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8/03 ~ 08/09
每週一次的【影史7日談】單元來囉!我會用七部電影或影集,告訴你這禮拜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1940-AUG. 03 #喬治巴頓掌摑事件 / 《#巴頓將軍》Patton
George S. Patton Slapping Incidents
二戰期間,美國陸軍 喬治巴頓中將帶領九萬名美軍官兵於1943年7月10日成功登陸西西里島;在這段期間,脾氣暴躁出了名的巴頓將軍,對「戰鬥疲勞」的士兵摑巴掌,引發美國國內關注。巴頓將軍也因此被冷凍(不解職),直到1944年才重回歐洲戰場。
.
▶ 1964-AUG. 04 #北部灣事件 / 《#鋼鐵雨深潛行動》Steel Rain 2
Gulf of Tonkin Incident
二戰後,法國和越南爆發法越戰爭,越南也因《日內瓦協定》分裂為南北越;1963年,南越總統吳廷琰被殺,隨後美國開始逐步介入越南戰爭,並在1964年7月底,和北越海軍在北部灣(或稱東京灣)發生激烈衝突;美國也自此事後,開始對越戰全面升級。
.
▶ 1962-AUG. 05 #瑪麗蓮夢露之死 / 《#紳士愛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 Death of Marilyn Monroe
在1950年代因演出多部福斯影業旗下多部作品的瑪麗蓮夢露,因美艷性感的形象,成為當紅媒體關注的焦點巨星。36歲的馬驪連夢露正值演藝試驗巔峰之際,私生活混亂染上毒癮,於1962年8月5日陳屍於洛杉磯自宅,死因為用藥過量的意外,留下不少疑點。
.
▶ 1945-AUG. 06 #廣島原爆 / 《#兩回》Nijû hibaku ~ Kataribe Yamaguchi Tsumotu no yuigon
HIROSHIMA
1945年8月6日凌晨,美軍一架B-29轟炸機 諾拉蓋伊號從天寧島與其他五架飛機出發一同飛往廣島市;它在上午約8點15分投下「小男孩」原子彈,於島醫院上空550公尺處爆炸,造成十萬名廣島居民死亡,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子武器。
.
▶ 1942-AUG. 07 #瓜達康納爾島戰役 / 《#紅色警戒》Thin Red Line
Guadalcanal campaign
瓜達康納爾島戰役是在中途島海戰後,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第一場關鍵性的登島作戰;總計6萬名兵力成功奪下日軍興建中的機場,並保護了美國和紐澳之間的補給航線,同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又一次戰略性的失敗,從此從主動攻勢轉為被動守勢狀態。
.
▶ 1918-AUG. 08 #亞眠戰役 / 《#失落的戰場》The Lost Battalion
Battle of Amiens
亞眠戰役又稱「百日攻勢」,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協約國發動的攻勢;這場攻勢成功將德軍逐出法國,使之退守至興登堡防線。攻勢持續大約三個月後,同盟國被迫投降。協約與同盟國雙方在法國的貢比涅森林簽屬《康邊停戰協定》,宣告一戰結束。
.
▶ 1945-AUG. 09 #長崎原爆 / 《#金鋼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
NAGASAKI
1945年8月9日凌晨,一架美軍B-29轟炸機 博克斯卡號,從天寧島起飛後,於上午11點02分在長崎市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彈,造成15萬人死亡,爆炸威力是「小男孩」原子彈的1.5倍。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原定轟炸小倉市,但因天候不佳才臨時改往長崎。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祖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故事起頭的巴士竟是「穿越時間」的意思 ⚡芸香手裡的1984是象徵她的____________ ⚡老師送芸香草竟是別有意義 返校改編自赤燭的同名遊戲,故事講述1999年的芸香和母親搬遷到金鑾,卻意外因而遇見30年前在翠涵樓的方芮欣,人鬼之間展開一趟既恐怖詭異卻又酸澀的自我探索。 今天的影片以返校的...
