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2061-Q22080)
Q22061:
龔sir, 本人52歲,早年對股票市場沒有深入認識,便跟朋友一起買入股票,97年全部變晒蟹貨,朋友話同佢鬥長命,所以全部都沒有放出,
但有些已100合1,變為單位數股票,想放出也蝕手續費。
最近這兩個月開始睇你Facebook, 覺得應該要整合一下手上的股票,不應採取放任不管態度,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年齡的投資組合。想問以下股票是否應全部放出?
0604(深圳控股)
0622(威華達控股)
0697(首程控股)
0759(CEC國際控股)
0887(英皇鐘錶)
0910(中國三迪)
1168(百仕達)
1339(中國人民保險)
1387(中國地利)
1466(錢唐控股)
8173(萬亞企業)
8178(中國訊息)
8311(圓美光電)
手上還有以下賺的股票,是否應繼續持有?
0354(中軟國際)
0700(騰訊)
1810(小米集團)IPO
2158(醫渡科技)IPO
6618(京東健康)IPO
睇左你facebook後,上月買入以下股票。
2382(舜宇光學)月供$2000
2800(盈富基金)月供$2000
6823(香港電訊)2000股
月入3萬,扣除開支後可儲蓄$5000,.流動資金$1,200,000. 應怎樣運用現有資金,來選擇適合的投資組合。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一隻股票,就如投資一間企業。如果你係無質素架股票,不論而一刻係賺定蝕,你都應該要沽出。
唔好諗住同佢鬥長命,因為無質素架股票,可以越跌越深,去到一個低賤的你估唔到的水平。所以要果斷,無質素就要沽出,將資金收回,用於有價值的股票身上,才是正確做法。
另外,你唔好再單係聽朋友講,或者聽消息就去買貨。
我地買入一隻股票,一定要知道佢質素、行業前景、財務狀況等,才去投資。如果你連間公司點賺錢、行內有乜優勢、點解未來有發展和增長潛力,都答唔倒自已,咁就要停一停,唔好投資住。
以你52歲計,現時月供的股票都無問題。至於,你現有持股方面。中國人民保險(1339)有質素,你可以長線持有。
深圳控股(0604)、首程控股(0697)都可持有,但質素較一般,不宜持有太多。
中國軟件國際(0354)、騰訊(0700)、小米(1810)、醫渡科技(2158)、京東健康(6618)係有質素的潛力股,由於佢地風險較高,以你年紀不宜持有太多,最多只可佔組合2成。
其餘股票,質素較弱,甚至係無投資價值,建議最好沽出,換至其他優質股較好。
未來時來,你可以用以下股票作目標,當中以平穏增長股為主力。但隨著年齡增加,慢慢增加收息股的比例。到退休時,你收息股比例,應提升至100%。
現時大市只係合理水平,現金佔比重大約3-5成。你可以睇翻自已現金和股票比重,決定是否再投入更多資金入市。若然係再入市,緊記係分注慢慢入,唔好一次入晒,以減低買貴貨機會。
------------------------------------------------
Q22062:
老師, 8367 倩碧是麻孫樂控股公司,上月見價位低殘,買一百萬股都是十一萬左右。 之後減磅兩次,仍有六十餘萬,繼續揸擔心一天瀉九成。 可以點處理?
龔成老師︰
倩碧控股(8367)集團於香港以「麻酸樂╱嫲孫樂」、「峇峇娘惹」及「泰巷」三個自營品牌經營。另外,有提供特許經營商經營,供中式麵食、泰國菜式,日本菜式及馬來西亞菜式。
此規模唔算大,營業額唔算多,而且有按年下跌的情況。過去企業多年虧損,2021年表面上係轉虧為盈。但實際上,只係公平值變動(一些會計數字,而非實際收入)會造成。
實際上,佢過去4年都係維持虧損狀況(包括2021年)。睇唔倒有乜明顯因素,支持佢近期大升。
遇到這些情況,我地就要好小心。而且企業本身無明顯投資價值,建議盡快沽出較好。
------------------------------------------------
Q22063:
龔成老師,你好呀!之前問過你有關投資股票嘅問題,因為等佢價格高啲先放,所以現在冇變動過。仍然係以下咁:
#1 2500股 $53.5
#2 1000股 $71.5
#941 1500股 $42.5
#291 10000股 $67
#3690 500股 $278
#909 8000股 $53.5
現在問題是我嘅租約差唔多滿,有現金和以上股票200萬左右。請問我應唔應該賣晒啲股票,用我190萬左右嘅錢去做down-payment 買樓,做6成按揭呢?
因為供樓同我現在租金一樣。我想買嘅係一個272呎嘅元朗開放式單位自己住,供樓連管理費會是$12000內。請問我嘅投資方向啱嗎?
因為份工剛剛做,要到出年才有稅單可以做8到9成按揭,又怕出年更貴,應該怎麼樣更好呢? 麻煩老師解答,萬分感謝!
龔成老師︰
現時貸款息率唔高,其實盡借長線只會貶值的現金。之後,再將空出來的資金做投資增值,咁會較好。
至於明年樓價會點,無人知。但從長線投資角度考慮,你用低成數按揭,長線可以投資資金會縮細,在現時市況,對你係不利。
現時持有股票,都係有質素,長線持有就可以。
明源雲(0909)和美團(3690)不確定性較高,不宜持有太多。
另外,你非常集中係華潤啤酒(0291),佔組合近一半。記住,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因此,你要沽出停份,去平衡風險。
------------------------------------------------
Q22064:
龔SIR你好~~我係上年PM問你供股既建議,供左大概九個月,一開始你叫我拎5K月供真係好心痛,後來我減少開支再諗辦法做副業,真係比我做到月供5K!!!
見到有正數增長真係好開心(大概8%)!! 呢一年努力抗疫唔出街,總共儲左10零萬(拎左8萬左右投資),自己做副業賺左萬零蚊,
雖然好少錢,拎去入左一手IBOND打算賺少少,錢搵錢呢個感覺真係好好。
加上好好運咁逆市升職,加左家用比父母,佢地又開心左~我覺得自己好適合做月供,個心好定,唔洗成日望住個市影響心情!可以用多D時間專注正副職/讀書。
本來手上有5萬左右現金,不過拎左去大學交學費, 再學埋電單車, 比我用晒了…而家無錢入市啦, 只可以月供, 不過D錢投資自己身上我覺得值得既!
未來打算加大個月供計劃!每個月總共可以儲1萬至1萬3~
而家調整緊個計劃,想問下你既意見~
1. 我應該繼續用5K月供,定加到6K?
2. 月供2800 價位約$27, 我可唔可以停左等到價位回落先再供?用筆錢供其他股票?
3. 如果已經有1810, 1211, 9988, 2158, 6618呢幾隻股票係手, 我應唔應該供3067?
9988而家月供緊, 其他暫時無供. 1810, 1211等價位低先再供. (暫時主力供823, 9988, 1177, 2638, 2800)
4. 最近考左電單車牌, 打算買車送外賣/送貨之類.(期望每月賺多$3-5K, 因為我係女仔, 第一比人話危險, 二黎比人笑我無出息, 但我唔理旁人既眼光, 我要賺錢呀!!!!)
a. 假設我手上有四萬現金:
i. 直接全數買車
ii. 兩萬蚊去分注月供股票, 留兩萬係手, 用信月卡分期12個月供車, 利息大約0.15-0.18% . 如果供股票想揀2638, 打算派息可以cover信用卡大部份既利息.
