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覺:24格夢和挑戰它的勇者】#葉郎電影徵信社
繼《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李安再度在《Gemini Man 雙子殺手》挑戰每秒120格的高格率電影格式。這從來不是容易的革命,已經習慣24格電影美學的觀眾和評論者仍然在太過清晰的動作、過份放大的表演中無法怡然自處。所以上映至今爛番茄新鮮度指數只有25%,Metacritic只有38分,只有中國市場的豆瓣評分給了相對支持的7.1分。
李安不是第一個企圖挑戰電影每秒24格標準的人,近百年來已經有無數英雄前仆後繼地倒在這個傳說中打不倒的魔王面前。
為什麼偏偏是24?為什麼這個數字這麼難擊倒?難道24是生命、宇宙、萬事萬物的唯一解?
▇ 肥皂劇效應
「為了最佳觀賞經驗,請關掉類似TruMotion、Action Smoothing、Motion Interpolation或是諸如此類的功能。」
去年底Alfonso Cuarón的Netflix電影《Roma 羅馬》上架的時候,Netflix在官網上提供了鉅細靡遺的電視設定指南,其中第一個被Netflix強烈建議關掉的,正是最近一年成為好萊塢全民公敵的電視科技——「motion smoothing 動態補償」。
事實上就在《羅馬》上架前三個月,《Interstellar 星際效應》導演Christopher Nolan才剛在導演工會裡頭發難,要阻止電視機產業繼續用「動態補償」技術破壞電影的原貌。「動態補償」到底得罪了誰,讓Paul Thomas Anderson、Martin Scorsese和Patty Jenkins等導演都接連站出來叫陣?
躲在這場爭議背後的正是每秒24格的電影魔王。
因為每秒24格的電影和每秒25格(香港和歐洲使用的PAL電視規格)或每秒30格(台灣和北美使用的NTSC電視規格)的電視畫面格率不同,觀眾在電視機上看到的電影都是經過補幀的方法(重複特定畫格)來補成25或30的倍數。這種方法一直都有殘影的問題,而且隨著高畫質電視機的尺寸越來越大,殘影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忽略。1990年代中期終於有工程師提出了大膽的解法:如果重複畫格的方法行不通,那就讓電視機的處理器來自己計算出缺少的中間畫格。
最早推出類似功能的廠商比如Sony很快就發現動態補償科技讓動作變得非常流暢清晰,以至於各家爭相加入類似的功能(但名稱不一),並通常在出廠時就開到最強,以便在賣場陳列時讓路過的買家為之驚艷。
問題是這種讓電腦來「大膽猜測」下一個畫面的技術其實是在無中生有,所以仍會有一種不自然的人工感。而且已經熟悉24格電影的動態模糊感受的觀眾,在完全沒有殘影的電視畫面中反而會覺得不「真實」。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被用來詆毀高格率影片和那些開了動態補償而太過流暢清晰的電視畫面:「肥皂劇效果(soap opera effect)」。
▇ 就決定是你了
「這世界上才沒有所謂固定速率拍攝這回事。(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SET CAMERA SPEED)」
距今104年前,一本由放映師F.H. Richardson寫的《Handbook of Projection: The Blue Book of Projection 放映師手冊:電影放映的藍皮書》中,白紙黑字(而且全部大寫強調)寫下這句會讓李安點頭如搗蒜的金句。
24格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並非理所當然等於「電影感」。
100年前不論電影拍攝或是放映的速度都比我們想像的任性得多。攝影機還沒有電動馬達的時代,攝影師是用非常不精確的手搖方式控制速度(所以很多攝影師會像現代人慢跑一樣邊哼歌邊拍攝來配速)。電影院的放映師有時候會收到發行商的指示告訴他們要用什麼速度播放,但有時候也會收到電影院老闆的指示要加快速度放映以便多放幾場賺錢。在喜劇盛行的默片時代加速放映其實很難被觀眾察覺。
