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的未來,究竟是機器視覺,還是RFID?
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來源:科钛网 作者:CoreTech
重返實體 無人商店興起
無人工廠、無人倉儲、無人機、無人駕駛……科技帶給人們的是勞動力的解放,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則是格局的重構。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講,零售模式的轉換是切身感受到的。
自2016年底亞馬遜的 Amazon Go 亮相以來,中國國內無人零售領域的投資迅速升溫,無人零售被資本市場,視為繼共享單車之後的又一投資風口。傳統實體零售、電子商務、再到現在「智慧零售」概念的提出,零售融合科技產生的化學反應,讓其超過了任何行業迭代的速度。
相較於傳統零售行業的房租、人工、物流壓力,無人零售旨在減輕這些痛點:透過減少前端人力削減人工成本,以較小的店鋪面積及靈活的選址,降低房租成本,同時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降低物流成本。
電商們的流量大戰,從線上打到了線下,線上流量紅利時代逝去,已是行業共識,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線下零售,挖掘線下消費的大數據價值,試圖透過打造新場景,帶來新流量、新體驗和新供應鏈,無人零售數位化時代已然開啓。
科技推動發展。無可厚非,技術問題是無人零售普及的命門,視覺技術、物聯網技術與行動支付,則是其中的關鍵技術架構。當下, RFID 標籤技術及機器視覺行動偵測技術,是行業內比較推崇的兩種方式。
RFID:辨識技術鼻祖嗅到了智慧零售
簡單說,一個RFID晶片就像U盤一樣,可以存入特定數據,併發出無線射頻信號。接收機可以在一定距離內捕捉到信號。
在無人零售領域,RFID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無人便利店代表商家繽果盒子的CEO陳子林表示:「最初打造產品的時候,我們發現在無人商店裡使用RFID解決方案,是最可行、最有效率的。繽果盒子目前在全中國落地158家店,進駐22個城市。我們團隊利用RFID的商品辨識的優勢進行研發,RFID不僅僅是幫助認出這個商品而已,其實整套結算管理才是重頭戲。在研發最初,無人零售這行業是新物種,沒有可借鑒的,都要摸索。無人零售大戰一觸即發,我們越早推出越好。所以,選擇先用RFID技術把繽果盒子做出來,再去透過實戰,來去打磨後端支撐體系。」
匯美集團CMO肖海坤也表示,RFID在服裝的在智慧零售方面,還開發出更大的用處。
「我們可以透過攝影機捕捉到RFID晶片,能夠收集到顧客拿起過這件服裝的次數,每家門市店服裝銷售情況。這樣就知道了顧客的偏好,我們會根據這些數據改變服裝款式、顏色,最大程度滿足顧客需要。另外,如果門市店庫存減少,後台會自動顯示,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智慧補貨,全程智慧化管理,工作人員很少參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採用 RFID 標籤技術的各種無人店已超過 20 家。但在發展壯大的同時,RFID也出現了技術上的一些壁壘。比如:
1、成本。有質疑聲音認為,使用RFID技術雖然減少了線下人力成本,但後期營運和維護成本很高,且標籤成本抑制了低價商品的毛利。
2、漏讀。漏讀是目前行業內,正在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即使只有單件商品放置在結算區,設備也無法讀取商品資訊,晶片與天線之間沒有發生接觸。「RFID標籤的辨識距離,跟它的功率大小、靈敏度和天線大小有關,原因非常複雜。如果辨識距離太小,就容易發生誤讀,但辨識距離太短,又容易發生漏讀」。有專家解釋道。
3、速度。結算完畢後,顧客需要帶著已買單的商品,經過一個感應區,感應區會自動辨識是否有未支付的商品。如果沒有,系統就會提示顧客推門離開,整個過程耗時約5秒。而隨著顧客購買的商品數增加,即使系統能夠準確辨識,耗時也將進一步增加,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4、止損。採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面臨的止損挑戰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顧客惡意損毀RFID標籤;二是顧客刻意遮蔽標籤的信號,比如用手或錫箔紙遮擋標籤。
目前,一些企業意識到了缺乏 " 護城河 " 的風險,對外宣稱正在跟進機器視覺技術。那麼,機器視覺技術又是什麼?