5. 思想上唔夠進取, 唔敢100%拎晒去買潛力股, 所以揀月供2638, 咁樣係咪好蝕底呀?
多謝老師花時間睇我既問題!!
龔成老師︰
現時你理財方向,都正確,要保持住。同時,你努力學習,去提升自己投資知識。
1) 如果每月係可以穏定儲到$12000,你就應將月供加大至$6000
2) 唔建議,首先,我地只會係去到好貴架水平,才會考慮減供款或停供。但現價計,盈富(2800)只在合理水平,不需要調整供款。
另外,你投資經驗不多,我唔建議你咁快自行決定調整供款策略。因為如果你調整時機不對,會大大影響長線平均價格效果,令長線回報受影響。
除非你對定平貴,係好有信心。否則一直不理價格,去長線月供,反而對你係最有利。
3) 港燈(2638)係收息股,增長力不高。你現時29歲,應以增值為主,故此股不適合你作為月供目標。
至於安碩恒生科技(3067),你去月供係可以。只要你科技股(9988, 1810, 3067),唔好佔超過組合3成。同時間,潛力股(1810, 1211, 9988, 2158, 6618, 3067, 1177)唔好高於組合4-5成,咁就可以。
小米(1810)現價略貴,但月供還是可以。而比亞迪(1211)現價係貴,月供最好等回到$17X才考慮。
4) 其實工作,都無性別之分。你唔洗太理別人眼光,做正確的事,永遠都是對的。
以利息率計,用分期買車,再去投資收息股,係會較理想。但你要明白,股票始終會有價格波動,有機會賺息蝕價,你要明這個風險。
另外,你都要了解清楚,這個是否真正總年息,會否有其他潛在費用,才去做決定。
5) 我地投資,除左年紀係考慮因素外,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都係一個考慮。所以,無話絕對的對與錯,重點係是否適合你。
以你年紀,港燈(2638)的確會係較保守。但要去到100%潛力股,你個組合風險,又會出現過高情況。
你可以用一半平穏增長股,一半潛力股作組合,這樣組合平衡性會較好。
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
或潛力股︰比亞迪(1211)、中生(1177)、福壽園(1448)、小米(1810)、安碩恒生科技(3067)、港交所(0388)、阿里(9988)、騰訊(070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
------------------------------------------------
Q22065:
龔Sir,感謝你在股票班最後一堂的個人分享,聽到我眼濕濕。實在太有共鳴,亦自愧不如。
我嘅成長環境同老師你有啲似,都係成長於公屋家庭,居住環境擠逼,由於長期缺乏私人空間,非常渴望擁有自己居住的房屋單位,
但礙於香港樓價高企,個人經濟能力有限,一直處於半放棄(人生)狀態。
自愧不如的是比老師你行慢好多好多步。老師在十多歲嘅時候已經定下目標,立定決心,付出超乎常人嘅努力,28歲嘅時候賺到第一個100萬,反觀現時27歲嘅自己才剛剛起步。
不智嘅我都曾經怪責父母嘅不努力,甚至抱怨不想被生下來,傷害了彼此。
現在明白父母給予自己最寶貴的禮物是生命,財務知識可以自己學,錢應該自己搵,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將來由自己親手構建。
當人立志成為優質股、潛力股、倍升股,定必增長迅速,回報驚人。深願能夠運用所學,日後向老師你匯報成果。
龔成老師︰
你現在才27歲,現在努力去做好財富增值,未算遲。這是你最大的本錢,只是你這刻努力,一定能完成到目標!
其實,好多外在的客觀環境,唔到我地去改變。但我地可以改變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
你唔好覺得不如我,我都只係一個普通人,我做到的事,你都可以做得到,只要你相信自己。
上完課程後,你就當係一個新起點。努力去為自己人生定好計劃,比心機學好理財,相信很多你過往覺得的「不可能」,都會慢慢變成為看得見的「無限可能」。
同學,加油!
------------------------------------------------
Q22066:
老師,上年開始FOLLOW你的PAGE,亦很同意要買優質企業的看法。我亦已閱讀了你的4-5本書籍,亦閱讀了格雷厄姆、彼得林區、巴菲特的一些書籍。
透過購買優質股,我曾經浮收益超過6位數,我非常感謝!
然而,今年分析了968 後,認為該股是優質,故分注入了3手,分別是15、13及12,然而卻不斷下跌,收益不斷減少,令我反思是否應該斬倉...亦令我覺得不應該持續望住股票...希望將來可以好似老師甘可以令利財產增值。謝謝老師
老師,均價13.8入了3手968 信義光能,請問是否應止蝕?
老師,一直都想入完美醫療,但見佢業績持續向好,股價亦不斷上升。想問下老師,此隻股是否仍然5蚊左右才是合理區頂?
龔成老師:
其實,你保持用「價值投資法」就得,但要留意,這是長期性的,你中短期會有好多考驗。
信義光能(0968)是有質素的股,但你犯了幾個錯。
第一,你在貴的價位買入。
第二,你每次買入價相差太近,起碼要有10%以上,如果股價較波動的類別,要差15%。
第三,你應該等回去合理區先分注加注。
第四,你唔應該因為「股價下跌,就認為企業質素轉差」。
這股可以守的,但就要耐心點,如果你持貨不過多,無問題。
完美醫療(1830)長遠有發展,本身有一定的質素。
睇翻之前的疫情,佢身處的行業受影響,但佢的現金流及財務數據都唔算差,這點可以想象到,當正常的經營環境,佢的生意一定唔錯。
加上佢的野心愈來愈大,本身有一定的技術,同時不斷將香港的業務模式複製到其他海外地區,我見佢加強了發展其他地方,因此發展不差。
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
業績前計佢$4是合理區頂,業績後股價升左好多,雖然我之前好大機會會調高佢合理價值,不過,現價都有少少貴。
所以,如果無貨,你可考慮回少少,先小注,然後等跌多d先正式分注投資。
------------------------------------------------
Q22067:
Coinbase我係咪應該放手?
龔成老師︰
Coinbase Global Inc(COIN)雖然有獨特性,但真正的長期價值有多少,根本好難估。
佢係加密經濟技術供應商,佢從平臺上的交易中產生大量交易費用的凈收入,以區域來講,佢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其次是世界其他地區。
要分析佢的價值,就要睇翻虛擬貨幣長遠發展。以本質來說,虛擬貨幣是人為創造出來的,絕對不是「資產」,有沒有真正的價值,如何定義真正的價值,未知,亦令COIN的價值,變成未知數。
長遠的價值,取決於「有多少人用」,如果長遠好多人用,的確可能有高價值。但如果無人用虛擬貨幣,這公司都無價值。
因為分析長遠是否好多人用,是非常困難,因此,當中存有相當的風險,當然,潛力同樣都大。
若你只係好少注,同時又睇好虛擬貨幣長遠發展,你可以守。若佢佔你組合較多,最好沽出部份,去平衡風險。
------------------------------------------------
Q22068:
您好,龔sir.,我想問您對Pre IPO有了解嗎?
我朋友佢話私募基金的回報高過股票,她提及到她將20萬本金放在系一個私募基金的項目裡,三到四個月連埋本金已賺40萬,她問我有冇興趣?
因為我的投資都是放系股票,對於Pre IPO相關資訊真是不太了解,而且回報率禁高,會不會有很大風險呢?
因為我聽她講就好似好低風險,但我始終都不太相信。按常理,高回報就高風險,但她提及的IPO好似有點有悖常理,所以想請教一下您,謝謝!