除了賺錢的工具之外,在《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導演D. W. Griffith眼中電影格率則是藝術表現形式的一部分。他的《Home Sweet Home》中就附上了詳細的放映指示:第一卷膠卷建議放映16分鐘(每秒16.6 格),第二卷約13到14分鐘(每秒17.8到19 格),其他卷則約13到14分鐘(每秒19到20.5格)。
1927年音聲同步的有聲電影的問世終結了這種百花齊放的速度亂象。因為我們的耳朵比我們的眼睛聰明很多,被加速播放的音軌幾乎百分之百會被觀眾聽出來,於是任意調整的放映速度終於被判了死刑。電影格率被有聲電影逼著進入了書同文、車同軌的年代。
第一部有聲電影《The Jazz Singer 爵士歌手》所採用的Vitaphone錄音系統,是Warner購自Western Electric西方電器旗下貝爾實驗室的技術。這歷史性的一天(必須配上《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的音樂),西方電器的工程師Stanley Watkins風塵僕僕地帶著他的團隊拜訪Warner的首席放映師,試圖在這次會議中把格率定下來。
「請問一般電影都用什麼速度放映?」他問。
當時放映師通常用每分鐘的膠捲長度來計算而非每秒幾格。Warner的首席放映師Frank Rich回答說多半是每分鐘80呎(約是每秒21.5格),然後部分急性子的戲院老闆則會要求用每分鐘100呎的速度放映(約每秒27格)。
工程師摸摸頭想了一下,然後說:好啦,那不然就取中間值每分鐘90呎好了。
各位剛剛見證了百年無可撼動的24格魔王的誕生。李安導演日前受訪才用「三個白人看一下」來形容24格標準的隨意任性。沒有天降異象,也沒有祥雲瑞氣。三個白人看一下之後,24成了唯一解。每秒24格顯然只是底片成本和影片品質在那時那刻的平衡點,從來沒有準備要用上百年之久,更不是一個與藝術有關的決定。
▇ 打不倒的勇者
「我在《2001太空漫遊》劇組工作的時候第一次迷上這種沈浸式電影體驗。那時候我們的電影被投放在Cinerama那種90呎寬的弧形巨大銀幕上頭,那是今日的IMAX都比不上的壯觀場面。當年我是個容易感動的敏感孩子,而Kubrick本人就在我眼前創造初、那些純粹的視覺奇觀——後來被大家稱作終極之旅,因為整部電影已經在追求純粹體驗的道路上徹底擺脫了世俗的所有電影常規。這一刻影響我無比深遠,我當場說:Holy sh-! 這太酷了!我將來想要拍這種電影,我想要探索這種電影語言。」
這段話出自《2001太空漫遊》、《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第三類接觸》、《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星艦迷航記》和《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好萊塢特效大師Douglas Trumbull。這次堪比大腿骨被猿人丟上太空的啟發經驗,促使Trumbull成為日後全世界最積極推動高格率電影的人。
Kubrick當時用的Cinerama弧形銀幕(由三台35mm放映機畫面拼接而成)來自一名從百老匯轉戰好萊塢的技術投資人Mike Todd。NASA曾用來記錄阿波羅11任務的Todd-AO電影格式也是他的發明。這兩種劃時代的技術加起來幾乎就是今日IMAX的前身。每秒30格、曲形寬銀幕、高解析度70mm底片,幾乎你能想到的好萊塢規則都在1950年代被他逐一打破。
雖然Mike Todd留下的公司早已破產或是被併購,但他留下的技術仍隱身在今日的電影裡無所不在,唯一早早夭折的就是Todd-AO所採用的每秒30格的格式。在《Oklahoma! 奧克拉荷馬之戀》和《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環遊世界80天》兩次華麗但費力(必須用兩台攝影機拍兩次以便在傳統戲院也能上映)的產品展示之後,Todd就因為成本太高、推動困難而高舉雙手向24格的魔王投降。
事實上Todd自己還是《環遊世界80天》的製片,不只變賣公司股票、傾家蕩產投入這次華麗的Demo,甚至後製階段底片還被債主扣押,必須每天讓剪接師剪接完之後送還給債主當抵押。
Mike Todd的故事後來以電影宣傳後期駕駛小飛機墜機身亡的悲劇收尾(附帶一提他的未亡人是女星Elizabeth Tyler)。
Douglas Trumbull的故事相較起來或許勵志一點......
