦?我都回答:
「等你紅了再說。」
你說,是不是想太多了?
line社群換背景對方看的到嗎 在 對話千層派・全民聊未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個月去參加游泳教練的師資培訓,發現課程概念和老師們的心態,其實和對話千層派所理解的「溝通」,存在異曲同工之妙。
⠀⠀
-
⠀⠀
關於 #循序漸進
⠀⠀
「人家已經很怕水了。」
「你要他直接游標準的自由式,可能嗎?」
⠀⠀
🌊 學會游泳的第一步,首先要克服的是對水的恐懼。而教練的首要任務,就是仔細觀察和瞭解學員怕水的原因。
⠀⠀
👉 與相對無感的人聊政治時,先去瞭解他們「對政治的整體感受」,以及生活中有什麼樣的「煩惱」,降低「直接聊政治」的成份,提升「話題中的生活感」。
⠀⠀
比如說在面對覺得政治與生活沒有關聯、議題太難理解、曾經歷挫折的對話經驗,或者「忙著生存都心力交瘁了,怎麼會有時間關心政治?」的人,在好好瞭解原因和感受後,才有機會去延伸討論「與政治建立連結的漸進式方法」:
⠀⠀
✅ #政治即生活 的概念:探討食衣住行育樂與政治的關係
✅ 理解議題:淺顯易懂的粉絲專頁⇢討論時事的娛樂影片⇢新聞報導⇢專家分析
✅ 對話經驗:反思過去挫折對話經驗的原因⇢調整說話方式⇢重啟對話並觀察對方
✅ 空閒時間:訂閱相關社群頻道(粉專/LINE帳號)⇢被動接收資訊⇢有心力再去瞭解更多
⠀⠀
-
⠀⠀
關於 #換位思考
⠀⠀
「這趟我們要閉著眼睛游自由式過去。」
「回來的時候,把手背在後面游蛙式。」
⠀⠀
🌊 在進行游泳教學時,教練必須給予學員足夠的安全感。不論是使用的措辭、教學時的節奏和肢體接觸的方式,都需要注意對方的感受。
⠀⠀⠀
👉 對話不是單向的,就像經營感情時必須瞭解雙方的想法,而不是單方一味的堅持己見。
⠀⠀⠀
希望能影響他人的想法沒有不行,但前提是要理解「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對既有價值觀的態度、接受新的論點的開放度,以及他對於「被別人影響想法的態度」。
⠀⠀
「即便有些觀念不再適合當下的時空背景,但當『長年相信的價值』被質疑時,也很容易會覺得是『自己』被質疑了。」
⠀
如果我們不喜歡被指責的感覺,那也不要用這樣的方式與人溝通。
⠀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會支持特定論點的原因也是有跡可循、可以被理解的(但不代表必須認同)。或許是家庭的價值觀、師長的經驗分享、同儕之間的流行文化,人生經歷上所接觸的所有事情,都是建立一個人對事情產生看法的基礎。
⠀⠀
斯斯已經不只兩種了,換位思考也是。
⠀⠀
❤️ 除了練習同理對方的經驗和想法,我們也可以想像在進行對話的對象是「自己」。相信我們都會更溫柔一些。
⠀⠀⠀⠀
-
⠀⠀⠀⠀
🗒️ 對話小筆記 ✍️
⠀⠀
✅ 循序漸進:尋找原因⇢漸進式方法⇢執行⇢調整
✅ 換位思考:觀察對方⇢瞭解心路歷程⇢理解對方的情況&將對方視為自己
⠀⠀
⠀⠀
*備註:舉「游泳教練」和「學員」這個例子,或許讓人覺得有上對下的感覺,但這樣的關係是建立在「教練所具備的專業知識」,並非權威與強勢。在教學的時候,教練會非常重視「#平等對話」以及「#教學相長」。(每個教練都曾經是學員啊😎)
⠀⠀
💬 就像在進行政治對話時,如果有一方對某個領域特別了解,那麼他能提供的資訊也相對豐富。而每個人都有自己較熟悉的領域,在平等開放的交流想法之下,原本陌生的議題也可能因此變得熟悉,只要我們願意 #保持對話。
⠀⠀
_______________
⠀⠀
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聊政治很難嗎?😩
【派派不派故事集】單元,透過分享真實經驗,
給碰到對話瓶頸或心累的你一些鼓勵和靈感。
如果你覺得有點收獲,就把故事分享給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