龔成老師︰
Pre IPO就係指企業在上市前(即IPO前),進行的集資。
由於正式上市申請,係需要一段時間,有些企業就會用這個方法,去提前得到一些資金,用作上市前支援營運之用。
而Pre IPO基金多數會在上市時,就沽出這些股票獲利。由於上市前,一般估值較低,故潛在升幅會較大。一般這類股票基金,投資時間都唔長,可能講緊只係1,2年時間。
但你有留意我FB,我經常都會話,唔太建議投資IPO。因為可以參考數據好少,好難進行一個合理估值。而且好多時,企業真正表現,要1,2年先會睇得到,故投資風險會較大。
Pre IPO是未正式發表上市的企業,其可參考資訊,就更加少。甚至連佢最終能否上市,都會係一個問號。
我唔係話這類基金,全無投資價值。但你要明白當中潛在風險唔細,是否值得投資,你要自己衡量。
當然,我不是話這類項目不值得投資,只是「有風險,有回報」的類別,你要明白這點。
就算你最終決定投資,你都要控制注碼。永遠我地都要係「先知風險,後想回報」。
------------------------------------------------
Q22069:
老師你好!我跟咗你嘅投資方法三年,而家手上有超過一半係潛力股。我有限住自己每個月至少要供幾多錢,但有時手上嘅股票價格又偏貴唔想再入住,久而久之就越買越多隻股票,而家已經有14隻。
除咗股票數量太多之外,有時咁啱果個月得某一隻股票係合理價我就會買晒佢,好似而家9988已經佔我嘅投資18%。
我知道老師講過單一股票唔好超過15%,但而家佢係喺我手上已有嘅股票中價格最合理嘅。我唔想再增加股票嘅數量,但又無理由買其他貴貨。
龔成老師:
如果你出現愈買愈多的情況,反映你買入前,無經過仔細思考、研究,小心作決定,我在股票班,會派一份6頁紙的「企業評估表」
要求學員,每次買股票之前,都要填好先買,目的是希望令佢地,確保買入的都是有質素的股,以及睇得好準先會買。
阿里(9988)這刻,你只有不要再增持,到之後你有資金,慢慢配置到其他股票,阿里的%自然會減少。這動作不用急,長遠進行就得。
------------------------------------------------
Q22070:
老師你好,我兩三個月前開始見到你FB, 見到你教投資,有看你回答大家嘅問題,睇咗你嘅80後百萬富翁,而家睇緊股票勝經,
我47歲,有幫爸爸和女兒投資,持有以下股票。另外1063唔識點處理,結果而家價值得返$300幾,而家見到6808又跌到$5個幾,應該繼續長遠持有還是換出?
請你指導吓,謝謝老師!
本人持人
1. 9988 阿里爸爸 200股 $245.80
2. 9618 京東 500股 $397.40
3. 3690 美團 400股 $389.80
4. 0909 明源雲 2000股 $54 + 1000股 $45.80
5. 2013 微盟 4000股 $26.05
6. 2318 中國平安 2000股 $97.15 + 500股 $89.10
7. 1211 比亞廸股份 500股 $150.80 + 500股 $147.30
8. 6808 高鑫零售 3000股 $10.20
9. 3738 阜博集團 1000股 $32
10. 1398 工商 19000股 $5.73
11. 1063 新確科技 60000股 $1.38
爸爸80歲
1. 2888 渣打 300股 $105 + 300股 $77.80
2. 0003 中華煤氣 2000股 $14.88 + 100股 送嘅
3. 2318 中國平安 1000股 $95.70 + 500股 $91.30
用女兒利是錢幫佢投資
1. 2800 盈富 500股 $25.88
2. 3067 安碩恒生科技 200股 $17.83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由於你地3個人的人生階段不同,所以投資方法和目標,都會有分別。
先講你女兒,佢年輕,可以增長為主。你現時這個組合,已經係可以。
若你想增長力較高,可以多儲安碩恒生科技(3067)。但此股波動性會較大,要睇翻你自已風險承受能力。
至於你父親,由於已經係退休人士,重點唔會再係增值部份,應以收息股為主。透過股息的現金流,去支援佢退休生活上支出。
渣打集團(2888)質素只是一般,建議換碼。而煤氣(0003)和平安(2318)都有質素,可持有。
未來若你加大你父親投資,應集中收息股。以下都係有質素的收息股,你可以從中參考一下。
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收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至於你本人組合,以你47歲計,增長係需要,但要慢慢轉得保守點。
高鑫零售(6808)質素較中等,不宜持有太多。
新確科技(1063)主要於香港從事電話及相關產品之設計及銷售等業務。
這股規模細,加上多年出現虧損,暫時睇唔倒有投資價值,建議你沽出。
中國平安(2318)、工行(1398)有質素,可持有。
較大問題,係潛力股類股票(9988, 9618, 3690, 0909, 2013, 1211, 3738)你持有太多。以你年紀,最多只可以佔4成,而且要慢慢開始下調至2成。
現有持股,可以唔洗沽。但將來,你投資上應較集中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風險水平,慢慢回復平衡。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資金唔好盡用。最好留有部份,等大跌市出現時,可以用來掃貨。
------------------------------------------------
Q22071:
老師最近睇緊千萬富翁, 內容話到如果依家工作發展前景有限 就要轉工轉職位 尋求突破。
關於哩點 我想問下 如果我覺得我依家工作唔會有好大突破
但係我本身工作經驗唔多同時又岩岩得到哩份工冇耐, 咁嘅情況下要繼續留待 或者 搵機會轉工會好d?
龔成老師:
你要以5年、10年,作為思考的單位,現時的工作,對你長遠有無用?
如果無用,就要轉,轉是大方向,但是否這刻轉,或一年後轉,就要睇你自己的情況。
如果你本身工作經驗唔多,就可以先在現時工作,做1年先,等你有工作經驗先轉。又或者,你繼續翻現時工作,同時,尋找自己想發展的工作,如果找到,就辭工。
總之,你要思考你的大方向。然後就要想想,現時選擇那些工,最有機會完成到你的大方向。
------------------------------------------------
Q22072:
你好,我見恆安國際1044 數據都不差,現價入是否值得長線渣?
Pe 純利 股東資金回報都好
唯早前亦回購了數次
龔成老師:
對,恆安國際(1044)的財務數據不差的,不過,企業的發展與增長力就不強,佢主要業務為在中國生產,分銷及銷售個人衛生用品,零食產品及護膚產品。
恆安擁有多個品牌,如「心相印」、「安而康」、「品諾」、「安爾樂」等,而業務大致可分為紙巾產品、衛生巾產品、一次性紙尿褲產品、零食產品。
恆安具有品牌,又處於增長中的市場,前景不俗,故此企業為不錯的優質股。不過,市場競可能令毛利略為受壓,但相信隨著此企業發展更多較高毛利產品,影響不算大。
長遠來說,恆安仍有一定的前景,故有投資價值的。成本上升,令佢略有風險。整體而言,有長線投資價值,現時大約在合理區中間。
------------------------------------------------
Q22073:
龔成老師,請問5M可以買什麼樓來放租?可以考慮那些區域?6年後退休,現在應否做按揭?謝謝!
龔成老師︰
其實無話特定乜野樓會較好,藍籌屋苑會加分,尺寸最好近300呎,符合一個家庭基本需要。
你要睇翻該物業的質素,呎價,預期租金回報率,特別是利用「呎價,預期租金回報率」去比較同區同類單位,以確定該物業的平貴水平。
另外,你再要審視其升值潛力,未來地區上、交通上、生活等等的配套發展,才去下一個結論,咁會較好。
現時息口低,承做按揭,再用多出資金去投資,相信會較好。
但由於你已近退休之年,按揭未必批倒好長年期,故壓力測試上,可能要求會因此而高左。在選擇物業時,你要考慮埋這因素,具體你要問清楚地產經網、銀行,了解清楚先。
------------------------------------------------
Q22074:
老師你好,我黎緊有計劃生完2胎就辭職,因為無人湊BB。你會建議我現階段應該點樣投資?