「the red line影集」的推薦目錄: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祖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新聞] CBS取消The Red Line、The Code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戲劇通- 紅色警戒The Red Line(美劇)... 的評價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心得] The Red Line S01E01-02 (雷) - 看板EAseries - PTT影音 ... 的評價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the red line美劇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TT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the red line美劇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TT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2018台北電影節|經典重現|紅色警戒(數位修復版) The ... 的評價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新聞] 2020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提名名單-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the red line影集 在 [情報] Free Space: BSG mode: Behind the red line - 看板 ... 的評價
the red line影集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Zodiac 索命黃道帶的12個病態執念】#葉郎電影徵信社
《Zodiac 索命黃道帶》是導演 David Fincher 在犯罪片這個類型上從《Se7en 火線追緝令》過渡到 Netflix 影集《Mindhunter 破案神探》的一個重要轉折。
作為一個從未被偵破的真實犯罪事件,《索命黃道帶》因而不像《火線追緝令》有真兇揭露的結局,Fincher 將觀眾的注意力轉向記者和警察的犯罪調查運作經歷。為了確保觀眾絕對不會從電影細節中得到「誰就是真兇」的先入為主印象,Fincher 甚至刻意在重現黃道帶涉嫌的每一起兇案時讓不同的演員扮演兇手。
故事的重點從來無關真兇是誰,而是關於一種病態的執念。這種執念不僅存在於兇手身上,也存在於犯罪調查過程中、甚至電影拍攝過程中的每個人。甚至是銀幕前方那些熱衷真實犯罪故事的我們。
從執念到自我毀滅,只在一線之隔.......
執念1:18個月的偵查
 ̄ ̄ ̄ ̄ ̄ ̄ ̄ ̄ ̄ ̄
大部分電影籌拍過程,多半涉及了寫劇本、畫分鏡、找卡司和找資金之類的煩人事務。《索命黃道帶》的籌拍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犯罪偵查。
雖然改編自 Robert Graysmith (即電影中 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報社漫畫家)所寫的私人調查專書,但導演 David Fincher 仍然要求組了一個調查小組,不僅由他和編劇 James Vanderbilt、製片 Bradley J Fischer 三人一起親自訪談書中涉及到的每個還在世的當事人,甚至還聘僱私家偵探追查失聯關鍵證人的下落,並找來語言學家專家、筆跡鑑識專家、犯罪心理專家來分析書裡書外各種線索。
《索命黃道帶》的3年籌拍過程中,實際上有整整18個月是在花在導演本人扮演偵探親自調查案情上頭。
執念2:2800個犯罪 podcast 節目
 ̄ ̄ ̄ ̄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上映以來,真實犯罪事件的衍生娛樂產品已經快速長成一個難以想像的巨大產業。
串流產業一方之霸 Netflix 根本就是以賣犯罪故事竄起,一路以來已經製作過《Makeing A Murderer 謀殺犯的形成》、《Tiger King 虎王》、《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別惹喵皇:肉搜網際殺手》、當然還有 David Fincher 的《破案神探》等罪犯節目。Netflix 這幾天還宣佈要跟《American Horror Story 美國恐怖故事》的超級製作人 Ryan Murphy 合作改編另一個著名的美國連續殺人魔 Jeffrey Dahmer 的故事成為電視影集。