新技術「攪局」 機器視覺要幹掉RFID?
機器視覺是指利用攝影機、手機 GPS 或手機 WiFi 等,辨識動作、商品和人,以及進行定位與關聯。行移動偵測則是透過攝影機,採集圖像進行算法計算,當鏡頭畫面發生變動,如有人走過、鏡頭被移動時,算法計算會啓動,而計算結果一旦超過閾值,便會觸發指示系統做出報警處理,移動偵測常用於無人值守監控錄影和自動報警。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所採用的便是機器視覺辨識技術。
使用機器視覺辨識技術的零售方式,流程簡單、無需結賬、即買即走。消費者進入Amazon Go購物前,需要一個亞馬遜帳號,並下載app。在入口處會對顧客進行人臉辨識,確認用戶身份。
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留,並選擇商品時,攝影機會透過圖像、手勢辨識,判斷顧客是否將貨物置於購物籃(購買),還是只是看看然後放回原處(未購買)。
透過貨架上的紅外線感測器、壓力感應裝置(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載感測器(用於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掃描並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即時傳輸至 Amazon Go 的資訊中樞,然後自動在顧客亞馬遜賬戶上結算,用戶購物完成,直接離店。
智慧無人便利店「簡24」創始人兼 CEO 林捷談到未來,堅定的看好視覺辨識。「為什麼還有爭議,主要是智慧視覺辨識太難做,RFID技術成熟,很容易做好。」
林捷推出的無人便利店「簡24」,首家門市店以於 2018 年 10月 25 日在中國上海落地。據他介紹,簡 24 採取 Amazon Go 的方式,全智慧視覺辨識技術:用戶購物流程,就很像此前Amazon Go在宣傳片裡顯示的那樣:用戶掃碼打開閘機門,然後進店選購商品,選完商品後直接拿貨走人。
然而,由於智慧零售的技術複雜,在現實中尚沒有大規模出現。因此,基於物聯網、互聯網和智慧化,三種結合應用的則是大多數。
例如:京東 X 無人超市的貨架上,每一件商品都被貼上 RFID 標籤。同時,超市融合 RFID、人臉慧、智慧視覺辨識等多種技術,用戶在店內的所有行為、甚至在哪個貨架邊停留了幾秒,都可以被感知和分析。選好商品,消費者只需要通過結算通道,走出超市即可,全程不用進行任何操作。
據一位瞭解京東 X 超市項目的第三方人透露,京東研發出智慧視覺辨識系統,但根據不同場景選擇不同策略,便利店使用視覺辨識系統,但是在超市上還是採取 RFID 和人臉辨識等「相對折中」的技術。「京東就是給商家自由選擇權,當然,搭配不同的解決方案,成本結構也不同。」業內人士感嘆道。
無人零售未來發展趨勢
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曾表示,無人零售場景中「商品一定要能夠被遠距離非接觸辨識,機器視覺才是正確方向」。
但在萬端看來,雖然 RFID 單一技術並不能解決無人零售場景中的所有問題,但它仍有存在必要,而且擁有許多機器視覺,並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即時監測庫存和商品的熱力分布。
萬端指出,未來商業的一大趨勢,就是數據的即時化和智慧化。RFID 即時、精準獲取海量數據的能力,如果能夠結合高效的數據分析系統,就可以為 C、B 端的協同,和供應鏈優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多技術融合
目前看來,多技術融合是未來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的發展趨勢。
海外無人零售項目 QueueHop,無疑是 RFID 在無人零售場景中,結合其他技術的一個絕佳範例。QueueHop 的購物方式主要透過一個具有 RFID 功能的讀取器,和帶有商品二維碼的安全扣,以及具備自主結賬功能的系統來實現。
具體來說,它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首先,顧客把想要買的商品,放到專用的讀取器上,讀取器會辨識這些物品,並將價格和稅款顯示出來;然後,系統會詢問顧客是否想要紙質的小票,或者直接 email 給 TA;在顧客付款之後,還要把安全扣放入一個小槽裡面來解鎖。如果這是一個已經買過的商品,安全扣則自動被解鎖。
QueueHop 目前已經贏得了多家零售商客戶,包括 Rebecca Minkoff、Jor' jet Boutique ,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快時尚大眾品牌。
