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安排了這麼一天
參觀 - 美秀美術館,我就像是來朝聖一般,慢慢的走進這個偉大的光建築裡,但我自己先坦白說,起初對美術館內的展品及文物,並沒有太多的好奇及想法,或許因為在網路上,已多少參閱了相關的展品文件內容,雖然也只是基礎的內容罷了,但我依然有仔細的把全部觀賞完。
而真正令我著迷的,正是 貝聿銘 老先生的名言
『 #讓光線來作設計 』
就在我們前往美術館的山路上,開始下雨了,看著車窗外的雲是那麼的沈重,我的心裡開始有了焦慮,明明要前往以光線設計的建築,卻遇上沒有光線,根本就像廠商要藍天白雲大海的拍攝從台北都殺到墾丁了,老天卻突然一個都不給,但也因為下雨,看見了一些貼心的部分,館方為每一位下車的旅客都準備了綠色的雨傘,讓我們都能順利的從入口漫步至館內。
還好上天有保佑,在進到館內的一個小時左右,突然風向一改雨後天晴的光線灑下,完全令我感動,這根本是日本漫畫裡撥雲見日的劇情,我找了一個喜歡的二樓角落,靜靜的看著,這棟建築裡的光線與人們的互動,就這樣一直待到聽見了廣播,提醒最後一班下山的公車準備抵達,才捨得離開...
再說一個官方的貼心,館內有租借許多語言的語音導覽,讓我能更深入了解貝聿銘在每個角落的設計理念,及每一件文物的歷史由來等等,而且中文版的語音導覽,絕對是台灣人的聲音,尾音超親切的。
最後,就在前不久時間,今年2019年的05/15
被世人譽為『 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
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 / 貝聿銘,在家中過世了,享年102歲。
#貝聿銘
#小山美秀子
#美秀美術館
#滋賀縣
#日本的朝聖之路
Photographer " 邱家驊 R.F. / 邱大花
「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 在 邱家驊 R.F.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 在 modernist architecture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 ... 的評價
- 關於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 在 近‧觀/築硯_唐忠漢_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博客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 在 China's Modern Wonders 2021 | 中国现代奇迹 - YouTube 的評價
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貝聿銘逝世與《英雄本色》】
享譽國際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於美國時間周四(16/5)深夜逝世,終年102歲。據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兒子貝仲禮指父親在他位於紐約曼克頓的家中與世長辭,貝聿銘的建築師事務所經已證實此消息。
貝聿銘於1917年在廣州出世,為蘇州名門望族之後,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亦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治鬥爭,遂舉家南遷至香港,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至於貝聿銘則在香港度過童年,曾入讀西區半山名校聖保羅書院,至1927年再隨父親遷居往上海。
18歲,亦即1935年負笈美國,主修建築,並先後於1940年在麻省理工大學及1946年在哈佛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繼續於美國發展,1954年取得綠卡,1955年成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I.M. Pei & Associates」,之後兩度更改名字,最後取名「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沿用至今。
貝氏於1967年完成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Atmospheric Research)是為其獲得外界普通認同的作品,不過此作品仍未體現他揚名於世的「讓光綫來決定設計」、「Its openness is the essence」的強烈個人風格,於1968年他有份參與美國波士頓的John Hancock Tower才逐漸成型。
1983年,貝聿銘成為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此後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玻璃是他最常用的建築材料。30年前,當時還在唸小學的我,總是從各方面聽過貝聿銘這個大名,還常常將「聿」誤讀為「律」,因為當年他有份設計的中環中銀大廈,以發巴黎羅浮宮擴建部份玻璃金字塔都差不多在這個時間竣工,不過還有一幢已消失世上的建築,都是由貝氏負責設計,那就是位於銅鑼灣希慎道10號的新寧大廈。
這幢建築物於1982年落成,2013年拆卸,今天已變成利園三期。新寧大廈由貝聿銘同美籍華裔本地建築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現任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陳丙驊設計,除了全幢採用玻璃幕牆外,另一特色是建築師刻意將建築物往後移,藉此騰出大量空間作為大堂廣場,提升建築物的磅礡氣勢,這種構想於吳宇森執導的港片經典《英雄本色》(1986)可謂完美呈現。
其中一場戲講到,飾演跟班的譚成(李子雄飾)在出賣宋子豪(狄龍飾)以及Mark哥(周潤發飾)之後,子豪自首後被捕入獄三年,譚成則逃回香港並取代豪成為新的黑幫老大,綽號「大哥成」,至於Mark哥則在「楓林閣槍戰」內為子豪報仇時中槍變成跛子,從此在幫會地位一落千丈,並且被通緝,回港後只能當洗車師傅,生活潦倒,有天他們相遇,地點就在新寧大廈,「大哥成」意氣風發地從新寧大廈正門走出來 —— 貝氏大概沒有想過當初的建築意念會成就吳宇森的經典電影符號 —— 「大哥成」見到洗車人正是「Mark哥」,於是將鈔票散在地上打賞他,隨後王晶於《精裝追女仔》(1987)翻拍這一幕,「大哥成」由李子雄變成曾志偉。
《英雄本色》英名戲名叫《A Better Tomorrow》,呼應一個時代 —— 香港進入前所未見的經濟蓬勃期,卻又因為《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從此決定香港人九七回歸的命運 —— 《A Better Tomorrow》正好帶出彼時同時活在經濟繁榮和政治不安之中的香港人,內心有多矛盾。新寧大廈的出現,如今回看,確實有種強烈的歷史意義,代表香港這夥「東方之珠」曾經璀燦過,如今新寧大廈已不在,而香港亦早已淪落為不再具有國際視野,被內地硬生生拉下來固步自封的二綫城市,正如狄龍在戲中最經典一句對白:「我冇做人大佬好耐喇!」這位「大佬」不就是那些年的香港嗎?因為今日世道,一街都是「大哥成」這種人呀!
(17052019 —— 寫於台灣宜蘭)
#貝聿銘 #貝聿銘逝世 記者關震海 (自我新聞導讀) 快樂的 做乜膠睇電視 Written on the Wind(電影資訊) 香港電影台 #英雄本色 #吳宇森 #周潤發 #李子雄 #狄龍 #新寧大廈 建築學人 中央聖學子 灣仔好日誌 gregory wong 王宗堯 陸駿光 Alan Luk
modernist architecture中文 在 近‧觀/築硯_唐忠漢_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博客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Modern boho home interiors and design ideas from the best in condos, penthouses and architecture. Plus the finest in home decor and product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