另一個真實犯罪節目蔚為風行的領域是近年快速崛起的 podcast 市場,據統計全美 podcast 市場上有高達 2800 個真實犯罪節目。美國甚至已經有一個大型展會叫做 CrimeCon 犯罪展,每年吸引數千名對犯罪事件狂熱的人與會。
執念3:24棵橡樹
 ̄ ̄ ̄ ̄ ̄ ̄ ̄ ̄
除了透過調查還原案情之外,導演 David Fincher 還堅持一定要在兇案的真實現場取景,藉真正重現歷史。所以電影中除了發生在舊金山市市中心的一起兇案因為封街難度過高而不得不改採搭景之外,其餘每一場兇案都在黃道帶殺手行兇的精確地點拍攝。
1969年9月27日,離舊金山不遠的 Berryessa 湖邊有兩名大學生Bryan Hartnell 和 Cecelia Shepard 遭黃道帶殺手以利刃攻擊,後者傷重身亡。事發的地點是雨季時會變成湖中小島的一個湖邊半島(稍後被當地人暱稱做黃道帶島)。半島上頭原先長滿了橡樹,事實上兇手就是靠著樹的掩護慢慢靠近在湖邊野餐的兩名大學生。然而等到 David Fincher 到現場勘查時,上頭的樹早已不存在(無法確定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為移除)。
於是 Fincher 執拗地用直升機運來24顆活生生的橡樹重新種在半島上,並另外種滿1600塊草皮,來完全恢復1969年兇案發生當天的原有地貌。
執念4:0犯罪動機
 ̄ ̄ ̄ ̄ ̄ ̄ ̄ ̄
犯罪學家 Scott A. Bonn 將黃道帶殺手歸類為比較少見的「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認為他追求的是獵殺和折磨被害者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快感。
其中一個證據是殺手曾在挑釁信件中引用《The Most Dangerous Game 最危險的獵物》一書的句子。這部惡名昭彰的小說中以描繪的是把人當成獵物集中在一個小島上供人獵殺取樂的遊戲。今年初在美國引發爭議的電影《The Hunt 惡獵遊戲》正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
快感殺手的犯案特徵是經常遍尋不著犯罪動機,兇手經常既和被害當者沒有任何恩怨,也欠缺性慾或憤怒等激發他殺人的因素。美國歷史上最早的快感殺手案例是1924年綁架謀殺14歲男童的兩名美國大學生 Nathan Leopold 和 Richard Loeb 。家境富裕的倆人毫無來由地計畫謀害男童,唯一的理由是尋求刺激,希望藉由成功犯案並跳過追緝來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犯罪智慧。
其中一名行兇者甚至還是死者的堂哥。
執念5:70個 take
 ̄ ̄ ̄ ̄ ̄ ̄ ̄ ̄
《索命黃道帶》是第一部完全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也使偏執細節狂 David Fincher 得以完全不在乎底片成本地瘋狂追求更多細節。
115天的拍攝日程中,最高紀錄曾有一個鏡頭反覆重拍了70次之多。男主角 Jake Gyllenhaal 曾目睹導演看著機器,然後豪邁地宣布「來!把剛剛十個 take 的畫面通通刪掉」,讓幾個小時的拍攝通通放水流。
另外一名主角 Robert Downey Jr. 更加不適應數位拍攝。數位拍攝不像傳統底片攝影機需要很多時間準備才能重拍同一個鏡頭或是下一個鏡頭,所以演員原本的休息時間就被壓縮了。鏡頭跟鏡頭之間再也不能回休息室複習劇本,必須馬不停蹄地演出再演出。David Ficher 多年後在訪談中透露,當年片場經常發現裝著尿的玻璃罐藏在各個角落。正是 Robert Downey Jr. 大人藉以向導演抗議「老子連撒尿時間都沒有了」的藝術裝置。
執念6:私人追兇13年
 ̄ ̄ ̄ ̄ ̄ ̄ ̄ ̄ ̄ ̄
在一個兇案最終沒有被破解的故事當中,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故事主人翁 Robert Graysmith 對調查真相的病態執念變成真正的故事重心。編劇 James Vanderbilt 在劇本中將作者本人放在舞台正中央,反而把調查兇案的警探和記者變成配角,藉以形成一個對兇案執念程度的光譜,以及墜入自毀和懸崖勒馬的兩個不同下場,藉以作為主角的借鏡。
據說原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看過電影的劇本之後,第一個反應是:「天!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太太會離開我了。」
投注整整13年的人生在調查一個跟他完全無關的故事上,他付出的代價是妻子帶著小孩離開他。Graysmith 在另一個訪問被問到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他會怎麼選擇:「我想我會再做一次同樣的事。於是所有事很可能會都會再發生一次。因為它還是會將你緊緊勒住,它會完全征服你的生活。」
執念7:18封挑釁信
 ̄ ̄ ̄ ̄ ̄ ̄ ̄ ̄ ̄
