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時候,我的女兒問我:『把拔,甚麼時候是 Hungry Ghost Festival?』
她說的餓鬼節的意思就是中元節。
我就說:『在過幾天就是了。』
她在說:『我能給他們吃東西嗎?』
我說:『可以啊,妳想請他們吃甚麼?』
女兒說:『我想請他們吃漢堡包可以嗎?』
我笑了笑說可以,心想應該主要是自己想吃麥當勞吧。
然後她說:『那麼可以請他們吃 Ice Cream 嗎?』
哈哈哈,還不是自己想吃?
我說:『不可以啦,很快就融掉了。』
然後他又問我甚麼是Hungry Ghost,我大約是說他們很餓,一直吃不飽,肚子很大,喉嚨又很小,很口渴時一喝水,就會燒到喉嚨,很可憐,所以一些人就會在這個節日請他們吃東西。
實際上,我只是選擇了那個比較有戲劇性的版本了講。
佛教是採納了印度原本信仰中的Preta概念,然後自己重新詮釋。
原版印度的Preta就只是人死後的靈魂,佛教卻把它變成是在生時,有很強烈的貪念又犯了惡業,才會投胎為不斷肚子餓的餓鬼。原版的則沒有肚大頸小,全天飢渴煎熬的劇情效應。
佛教施食給餓鬼的經典是很『經典』的:佛陀的核心弟子阿難陀有一天靜坐時見到一為叫做面燃(或焰口)的餓鬼,面燃預言阿難陀三天後就會死,死後還會投生入餓鬼道。
嚇得阿難陀心驚膽跳,馬上問佛陀要怎樣解救,佛陀就告訴了他變食真言,對水飯唸七遍,一撒出去,全天下的餓鬼都吃飽,而且還升天。
當然,很明顯的這只是大乘和密乘佛教才有的信仰。
南傳佛教是不吃這一套的。
當然,我會不禁的問全天下無數的佛教徒都有做這個變食真言(漢傳藏傳都做),做了上千年,應該連平行世界的餓鬼也都吃到升天了吧?
比較讓我掩卷竊笑的矛盾,應該是阿難陀這位出家修行的佛陀大弟子,既然會被預言死後投胎做餓鬼,那麼他持戒、禪定、學佛的功底、功勞和功德都去了哪?
而且在經典裡面,變食真言也不是農曆七月才做,是甚麼時候都可以做。
而且也非如一些佛教徒認為要有功德、功力或法力的人才可以唸變食真言布施餓鬼,經典中沒有這個規定。
任何人都可以做。
而且也沒有說明是一定要晚上才做布施餓鬼,經典中說明是早上做,當然任何其他時間都可以做。
為甚麼佛教徒都認為要晚上做布施餓鬼的法事?
應該就是有氣氛吧?
因為鬼戲中的鬼,幾乎都是太陽下山後才出現的。
一些人的憂鬱症,也比較容易在太陽下山後,容易發作。
有三種反社會人格 Psychopathy、narcissism 和 Machiavellianism,大概就是冷血狂、自大狂和支配狂,(心理學界稱為 Dark Triad)最近有被研究到他們在環境亮度不高的地方,甚至是微暗的地方,會比較舒服自在。
長遠的人類歷史中,確實有一些罪,例如殺人,是晚上做了後,要逃的話,比較少人看到。這也可能大部份文化都會把鬼魔之類的物質,歸類為夜行。
三種反社會人格中,每一個都是對撒謊沒有任何抗拒或心虛的,他們都是撒謊成精的。
回到佛教大乘的經典中,面燃餓鬼登場後,佛教徒所視祂為觀音菩薩化身。如果你不是佛教徒的話,你看這些故事,會覺得這觀音Cosplay 成餓鬼,騙阿難陀跟佛陀學變食咒,導致後世的佛教徒都學會來利益全天下的餓鬼。所以,這個騙,也是為了眾生的利益啊。
你這樣講的話,好像也把觀音歸類入這三種反社會人格中了。
呵呵,但既然面燃也是觀音,為何觀音不直接教阿難陀?(那個咒本來就是觀音的咒啊)
或者為何觀音反正都已經Cosplay了成為餓鬼,為何他不直接救那些餓鬼呢?
讓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一位西方研究『癮』的專家 Gabor Mate,他把任何上癮的狀態,比喻成就是餓鬼的境界 —— 永遠要吃,除了一直都吃不飽,還不斷的傷害自己。
佛教中一些普渡餓鬼的儀式,或者更像是陽間的人之心理輔導或情緒疏導。
我會認為餓鬼更像一種病態的心理,不再是喉嚨小小、肚子大大的鬼物。
我的女兒有問我:『把拔,你們你肚子大大,你是不是 Hungry Ghost?』
我當然不是。
然後我就開車到了 Family Mart ,下車買零食和啤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萬的網紅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他們自視清高,不切實際,缺乏同理心...」 你身邊有這樣的自戀狂嗎? 看看這 6個跡象,他們中了幾個... Dr. Ramani Durvasula 是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一名臨床心理治療師 翻譯/剪輯: 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 「你所做和所沒做的任何事,都遠遠比你想象的更...