(先生份糧 + 被動收入可以支撐大部分家庭開支) 我之前買既增長股依家都係負數居多,現階段我應該考慮買返d內銀/ 公用股 收息嗎?
或係我應該買3067/2845 呢類etf嗎? (手上大約有10萬可投資)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係應先處理好防守部份(日常生活),才去進攻(財富增值)。
由於你會做全職媽咪,家庭收入會少了一部份,故首要任務,是要先做到收支平穏。因此,現時支援緊你日常基本開支的收息股,我建議你就唔好變動。
若收支平衡上,依然有一定缺口,你可以將部份平穏增長股,轉移至收息股,去增加家庭現金流。
若已經大致收支平衡到的話,你那些平穏增長股,照持有就可以,讓其繼續為你財富增值。除非佢質素係有問題,否則唔好太在意中短期波動,一直長線持有就可以。
至於3067/2845這類較有增長力的潛力股,到你家庭收支平衡之餘,每月都可以空出一定資金,才作考慮。
至於你手上10萬,我建議你留在身邊,作為應急錢,會較為理想。
------------------------------------------------
Q22075:
你好老師,萬分感謝你的回覆和提供詳細的資訊及分析!
不好意思,這麼遲回覆你,因技術性問題今日先開通富途牛牛戶口。
交代小小我的個人資料,我現43歲,自住物業沒有按揭(已供完),有物業放租(但租金全數比按揭,按揭還有8年),現60萬現金,
另20萬要6年後先可取出(兒子出世時買的小狀元儲蓄保險),現每月可儲HKD13000,現計劃分階段投入20萬作投資股票。
如我選擇五隻平穩增長股作為我開始、首次投資股票,我會以"分注"形式,以下每隻股票先買一手,然後留意價位再每手每手入?
1)盈富(2800)
2)金沙(1928)
3)中銀(2388)
4)港鐵(0066)
5)粵海(0270)
這樣可行嗎?以上這5隻股長揸的話最少多少年較好?這5隻股現在入貨是合理區嗎?
另想問中國鐵塔00788你點睇?
謝謝老師!麻煩晒你!感謝
龔成老師︰
你現時已持有2個物業,成個組合係物業類比重好高。未來時間,應集中投入股市,令組合更平衡。
以你年紀,都有一定增值需要,你現時這個組合係可以。如果你想再進取少少,可以加入少少潛力股。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比亞迪(1211)、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
但你要留意翻,部份潛力股已有輕微過熱情況。只有安碩恒生科技(3067)、GX中國電車基金(2845)、 騰訊(0700)、阿里(9988)、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勉強算在合理區頂部,可分注入貨,其餘要等等。
至於你目標的5隻平穏增長股,都在合理區,現價可以先入一注。每再回10-15%,就再加注,直至資金用完。
另外,每月儲起的$13000,都可以做月供股票。每月先用一半儲蓄做月供,另一半就儲起,等大跌市機會。
中國鐵塔(0788)不是無質素的。始終中國的3大電訊巨頭,都是佢的主要客戶,以及大股東,當5G發展,佢一定會受惠,因此前景仍然正面。
佢現時的收入都增長,盈利都保持向上,但增長比之前略減,加上股本回報率不高,是這股較弱的地方。若分析佢市盈率,會見到現時仍然處較高水平,反映佢雖然股價回落左唔少,但仍然未到平。
這股算是合理價。長遠仍算有發展力,可長線。不過,潛力度比過往略減。
這股都適合你年紀,現價可以分注入貨。
------------------------------------------------
Q22076:
你好,老師,有個方法想問你可唔可行,小弟有一層自住樓,已供完,銀行估值600萬,現想加按360萬,分10年還,連本金利息400萬
我計劃:
買1隻穩陣收息股100萬(做膽),買10隻穩陣不同行業優質股做腳20萬x10隻,淨番60萬一半定下期一半慢慢還款,用曬之後將1隻腳賣走,用來還款,用曬再賣,用曬再賣咁
(當然首選揀隻賺的腳賣啦)10年後,淨反個膽100萬
這方法可行嗎?可以叫做無本生利嗎?
10年叫做無本賺100萬
謝謝老師解答
龔成老師︰
現時息率低,透過借貨去投資,從而賺取息差,係可以。
但有兩大風險,你一定要明白。
第一,借貸創造,表面上無本生利,但實質有風險的,你負債增加,風險會增加。
另外,如果你投資的股票不幸股價下跌,你就會出現「賺息蝕價」,對你不利。
同時間,如果日後加息,又或你收息股的派息減少,都會令你得到的息差回報收窄,你的回報會減少。
所有借貸投資,都不是無本生利,而是背後承受了一定的風險,我不是叫你不能做,而是做進行前,一定要明白當中風險,不要視為穩賺項目。
第二個風險,就是你個配置,有問題。
首先,任何股票、任何行業,我們都不應太過集中,因為一個行業就算更有優勢,也有機會面對行業週期及突發風險,太集中會對你整個財富組合不利。
因此,你要建立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當中有不同的類別、不同的行業,這是最好的平衡風險方法。相同行業不可佔組合多於30%,而單一企業不要高過15%。
你膽拖這種模式,個膽一定會超過這個標準,令你出現過度集中性風險。
另外,定期本身回報不高,很大機會回報低於你本身借貨利息。變相,你已有一部份貸款,係無效率地運用,拖低了整個組合回報。
若你想用個定期,去平衡個組合風險。我建議你直接不借定期個部份資金,反而仲有利。
餘下資金,我建議你投資一些「平穩增值股」+「收息股」。
平穩增值股,例如盈富(2800)、金沙(1928)、長建(1038)、中銀(2388)、港鐵(0066)、恆基(0012)、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
同時,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收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若你想組合增長力高一些,可以較集中「平穩增值股」。相反你想平穏少少,可以集中係「收息股」。
但成個計劃,你要明白一點。你係投資緊股票,就算最穏陣架收息股,都會有波動,有機會出現賺息蝕價情況,故你計劃係唔會100%穏賺。
而且,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唔算係好平,這個風險就會更高。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借款得來資金,可以先投入一半,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一半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投資增值,其實唔洗諗到好複雜。只要你用我上述計劃,並長線持有這些優質股,其實已經很大機會,得到一個唔錯回報。
------------------------------------------------
Q22077:
你好 老師,又想麻煩你提點下我。
手頭只有各一手而已
-小米
-3067
-6618
我有10萬
1/ 應該繼續集中月供現有嘅小米,3067 ?
2/6618應該keep定放?其實擺起度都無所謂作長線?
3/ 依家手頭嘅好偏埋一邊 或應入手其他類別 (福壽園/金沙/銀娛/中電/地鐵/領展/比亞迪電子/700)
4/ 新能源股 可以建議邊啲我去study多啲?