貼合應用場景
技術的發展,必須牢牢貼合實際應用場景。無人便利店是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此前 RFID 廠商並未有針對性地,為這一場景設計產品。未來累積了一定經驗之後,應用 RFID 方案的無人便利店,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
另外,在某些特殊場景中,RFID 技術也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價值。比如應用於很多食堂的 RFID 自助結算餐台。RFID 自助結算餐台,配備了多種色彩的餐具,每一種色彩對應一個價格,碗碟內置 RFID 標籤供餐台讀取價格資訊進行結算,一小時可以完成上千人次的自助結算,僅需一名操作員,站在設備後維持結算秩序即可,大大提高了結算效率。
路在何方
無人零售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命題,不管傳統企業,還是初創公司,都還處於探索階,還在不斷嘗試和驗證各種技術的可行性。
繽果盒子和 QueueHop 雖然以 RFID 起家,但也在積極探索機器視覺方案。目前,零售行業正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而這些不同觀點的交叉和碰撞,正是行業創新和發展的源泉。
資料來源:https://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20/08/rfid.html?m=1&fbclid=IwAR2BAg1fJ1BM08vEYQXphUi7hY2AquMChZCSKqC4-7CRw2r0ocZmgb4cte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fid標籤成本 在 3S Markets「全球科技智慧應用」市場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 RFID 技術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自千禧年後,隨著電子標籤成本的降低,RFID 行業規模化應用實現較大拓展,在金融交易、倉儲管理、資產防盜、物品管理、工業自動化、醫療資訊化、商業自動化、門禁系統、高速公路收費系統、交通運輸監控系統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應用⋯⋯
rfid標籤成本 在 [請益] 想請問主動式RFID - 精華區comm_and_RF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研究室買進一組 主動式RFID
對於其應用仍然是ㄧ知半解
只是知道應用距離可以比較遠
其他方面跟悠遊卡之類的RFID有什麼差別呢??
那對於程式開發
想請問有什麼書是特別針對開發RFID而出版的嗎??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85.234
> -------------------------------------------------------------------------- <
作者: ogkw (魑鄿男兕) 看板: comm_and_RF
標題: Re: [請益] 想請問主動式RFID
時間: Thu Jun 8 13:08:36 2006
以下是在我的指導教授網頁找到的...你參考看看@@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我們常稱為感應卡、感應式IC卡或近接卡、非接觸卡等等。在Walmart(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及美國國防部的帶動下,成為今年全球IT界的熱門話題, Wal-Mart要求其100大供應商加入RFID技術,計畫2005年在貨物箱啟用RFID系統。
由全球供應鏈,可發現它的重要性,為了不落後於趨勢,台灣一「RFID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成立,該聯盟結合慶康、光寶、特力、精業、工研院等64家廠商及研究單位力量,以強化國內RFID相關產品設計、開發、量產及系統應用的能力,共同促進台灣RFID產業商機及其國際領導地位。在國內RFID研發能量的推動,主要有經濟部商業司與工業局。目前相關的計畫方案有S計畫與R計畫[3]。其中與RFID間接相關的S計畫,就是推動大物流聯盟計畫(supply
