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 syndrome de la princesse 公主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親愛的同學,今天我們要來談談法文中的 « le syndrome de la princesse » 這個詞,從字面上翻譯,是指「公主病」。但是法國的公主病不同於台灣的公主病,而是指 « poop shaming »,大便羞恥。
何謂大便羞恥?意思是:羞於在除了家裡之外的地方大便。根據統計,法國有69%的女性罹患公主病,對於男性來說,這種現象相對較少,只有48%。
為什麼連大便都會因性別而有區別呢?
新聞報導是這麼說的:
女性會因為透露她們有排便的需求而受到更多的負面評價。由於性別刻板印象,女性特質在文化上是與 「完美」、「清潔」和「純潔」連結在一起的。這樣的特質顯然與排便相違背。
除了大便羞恥之外,女性憋尿和憋屁的狀況也比男性要多。如果一個男孩放屁,大家會哈哈大笑,但如果一個女孩放屁,她則會感到尷尬不已。因此,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對女性特質的期許,將會影響女性的外在行為以及身體健康。
為了減少尷尬,十分之四的法國女性會等伴侶睡覺或離廁所很遠才去如廁,而男性只有四分之一會這麼做。此外,女性也會將衛生紙放入馬桶中來降低糞便落入水中的聲音,或者調高電視的聲音來掩蓋。排泄後再想辦法解決令人不悅的氣味,例如17%的女性會選擇點燃火柴以便去除異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在台灣的我們,是否也同樣有大便羞恥的文化呢?
我認為是肯定的。在父權意識的影響下,女性被教育要收斂不要有攻擊性,要隱藏自己並且克制排泄需求。女性受到的無形有形規範無疑是更多的,為了身體健康,起碼在家中拋棄這毫無必要的羞恥吧!
關於排泄的法語說法:
🇫🇷 大便(口語) faire caca
🇫🇷 小便(口語) faire pipi
🇫🇷 上大號 faire la grosse commission
🇫🇷 上小號 faire la petite commission
🇫🇷 排便(正式) déféquer
🇫🇷 排尿(正式) uriner
🇫🇷 解決排泄需求(大小便均可) faire ses besoins
🇫🇷 有內急 avoir une envie pressante
🇨🇵 去洗手間 aller à la selle / aller aux toilettes
🇫🇷 憋尿 se retenir d'uriner
最後,台灣的「公主病」要怎麼說呢?
簡單說:🇫🇷 Elle fait sa princesse. (她在當她的公主)
就可以囉!
se意思統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521新加坡聯合早報
*【BioNTech稱疫苗可能對源自印度變種毒株有效】
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 SE表示,其與輝瑞公司合作開發的輝瑞冠病疫苗對抗源自印度的冠病變種毒株的效果,應該與對抗源自南非的B1351效果差不多。路透社報導,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BioNTech的首席執行官撒辛(Ugur Sahin)對最近一篇有關疫苗接種者血液分析的科學論文結果感到鼓舞。該論文顯示,疫苗所激發的抗體能夠對抗源自印度的變種毒株。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1-1148383
*【芬蘭開發冠病快檢 10分鐘內可知結果】
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冠狀病毒快速檢測技術,可在10分鐘內獲得檢測結果,與需耗時數小時的核酸檢測相比,效率更高。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發佈聲明說,這種基於病毒抗原的檢測技術可應用於快速診斷冠狀病毒感染以及其他類型呼吸道感染。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網路雜誌上。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1-1148299
* *【日本政府委員會批准莫德納和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據報導,一個日本政府委員會批准將莫德納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開發的冠狀病毒疫苗投入使用,使得在日本獲准使用的疫苗數量增加到三種。日本放送協會的報導稱,會議得出結論認為上述兩種疫苗均有效,日本厚生勞動部長田村憲久計畫最早在明天做出正式批准。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0-1148257
