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命吧,該面對的鳥事就早點面對,免得下輩子還要再來,使得每次投胎,都變成是場困在牢籠的宿命。
《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 2014)是部科幻驚悚電影,由 Doug Liman 導演,由 Tom Cruise 和 Emily Blunt 主演,故事是改編自日本小說 《All You Need Is Kill》 (櫻板洋 著),描述凱吉(Cage,Cruise 飾演)的生死輪迴百來次,被迫必須殺掉難以捉摸之擬態敵人(mimic),深入擬態敵人的巢穴,消滅擬態核心的母體(omega)。
原著小說的標題《All You Need Is Kill》,但是電影最後會稱為《明日邊界》,是因為到了快要發行時,華納兄弟的總裁 Sue Kroll 不喜歡在電影名稱放個負面字眼 “Kill”,而導演 Liman 在導完這部電影之後,也認為 Kill 這樣的關鍵字,並不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核心概念,於是建議電影名改為 “Live Die Repeat”。
只是,最後華納兄弟最後決定 Liman 的電影名稱放在副標,主名稱則是「明日邊界」。相信嗎?當時《明日邊界》的行銷費,高達一億美金。
.
#懦弱的少校被迫變堅強
故事始於傲嬌的少校凱吉,大膽地跟將軍說,我學傳播,就是因為怕死,可別叫我上戰場啊。我是在後方傳播新聞的,可以幫你寫得更英勇一些,只要你不要叫我上戰場(大意)。
一個人的害怕,就是一個人的功課,於是,將軍完全不理會少校凱吉的可笑要求,甚至把他當成逃兵送到戰場上,從少校降級為菜鳥兵。從頭開始接受戰士的基礎訓練。
不斷生死輪迴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場迴路,逼得凱吉不得不接受上百次的武裝的基礎與實戰訓練,最後,竟然把凱吉練成肌肉結實又技巧精練戰士。
.
#凱吉與麗塔都是重度訓練的戰士
到了使用轉接器(Transpondering)之後,凱吉已經失去再次輪迴的能力,只能靠真本事,倘若不是因為百來次的訓練,凱吉將難度過最後的母體關卡。
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何麗塔(Rita Vrataski,Blunt 飾演)會有「凡爾登天使」(Angel of Verdun)的讚譽,不只是她美麗的肌肉線條,而是她戰績斐然,因為她已經在曾經被擬態領袖噴到血之後,在時間輪迴千百次的過程,練就成一身的技巧與肌肉。
.
#明日邊界是個勵志科幻
無論是由凱吉與麗塔的例子,都可以見到「正面迎擊才是克服弱點的唯一之道」,與此同時,也只有「堅實的鍛鍊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唯一途徑」。
如此也能理解,為何導演會不認為「kill」適合放在電影題名,因為這個不斷弒殺外星怪物的故事,並非提倡「殺」的行為,而是被迫在殺戮戰場上,練就無畏堅強的精神,以及俐落精準的技巧。
.
#母體與首領擬態組成時間迴圈
凱吉面對的異星怪物,是種會複製的無極限怪物兵團,由母體為中心,育有眾多擬態將軍,將軍再率領眾多擬態,一群源源不絕的秒殺兵團,人類完全不是這些怪物的對手。
擬態是種會模擬複製的怪物,凱吉因為沾染到擬態將軍的血液,於是也有擬態的特質,可以遙視母體,當然,母體也能偵測到凱吉,他們已經被迫心心相印、相互感應彼此。
有趣的是,母體的名稱是 Omega,意思是終結,擬態將軍名為 Alpha。Omega 是希臘字母的最後一個,而 Alpha 則是希臘字母的第一個。Omega 加上 Alpha,就是「自始至終」,也就是個迴圈,而凱吉就是被困在從 Alpha 到 Omega 的時間迴圈。
.