黃道帶殺手以寄發挑釁信件給媒體甚至個人(比如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而著稱。1969年到1974年的最後一封信之間,至少有18封信件被認定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這個行為模式也符合「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想要博取公眾注意力的心理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之前,黃道帶殺手其實已經銷聲匿跡了整整三年,而激發他重出江湖的動機居然是為了發表他個人對於《The Exorcist 大法師》的影評。
當年舊金山紀事報記者 Paul Avery 在大法師上映兩週後在報上撰寫了一篇關於每天都有觀眾在大廳嘔吐甚至昏倒的新聞。一直把 Avery 當成鬥智對象的黃道帶殺手很可能為了回應 Avery 的該篇報導,忍不住發出這封復出信來闡述自己對電影的感想:
「我看了《大法師》並覺得該片可說是我看過最好的諷刺喜劇(I saw + think "The Exorcist" was the best saterical comidy that I have ever seen.)」黃道帶殺手說。
執念8:1.3萬份報紙
 ̄ ̄ ̄ ̄ ̄ ̄ ̄ ̄ ̄
媒體記者一直都是連續殺人狂熱潮的原罪。我們永遠無法推知誰是史上第一個連續殺人狂,卻可以明確知道誰是第一個被大幅報導而廣為人知的連續殺人狂——那就是1888年7月開始在倫敦犯案的開膛手傑克。
開膛手傑克熱其實和英國對報紙課徵長達150年的各種知識稅制度息息相關。經過多年的知識稅抗爭,1853年到1861年之間英國報紙的廣告稅、印花稅和紙張稅陸續取消,致使二十多年後的開膛手傑克案正好和英國報業的爆炸性發展撞個滿懷。各種狂熱的追蹤報導和缺少事實根據的大膽臆測,甚至使某些人相信連續殺手狂是報社為了賣報紙捏造出來的。
1888年英國各家報紙報導開膛手傑克案的規格和方法後來幾乎成為全球媒體面對重大犯罪事件的標準SOP,並間接影響到近百年後黃道帶殺手的報導規格。整個20世紀美國報紙的數量一直穩定維持在1.3萬份~到1.5萬份之間,僱用數萬名記者每天撰寫新聞。這些針對真實犯罪鉅細靡遺甚至天馬行空的報導,正是我們對於重大犯罪事件的病態迷戀的真正源頭。
執念9:第2篇影評
 ̄ ̄ ̄ ̄ ̄ ̄ ̄ ̄
在《大法師》影評之後,報社仍收到不少署名為黃道帶的信,但多半被認定可能難以證明出自黃道帶之手,而可能是仿效者或是沒事找事的鬧事者所為。
可信度較高的是1974年5月的另一封同樣涉及了電影評論的信件。黃道帶殺手這一次的評論對象是《The Thin Red Line 紅色警戒》導演 Terrence Malick 1973年的犯罪電影《Badlands 窮山惡水》。不尋常的是黃道帶殺手在信中展現了一絲同理心,對於該片的行銷用語表達憂心。電影廣告的這句宣傳與「1959年多數人都在殺時間,但 Kit 和 Holly 則在殺人」,被黃道帶殺手指控有美化殺人兇手的嫌疑,並呼籲社會關注以要求撤除該片廣告。
如果這封信真的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那他可能已經不小心揭露了自己的心理狀態。
David Fincher 請來的犯罪心理學家 Sharon Pagaling-Hagan 認為這封信意味著黃道帶殺手的人格自我認知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完成他的犯罪「成就」之後,開始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他史無前例地在該信件中改屬名 「A Citizen 一個公民」也是這個推論的佐證。
執念10:66歲英年早逝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中最常被批評偏離事實的部分,不是關於兇案或是黃道帶殺手的描繪,而是關於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的下場。
電影中的 Avery 因為過度沉溺案情而開始酗酒。記者事業也因此走下坡,從全國知名記者變成轉到小報工作,成為一個人獨居在拖車中的過氣記者。這段戲劇性的描繪或許是為了凸顯電影主題「病態執念」,也或許是讓曾長期沉溺毒品的 Robert Downey Jr. 的表演能有投射之處。
然而實際上Paul Avery 在黃道帶殺手後的人生仍然精采。他曾為了近距離報導越戰而搬到越南三年,在越南和香港等地活動。日後的記者生涯也還因為報導轟動全球的報業大亨孫女 Patty Hearst 的綁架案而名噪一時。稍後 Avery 則與著名的妓女人權運動者 Margo St. James 者結婚,但因為後者連續多年在法國工作,使 Avery 必須一個人留在舊金山面對孤獨和酒精的誘惑。
酒精、毒品或是對黃道帶案的上癮都沒有真正讓他走向自我毀滅的命運。魔鬼藏在另一個生活小道具裡。2000年 Paul Avery 因為另外一個病態執念——吸菸導致的肺氣腫病逝,享年 66 歲。
執念11:八成女粉絲
 ̄ ̄ ̄ ̄ ̄ ̄ ̄ ̄ ̄
當我們著迷於真實犯罪事件時,我們在迷的是什麼?