再次感謝
龔成老師︰
1) 你現時3X歲,雖然投資上可以進取少少,但都不建議全部買晒潛力股。
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以你年紀,潛力股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若你投資經驗較淺,潛力股比重,要再調至3成以下。到你學到一定投資知識,才慢慢調高。
未來時間,你就要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以下平穏增長股,現價都在合理水平,可以分注入貨。
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月供你可以小注潛力股,較大注係平穏增長股,就可以做到平衡效果。
2) 京東健康(6618)有質素,這股可長線。
其業務主要提供線上線下的醫藥出售和健康管理服務,業務布局包括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健康服務等4個大板塊。
京東健康旗下京東大藥房,更是內地線上線下收入規模最大的零售藥房。其互聯網醫院,日接診量超過10萬次。
質素上,京東健康是有的。但由於估值難,不確定性大。但由於你只係小注,照持有就可以,但暫時唔好加注了。
3) 係偏向左潛力股,故應加大平穏增長股,去平衡翻個組合。
4) 信義光學(0968)和福萊特玻璃(6865)你可以研究下,但現價都在略貴水平,回多1成左右,值博率會較高。
------------------------------------------------
Q22078:
老師你好,我係投資新手,20歲。我看好未來奢侈品會有更大的市場,所以想投資相關股票,但香港相關股份較少。
我留意到美國有一隻LV ADR股票,LV集團覆蓋性廣,有品牌價值,全球通關後預期業績也會有增長,股價也每年穩步上升中,想問可以以分注買入的方法每月購入嗎?
除奢侈品股,我也看好未來醫美板塊,科技板塊和新能源板塊的發展,想問大方向正確嗎?我應該如何開始部署這些板塊的資產呢?有什麼股份老師比較推介?
謝謝,希望老師能抽空解答
龔成老師︰
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E(LVMUY)是一家法國的奢侈品集團,業務涉及六個領域:葡萄酒及烈酒、時裝及皮具、香水及化妝品、鐘錶及珠寶、精品零售及其他業務。
企業有一定品牌,都有投資價值。但畢竟業務以消費類奢侈品為主,較受經濟大環境,盈利會較波動。
這股票都有投資價值,但現價唔平,最多只宜好小注。利用月供儲貨,會較好。
至於你所講的板塊(醫藥業會係重點,醫美都有市場,但無醫藥類咁高潛力),都係有潛力,同時會係未來大方向之一。
以下都是一些我較睇好的相關行業潛力股,你可以參考下。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信義光能(0968)、阿里(9988)、騰訊(0700)、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
你現時無投資知識和經驗,對企業估值,點去定平貴未必會太了解。所以你先利用月供模式,去做增值,可以減低買貴貨風險,對你而言會較理想。
你每月大約用一半儲蓄月供,另一半就儲起,等大跌市機會。
另外,潛力股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以你20歲年紀,潛力股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但由於你投資經驗較淺,潛力股比重,先用3成以下這個指標。到你學到一定投資知識,才慢慢調高。
餘下投資比重,你就配置在平穏增長股上,會令你組合更平衡。
------------------------------------------------
Q22079:
你好啊,龔成老師,我今年27歲,月入兩萬,每個月儲$5000,無月供股票。現時手頭上持有呢三隻股票:
1)中國移動0941 $47.9:1000
2)龍光集團3380 $11.7:2000
3)香港寬頻1310 $9.3:1000
因為我以前係短炒輸過錢,所以我現在就吾想再走回頭路。就想試下建個收息倉,慢慢打造被動收入。
但我見龔成老師通常都叫學員「先增值、後收息」咁我現在呢個想法是否太慢或者吾適合現在的我?求老師賜教
龔成老師︰
短炒係一個不正確投資方法,就算全球投資最賺錢的巴菲特,都唔會做短炒。
其實投資股票,就係等同投資一間企業,只要係有質素,你長線持有比時間佢自行增值,咁已經會有唔錯的回報。
我經常都會叫讀者和股票班同學,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去做投資增值。
意思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你27歲,就應以增值為主。中國移動(0941)和香港寬頻(1310)係收息股,增長力欠奉,不適合你。但由於持股不多,你可保留,但不要再加注。
龍光集團(3380)適合你,都有增長力,但負債佢比較多,風險會略高。現貨可持有,但暫時不要加注。
你現時這個組合,增長力太低。未來時間,我建議你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
現在你每月先用5成儲蓄,即$2500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月供方面,你可以選擇投資在平穏增長股或潛力股。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另外,你現在還很年青,應盡力去做去財富累積部份。我建議你每月最好可以空出一半薪金,去做月供,咁會較理想。
------------------------------------------------
Q22080:
龔成老師您好,本人之前高位買了中國財險(2328), 一路坐艇, 暫時賬面蝕了幾萬蚊。請問你覺得這股票前景如何,應繼續持還是換另一只股票。
本人心水完美醫療(1830)。求指導
龔成老師︰
中國財險(2328)主要於國內為各界客戶提供多種財險產品,包括機動車輛保險、企業財產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
過往的生意與盈利都不差,不過就無乜增長動力,質素算是中等。這股都可長線,不過就重收息,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
若佢只係佔你組合不多,你可以持有。但若較多,你可以沽少少,去平衡翻個風險。
完美醫療(1830)長遠有發展,本身有一定的質素。
睇翻之前的疫情,佢身處的行業受影響,但佢的現金流及財務數據都唔算差,這點可以想象到,當正常的經營環境,佢的生意一定唔錯。
加上佢的野心愈來愈大,本身有一定的技術,同時不斷將香港的業務模式複製到其他海外地區,我見佢加強了發展其他地方,因此發展不差。
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
之前公佈業績理想,但業績後股價升左好多,雖然我在業績後調高左佢企業估值,加上管理層加大了企業發展的力度,前景正面,但現價點都都有少少貴。
所以,如果無貨,可考慮回少少,先小注,然後等跌多d先正式分注投資。如果本身有貨,就長線持有,但這刻就不要心急加注。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pm意思職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討論] 產品經理(PM)需要懂技術嗎? -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pm是什麼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pm是什麼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What is PM? What is RD? Common titles and positions in a ... 的評價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關於PM(專案經理)的工作內容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職位縮寫解答】HR? PM? PR? BD? RD?到底什麼意思? 的評價
- 關於pm意思職位 在 也是許多新鮮人最... - 新加坡商立可人事顧問公司Recruit ... 的評價
pm意思職位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職場上說再見
我從 5 月中開始在公司做 Hackamonth, Hackamonth 意思是暫時離開原組, 去做一個新組的工作, 如果覺得不錯, 就會通知兩邊經理正式啟動換組手續。 這兩天我剛決定正式換組, 也通知了經理開始轉組手續。
我在美國職場幾年, 有過幾次在職場上要離開說再見的經驗。 第一次是農業圖書館在歷經波折好幾個月之後, 終於有研究經費可以雇用我了, 但因為我當時轉軟體工程師在做實習, 也得到轉正職的機會。 兩個正職機會比較起來,農業圖書館的薪水比新創公司高 35 %, 讓我在選擇上著實苦惱了一陣子 (詳情請看: 人生最重要的事,幕後最大功臣及支持者)。 在我下定決心做軟體工程師後, 和當時的劉耀經館長最後一次見面、說明我的情況, 我其實是很不好意思的, 因為為了讓我實習及正式雇用我, 館長花了許多心思, 尋找計畫合作大學之一的馬里蘭大學一個研究機會給我、也介紹我不同的人員及計畫, 希冀我在正式上工後能快速進入狀況。 但因為許多不可抗力因素, 最後沒能實現, 我心中有 12 萬分歉意。 館長不僅體諒我, 也很抱歉研究經費因為聯邦政府關門後被凍結許多部分, 讓我沒能早點得到工作(詳情請看: 感謝在美國遇到的貴人- 劉耀經館長、 Terry、Kirk)。
後來在東岸的新創要離開來加州上 coding bootcamp 時, 我在和 CTO Kirk 提離職的決定也是萬分艱難。 當初他在我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給我機會實習並隨後給予正職職位, 我待了 1 年 10 個月左右就要離開了。 但他也是很支持我的決定, 覺得我想要去有系統的學習對我的未來總是好的! 整個公司的同事也對我十分鼓勵, 說年輕就是要多闖闖 (我當時是公司最年輕的人, 其他人最少都大我 10 歲以上),如果真的闖失敗了,還是有機會可以回來,讓我超級感動!