*【佛奇澄清 美國最新指引不意味人人可不戴口罩】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指,許多美國人“誤解”了疾控中心的意思,以為這取消了每個人需戴口罩的命令。他說,指引其實是針對那些已經接種了疫苗的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1-1148297
*【6806確診和59死亡病例再創新高 馬國今天決定是否再實施全面封鎖】
據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發佈的聲明,冠病確診病例增加了6806起,死亡病例增加59起,疫情日益惡化讓雪蘭莪、霹靂與柔佛等州政府表明或暗示不反對聯邦政府“封城抗疫”,民間也普遍關注聯邦政府是否會乾脆宣佈在全國範圍實施類似去年首輪行管令那樣嚴格的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1-1148287
*【馬哈迪建議強制全民禁足家中一個月 由政府安排中央廚房日供三餐】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認為,政府投入大量金錢抗疫卻收效不大,他因此建議強制全民禁足家中一個月,由政府安排中央廚房為全國提供每日三餐。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1-1148288
* *【泰力挽遭重創國家經濟 將優先為數百萬工人接種疫苗】
泰國政府將工人列入冠病疫苗優先接種名單,以捍衛遭疫情重創的國家經濟。泰國首相巴育週三深夜宣佈,首都曼谷和九個主要經濟省份數以百萬計的合法雇員可以像老年人和高風險群體一樣,獲得優先接種冠病疫苗的待遇。巴育說:“這個群體是國家經濟的重要引擎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1-1148290
*【世衛:歐洲抗疫進展仍脆弱 當前應避免國際旅行】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主任克魯格說,歐洲對抗冠病的進展仍然“脆弱”,所以當前應避免國際旅行。但他也強調,已獲得使用授權的疫苗可有效對抗變種病毒。克魯格在每週例行記者會上說:“目前,面對持續的威脅和新的不確定性,我們須繼續保持謹慎,重新考慮或避免國際旅行。”他提醒道,歐洲當前“零星增加的感染病例”可能很快就會擴散開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1-1148298
*【英國分析:兩劑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有效率為85%至90%】
英國公共衛生局(PHE)說,兩劑的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對出現症狀的冠狀病毒的有效率約85%至90%。PHE引用了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的實際資料進行分析後得到上述發現。當局也估計,截至5月9日,冠病疫苗接種計畫總體上避免了1萬3000名60歲以上者的死亡,並防止了3萬9100名65歲以上冠病患者需要接受醫院治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0-1148254
*【馮德萊恩:歐洲冠病疫苗接種運動正在趕上美國】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歐洲冠病疫苗接種運動正在加速並趕上美國。馮德萊恩當天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們的目標是在7月底之前為70%的成年人接種一劑疫苗……這與美國設定的目標幾乎相同。”她暗諷美國和英國說,歐盟疫苗接種運動的批評者應該記住,歐盟已經出口了2.2億劑疫苗,幾乎與它用於本國公民的數量一樣多。“其他人將他們的整個疫苗生產全部留給自己,但歐盟將在不與世界隔絕的情況下實現疫苗接種目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0-1148233
*【英國加強防疫措施 阻止B1617變種病毒蔓延】
鑒於B1617變種冠病病毒在英國部分地區傳播,英國政府正採取多項措施加強防疫,以阻止該變異病毒蔓延。新華社報導,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說,英國將在出現這一變異病毒傳播的貝德福德、伯恩利和萊斯特等地,有針對性地實施更多病毒檢測和跟蹤以及隔離措施,並加快這些地區民眾接種冠病疫苗的速度。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1-1148381
*【菲律賓逾10年經濟成就被疫情吞噬 昔日“亞洲之虎”深陷消費情緒困境】
菲律賓經濟在冠病疫情爆發之前的10年裡強勁發展,還曾因此被譽為“亞洲之虎”。然而,這番得來不易的成就卻可能被橫空降世的冠病所吞噬。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1-1148289
*【歐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批准程式】