▇ 從24格的夢中醒來
什麼是「真實」?其實只要是攝影機記錄下來的,無論每秒幾格都還是模擬出來的真實,只是我們沈浸在這個24格版本的模擬真實之中已經超過百年,早就把把它當成唯一的真實。
於是這一切越來越像《The Matrix 駭客任務》的電影劇情:
Douglas Trumbull那被大腿骨砸到的靈光乍現一刻,就像是紅膠囊、藍膠囊的決定性時刻。此後半世紀,Trumbull開始扮演Morpheus的角色,義無反顧地持續推動高格率電影革命,並成功遊說關鍵影人Peter Jackson和James Cameron從Matrix中覺醒,加入他的陣營。
Douglas Trumbull以Mike Todd為師,在1970年代推出了每秒60格、70mm的新格式名為ShowScan。迄今從來沒有成功使用在任何一部電影長片中。即便公司早已破產,Trumbull仍鍥而不捨地到處傳教。2014年他甚至親自執導了一部3D、4K、每秒120格的Demo短片《UFOTOG》,到處參加展會示範120格的真實。
可能也受過Trumbull傳教的李安也許就其中一個版本的救世主Neo:
相較於已經棄教的Peter Jackson以及幾年前早就說要用高格率拍《Avatar 阿凡達》續集卻在這幾天改口說高格率行不通的James Cameron,李安已經挺過艱難的兩部電影,並且在各種批評聲浪中仍不死心地回答記者說下一部電影《Thrilla in Manila 馬尼拉之戰》如果預算允許的話仍然會用每秒120格拍攝。雖然24格的燈光、攝影、剪接、表演搬到120格的新宇宙顯然都有水土不服的情形,李安仍不打算放棄追尋120格宇宙自己那一套的美學。
另外一個抵死不從的是電視業。
Christopher Nolan挟著導演工會的勢力和HUD超高解析度聯盟的電視機產業代表談判,成功使UHD聯盟旗下的LG、Vizio和Panasonic等品牌在日前宣示2020年起要在電視機上設置所謂「Filmmaker Mode 導演模式」,以便觀眾可以快速關掉各種花俏的動態補償效果,觀賞最接近24格的原汁原味。但仍有電視廠商陽奉陰違地繼續研發更先進的插幀技術,引入人工智慧來讓被補進去的畫格「比真實更真實」。
向來熱衷追求技術升級的Netflix,已經在一年內徹底強迫自製節目採用4K、Atmos和HDR的規格,甚至讓攝影機廠商人仰馬翻地升級設備以免被Netflix的4K規定擠出市場。雖然對於高格率節目Netlix一直維持「有興趣」但「沒出手」的猶豫狀態,但這幾天Netflix無預警地踩過另外一條肯定會讓Christopher Nolan神經緊張的界線:上週他們開始在部分手機用戶的APP上測試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速度看節目。
電視產業最激進的一步應該還是去年底開播的NHK BS8K,每天播出8K解析度、22.2多聲道節目,而且還以每秒60格和120格兩種格率播出,此外東京奧運期間更將全面使用該格式來轉播,提供無死角涵蓋整個球場、每個動作鉅細彌遺絕無殘影的賽事畫面。
「此時此刻電影的技術規格已經和電視幾乎相同了。兩種媒介的差異微乎其微,但因為在平板電腦上看電影實在太過方便,年輕人正在快速地遠離電影這個媒介。不過如果我們能夠用電影的沈浸式體驗來展示它的真正力量,或許就可以讓電影留在戲院久一點,不要這麼快就在電視出現。」高格率電影教主Douglas Trumbull開示。
你準備好從24格的夢中醒過來了嗎?
(原載於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Feng Ze邱鋒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音兄弟官網 Reason Brothers Website: https://www.reasonbrothers.co/ 微笑分手 Move on 曲:邱鋒澤 詞:崔惟楷 [歌詞] 一場醒不來的夢 覺得可怕 悲劇或喜劇 分不清真假 心變了 別追問吧 原來感情早有落差 沉默的掛掉電話 ...
paul frank官網 在 李亮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O NICE好禮大放送📢
7/16 22:00-7/20 23:59
SO NICE官網限定-夏日特惠3折起
讓大家買到賺到
想要跟亮亮一起變美不要錯過喔🙋🏻♀️🙋🏼♀️🙋🏽♀️🙋♀️
夏日特惠傳送門:https://bit.ly/2NS03Mx
喜歡亮亮的朋友們有福了
看直播,抽好禮
7/20前按讚、分享本影片並留言
《SO NICE 夏日特惠搶購去》
我們將會抽出10名幸運粉絲!