在加州 SolarCity 工作 1 年 4 個月後, 我得到 Facebook 的機會, 和我當時的老闆提離職也是難以啟齒,一方面來說, 他是個十分和善、技術能力又很好的白人主管。 有任何對外問題他都會幫忙承擔, 讓在他底下工作的人可以專注在工作。 同時因為我和他住的很近, 開車只要 5 分鐘, 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會一起從 Mountain View 到 San Mateo car pool 上下班。 每天在車上的時候和他聊天, 讓我練習英文、了解美國文化、及更了解彼此。 在和他提離職的時候剛好他回密西根州的老家過聖誕節, 遠端和他 1:1 說我的離職計劃感覺也是感覺讓他失望了,我講我預計 2 週後離職,他很錯愕的和我討論原因, 想要找出是否有他可以做到讓我改變主意的方式。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最讓我不捨, 離開一個我確定很好的主管, 邁向未知是最讓人痛苦的。 後來他也請他的 manager (我的 director) 及 PM 幫忙遊說。每個人都在其論點有說服力, 但看到我心意已決後也都祝福我的決定, (當然最後幾天的 carpool 感覺還是五味雜陳), 最後一天也有一個全大組的歡送會送我。
最近的換組是我在這個組 3 年後做出的決定, 其實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一切也都順利、工作有挑戰、組員及經理也都不錯,就算繼續做下去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新的機會讓我可以學習不同的 domain knowledge、做不同的嘗試、加上新的組員及經理看起來也都不錯, 所以雖然目前都是遠端工作不利於認識新組員及 ramp up,還是決定現在挑戰換組、把自己再次丟向未知的環境磨鍊。
我看到大部分人公司內換組的經驗都不錯, 但還是有耳聞少部分的案例換組過程不太順利,可能因為工作交接或是和經理關係處理不好讓過程有摩擦。在我和經理及組員提出做 hackamonth 計畫後, 大家都很支持, 也有組員幫我承接幫忙我原本的工作專案。 在這兩天正式宣布要離開後, 大家也是支持與鼓勵, 讓我倍感溫馨。
我的運氣不錯, 一直以來遇到的主管及同事都很支持, 讓我在換組或換公司的過程雖有不捨,但都只有正面的情緒及舉動。 世界很小 (同時矽谷的科技圈也很小), 很多時候在未來某個時間, 我們又會再次合作。 儘管每次在職場上道別及說再見都是那麼的難以開口, 但每次專業的道別,每次練習也都讓我看到大家專業的一面,也期待未來再次碰面合作!
你們公司換組的流程是怎麼樣呢? 或是你有什麼離職及換組的經驗嗎? 歡迎留言分享。
部落格原文: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0/06/saygoodbyeatwork.html
pm意思職位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讀者來信- 在美國非 STEM 理工相關科系的找工作詢問
最近有幾位讀者有類似的問題, 特別選了一位讀者的詢問,和她討論了一下細節,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 一些背景細節有做調整, 以下是讀者背景及問題。從上次的其他讀者回覆,讓我覺得群眾智慧太厲害了, 我自己想破頭也想不出許多細節, 再有請大家不吝賜教,一起幫忙給予建議。
------------------------------------------------------------
Brian 你好, 很謝謝你一直都在你臉書專頁上更新資訊分享給大家。最近看到你分享的學徒計畫裡面有一個“找工作計畫”的表格,我已經有填寫那份表格,但輾轉也希望看能不能分享我的背景給您,且希望你是否撥空能給我一些建議。
我目前在 Amazon 歐洲的擔任 Cloud Support Engineer ,計劃想轉換跑道類似 technical program/project managemer, 我一直都有在嘗試從公司內部轉職、或是申請其他公司的職缺,但是因為沒有太多project management 的經驗所以面試都沒有給下來,也因為目前主管私心不想損失人,所以他一直不太願意協助我在 Amazon 內部轉職。
目前已申請到美國華盛頓大學的 Global Business Program,想充實自己在 project management 和 business 的經驗,希望對我未來轉職有幫助,也會利用在課餘時間撿回一些 Python, Java, Javascript and SQL 的相關技能。
今年九月入學明年六月(2020) 畢業後有一年 OPT, 但因為只有一年的 OPT,沒有像其他 STEM 相關學科可以延長到三年的時間,所以會擔心申請工作的公司會有所顧慮。
因為擔憂是美國簽證不拿,想請問你的建議,在這九個月有沒有其他推薦的作戰策略... 非常謝謝你花時間閱讀我的背景!
------------------------------------------------------------
以下是我的回覆:
謝謝你的來信詢問, 如何在美國找工作及順利的申請到工作簽證,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 如果現在在閱讀的讀者們不清楚相關細節,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從你的問題來看, 你已經在美國的科技公司工作了 (Amazon), 因為你想要轉換領域,但不論是內轉,或是其他公司的職缺都沒有上。 於是你想要藉由來美國唸書,可以合法獲得畢業後一年的工作機會來抽每年 85,000 個名額的工作簽證 H1B。
H1B 不是個人可以掌控的外部因素, 看起來到時候你會有碩士學歷,所以機率會比學士的抽籤人機率稍微高一些。 但我也看過一個同事抽 3 年都沒抽中,要先調去倫敦,也有同事大學畢業第一抽就抽中了。 當然和每年抽籤的人相比, 我看到的例子也都只是個案故事,沒有什麼代表性,只是要說明什麼情況都有可能而已。
從上一個幫忙回答問題模式, 我是想要不那麼正面直接的告訴我的想法或建議,而是希望藉由不同的反向詢問來幫助讀者思考自己真的想要什麼, 有什麼可能的替代方案或選擇。 但因為你好像已經大方向的選擇都做了,所以這次的回答我就試試看直接建議或告知想法。
因為我在 email 詢問了, 知道你一年後最大的目標就是留在西雅圖。 如果這是你的目標的話, 當初怎麼沒有先以 Cloud Support Engineer 的方式用 L1 簽證調來美國, 這樣你就不會因為沒有經驗而被內轉拒絕。 我想 Amazon Cloud Support Engineer 以 AWS 的市場份額,在美國應該也是很需要你這樣的工程師吧, 先處理完了最難的簽證問題後,在美國再來轉職。
不過你說你 9 月就要來唸書了,好像大概就是 1 週後的事情, 想必你也是下定了很大的決心才來唸另外一個學位...