chain),將以新加坡為標竿,除提供獎勵措施與港口基礎建設、提供企業合併、聯盟獎勵辦法外,也修改國內物流責任與保險相關法規,與國際接軌;此外,在R計畫部分,則是推動無線射頻(RFID)平台的服務研發計畫,以期所有貨櫃的運輸、通關等業務,均可以透過無線通訊掌握行蹤。此外在RFID Tags、RFID Readers、系統軟體等技術的研發,也有許多相關的科專計畫,協助提升國內的技術水準。
由於RFID被列為本世紀十大重要技術項目之一,所以世界各國無不全力發展。在歐美各國引發熱烈的關注與應用,事實上,國內也已有許多單位採取相關的應用或研發相關技術。在政府單位方面,國內的港務機關計畫使用RFID技術開發的電子封條(e-seal)改善貨櫃通關效率。目前港務機關常常需要大量人力來抽檢通關的貨櫃,因此無法同時並大量地檢驗,往往既耗時又費力。若能引進RFID晶片的電子封條,不僅節省人力,更能確保貨櫃不會被調換或開啟。這項技術於2004年三月正式啟用,未來相關單位可透過電子封條的功能,提供客戶追蹤及確保未開啟貨櫃等服務。
政府方面:經濟部技術處92年度起即開始透過工研院系統中心推動高頻RFID的研發計劃,研發內容包括IC芯片、天線、讀取器等重要技術。工研院系統中心也接受經濟部商業司與技術處委託,執行RFID應用及研發相關計劃,也舉辦「2003 RFID商業應用發展策略論壇」,由經濟部施顏祥次長主持,與會包括行政院科技顧問組顧問、永豐余公司董事長、工研院院長,以及產業界與學界代表。同時工研究也計劃在2004年1月中旬籌組RFID研發聯盟。此外,商業司目前也正在進行美國因911事件所衍生出來的SST計劃(Smart & Secure Tradelanes
Initiative),主要即是將RFID與貨櫃結合來進行貨櫃追蹤與安全管控。
民間方面:台灣RFID最為代表性的傑作非悠遊卡莫屬了,憑借內部的RFID芯片與四周的線圈,凡是搭公車、捷運及停車場停車皆可用一張悠遊卡解決,未來甚至連出租車與路邊停車都以悠遊卡收費。另外中華、裕隆等台灣汽車業者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引入使用來做零件管理,來確認每一零件、步驟是否組裝完成。由於射頻識別的電波不會干擾到院內醫療儀器,在SARS期間,工研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更是將RFID充分運用醫學上。工研院在新竹東元醫院中裝置感應器,並且讓院內所有人都配有裝有RFID芯片的識別證,一旦查覺有人發病,二十分鐘內就可以清楚知道發病者和活動路徑
;而台北醫學大學也使用配置RFID芯片及體溫傳感器的腕帶型標籤來掌握病患與員工的狀況及接觸史,未來,RFID芯片更可以藉由PHS及ADSL傳送訊號以提供獨居老人居家生活照顧 。
無線辨識系統的主要目的如下:透過一般稱為標籤(TAG)的詢答器來傳遞資料,並在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利用電腦可讀的方式來擷取資料,以滿足其產品應用的特定需求。而這個標籤內所儲存的資料可以用來辨識許多物體,從尚在製造中的物件、運輸中的貨品、地點、車輛識別認證、動物以致於人類,都可以透過這個標籤來辨識。除了以上所述的標籤之外,無線辨識系統仍需要一個質問或辨讀詢答器資料的方式,以及與主機或資訊管理系統間聯絡與傳輸資料的方法。另外,如果系統製造商沒有在出廠前將資料燒入標籤的晶片中,使用者也需要某種裝置來進行資料的輸入或딊{式的設定。在討論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的時候,常常強調其中天線裝置的重要性,程度足以讓人認為天線裝置是系統中的一個獨立的部分。事實上天線裝置的重要性也在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的外觀上表露無遺,因為在讀取機以及標籤上都有這項裝置,而其主要的功能是讓兩個裝置能夠互相溝通。由上可知無線射頻辨識系統主要是由標籤、讀卡機、及天線三個部份所構成。
-----------------------------------------------------------------------------------------------------------------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已被列為本世紀十大重要技術項目之一,在國際物流的海空聯運模式下,海運貨櫃需經貨櫃場的拆併櫃的處理作業,可能再經過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物流中心等組裝、分類,之後再陸運至航空貨運倉儲中心,進行空運的打盤作業。中間繁複的過程中,需要透過棧板容器等載具進行貨物的堆疊及運送,棧板容器等載具如果具有辨識的資訊功能,將有助於運作過程中效率的提昇。