「廣泛的大眾之所以被這些故事吸引,是因為這些故事激發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種基本卻強而有力的情緒:恐懼」犯罪學家 Scott Bonn 說。就像兒童著迷於怪物故事一樣,連續殺人狂就是成年人的怪物故事,讓他們在安全、受到控制的環境中不斷體驗到恐懼情緒的刺激。
另一位心理學專家 Emily Mendez 則說這種恐懼體驗有助益於另外一個求生的本能,讓我們在過程中發展出保護自己的策略。這就是為什麼真實犯罪節目的的觀眾中女性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比男性有更強烈的保護自己的需求。
根據統計真實犯罪類型 podcast 中有75%聽眾是女性。而在美國 CrimeCon 犯罪展活動中,更有八成參與者是女性。
執念12:554本書
 ̄ ̄ ̄ ̄ ̄ ̄ ̄ ̄
2007年《索命黃道帶》上映之後黃道帶案雖然被警方重啟,但沒有新線索,進度仍是一灘死水。最新技術的DNA比對甚至排除了電影中的第一嫌疑人Arthur Leigh Allen的可能性。
真相這塊大畫布上越保留空白,就越吸引更多人在上面著墨。在Amazon上搜尋黃道帶殺手的關鍵字,可以找到554筆出版資料,包含實體書、電子書和有聲書(許多都來自 podcast 市場上的真實犯罪節目)等各種各樣出版品。《索命黃道帶》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的幾本書當然排在最前面。而緊跟在後的則是2014年出版的一本名為《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of All》的暢銷書。從小被父母遺棄的作者 Gary L. Stewart 在追查生父真實身份的過程中,找到了種種證據指向當年遺棄他的生父很可能就是黃道帶殺手本人。
今年初串流平台 Hulu 依據該書製作了一部真實犯罪調查的同名紀錄片節目。他們和 David Fincher 一樣重新訪談相關當事人、檢視書中條列的種種證據。和《索命黃道帶》不同的是,他們發現許多鐵證來自作者一廂情願的錯誤解讀。
這本暢銷書被紀錄片一一破解之後,作者 Gary L. Stewart 本人似乎沒有動搖他的信念。當年協助他完成該書的記者評論道:「他的終極願望就是找到自己的身份,而這些線索就是他身份的一部分。如果這些線索再度瓦解,他就再也無法確定自己是什麼了」。
當他沉迷於追求真實犯罪事件時,他其實是在找尋自己。
《索命黃道帶》myVideo線上看: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226055
——————————————
現在上myVideo租電影儲值100送200,每月再抽5G手機!
更多優惠資訊與活動內容: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oldenfilm/
the red line影集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人物誌 054 生態工法基金會】
我們正在寫歷史
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副執行長 邱銘源
節氣大雪的那天早上,我還困在工作的泥沼,只能利用短短的一個小時,準備行李和攝影器材,行色匆匆的趕往機場,準備前往中國江西的鄱陽湖,和保護區管理單位、當地白鶴研究學者以及國際鶴類基金會(ICF)的專家,進行一場關於小白鶴未來的請益與對談。
這一年來,國內外的奔波,已經讓我已經養成備戰的狀態,總有一個背包,隨時準備出發遠行打仗,我們就像小白鶴的地球防衛隊。
我們搭著渡輪,穿著雨鞋腳踩著泥濘,走了十多公里的草澤與灘地,在一片迷霧與寒風中抵達鄱陽湖的保護區,江西省永修縣吳城鎮的荷溪村周邊,一個面積一萬倍於金山清水濕地的保護區,一個比台北市大十倍的候鳥王國,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白鶴,都在這裡渡冬。
我帶了張尋鶴啟事給當地的管理單位,我想小白鶴的爸爸媽媽一定也在這裡,白鶴都是成鳥與幼鳥組成飛行單位,空中飛翔著總是三鳥成伍的戰鬥編隊,我拿著望遠鏡,竭盡眼力,搜尋少了一隻亞成鳥的家庭,期待能告訴他們,在台灣還有一個白鶴孤兒,離家六千里,但他在台灣過得很好,請大家放心。
今年的鄱陽湖雨水太多,造成白鶴渡冬的主食「苦草」淹在水面下,無法供白鶴食用,這群八十多隻的白鶴,只能辛苦的回到休耕的農地,一顆一顆的找尋掉落的稻穀,研究的學者告訴我們,因為這樣的氣候變遷,造成白鶴覓食的時間拉長,每天至少要花近十二個小時覓食,也因此特別怕人。
離我們最近的白鶴族群,距離也有三百公尺,這天,因為我們的出現,害他們不斷的起飛警戒,浪費更多的體力,拉長覓食的時間,讓我深感愧疚。也讓我更感同身受小白鶴在台灣的幸福,距離那麼的近,吃得那麼的好。
小白鶴抵台的週年,心裡頭有很多的感動,這一年來,雖然不斷和公部門對談與拉扯,但總算能感動少數有心的公務人員,一起擘劃願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農民與地主的餘慮,向有俠義之風的中央社黃旭昇先生,在我們與公部門一路的折衝與困境中,總能貼心的適時出手,讓事情往對的方前進,雖然改變還是很慢,雖然政府對於執法的決心總讓人有更多的期待。