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可能會先查詢一下學校, 有沒有什麼類似的碩士學位可以修類似的課程,但是隸屬於 STEM, 如果有的話,想盡辦法先換學位,確保 OPT 能延長,未來有有更多次的 H1B 抽籤機會。
不論學位能不能改變, 你剛入學應該就要積極找工作了,學校的資源盡量多利用, 修改履歷、 就業博覽會、工作介紹等等。
西雅圖是 Amazon & Microsoft 的總部, 目前 Google、 Facebook 在西雅圖的分部也都在持續擴張, 2017 年我寫了 “西雅圖要超越矽谷了?”,除了就業需求持續增加, 生活成本比灣區低,吸引許多人才離開灣區搬到西雅圖發展。 是除了舊金山灣區外很好的就業城市。
如果你有看到大公司舉辦的 meetup, 時間許可下有準備的參加。 有準備的參加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說是 Amazon 辦 AWS 相關的 meetup, 可以先查詢當天主題, 講者背景, 參加時主動的去和講者交流, 介紹你過往也是 AWS 的 engineer, 對於相關的技術有什麼見解、疑問等等,也有興趣知道他有沒有相關你可能可以貢獻的地方, 說不定你就在類似的場合得到實習或是工作的機會了。 我過往也有因為這樣得到工作的呢,請參考 “感謝在美國遇到的貴人- 劉耀經館長、 Terry、Kirk"。
你可能會有疑問, 怎麼好像我還是要用過往的工程經歷來找工作...當然以上是假設如果我是你的話的情境, 以我來說, 我覺得我的英文沒有足夠好到沒有相關學歷、背景可以勝任美國公司的 Project Management 的職位。
我知道我的部落格及座右銘是 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or you think you can't--you're right. 不論你認為你做不做的到, 你都是對的。 但是我目前美國的工作經驗中,我還沒有看過沒有類似經驗直接轉換成 PM 的。 許多人可能是先做軟體工程師幾年,有經驗後轉換、又或者是美國受的教育,英文及溝通完全可以應付各種情況、亦或是從類似 PM 的職缺一路做到 PM 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我之前和 Jackie 的直播 “直播訪問: Jackie- 從 Google 到臉書, 工程師到矽谷頂尖 PM 養成秘笈分享”, 她有 MIT 的學士及碩士學歷,她要轉換做 PM 也是從工程師時提出建議,慢慢的從她的工作時間分出 PM 的部分,逐步被認可後才完全轉為 PM 的。 當然她的 PM 是 Product Manager, 你想做的是 Project Manager , 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相通之處。
再次回到你說的你一年後最大的目標是在西雅圖找到工作, 因為你不是說你的目標是一年後變成 PM, 所以我覺得你想要在美國留下來的目標比你的轉職夢更重要,因此, 要讓美國公司願意接受你給你工作, 不是藉由一個你還沒念完一年學位的經驗, 而是你過往幾年在 Amazon 及其他公司的工程經驗。
當然,這樣好像和你原本計畫的不太一樣,但我覺得這是機率比較高可以得到工作的方式...
歡迎臥虎藏龍的讀者群給原提問者其他建議。也請西雅圖的各路朋友,告知有什麼特別的活動及好的資源可以運用啦。
歡迎 Like 或是關注我的粉絲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及我的所見所聞。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8/how-to-find-a-job-as-non-stem-major-in-us.html
pm意思職位 在 pm是什麼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pm 是什麼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pm是什麼職位,facebook pm意思,pm是什麼時間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pm是什麼意思在2023的熱門 ... ... <看更多>
pm意思職位 在 pm是什麼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pm 是什麼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pm是什麼職位,facebook pm意思,pm是什麼時間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pm是什麼意思在2023的熱門 ... ... <看更多>
pm意思職位 在 [討論] 產品經理(PM)需要懂技術嗎? - 看板Soft_Job 的推薦與評價
月經文來著。
我兩年前曾經在板上問過這個問題,
偶爾也會有人站內信找我討論,
所以就寫了一篇文章分享自己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Medium 有圖有參考連結好讀版:
https://pse.is/3hk2n9
懂技術當然比不懂技術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當然比什麼都不懂好。而會有人不斷討論這個問題的原因大概分為兩個層面:
1. 想要轉職,不知道技術知識到什麼程度才能找到產品經理的工作機會
2. 已在職中,身為 PM 不確定自己技術知識夠不夠,還能朝哪些方面加強
將問題拆解後,我們背後真正想問的是:
- 若要成為一個及格的產品經理,對技術的了解要有多少?
- 產品經理有那麼多種技能要點,技術在這所有技能中有多重要?
- 為了轉職/為了職涯發展/為了讓工作與溝通更順暢,我應該優先補足技術知識、還是精進其他技能?
【文章目錄】
- 產品經理什麼時候會用到技術知識?
- 所謂的「懂技術」是什麼意思?溝通技術的不同層次
- 怎樣才算是夠懂技術了?
- 如何跟工程師合作?
- 結語:產品經理技能樹
這邊先長話短說、下個小結,一般來說:
PM 對技術的理解,要足夠跟工程師溝通、安排資源、解決問題。
也跟工程師們喊話下:
你的 PM 亂答應需求、亂訂時程不一定是因為他不懂技術,
有可能只是因為他不懂得溝通與拒絕的藝術。
▍產品經理什麼時候會用到技術知識?
目標:加速產品開發、確保團隊在往對的方向前進
有技術知識的 PM 能夠:
- 了解產品的核心技術競爭力,對於在做的產品有正確的認識
- 分辨市場上其他競品強不強,是強在技術還是其他地方
- 在做產品決策、優先級排序、規劃與協調資源時更順利
- 跟工程師與技術單位溝通時更順暢
擁有技術知識,讓 PM 在以下工作階段更順利
- 研究問題、討論解法、優先級排序(需求方、使用者、客戶)
- 資源安排&實作(設計師、工程師)
- 處理緊急 issues(整個團隊)
寫程式不是 PM 的工作!