歐洲議會週四同意凍結中歐投資協定批准程式,直到北京解除對歐盟政界人士的制裁。這加劇了中歐關係紛爭,增加了歐盟企業獲得中國市場准入的難度。據路透社報導,上述決議以599票贊成、30票反對和58票棄權獲得通過。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21-1148388
*【美國眾議院通過19億美元法案 加強國會保安措施】
在週四(20日)舉行的投票中,213票贊成、212票反對。全部共和黨議員投票反對,三名民主黨議員投票列席、三名民主黨議員投票反對,其餘民主黨議員投票贊成。據報導, 19億美元將用於在國會周邊設立可拆卸柵欄、加固門窗、設置監控攝像頭、為國會員警提供裝備、成立一支快速反應部隊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1-1148394
*【拜登簽署反歧視亞裔法】
美國總統拜登20日在白宮正式簽署反歧視亞裔法。他表示,這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美國必須採取行動減少仇恨事件發生,不讓仇恨留下空間。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1-1148382
*【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停火協定】
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結束雙方11天敵對行動。停火協議於當地時間週五(5月21日)淩晨2時開始。路透社報導,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辦公室說,安全內閣已一致投票贊成埃及提出“相互和無條件”的加蕯停火協議。哈馬斯發言人凱西姆證實這項協議。哈馬斯最高領導人哈尼亞在加蕯地帶的媒體顧問努諾說,停火將“相互同時”進行,只要以色列遵守停火協定,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就會遵守協定。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1-1148378
*【拜登對加蕯停火表示歡迎 並指是“取得進展的真正機會” 】
美國總統拜登對以色列和哈馬斯宣佈停火表示歡迎,並指這是11天的致命戰鬥後“取得進展的真正機會”。拜登在白宮說:“我相信我們有一個取得進展的真正機會。我致力於為此而努力。”拜登同時也讚揚了埃及在促成停火協議所發揮的作用。英國外交部長拉布也在一條推文中說:“各方必須努力使停火持久,並結束不可接受的暴力迴圈和平民生命的損失。”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1-1148380
*【因與軍政府決裂 約100名緬甸駐外官員遭撤職】
據報導,與國內軍人政府決裂的緬甸外駐外交官員已有大約100人被撤職。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後,親民主派發起“公民不服從運動”普遍獲得民間支持,各行各業的人員紛紛回應,連政府官員和外交官也不例外。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1-1148291
*【拜登支援美電動汽車行業加快發展 迎頭趕上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週二造訪了密西根州“汽車城”底特律一家福特汽車工廠,表態支持電動汽車行業加快發展,期間還親自試駕了一輛新型電動皮卡車,更讚歎“這傢夥真快!”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1-1148295
*【布林肯與俄外長會晤 承認美俄存分歧但願合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週三在冰島出席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期間,舉行了首次會晤。他們同意美俄存在巨大分歧,但也表達了合作意願。
布林肯說,美俄存在分歧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若俄國採取進攻性行動,華盛頓將做出回應,“但如果兩國領導人進行合作,世界將變得更加安全。”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1-1148296
*【馬國4月車輛銷售量 比去年同月份大增逾5萬輛】
馬來西亞汽車商公會報告,全國去年4月只賣出152輛汽車,今年4月則賣出5萬7912輛。這是因為當局去年3月中至5月實施最嚴格的首輪行動管制令(MCO 1.0),那段期間幾乎所有經濟活動都暫停,汽車銷量也遭受空前重創。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1-1148293
*【德國對美中國出口跳增 支撐經濟復甦】
德國4月對美國和中國的出口跳增,表明海外強勁的需求正在幫助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自去年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復甦。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統計局公佈的貿易資料初值顯示,德國4月對美國出口較上年同期跳增60.4%至101億歐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20-1148244