#凱吉由自始至終的迴圈到重生
噴到 Alpha 的血液,就被困在由 Alpha 到 Omega 所組成的時間迴圈。「困住」是凱吉的現狀,剛好也是凱吉這個名字的意思:Cage(牢籠)。
最後,直到凱吉在母體的巢穴與母體相遇,在炸掉母體的同時,漂浮在母體的羊水裡,這是個面對自我恐懼的關鍵時刻,凱吉已經 #徹底不在乎死亡_因為早已無法重生。如此,凱吉總算地逃離時間迴圈的障礙,也進入真正的重生。
與許多時間迴圈的電影一樣,主角必須克服自己的生命弱點,直視自己的恐懼,並且以行動改變恐懼所帶來的障礙,如此,才能跨越時間迴圈的牢籠,正如同《今天暫時停止》的 Phil 必須克服自己的傲慢,也例如《棕櫚泉不思議》的 Nyles 和 Sarah 要坦承不能說的秘密,才能跨越時間迴圈。
.
#不面對就得一直鬼打牆是每個人的生命功課
其實不只是在時間迴圈科幻電影中的角色,或許你我每個人也都一樣,倘若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總是逃避或是找藉口,雖然年紀一直長,身邊的人一直換,那些一直鬼打牆的問題,肯定還會一直再出現,總會以不同的形式,回頭再找到我們、折磨我們、折磨到我們願意面對與迎擊。
跟時間迴圈的角色不同,我們無法停在一個時間裡,一直重來一直練習。時間不會理會我們,會繼續往前走,但是功課不會消失,還是會不斷出現,不斷給我們考驗。更慘的是,或許真的有下輩子,那就得在下輩子,繼續作同一份考卷,做到及格才能罷休,也才有下一題(然後不知道還剩幾題才能畢業)。
於是,認命吧,該面對的鳥事,就早點面對,免得下輩子還要再來一次,讓每一次投胎,都變成是場困在牢籠的宿命。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32
#第31部電影
#2021年6月16日
#明日邊界2014
#Edge_of_Tomorrow
#面對鳥事遠離鳥籠
mimic意思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基礎力量 vs 專項力量,哪個重要?】
先練上下肢的水平推/拉、垂直推/拉等基礎力量比較好,還是直接練專項力量。在我個人很推崇的週期化力量訓練專書"System"中的第二章〈設計訓練課表〉第一段,作者以游泳為例,揭明了答案:
「訓練動作的選擇在近年來引起熱議。近年來,專項訓練這個概念愈來愈受歡迎,這也使得訓練動作在選擇上一直往專項靠攏。」
「比如說,我們認識一位游泳教練設計了六種陸上訓練動作,全都是在模仿划手的動作,以及特別針對游泳選手的手臂和肩膀來訓練。他的課表中完全沒有下肢和全身性的力量訓練動作。他的四位選手在接受了六週以槓鈴為主的全身性力量訓練後,全都打破了個人最佳紀錄,其中有一位還因此成為州冠軍,並且拿到第一級別的體育獎學金。」
「這雖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但並不是例外,有愈來愈多的例證顯示當教練愈是努力想在重訓室裡模擬專項運動來設計力量訓練動作,反而無法有效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
--
原文如下:
Exercise selection has become a hot-button issue in recent years. Sport-specific training and exercises intended to carry over more specifically to a particular sport have grown in popularity.
As an example, we know of a well-intentioned swim coach’s prescribed dry-land training that utilized about six exercises, all designed to mimic particular swimming strokes and all of them directed at the arms and shoulders. The program had no lower-body work and no total-body movements. After four of this coach’s underperforming athletes went through a six-week training cycle of whole-body barbell training, they all set personal records in their respective events and one became a state champion and Division I scholarship athlete.
This is an extreme case, yet it is becoming more the norm than the exception for misguided coaches to try to simulate a sport in the weightroom with poor results in athletic performance.
