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影響每一個人,但提供一個匯集菁英意見的平台,讓應該得到成長養分的企業家得以涵養動能,這樣在資訊氾濫的時代已經不容易了!
謝謝 Winston Hsu的幫忙,除了AI+X之外,也許是AIoT+X更棒。昨天與施振榮先生 Stan Shih單獨談了兩小時,談知識串連、經驗傳承、國際分工。我形容他是個「心裡永遠有個夢想的男人」,台灣有你們真好!
AI + X ? 看論文的老董
=================
昨天和某上市公司的老董見面,一見面老董就談起這篇剛出刊的電子時報文章。
對於在電子業耕耘已久的高階經理人,非常在乎未來市場產品的起落。可是又認為這幾年資通電領域變化太快,不知要以何種角度看待 -- 過去的經驗都是無用的必須淘汰?習以為常的產品就不能創新?未來無法預估?
我覺得 AI + X 這個想法,是很好的思考策略。也是這兩年多來以業界與學界兩個角度的觀察心得。
熱烈討論 AI + X 之後,很高興看到老董新投入的智能感測器,除了已經開始出貨之外,也有二十多個人的團隊開發上面的智能套件,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智能辨識核心快速的scale到新的場域,也瞭解到這是很具深度的機器學習方法。
更令我驚訝的是,老董也試著看一些論文,想要抓住技術的脈動。在AI + X 的世界了,儼然成了一個新造的人。也讓我想起聖經的一段話: 「因此,如果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看哪,新的已經來臨。」(哥林多後書 5:17)
很有趣的是,最近只要在各個場合遇到電子資訊產業的資深主管們,絕大部分都會提及在電子時報的文章。所以社長 Colley Hwang,貴社在產業界的影響力大大的體驗到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