但很高興農業局的李玟局長,是一個有擔當願意做事的好長官,讓我們一路走來有最棒的支持。 過去我也在公職服務近二十年,心裡頭一直很清楚一個重要的價值,「懲惡揚善」才能帶領民心走向未來,對於基層公務人員,我總是不斷的鼓勵他們,如何從「屢戰屢敗」的消極心態,轉換成「屢敗屢戰」積極作為,因為,我們都在寫歷史,我們都在實踐「人在公門好修行」的傳統價值。
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這麼多年以來,我們還沒看到任何一宗,因為騷擾瀕危鳥類而執法確認的案例,只因為「騷擾」兩字,太主觀判定,缺乏更明確的法令條文定義,以致無法移送。導致惡人仍然橫行,而誣衊了大多數守法的拍鳥人。
有了判例,在第一線執法的同仁,才能更有尊嚴的執法。 公部門過去的無力感,讓我想起台灣的食安危機,所有問題的源頭,都因為公民的漠視,造成公部門的顢頇無能,所有的問題都因為,大家自掃門前雪,而終究受害的是我們自己。
於是傻瓜基金會不願當網路的酸民,我們站出來扛重擔,我們自己善盡公民的角色,讓一隻來自西伯利亞的孤兒,在台灣受到最好的照顧,因為一隻鳥,改變了一個老農,改變了一塊土地的未來,鼓勵了更多勇於任事的公務人員,這個美麗的故事,甚至登上了俄國西伯利亞時報的頭版,標題大字清楚的寫著「Thanks people of Taiwan」,感謝我們照顧來自他們故鄉的孤兒,這是多麼動人的一刻,民間的努力,讓台灣的愛心登上了國際新聞的頭版。
只要有心,只要老實的實踐,我們都在為台灣寫歷史,難道政府還要花大筆預算,買媒體公關行銷台灣嗎?
這一年來感謝很多貴人的幫忙,在小白鶴抵台週年的前夕,老天爺又派來一隻丹頂鶴,告訴我們功不唐捐,這一段走來的努力沒有白費,民心望治,最後一里路,就只差急待「打掉重練」的政府心態。
要感謝的人很多,實在無法逐一列名,更何況還有許多知名不具的俠客與女俠,但我要特別提出來的是,我人生的貴人「緯創人文基金會」的長期支持,在我們最關鍵的時刻,雪中送炭,給我們最溫暖的鼓勵,感謝林憲銘董事長,除了財務上的支持之外,更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們還派出一整團的「地球防衛隊」志工,無條件的付出,協助所有的農務;地方上,最讓我感動的則是金山區的李偉人區長和賴建興先生,區長到任之後,揚棄過去的官僚作風,用同理心幫民眾解決各種問題,劍及履及,讓我感受到他的誠意與熱誠。
建興兄則是地主黃老伯的公子,他看到傻瓜基金會的努力,也捐出自己的所得,出錢出力,有了在的年輕人的支持,讓我銘感五內,當然在週年的前夕,最辛苦的應該是守護員莊國樑先生,小白鶴白了,莊先生黑了,小白鶴胖了,莊先生瘦了,小白鶴樂得到處飛,莊先生就更苦了。
這一切的改變,讓我更清楚的體認,台灣要好,需要各位熱情的支持與鼓勵,問題的源頭,在於公民的力量的凝聚,讓我們一起寫下這歷史不朽的一頁,就從支持台灣的環境復興運動開始。
這本攝影集的出版,除了專業的飛羽攝影之外,我們更想留下來的是這一年多來,人的努力與走過的痕跡,這本書更是鳥人們與NGO團體合作的最佳典範,我們不再是過去對立的兩邊,只要有心,專業攝影者的資料,更是絕佳的研究紀錄,台灣很小,我非常期待大家捐棄成見,一起為這塊土地努力。
這本書的出版,不僅見證台灣人的愛心,更開創了鳥人間合作的新典範,只要有心,只要大家願意存異求同,一起攜手向前,在這裡我特別感謝所有願意無償提供精彩紀錄的鳥友們,我們正在寫歷史!
邱大俠於江西鄱陽湖保護區
2015.12.11 小白鶴抵台週年前夕
We are writing the history
Taiwa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Foundation
Chiu, Ming-Yuan/Deputy CEO
The feast snow day of the morning on the lunar calendar, I was still trapped in mud during work. With only one hour time, I got to pack my baggage and photographic equipments. Rushing to the airport, I was ready to go to Poyang Lake in Jiangxi of China to meet the management team of protected area, local crane researchers, and specialists of 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 (ICF) for a discussion of the future for a small crane. The past year, coming back and forth from Taiwan to overseas, I have been preparing myself in a standby position with a backpack always. We are just like the Earth Defense Force for the small crane and ready to go on a fight.