預計未來幾年將取代目前所使用的條碼(Bar-code)資訊辨識系統,可應用的產業包含航空行李監控、生產自動化管控、倉儲管理、運輸監控、保全管制、圖書管理及醫療管理等,為科技產業的ꤊ疃擗妞P。在產業運用方面,世界零售業龍頭威名百貨 (Wal-Mart) 已要求旗下前一百大供應商於2005年一月起開始採用RFID系統,而IBM、Microsoft、Tesco與日本三越百貨等公司也宣佈未來將採用RFID系統;此外包含Business Week等國際商業媒體,近來競相報導 RFID 技術發展現況,預估未來 RFID 系統的全球年產值可以達到百億美元以上。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1]常稱為感應式電子晶片或近接卡、感應卡、非接觸卡‧‧‧等。一套完整RFID系統由 Reader 與 Transponder 兩部份組成,其動作原理為由Reader發射一特定頻率之無線電波能量給Transponder ,用以驅動 Transponder電路將內部之 ID Code送出,此時 Reader 便接收此ID Code。Transponder
的特殊在於免用電池、免接觸、免刷卡故不怕髒污,且晶片密碼為世界為一無法複製COPY,安全性高、長壽命。RFID的應用非常廣泛,目前典型應用有動物晶片、汽車晶片防盜器、門禁管制、停車場管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
RFID 系統架構可分為電子標籤、掃讀器、系統應用軟體三大部分,RFID 系統具有非接觸式讀取、資料可更新、容量大的儲存資料、可重複使用、可同時間讀取多個辨識標籤及資料安全性佳等優點。依ABI
research市場研究機構分析全球RFID市場在2002至2008年這段過程中,全球電子標籤市場規模從每年200億台幣提高至每年750億台幣,掃讀器市場規模從每年91億台幣提高至每年330億台幣,系統應用軟體市場規模從每年121億台幣提高至每年300億台幣,總計RFID的總產值從每年410億台幣提高至每年1368台幣,複合年成長率成長22%,未來在產業應用的發展無可限量。
目前國內RFID研發生產大都以低頻、13.56MHz相關產品為主,產值不高,市場應用領域多集中在門禁、資產管理與動物管理等。藉由經濟部科技專案推動高頻(UHF及2.45GHz)之產品技術開發與應用,預計2004年完成電子標籤、掃讀器雛形開發,並於2004年下旬投入量產,預期產值可創造電子標籤與掃讀器每年5-10億元新台幣產值,進而帶動RFID系統服務產業國內每年10-20億元新台幣系統服務市場,進而邁向未來每年超過百億美元的國際市場。
由於RFID系統是屬於感應式的RF行為,在功率發射過程中,多數的能量皆消耗在空氣當中。一般系統設計上,短距離(ex.玩具系統,RFID標簽等)耗電約60mA(4.5V電源),中距離(約5~20cm)的系統則需耗電約300mA(12V電源)。在系統的設計上,需考量FCC等幅射安規方面的問題,因為在今日的產品上皆需有此項的驗證,才能有更好的行銷。對於Reader上有多於一個天線的應用,此時這些天線就會有互感的狀況產生,行為較難掌握。因此Reader上的天線依其大小,擺設位置也要有一定的距離,如此才能降低彼此間的互感情況。
伴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提昇,RF 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統開發得以迅速升起且漸漸發展成一個跨領域的專業研究,包含高頻技術、電磁相容性、半導體技術、資料保全與密碼學、電信、製造技術等許多專業領域。實際上RF
ID應用包羅萬象,除供應鍊物流管理外也被應用於生產製造與裝備、行李/郵件和包裹處理、身份識別、防偽、門禁、防盜、高速公路收費、圖書館管理等未來更可能被貼附在鈔票上以防偽造。2002年其全球市場規模已達11億美元,預計2005年可達30億美元,2010年達70億美元,複合年平均成長率高達約26%,產品發展機會包含晶片/天線、固定與手持讀取機、系統產品等等。日前國際大廠微軟亦於4月5日宣佈成立研究RF ID技術的發展組織“Microsof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 ID)Council”,由此可見RF ID未來商機之可觀性。
====================================================================================
以下節錄自「e天下雜誌 41期 2004/5/1」
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 新殺手級應用,不懂就落伍!