--
我認為作者的意思並不是認為專項力量不重要,而是基礎力量要先建立好,再來練專項力量才會有效果……作者在書中提到80%/20% 原則,它又稱為帕列托法則(Pareto’s Principle)。簡單說是20%的動作可以帶來80%的效果,所以在力量訓練初期,動作選擇不要太複雜,我在討論區裡有把作者所選的20%關鍵訓練動作整理翻譯出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topic?tid=1221
對於這個議題有興趣,也歡迎在討論區裡提出來討論。
--
註:"System"這本書的全名是:"The System: Soviet Periodization Adapted for the American Strength Coach",它是由三位美國教練所寫的訓練書,我個人非常喜歡,比最早從蘇聯引進週期訓練的圖德.邦帕博士(Dr. Tudor Bompa)所寫的《運動員的週期化肌力訓練》(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更具實用性。簡單來講,《The System》的理論與訓練法之間的鏈結更強、更緊密,較容易落實到訓練現場。這本書的教練們去俄國學了多年的週期化訓練,並結合了數十年的執教經驗之後,整理成這本著作。
mimic意思 在 阿龍 Dallas Wald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我愛台灣所以我才會批評台灣,希望我住的地方變得更好!可以說我是在這裡長大的,我人生的4分之一是在台灣過的,我在台灣從大學生就成為了成熟的男人,現在持有永久居民的身份,我絕對要為了台灣發聲!
。
追踪我的好友都知道我幾乎每次發文都在講有關於台灣的事情。我對國外的民族抗爭很熱情,天天看新聞,但我不會分享我每天讀到的事情因為跟台灣無關!因此連提到BLM的時候我都會跟台灣做連接,做翻譯。與其討論國外不如談直接影響我們的事情!況且討論台灣社會議題的差別是我真的能影響狀況,我很容易接觸到當事者以及相關的人物,這就是為何我針對台灣藝人塗黑臉,而沒有針對國外的事情!
。
我前幾天發diss歌結果雖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也帶來了不少負面能量。但無論如何,我要記得初衷:幫助我的黑人朋友得到尊重而引起有關於民族的討論。我不可以因為不想要經過痛苦而選擇忽略,選擇沉默並不會改變真相,只會延續惡夢!
。
最後我也想要強調互相尊重的關鍵點……外國人說塗黑臉不好不是不尊重台灣文化,我們尊重台灣人的方式是不拉眼睛、不模仿膚色、不嘲笑台灣人講英文的口音等等 如果有人做的話我們絕對要批判!相對地台灣人對我們維持一樣的標準就是我們希望能得到的尊重。對於塗黑臉這件事情 它有特殊的歷史跟意思,大家與其跟我辯論在台灣是否算是種族歧視或是問歷史不如Google一下,學習這種事情是自己的責任,反正若我講全部你們都懶得看,我只會說跟種族隔離時代有很大的關係!
。
最後我在此聲明,包青天沒有問題,這是台灣的神啊!那些提到模仿超級英雄和黑色面膜不要鬧吧 😂
I love Taiwan and that's why I criticise it, to make it better! I've lived here over a quarter of my life, and I became a grown man here. I speak out on issues that affect my surrounding community because this the place I can impact.
The diss song a few days ago while it was supported by many brought a lot of negative energy. But I can't forget why I did it: to speak up for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color and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about race. I refuse to sit back and benefit from injustices while perpetuating the nightmare of another person.
Foreigners telling Taiwanese not to do blackface is not forcing our values on locals. This is an issue of mutual respect. We don't pull our eyes back, color our skin it mimic the way you speak English, and if we see it we must call it out. Likewise, we expect the same respect from locals. Simple as that.
My actions come from a place of love. I wish peace, safety and dignity for all 🙏
mimic意思 在 Mimic 秘覓客・美國代購- 沒有要放過你們的意思呀 Marc ... 的推薦與評價
沒有要放過你們的意思呀 Marc Jacobs黑五特賣! 快要下班了Blue Tuesday大家過得如何(只要是上班日天天都是Blue day ) 只好看看美包緩解一下上班憂鬱的心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