*【美國保險公司CNA Financial遭駭客襲擊 支付4000萬美元勒索金】
知情人士稱,美國保險公司CNA Financial Corp.受到駭客網路攻擊,在3月下旬支付了4000萬美元贖金,以重新獲得對其網路的控制。彭博社報導,兩名因未獲授權公開談論此事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稱,在一批公司資料失竊大約兩周後,總部位於芝加哥的CNA向駭客支付了贖金。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1-1148386
*【調查報告:BBC記者當年欺騙戴安娜王妃受訪】
一份獨立調查報告指出,英國廣播公司(BBC)在1995年說服戴安娜王妃接受專訪的事件中,在誠信方面沒有達到應有的高水準,並指當時的BBC記者Martin Bashir犯下欺詐行為。這次事件始于戴安娜胞弟斯賓塞去年公開指控巴希爾,BBC之後調查事件,並由退休法官戴森領導調查。根據斯賓塞之前指控,巴希爾在90年代偽造銀行文件,令斯賓塞以為有王室職員收錢洩露有關戴妃家庭的資訊,然後巴希爾又謊稱戴妃、查理斯王子身邊助手都遭收買,會監視戴妃,以求獲取他與戴妃的信任,促使他當年介紹巴希爾給戴妃,讓戴妃在1995年接受BBC專訪。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0-1148253
se意思統計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意思的杰論|餐桌上的禁忌話題🙊: 讓優雅的法國人皺起眉頭的「工時爭議」🇫🇷】
朋友們,如果在咖啡店和朋友聊天,哪些議題,是你會比較避免討論的呢?🤔
我有觀察到,在台灣,兩岸議題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如果是跟不熟的朋友聊天,大家可能不太會輕易提起這個話題。
我覺得這是因為,兩岸議題,把一個社會切成兩個完全相對的陣營,這是一個讓台灣人傷感情的話題,可能上一秒還在輕聲細語、愉悅的交談,下一秒馬上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大吵。不過這種情景,似乎只會發生在討論兩岸議題的時候,台灣人討論其他議題的時候,似乎比較理性溫和。
比較起來,對於法國人來說,他們無法冷靜討論的社會議題,就是「工時爭議」。我在瑞士法語區長大,家裡都會看法國媒體,對於法國的事實與政治一點都不陌生。不過,有時候會覺得很好奇。我們平常在瑞士關心的議題,跟法國媒體上電視吵架的政治人物、名嘴,怎麼差這麼多呢?
我們家比較特別,因為我的繼父是法國人,他來瑞士之前在法國一段時候有加入政黨,想要從政,所以我們家還蠻關注法國的,天天會聊到法國政治問題。
我上國中的時候,週三下午學校沒有課,可以回家吃飯,會邊吃飯邊看電視。週三法國 France 3 會直播「問政府問題」« les questions au gouvernment »(直播法國的國會質詢法國政府,他們的口才都很好,很有戲劇性,非常精彩)我記得他們吵得很兇的一個議題,就是工時 !
11、12歲的我,問我的法國爸爸:「那些人為什麼要那麼生氣?」我爸就回我一句:「法國人是一個很特別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認為只要工作少國家就會好的民族!」(我爸講話很法式,都講反話,很酸很諷刺)
他說完這一句就生氣了,把電視關掉。我那一刻就隱約發現,法國人對於「工時」是相當敏感的。
朋友們,你可以先猜一下,法國一週法定工時是多少個小時呢?在1998年及2002年,法國政府分階段推出勞動改革「降低工時法案」« Les lois Aubry de réduction du temps du travail »,將法定工時從每週39小時,降到每週35小時,並從2002年陸續開始實施。
當時的總統是席哈克(Jacques Chirac),但法國政府「左右共治」,法國國會多數黨不是右派共和黨,而是左派社會黨,所以這其實是左派總理喬斯班(Lionel Joseplin)推出的法律。
這個制度被稱為「35小時」 « les 35 heures »,至今已經實施20年了,但是,這20年來,爭議從來沒有停止!加長工時或縮減工時,這兩件事的背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且他們都用不同的數據來討論自己的立場。不用說普通的法國人,就連法國的學者、專家,碰到這個議題也往往會愈吵愈大聲 😓
👉🏽這二十年來讓法國社會兩極化的議題,使馬克宏飽受批評
今年6月14日,法國總統馬克宏,針對法國「解封」發表談話,表示將會用五千億歐元(相當於台幣16.6兆)來刺激經濟。媒體質問他:「國債都累積這麼多了,這次的錢要從哪裡出?」馬克宏首先回答:「絕對不會提高稅率」(因為法國的稅率在全世界數一數二高,甚至已經超過瑞典跟丹麥了![註1]),接著他說:「人們將必須要工作更多、生產更多」« travailler et produire davantage »。
這句話似乎是指:法國人要花更多時間工作。
這觸動了法國人心中那條不能被跨越的線 ——工時問題!