一場取代條碼的物流革命,正在加速當中。
2004年《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排名中,3度蟬聯冠軍寶座的全球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百貨,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技術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引爆第二波物流革命。
這波RFID熱潮,是由沃爾瑪和美國國防部率先發動。前者要求前100大供應商、後者則要求旗下4萬3,000家軍備供應商,由2005年起、分別在運貨用的棧板和出貨產品中導入RFID系統。
「RFID將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帶來新一波的革命,」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黃仁安形容這場由IT所帶動的物流大變革。
面對RFID可能取代條碼的革命,惠普全球RFID計畫主持人雷貝林(Lucien Repellin)更是斬釘截鐵地說:「如果企業沒有導入RFID的話,可能就會遭受到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所謂RFID,就是一種透過無線讓物品可以被自動偵測的技術。產品上像米粒一般大小的電子標籤(Tag),透過讀取器(Reader)偵測,將標籤的資料送到後端電腦上整合運用。
相較於現行商品上使用的條碼,RFID標籤不但可以容納更多的資訊,透過無線自動傳輸資訊,也不再需要花時間一個個掃描產品。
RFID妙用 (1) 用悠遊卡1秒內付車費
乍聽之下,或許你以為 RFID還離你很遙遠,那就錯了。其實,RFID早就以不同面貌,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目前台北市民人手一張的「悠遊卡」,就是RFID運用的例子之一。
RFID妙用 (2) 讓每隻動物帶身分證
另外,早在5~6年前,農委會就委託工研院開發動物晶片,希望將晶片植入動物身上,解決流浪狗管理的問題。
「每隻狗都要強制帶身分證,沒帶就違法,」工研院副院長徐爵民笑著說,相同的應用方式,可以使用在兔子、天竺鼠其他動物身上。例如,面對一群長得都非常相似的小豬時,在分別植入晶片後,不但可以分辦小豬身分,還可以知道餵食不同飼料的成效。
RFID妙用 (3) 20分鐘內查到感染源
不但管理動物方便,連傳染病途徑都能透過RFID迅速掌握。去年SARS流行期間,工研院系統中心與竹北東元醫院試辦導入RFID管制系統,要求所有醫護人員隨身攜帶電子標籤,當人員通過重要出入口,例如電梯、病房時,讀取器便將位置與人員資料送回應用系統儲存。
一旦發生可疑病例時,在追查與掌控感染源時,目前需要至少2天的追蹤時間,將可大幅縮短到20分鐘以內。「面對愈來愈多新興感染病時,RFID能協助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傳染源途徑,」東元醫院副院長陳重華也談到,如果電子標籤的價格未來降得夠低,讓病人與家屬都能同時使用的話,將會更有效掌握住傳染病控管流程。
RFID妙用 (4) 避免拿錯藥、打錯針
工研院系統與航太技術發展中心系統技術組組長杜德霖表示,RFID也可以運用在醫藥管制。當藥品裝上電子標籤後,不但可以識別藥品內容和有無過期,連誰拿過都能清楚地察覺,「可以有效避免拿錯藥、打錯針的情況,」他說。
RFID妙用 (5) 文物行動導覽
下個場景,來到國立歷史博物館,看看RFID的應用。早在去年12月初,國立歷史博物館就將電子標籤貼在館內55件文物的展示櫥窗上,透過平板電腦上的讀取器掃描文物的ID後,遊客就可以立即由電腦上獲得更豐富的多媒體導覽資訊。
「RFID不但增加遊客學習動機外,更滿足各種使用者的需求,」國立歷史博物館資訊小組召集人梅士杰表示,遊客可以感受到多媒體呈現的文物導覽,電子標籤也可以無限次重複使用,同時維護與管理清點文物也將更有彈性。
RFID妙用 (6) 打造智慧型商店
不僅如此,RFID在未來的應用上,讓每一件商品都更加有智慧。惠普公司的雷貝林舉了一個未來商店「麥德龍」(Metro)的例子。他說,在這個賣場裡,消費者擁有一張專屬的晶片卡,和一台平板電腦。當消費者將晶片卡插入電腦後,只要經過不同商品區,電腦上便會自動提供各區最新特價商品介紹。