有些人會有個迷思,好像 PM 必須要會寫程式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問了一些工程師朋友和同事,PM 的技術能力要到什麼程度?他們的答案是「可以跟工程師溝通就 OK」「了解技術限制、複雜度、成本之類的就很棒了」「不會寫程式沒什麼關係啊」「寫程式是我們的工作吧!」
如果你覺得學會寫程式就能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那我會說你只是在偷懶而已。
擁有技術知識、懂產品背後的邏輯,並不代表你自己需要會寫程式。會寫程式當然很好,能更懂行話、也對跟工程師溝通有幫助,但與其自己實際練習寫程式,我會寧願花時間在其他地方。
▍懂技術是什麼意思?懂技術的不同層次
PM 不用知道如何寫程式,但要知道產品背後的邏輯與技術限制。
技術知識要能輸出成為「理解能力」與「溝通能力」兩個方面才有用:聽得懂是第一步,能夠參與討論是第二步,有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斷是終極目標。
我將技術知識含量多寡以及能達到的成果分成以下幾種類別。
【高】技術知識作為決策的一環
- 跟需求方討論時,可以判斷做不做得到、難易度如何、可能遇到的問題
- 排序產品與問題優先級時,能精準的將技術複雜度作為一個維度來參考
- 能夠將核心技術轉化成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 能夠從頭參與新產品、新服務的討論,包含選擇什麼技術來實作、資料庫架構的欄位與內容、是否要找第三方的服務來串接
- 了解技術團隊使用的外部服務(AWS、Sentry、CircleCI)的成本
- 了解什麼是正確的時機 refactor、解決技術債(Tech Debt)、Legacy Code 的問題
【中】良好的溝通媒介
- 接收需求時,能清楚釐清問題內容,以利後續跟技術團隊討論實作可行性跟時程
- 接收需求時,能判斷是否跟目前邏輯相違背、有沒有 dependencies 等
- 接收需求時,能描繪出改動的範圍大小,並向需求方建立正確的期待
- 討論產品解法時,能顧慮到技術限制、技術可行性
- 與技術團隊討論時,知道該問哪些問題、聽得懂對方的解釋、參與討論
- 遇到 issues 時,知道怎麼回報、怎麼重現 bug 並提出可能的原因
- 若需要跟第三方服務或客戶串接,要看得懂技術文件,或至少知道哪一部分需要跟技術團隊確認
- 在寫產品文件時,能將部分技術規格也納入其中,並搭配工程師的 Techical Spec
【初】基礎中的基礎
- 了解最基本的網路產品如何運作
- Daily Standup 時聽得懂工程師說明他在做的事、遇到的困難
- 遇到問題時不會問錯人!前端、後端、Data Team 的工作範圍都不同;就算都是後端,他們負責跟維護的部分可能也不同,要能判斷這塊需求或問題要問誰才對
- 能夠和工程師一起處理 issues & bugs
【零分】能力不足
- 聽不懂工程師說的技術名詞卻也不會問
- 不懂得釐清需求方的問題,要來來回回問工程師很多次
- 工程師回覆之後也無法好好解釋給需求方,讓需求方了解技術限制或 bug 發生的原因
- 規劃產品時沒考慮到技術問題,也沒諮詢過技術團隊
【哎呀扣分】懂技術不是讓你用來不尊重專業意見的
最忌諱的就是 PM 覺得自己懂點技術,所以就不尊重工程師的專業意見,因此自己壓時程、亂答應、質疑工程師的判斷。
有時候一個乍看很簡單的東西,可能會因為自家產品背後混亂的 codebase 而變得難以實作,或是需要先進行 refactoring 才有辦法開始開發。
每一間公司、每一個產品都會有不一樣的狀況,因此不要輕視彼此的專業、不要幫對方做決定,大家在能力上應該是互補的關係,而懂對方的語言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內部溝通更順暢。
另一種狀況是 PM 太過關注技術複雜性。我曾經因為覺得某個東西技術上應該很難實作,所以就自作主張推掉需求,但後來才發現其實工程師能夠想到其他很好的技術解法,這就是自以為懂技術的糟糕心態。
應該說,每個人各司其職、為自己的位置與角色發聲才是最好的平衡。我不應該過度幫工程師擔心技術的事情,而是應該帶著我身為 PM 的想法與立場去溝通與搜集專業意見,同時設定好雙方的期待。
PM 很常需要在中間當協調人或決策者,勢必要能夠聽懂別人說的話、了解別人在意的事情,但不是取代其他專業同事應該要做的事。
【翻譯蒟蒻】除了跟行內的人溝通,還要能夠解釋給外行人聽
當老闆、業務、客服問 PM 為什麼這個做不到、為什麼會發生這些 issues,你能不能用很簡單的邏輯與案例解釋給他聽?
當一個產品需求會被拒絕,有時候是需求本身不合理、有時候是設計上的難題、有時候是技術上的限制,PM 在接收需求的時候心中就要做簡單的分析,知道這些問題該問誰、問完之後有哪些因素影響團隊做決定(做或不做、優先級如何),跟產品團隊討論完後再回去找需求方溝通。
遇到 issues 的時候也一樣,PM 就像一台翻譯機,客服回報問題,PM 整理好問題影響範圍、重現方式並翻譯成技術語言給工程師聽;工程師找到問題後告訴 PM 背後的根本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PM 再翻譯回去給客服聽,討論該如何跟客戶或使用者溝通。
最後是關於一些常見的技術問題,團隊應該要建立起共同的知識資料庫,避免一樣的問答不斷重複發生。PM 總是幫忙工程師回答問題也不是辦法,文件化並分享知識給同事才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怎樣才算是夠懂技術了?
標準答案:看公司!看團隊!
1. 最基本的技術知識
延續上面提到的技術與溝通等級,對新手 PM 來說,有【初】基礎中的基礎就不錯了,其中的了解網路產品如何運作包含理解以下名詞:
Backend、Frontend
Server、Client、Cloud、DNS
Database、SQL
FTP、API
Cache、Cookies、Session
Container、Docker、GitHub、CI/CD、Deployment
會使用 Browser DevTools 並大概知道每個區塊的作用
2. 技能對應到工作需求
有些公司裡面會有 Technical PM (TPM)、System Architect (SA)、Delivery Manager (DM) 的角色,在這些團隊內他們會吃下很多技術相關的工作,一般 PM 對於技術知識的理解與溝通可以透過他們來協助。
但另外一些公司則可能會希望 PM 擁有一定的技術知識與背景,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我需要多少的技術知識,才能支撐我做好在這間公司、這個產品的產品工作。在面試前可以先:
- 了解這間公司的技術架構,在使用的服務等等
- 找該公司的工程師或其他職位的 JD 來看,是否懂裡面所有的專有名詞
- 搜尋該公司的 PM 面試題目,看看是否有技術相關題目
Ref: IGotAnOffer — Product manager interview questions (the ultimate list)
如果面試的時候有跟工程師對到,在問問題階段也可以反問他們對於 PM 的技術能力的要求與期待是什麼。如果你想進去的產業跟公司的產品技術含量高,技術背景就會是標準配備。
而每間公司、每個產品的程式架構都不一樣,使用的服務、背後的邏輯也不盡相同,到了新的團隊或換新產品的時候都需要重新學習跟理解。
在《產品經理就職手冊:抓住四大學習重點,讓你快速進入狀況》中有提到,剛入職時可以請工程師帶著 PM 了解目前產品的技術架構和 Tech Roadmap。
若產品經理了解技術架構與限制,也會多少對判斷 Dependency 與了解可能的技術坑有幫助。針對這點可以請工程師跟你說明目前是使用什麼 Tech stack、前後端如何互相呼叫、有哪些主要的 API / Service / Database,以及我們是否跟其他團隊在技術層面會有高度合作關係等等。
3. 基本的撈資料、分析能力
一樣根據工作所需,有些基本的撈資料、分析是 PM 會自己做的:
- 用 SQL 撈資料(知道資料庫裡有哪些欄位、怎麼存資料、關聯性為何)
- 用 Crawler 爬資料
- 埋點、分析 Events、A/B Testing
▍如何跟工程師合作?
有的時候技術問題很複雜、或是程式過去是很多人共同在維護,技術知識學海無涯,工程師本人也不一定隨時都知道技術問題的答案,可能會需要先花時間去看一下、研究一下才能跟你討論。因此問問題與合作時先做功課、虛心請教、給對方足夠的時間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執行細節歡迎參考我們過去的文章:
【PM夥伴攻略】如何跟工程師合作?
【PM夥伴攻略】番外篇:工程師雷區幹話大全
【PM夥伴攻略】如何與工程主管 Engineer Manager 合作?
▍結語:產品經理技能樹
在 《從入門到卓越,產品經理技能檢核表與職涯發展路徑》中提到的「Technical Sense — 對技術理解的能力」主要集中在 Senior PM 的職涯階段。不過在這個產業工作,多瞭解點技術相關知識總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做產品就是在商業價值、使用者體驗、技術之間取得平衡,三種技能一定都會點到,但每個 PM 的興趣和專長都不同,長遠的職涯發展朝向不同方向,相對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就會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是,PM 跟商業團隊、技術團隊、設計團隊其實合起來是一個全方位的產品團隊,大家做好份內的專業外,自己的能力能夠跟團隊成員互補、並持續進行知識交流是很重要的,大家要一起成長,才會變成更棒的產品團隊!
以上,歡迎 PM、工程師們一起來交流,
擁有什麼樣的技術知識才足夠成為及格的產品經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152.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25481555.A.131.html
※ 編輯: annedoo (1.162.152.200 臺灣), 07/05/2021 18:40:36
※ 編輯: annedoo (1.162.152.200 臺灣), 07/05/2021 18:42: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