We took ferry and were wearing rubber boots in the mud to walk through marshes and beaches for more than ten kilometers. With cold and fog, we arrived in the protected area of Poyang Lake, Dutch Village of Yongxiu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is the wetland protected area for cranes with the size about ten thousand times of Jinshan wetland and ten times bigger than Taipei City. 99.9% of the cranes in the world will be spending the winter here. I took a crane searching notice to the local management unit. I think this small crane’s parents should be in here. Cranes usually group themselves with grown birds and little birds as a flying unit in the sky. They are always composed by 3 birds into a flying formation. I took the binoculars and tried to look for the family missing a member. I wanted to tell them that their missing kid, six thousand miles away from home, is doing fine in Taiwan now and they don’t need to worry.
Too much rain in Poyang Lake this year caused their main food-Vallisneria natans to be covered by water that it’s not enough for the cranes. More than eighty cranes could just go back to the rest farms to look for falling rice. Research scholars told us that the climate change causes the extension for cranes to look for food. They have to spend at least 12 hours to find food everyday, therefore, they are afraid of people particularly. The nearest crane ethic group is about 300 meters away from us. Because of our presence, they have been alert and kept on taking off. Wasting more physical energy and lengthening foraging time due to our visit has made me feel guilty. It also made me feel the happiness of the small crane in Taiwan since its closer and it eats so well.
Upon the anniversary of the small crane’s arrival, I have so much sensation in my heart. For the past one year, despite of constant discussion and talk with public sector, we could be able to find the solution and map out the vision to reduce the doubts from farmers and landlords with some kind-hearted government servants. For example, chivalrous reporter, Mr. Xusheng Huang from CAN always extend his hands to move the things to the right direction while we were in the hardship. Although the change is very slow, and we have more expectation on the government’s determination of law enforcement, it’s so grateful that we get the best support along the way from a very responsible government official, Mr. Li Wen, the bureau chief of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of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I have been work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for nearly two decades. I understand a very important value “Punish evil and propagate good” that would lead the people into the future. For those government servants on the basic level, I always encourage them to convert the negative attitude as “repeating defeats after each fight “ to “keep on fighting”. That’s because we are writing the history and in 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value-Practice good in the public sector. Many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Law, there is no one law enforcement confirmed case seen caused by harassing endangered birds. “Harassment” is a subjective word that people can’t be sued due to lacking of clearer defini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Act. It also made the wicked rampant and slander most law-abiding bird photographers. Only with the real seen case, the first line of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can be more dignified to do their job.
The sense of powerless from the public sector over the past years reminds me of food security crisis in Taiwan. All the source of problems is from people’s indifference that causes the powerless of the government. Everyone is minding their own business, which makes everyone the victim eventually. Therefore, we the silly foundation does not want to be troll on the internet, instead, we stand out to carry the burden and fulfill the role as good citizen. We make the orphan from Siberia to be well taken care of in Taiwan. A bird has changed an old farmer and the future of a land, furthermore, it also encourages more government servants to be more bold. This beautiful story is even published in the front page of Russian Siberia Times. The title stated “Thanks people of Taiwan”. They appreciate us caring for orphans from their home. It’s such a touching moment. The effort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made Taiwan’s love to be published on the front page of international news.
If we truly want it to happen and practice in action, we are all writing the history. Does the government really need to spend large budget to pay for media to promote Taiwan? We thank very much for many people’s help for the past one year. On the eve of anniversary of the small crane’s arrival, there is another red-crowned crane came. It’s just like a sign delivered from God saying our effort is not in vain. Toward the last mile trip to the destination for making it happen, the only element we are waiting is the government’s mentality “Tear down and start again”.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we are so thankful for that can’t be listed one by one, and not to talk about some well-known chivalrous ladies and gentlemen. I want to mention especially the long term support from Wistron Foundation. We appreciate the chairman, Lin, Xian-Ming for his warm encouragement during our critical moment. They not only support us financially, but also send a group of volunteers “Earth Defense Force” to assist all the agricultural services unconditionally. Most impressive help I got locally is from the mayor of Jinshan District, Li Wei and Mr. Jianxing Lai. After the mayor’s arrival on his duty, he abandons the past bureaucracy and helps people to solve many issues with sympathy. I truly feel his sincerity and enthusiasm.
Jianxin is the son of the landlord, Mr. Huang. He has seen our effort and even donated his income. With the support from the young man, I feel so touched and grateful. Of course, Mr. Kuoliang Jhuang, the guardian has been through the most difficult time through the whole year. The crane gets more white and choppy, while Mr. Jhuang gets more black and thin. The crane flies all over happily, and Mr. Jhuang is even more bitter with it.