當然,消費者也可以在電腦上輸入喜愛的香皂名字,電腦就會立刻秀出貨架的位置圖,解決了「劉姥姥逛大觀園」的困擾。「若是要購買肉、魚、酒等食物,你手中的電腦還會秀出食譜,告訴你什麼酒該搭配什麼樣的肉類,」雷貝林興奮地描述著。等到消費者離開賣場結帳時,晶片卡會自動扣除購買的金額,不用再排隊經過櫃台。
還有一種應用,叫做智慧型貨架。它能夠自動偵測到貨品被取走,或是放回去的狀態,有助於補貨與行銷資訊管理。當貨架上商品不足時,工作人員可以自動補貨,並透過RFID提供的資訊,從商品被消費者拿取的次數,隨時掌握住熱門的商品,作為行銷與進貨數量的考量。
RFID妙用 (7) 提高商品資訊透明度
RFID除了當生活上的隱形僕人外,更在企業供應鏈,從製造、配送、倉儲管理,到銷售行銷整個流程,提高了商品的「資訊透明度」。「RFID讓IT on demand(資訊隨選),」IBM行動商務部經理王德忠表示,改善供應鏈效能的同時,不但掌握即時資訊的優勢,更增加判斷決策的正確度。
他舉製造業的盤點為例,以前不僅耗時耗力,可能連正確率都有問題。透過商品上的電子標籤,將商品的訊息與位置傳給讀取器,再送回後端電腦統整,只要輕輕一按,所有的盤點就完成。不但增加庫存的正確率,更能減少人力成本與錯誤。
RFID可以協助商家賺錢。「如果只是將商品裝上電子標籤,而不加以利用的話,那只是浪費錢,」雷貝林表示,沃爾瑪是不會允許供應商將RFID的成本轉嫁到商品上,所以製造業就必須找到減少成本的方式,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透過RFID來增加供應鏈的效能。
「將來的RFID,會成為零售業的一個標準作業,」與沃爾瑪年交易金額上千萬美元的特力公司副總經理叢毓麟指出,未來特力旗下的B&Q(特力屋)賣場,將以高單價的冷氣機,做為導入RFID的開始。
叢毓麟表示,每個月幾萬台冷氣機進出倉庫時,透過RFID不但能清楚掌握數量,更能在出貨時再次確認產品的型號,避免送錯貨時造成成本負擔與商譽損失。「連電子產品在維修服務時,Reader一讀,馬上就知道是不是自家賣出的產品,」他說。
多數廠商仍在觀望
RFID帶來的優勢不少,但是廠商觀望仍多於參與。惠普企業系統事業群技術規劃處副總經理李家瑞表示,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廠商屬於被動參與。他認為,導入RFID之前,必須將企業整個供應鏈流程、重新評估、驗證和調整改變,而這些既有作業模式的改變,都是造成許多廠商猶豫的原因。
「面對近乎免費的條碼而言,RFID未來的附加價值,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黃仁安下了這樣的評語。目前每一個電子標籤成本約25~50美分(約新台幣8~15元),未來的目標則是降到5美分(約新台幣1.5元)才有普及的可能性。
除了電子標籤的成本過高外,還有許多技術上的挑戰。惠普公司李家瑞表示,電子標籤在訊號讀取的方向性與傳輸上,容易因為某些物質阻隔而變弱,加上傳輸時的安全性、RFID的技術標準、與各國目前使用頻寬標準尚未統一,都是未來普及化的挑戰。
根據惠普估計,2008年全球的RFID市場,將由2002年的10億美元成長到30~40億美元,到了2015年預計創造150~250億美元的商機。
特力公司副總經理叢毓麟指出,未來沃爾瑪如果全面導入RFID,預估在整個供應鏈上可以省下8億多美元(約新台幣264億元),「這可是許多台灣廠商,一年都達不到的營業額!」他說。
面對RFID逐漸成形的大餅,各方人馬都蠢蠢欲動。不但經濟部技術處整合推動「RFID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整合國內大廠加入RFID的價值鏈外,惠普也在日前成立亞太區第一個RFID卓越中心,協助客戶導入RFID架構。
RFID可能取代條碼
資訊能力的管理應用,遠比導入新科技重要。思科(Cisco)網際網路事業解決方案事業群(IBSG)製造產業副總裁史塔基(Charles Stucki)也強調,在面對RFID可能取代條碼時,重點在如何運用RFID收集到的資訊,並決定如何將資訊傳送到需要的地方,做更好的運用。
RFID已經示範出老科技如何帶來新運用。第二波物流革命的重點將不再是新技術的運用,而是考驗著企業如何使用與管理資訊的能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20.1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