贈送可愛繽紛的Paul Frank印花自動傘
晴雨兩用 好看到嫑嫑的讓人怎麼可以錯過呢
paul frank官網 在 大叔到骨子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 大叔工商個(雖然是工商 但是我很認真的畫了)
大叔超懷念的大嘴猴系列
目前台灣官網開幕活動進行中唷
Paul Frank (Taiwan)
有興趣一定要去看看
paul frank官網 在 Feng Ze邱鋒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原音兄弟官網 Reason Brothers Website: https://www.reasonbrothers.co/
微笑分手 Move on
曲:邱鋒澤
詞:崔惟楷
[歌詞]
一場醒不來的夢 覺得可怕
悲劇或喜劇 分不清真假
心變了 別追問吧 原來感情早有落差
沉默的掛掉電話 不要說破 這樣是不是很傻
我寧願 裝聾作啞 就連怪你 我也沒辦法
選擇性失憶 我只想把所有美好收進回憶
微笑分手是我最溫柔的瀟灑
急救無效的愛那就別再掙扎
故事場景停在那年盛開的花
抓不住的心 再不捨 最後也只能放下
路已經走到交叉 是我的錯 不夠好讓你留下
這餘生 釋懷了吧 就連恨你 我也沒辦法
選擇性失憶 我只想把所有美好收進回憶
微笑分手是我最溫柔的瀟灑
急救無效的愛那就別再掙扎
故事場景停在那年盛開的花
抓不住的心 再不捨 最後也只能放下
藏起狼狽 最後一次 用微笑道別
遠遠看你 自由去飛
音樂 Credit
編曲:張暐弘 Hoong
演唱: 邱鋒澤 FengZe
錄音師:張暐弘 Hoong
錄音室:原音兄弟股份有限公司
混音師:陳禹丞 Nick
混音室:原音兄弟股份有限公司
母帶工程師:張暐弘 Hoong
母帶工作室:原音兄弟股份有限公司
弦樂編曲:戴淨寧
小/中提琴:林冏
大提琴:黃亭語
弦樂錄音師:Frank Lee
弦樂錄音室: Leo Studio Singapore
MV Credit (Rolla Productions)
Director - Jake Nam
Assist Director - Damien Eu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Shyan Tan
Executive Producer - Ming
Producer - Nazu Z
Post Producer - Sandy Ng
Offline Editor - Damien Eu
Colorist - Sherlynn Chen
Online Artist - Benny Wong
服裝師 Stylist:楊庭宜
妝髮: Shaun Lee and Gary Low
攝影 : Telescope Studios
攝影後製:Paul
文字設計:Paul
邱鋒澤 FENG ZE
https://www.instagram.com/qiufengze/
https://www.facebook.com/KennyKhoo.QiuFengZe
https://tw.weibo.com/KennyQiuFZ
TIK TOK 帳號 :qiufengze
工作聯絡:Work Contact
bvpvstudio@gmail.com
ⓒ 2021 Reason Brothers 原音兄弟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paul frank官網 在 寶博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已啟用這部影片字幕的社群協力翻譯功能]
寶博朋友說:
紙鈔是不是你的,取決於在不在你的口袋裡,而不是有沒有寫你的名字。
如此龐大的經濟體系,只能見招拆招還是誰在背後操刀?
森林裡的會議為什麼要偷偷開,又決定了哪些金融發展?
本集邀請經濟學家林仲生,用經濟學家的眼光來看世界經濟發展。
註1:布列敦森林會議(英語: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正式名稱為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英語:United Nations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nference)是1944年7月1日至21日,44個二戰同盟國的730名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列敦森林華盛頓山賓館召開的會議。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後決議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布列敦森林協定》。中國代表為孔祥熙,美國代表為哈里·迪克特·懷特,英國代表為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法國代表為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
註2. 哲基爾島(Jekyll Island)是真實存在的一個島,它位於喬治亞州海灣。1910年, 就是在這裡,幾個人秘密召開了一次地下會議,會議起草了聯邦儲備系統(聯儲會);整個會議是在極端秘密的環境下進行的。寶博士記憶中有人秘密開會的會議應該是這個。參加會議的人有:
1、納爾遜·奧爾德里奇(Nelson Aldrich);
2、亞伯拉罕·皮亞特·安德魯(Abram Piatt Andrew),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
3、弗蘭克·萬德利普(Frank Vanderlip), 紐約國家城市銀行(洛克菲勒家族銀行,花旗銀行前身)總裁,銀行股東還包括了摩根家族、雅各布·希夫(1907危機後入股);
5、亨利·戴維森(Henry Davison),J. P. Morgan高級合伙人;
6、查爾斯·諾頓(Charles Norton),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總裁(摩根家族代理人);
7、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心腹;
8、保羅·沃伯格(Paul Warburg)。
「Fed七巨頭」實際上代表了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沃伯格家族以及在背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按照愛德華·格里芬(Edward Griffin)在《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1994年出版,後多次印刷,中文版《美聯儲傳》)里的說法,這些人控制了當時世界財富的四分之一。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60553
https://m.xuite.net/blog/skywalker333/twblog/300562837
感覺是有點陰謀論來者 ... XD 請大家自行判斷了。
APP下載▶️http://www.soundon.fm/download
- - - - - -
⭐葛如鈞(寶博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AAb
Medium▶️https://medium.com/@daaab
- - - - - -
📣訂閱SoundOn
官網▶️https://www.soundon.fm
Facebook▶️https://reurl.cc/1QxXzQ
Instagram▶️ https://reurl.cc/XX6Z3j
- - - - - -
🎵片頭:Music from https://icons8.com/music/author/savvier Fame Inc by SAVVIER
🎵片尾:Music from https://icons8.com/music/author/NORDGROOVE
- - - - - -- - - - - -
主持:北科大互動設計系 專任助理教授 葛如鈞/寶博士
感謝:北科大創新思考與區塊鏈應用社群計畫補助|北科大互動設計系 https://ixd.ntut.edu.tw |北科大創新創業情報站 https://fb.com/ntuticorner by Fu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