narcissism心理學 在 學一件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在1914年出版文章《論自戀》(On Narcissism),探討他對於「自戀」一詞的看法,也就是每個人都會有著「原始自戀」,換言之自戀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發展階段,讓我們獲得一種自我滿足。
欣賞他人的起源就是從「原始自戀」發展成「健康自戀」,「學欣賞」下集的內容,主持人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從心理學角度分享要如何欣賞自己以外,也懂得欣賞別人的好:
欣賞的基礎來自於對自己產生好奇。
學習欣賞生活中細微的小事。
學習看見身旁人的好。
☑詳細內容請至Podcast各大資訊平台搜尋🔍學一件事🔍
🎧SoundOn:http://sndn.link/learnsomething2gether
🎧Apple Podcast:http://reurl.cc/D6bkdm
🎧Google Podcast:http://reurl.cc/WL8QkO
🎧KKBOX:http://reurl.cc/zzKRMk
🎧Spotify Podcast:https://reurl.cc/N6DVbQ
同步追蹤
✔️Facebook🔍學一件事
✔️Instagram 🔍learnsomething2gether
✔️Line 🔍@learnsomething
#學一件事
#管理學
#心理學
#學欣賞
#許皓宜
narcissism心理學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到自戀,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影劇裡頭自信爆棚的角色?還是曾出現在你人生中的某些過客?
在心理學上,存在著所謂的「誇大型自戀(grandiose narcissism)」性格。這類人有著外向、自信的特質,不過卻也可能帶有自我主義、自負,甚至還有些愛慕虛榮,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如果真心想避開「自戀」者,到底有沒有小撇步呢?
#2020搞笑諾貝爾獎
延伸閱讀:
找到了與你相似的靈魂伴侶?佛洛依德說:你只是自戀!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3029
有種感情叫遺憾美:自戀女╳逃避男的不完全戀愛──《戀愛這種病》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8148
————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https://donate.pansci.asia/
國中課本學不夠?更多有趣的科普文章、超認真線上測驗都在《科學生線上學習平台》:https://student.panmedia.asia/#/index
narcissism心理學 在 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他們自視清高,不切實際,缺乏同理心...」
你身邊有這樣的自戀狂嗎?
看看這 6個跡象,他們中了幾個...
Dr. Ramani Durvasula 是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一名臨床心理治療師
翻譯/剪輯: 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
「你所做和所沒做的任何事,都遠遠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標題:如何識別身邊的自戀狂? ► 看看這 6個跡象,中了幾個 - Dr. Ramani Durvasula(中英字幕)
https://youtu.be/6GEJv0PumF4
Speaker: Dr. Ramani, Kyle Kittleson
Credit: MedCircle
#智慧麵包 #自戀狂 #6個跡象
--------------------------------------------------------------------------
► 此頻道沒有開啟Youtube廣告。
所有影片為教育用途,希望讓更多人能夠受到啟發,學習和受益。
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請轉發此影片。
- 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
--------------------------------------------------------------------------
Speaker: Dr. Ramani Durvasula
Special thanks to Dr. Ramani Durvasula, Kyle Kittleson & MedCircle for this wonderful interview.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GOloOIJWt8NlE4tnejQeA
剪輯/翻譯/字幕: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
Music & Footage used in this video licensed to Wisdom Bread
► 訂閱Wisdom Bread智慧麵包??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wAKnBVzUlbNwol3UCZIA?sub_confirmation=1
--------------------------------------------------------------------------
► 更多啟發、智慧、勵志影片 ??
當你覺得生活艱難時 ► 一定要記住這番話! - Les Brown
https://youtu.be/ZraoxMfhKNk
給人生最好的建議 - 為什麼你應該趕緊去失敗?丹佐.華盛頓
https://youtu.be/22y9RBUZ7fM
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 ►「我在車子裡生活了3年,身上只有25美元」- Steve Harvey 史蒂夫哈維
https://youtu.be/TJqEvNkmIjw
--------------------------------------------------------------------------
► 收看最更新的影片,請追蹤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ailywisdombread
narcissism心理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身邊有自戀狂朋友嗎?有沒有遇過極度自大的上司?他們過份自我感覺良好,歡迎別人的讚美同奉承,卻拒絕接受他人的意見,甚至會惱羞成怒。
很多人會覺得,這些人天生性格如此。但在阿姆斯特丹大學任教的Dr. Eddie Brummelman告訴我們,超級無敵自戀狂很大機會是教養出來的。
如果我地唔想培育出咁嘅子女,就要睇睇我哋呢條片喇~
參考資料
Brummelman, E. (2014, December 02). The problem with telling your kids they're 'special'. Retrieved from The Washington Post.
Brummelman, E., Thomaes, S., Nelemans, S. A., Castro, B. O., Overbeek, G., & Bushman, B. J. (2015). Origins of narcissism in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20870. doi:10.1073/pnas.1420870112
Brummelman, E., Nelemans, S. A., Thomaes, S., & Castro, B. O. (2017). When Parents’ Praise Inflates, Childrens Self-Esteem Deflates. Child Development, 88(6), 1799-1809. doi:10.1111/cdev.12936
Brummelman, E., Gürel, Ç, Thomaes, S., & Sedikides, C. (2018). What Separates Narcissism from Self-esteem? A Social-Cognitive Perspective. Handbook of Trait Narcissism, 47-55. doi:10.1007/978-3-319-92171-6_5
Markman, A., Ph.D. (2018, May 22). Narcissism Is Not Just High Self-Esteem.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Today.
Pogosyan, M., Ph.D. (2018, September 27). Self-Esteem and Narcissism in Children.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Toda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2017, September 28). Self-esteem in kids: Lavish praise is not the answer, warmth is. Retrieved from Scienc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