All the changes had made me realized that we need everyone’s passionat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to make Taiwan better. The source of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power of united citizen. Let’s write this immortal history together and start from supporting environmental revival movement in Taiwan.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photographic collection is not only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photos, but also to leave the trace of people’s effort for this past year. This book also set up a great example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GOs and bird shooting photographers. We are no more the opposing sides each other as in the past. For those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s looking for detail resources, this is the best research record. Taiwan is a small place and I very much look forward to see everyone’s hardworking together for this piece of land. The book’s publication not only witnesses the love of Taiwanese people, but also creates a new model of cooperation of the bird world. In here, I especially want to thank the friends providing their precious collection for free. As long as everyone could join hands and move forward with same goal, we are writing the history!
2015.12.11 The eve of anniversary of the small crane’s arrival
Mr. Chiu, Protected Area of Poyang Lake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ed line影集 在 祖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故事起頭的巴士竟是「穿越時間」的意思
⚡芸香手裡的1984是象徵她的____________
⚡老師送芸香草竟是別有意義
返校改編自赤燭的同名遊戲,故事講述1999年的芸香和母親搬遷到金鑾,卻意外因而遇見30年前在翠涵樓的方芮欣,人鬼之間展開一趟既恐怖詭異卻又酸澀的自我探索。
今天的影片以返校的前四集出現的各類細節,幫助大家更加理解返校影集的呈現與意義!(❁´◡`❁)
#返校 #公視 #方芮欣
🔖各節看點
00:00 返校影集介紹
00:14 返校遊戲電影影集差異
02:18 巴士竟有時間穿越意思
04:22 1984被沒收的自由意志
06:35 髮箍是母親的制約
07:39 鏡子真實的自我
08:32 老師送芸香草的意義
10:06 1969歷史一再重複
11:06 耳環刺肉背後的心裡解析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twinszuning@gmail.com
-
✦Podcast聽聊劇:
Appla用戶: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513288553
sound on:https://player.soundon.fm/p/563ed9ad-3de2-4454-b979-890eb8a9b159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3B8eaxOJeyRexedVw6mCrO
google播客:https://bit.ly/3fHV8Mm
kkbox:https://pse.is/38ttwd
-
✦加入LINE官方帳號,立刻收到影片推播:https://lin.ee/4StYEV9
the red line影集 在 戲劇通- 紅色警戒The Red Line(美劇)... 的推薦與評價
紅色警戒The Red Line(美劇) 该剧主要讲述白人警察皮特·埃文斯在便利店误杀了一位黑人男医生,这位黑人医生还是一名同/性/恋,跟丈夫丹尼尔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 <看更多>
the red line影集 在 [心得] The Red Line S01E01-02 (雷) - 看板EAseries - PTT影音 ... 的推薦與評價
[心得] The Red Line S01E01-02 (雷) ... 反正只是出迷你影集,要是厭倦了甚麼大場面、大製作,來看看這小品也不錯。 ... <看更多>
the red line影集 在 [新聞] CBS取消The Red Line、The Code - 看板EAseries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今天傳出的不續約/取消消息並非意外。
CBS確認迷你影集The Red Line不續約第二季
CBS在今天證實The Red Line不會有第二季。
本劇原本就是以迷你影集的形式製作播出,而本劇從開播到結束的表現都很普通-疲軟,
因此未獲得第二季續約並非意外。
本劇是由Greg Berlanti與Ava Duvernay共同製作,描述三個原本毫無關連的芝加哥家庭,
因為一樁悲劇事件而交集,又因受到彼此出身背景、種族、身分、工作等因素的影響,讓
他們再療傷止痛的歷程中,得要經歷許多矛盾掙扎與挑戰,以及最後是如何走出傷痛並朝
向希望各自邁進的故事。
本劇是由 Noah Wyle、Emayatzy Corinealdi、Noel Fisher、Howard Charles、Aliyah
Royale、Michael Patrick Thornton、Vinny Chhibber及Elizabeth Laidlaw共同主演。
CBS將季中新劇The Code撤下節目表(腰斬)
CBS已宣布從下周開始,將今年春季所推出的新軍法影集The Code撤下節目表。
通常如此的舉動就代表著此劇肯定是續約無望的,即使CBS後面找了冷門時段播完已經製作
完成的集數,也不會有任何希望。
而The Code原本的時段(周一晚間)將以重播Magnum P.I.取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70.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559960971.A.DCE.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