於是,法國媒體跟政治人物開始批評,認為馬克宏之前為了拉攏左右派的選民,好像沒有明確的政治意識形態,現在看來根本是個右派!6月16號法國左派媒體「解放報」« Libération » 還用一張馬克宏的合成照片作為封面,把他的臉跟前總統薩科奇(Nicolas Sarkozy)的臉合在一起。
這是為了嘲諷馬克宏充滿爭議的發言,因為薩科奇競選法國總統時,他的競選口號是:「為了賺更多錢,人民要工作更多」 « travailler plus pour gagner plus »,而現在馬克宏似乎有意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人民的工時,所以才被影射跟薩科奇是同樣的人。
在一陣混亂的討論中,也有政府官員出來澄清,說總統指的是:「法國要有更多工作機會,以減少失業率」,這個說法並沒有讓那些左派媒體安靜下來,媒體進一步譴責馬克宏,有意放寬對於工作條件的限制 « libéraliser le marché du travail »。
👉🏽「工作像一塊大餅,工時愈短失業率愈低」?
其實,法國從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開始,逐漸面臨到嚴重的失業問題。這30年來法國的平均失業率高達9%,從1983年以來從未低於7%[註2]。
法國一直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失業」« le chômage structurel »,所以政府就想出了幾個辦法出來。其中一個是前面提到的「35小時」法定工時,再加上「加班費」的強制規定:如果一週上班超出35小時,就算加班,加班8小時以內,雇主要多付25%的加班費,如果超過8小時,這筆加班費會高達50%。這項規定適用於大部分行業,不過有某些行業屬於例外,可以自己調整加班費、工時。
當時法國國會左派多數議員 « la majorité » 認為:這樣的法律會鼓勵雇主多聘僱一些員工。他們把工作想成是一塊大餅,只要把工時縮短、把加班費提高,企業就會需要更多人手來工作,因而製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當時用這樣的方式解釋,多數法國人也買單。
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個做法無助於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反對這項政策的人說,法國政府當時的做法,是針對現有的工作機會去做「分配」,而不是「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反對者認為,工作並不是一塊大餅!用「分配」工作的做法,不符合市場機制,也無法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反對者認為:如果工時減少,勞工薪水就會跟著減少➡️消費者拿到的薪水變少,就會減少開銷➡️消費力減少,企業的利潤也減少➡️企業開始縮減開銷,裁減員工➡️有人失業➡️消費力減少➡️更多人失業...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35小時」是一個惡性循環,只會讓失業問題惡化,並拖垮法國經濟!
👉🏽戴上放大鏡來看看,「35小時」到底是蜜糖還是毒藥?
事實上,很多法國人支持「35小時」,即使它在經濟上的效益有爭議,不過法國人的工時因此減少了17%[註3],能夠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這項法律在這方面有顯著的成果。2019年有個調查顯示,多數法國人「反對」 Macron 去年提過的「工作更多」« travailler plus » [註4],這表示多數的法國勞工,對「工時短」這件事很滿意。
除了法國老百姓之外,左派的人也很支持「35小時」,如同上面所提到的,他們深信「縮短工時,可以帶來工作機會」。從數字上來看,「35小時」的效果卻不如預期。
原本,法國政府預期,「35小時」的法定工時,可以在3年內帶來70萬份工作機會,但最終的統計數字只有35萬[註5]。2000年到2003年這段期間,全球的景氣原本就很好,所以35萬份新工作機會,其實不算多,所以有人懷疑,工作機會的增加根本不是「35小時」的功勞。
也有人認為,法國的勞動法改革,導致企業很難賺錢,許多雇主看到德國不斷放寬勞工規範,就把工廠外移到隔壁國家去了[註5]!法國本土產業,也因為人才不足,而長期面臨「缺乏競爭力」的嚴重問題。
講完經濟表現,再來看看勞工的工作狀況。
法國人的工時真的只有「35小時」嗎?根據統計,法國人加班是常態,平均工時長達39小時[註5]!這代表,老闆不會因為這項規定,而去多找幾個人來上班,反而願意讓員工加班,支付他們政府規定的加班費!這個現象部分也是上一段提到的「人才短缺」、「缺乏競爭力」的問題造成的。
也就是因為實際工時不符合35小時的規定,支持「35小時」的人認為,這個法律沒有確實落實,必須祭出更嚴格的法律(減少法律漏洞、提升加班費、再次減少工時)。
甚至,2007年前總統薩科奇開始「鼓勵加班」,取消原本規定的加班費所得稅和社會分攤金,導致「35小時」法定工時似乎完全沒有達到原本預期的目標,法國失業率仍然很高。
法文有一個單字 :« détricoter une loi »(把一個訂好的法律「拆掉」),意思是,讓法律有愈來愈多的漏洞,而且漏洞愈來愈大,導致該法律失去效果。這個做法經常是因為民意,政府不想要把法律撤回,所以只能用 « détricoter » 的方式。支持法定工時35小時的人,認為右派政黨再執政的話,就會想要放寬35小時的限制 « détricoter les 35 heures »。所以這一次 Macron 說要工作更多 « travailler davantage » 讓他們火大了。
1998年的「35小時」是個大失敗,這點大家都認同。不過左右派的人對於背後的原因,有不同的想法。右派認為這條法律減緩了整體經濟的發展;左派認為,這個法律後來出現太多漏洞,有心者可以用不同方法規避,因此失去了法律原本的意義,也無法起作用。所以工時議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既然支持者跟反對者都沒有很滿意現狀,為什麼沒有人實際出來,改掉這個政策呢?大家猜得到為什麼嗎?
每次只要有人主張要增加法定工時,法國人就動員大罷工,想辦法阻止政府!
政府顧忌民意,所以就不太敢提。
👉🏽工作太多,人生就是黑白的?這個心態造成了工時改革的困難?
最後,法國人對「工時」為什麼這麼敏感呢?
第一個原因是,法國人認為「低工時」是他們既有的權利,這項權利是他們長期抗爭換來的,是人民的爭取的「社會福利權益」 « les acquis sociaux »,所以政府不能動「35小時」法定工時的規定,這已經成為法國人的象徵了。因此一遇到工時的討論,有些人就不分青紅皂白的開始吵架、開始罷工(比方說,馬克宏2016年起草工作法 « la loi travail El Khomri » 之後,法國社會出現謠傳,以為政府要廢除「35小時」的規定,這個傳聞就引起了許多大罷工[註6])。
但大家應該看得出來,「35小時」的工時規定,主要是來自1998年的改革,目的在於解決失業率的問題,而不完全屬於人民抗爭的結果。所以還有第二個原因:法國人民對「工作」的觀感。
推行「35小時」改革的過程中,法國政府曾經向人民保證:「工作得少,生活品質就會好,失業的人也會變少。」以我個人來說,我會擔心這樣的思考方式,長期下來,有可能造成法國人對「工作」這個字浮現一些負面的看法。
朋友們喜歡自己的工作嗎?對於自己目前的工時滿意嗎?現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這禮拜需不需要加班呢?
歡迎在下方分享台灣的工作環境或是工時規定,讓我們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
6月16日解放報 « Libération » 封面圖片
TRAVAILLER PLUS (要工作更多)
MACRON DECONFINE SARKOZY(馬克宏的「薩科奇魂」出現了)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杰論
#工時爭議
#勞工權益
參考資料:
註1:https://www.bfmtv.com/economie/impots-et-taxes-la-france-toujours-championne-d-europe-de-la-fiscalite_AN-201910300047.html
註2:www.lefigaro.fr › Scan Eco › Eco-graphie
註3:https://www.lefigaro.fr/conjoncture/35-heures-les-reponses-aux-dix-questions-que-se-posent-les-francais-20200130
註4:https://www.20minutes.fr/politique/2501439-20190421-sondage-plus-moitie-francais-opposes-fait-travailler-plus
註5:https://sfrpresse.sfr.fr/article/669cdff9-d95a-4b3c-967e-f3b868545d90
註6:https://www.capital.fr/economie-politique/reforme-du-travail-ou-en-est-on-de-la-tres-controversee-loi-el-khomri-111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