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美國大使簡報
Presentality英文寫作分析:
前總統府英文演講撰稿人Andrew Yang在華府智庫工作時,因為寫了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大使演講。當時,他只是個22歲大學剛畢業的實習生。文章到底哪裡好?其實他那時也不太理解。
多年後的今天,他把文章的最初稿貼出來,分析他覺得為何會得到美國政策圈的專注:
★★★★★★★★★★★★
Dear Mr. Yang,
Your PacNet piece is the best thing I’ve read. W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coming to New York to brief us on the topic?
★★★★★★★★★★★★
📌 這是我在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 任職的時候,收到的一封 email。寄件人我早已經久仰大名,曾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他跟另一位前大使正要前往中國,希望出發前邀請我到紐約跟他們簡報。
但我收到那封信,非常困惑。因為那時的我,才22歲。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在智庫也還只是個實習生。兩位德高望重的大使,為何會想要把我飛到紐約去跟他們簡報?
★★★★★★★★★★★★
他們 email 裡說是因為看到我寫的文章:“PacNet piece”。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寫政策分析評論,是某個週末心血來潮寫的。寫完之後發給我老闆 (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國專家),他居然直接打我手機 (never happened before) 然後問:「這是你寫的?真的是你自己寫的?沒有其他人幫你?是你寫的?」
我跟他保證我沒有抄襲之後,他就把我的文做了一些修改,然後刊登到CSIS旗下太平洋論壇 (Pacific Forum) 的刊物 PacNet。隔週,華府的兩岸政策專家居然開始討論這篇文,然後文章又被其他國際媒體轉載。
然後我就接到這兩位大使的邀約。我一路都很困惑。
★★★★★★★★★★★★
📌 文章… 到底好在哪裡?
老實說… 我那時真的不知道。在文章刊登前,我就只是會議室角落的那個實習生,默默地聽那些地位崇高的專家演講。刊登後,聽到那些專家討論我寫的東西 (但不知道是角落的這個小孩寫的),我還是不知道到底戳到了什麼點。
後來我就遺忘了它。17年之後的今天 (哎呀,透露自己年紀了) 回去看,我才看出一點點頭緒。 有三個點,值得跟各位分享,希望對你的英文寫作有幫助。最重要的點,我放在最後,所以你也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
一點背景: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台灣跟美國政府的溝通。2004年寫的時候,陳水扁面臨選舉壓力,推公投,讓美國很不爽。台灣官方很多團來美國跟 CSIS 等智庫見面 (畢竟不能直接見美國政府),但溝通效果不佳。我這篇文章就是討論溝通為何沒有成果。
★★★★★★★★★★★★
📌 1. 寫的很假掰,有時也有用處
我回去看的第一個感想就是:我的媽呀,怎麼這麼假掰!?用一大堆很長的字跟句子,既班門弄斧,又超級難唸…
你看看這段:
Yet officials and experts from Taiwan have been unwilling to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and instead steadfastly insist that it is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這是什麼鬼東西?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Steadfastly insist”? 反正就是把一堆音節很多的字,串成很多很長的句子就對了。
所以,寫的不好對不對?其實也不一定。評估文筆的好壞,沒有一定的標準,就看你的讀者喜歡哪種口吻。
Is your writing good or bad? It’s your readers who decide.
那個時候的我,是一位22歲的實習生,面對的是美國政策圈的專家們,其中很多是研究所的教授,用字遣詞都很「知識份子」(不像我公司今天的客戶,都是只說接地氣白話文的創業家)。所以:
•我沒有寫 “low point”,而是寫 “nadir”
•不是寫 “toned down enough”,而是 “sufficiently moderated”
•不寫 “fits with”,而是 “accords with”
我看了都很想打我自己。可是… 就因為我的用字像一位政策分析 (或學術) 的人會寫的,才會讓對方覺得「這個是自己人」。反而是我的老闆會精神錯亂,因為這文筆跟他辦公室外面的那個小毛頭,反差太大。
所以有時候,用很複雜的專業字眼,是一種「建立可信度」的方式。反而在你變成你的領域的佼佼者之後,就可以大剌剌的用白話文,因為沒有人會質疑你的可信度。
★★★★★★★★★★★★
📌 2. 專業之餘,還是要玩點文字遊戲
專業歸專業,偶爾還是要來點文字遊戲,讓讀者「喔」一下,不然一直用 “policy speak” (政策的語言,無聊但是精準),沒人想要看下去。
這裡就是一段「文字遊戲」:
Taiwan believes that yelling is the only recourse when its hands are tied, and that the referendum is a rather loud amplifier.
我還記得當時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要給讀者畫面:把台灣想成一個人,雙手被綁住,就只能大叫,公投就被我比喻成擴音器。
下一段,我就繼續用「樂器」的比喻:
But the way Taiwan has been voicing its opinions is flawed, and repeatedly beating this broken old drum for weeks to American ears has clearly proved counterproductive.
我還記得一位同事看到這段的時候,抬頭對我說:「我還不知道你滿會寫的耶」。這就是我要看到的效果。*不過為何要從「擴音器」變成「鼓」?我也不知道。
總之,在你的文中撒一些好玩的效果,有助於讓讀者繼續看。
★★★★★★★★★★★★
📌 3. 但遠比文筆還重要的,是寫到人家心坎裡
即使我的文筆再好,它還是不是關鍵。畢竟華府每天有那麼多文章刊出,很多人文筆比我還要好,為何是我的這篇得到關注?
我現在回去分析,認為是我有「寫到美國人讀者的心坎裡」。
要了解這個點,必須回溯一下背景。我那時是實習生嘛 (不過文章刊登時突然被晉升為研究助理),工作就是安排大大小小的會議,其中很多是台灣的官員跟專家帶團來美國,幾乎都會來 CSIS 因為是主要智庫之一。
在一次次的會議中,我看台灣方很用力的解釋,但美方卻越來越不耐煩。然後下一個訪團光臨,也說同樣的話,然後美方就更不耐煩。我恍然大悟,看到問題在哪裡,才會「心血來潮」的寫了這篇文。
因為我每天都跟美方的政策專家混在一起,很自然的就用「他們的話」把事情寫出來,而且還把他們的情緒寫進去:
Most folks in Washington… believe that the referendum is first and foremost an election gambit.
…true allies do not undermine each other’s interests for immediate political gains. That Taipei fails to see this is mind boggling, and simply infuriates the Americans.
No more one-sided complaints about Beijing or its cozy relations with America in front of U.S. officials who still feel betrayed and want apologies.
很多屬於情緒的字眼對不對:mind boggling, infuriating, feel betrayed, want apologies, etc.
這些話,都是他們身處外交場合,擺在心裡但說不出來的話。突然有人如此直白的寫出來,也等於是為他們宣洩了一些情緒。
這提醒了我一件事:溝通時,把對方的情緒表達出來,有時比任何精闢理性的論點都要強大。
★★★★★★★★★★★★
📌 需要Andrew寫的政策分析評論和分析,請留言「I want to read the PacNet piece!」。
★★★★★★★★★★★★
Presentality每天都在追蹤與分析跟英文溝通/寫作有關的文章,如果想要透過我們這些「閱讀筆記」一起學習,可在 FB 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presentality/
📌 Presentality系列文章:
1. 看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的最後一封信,學一些英文寫作小撇步
https://bit.ly/3xCN1cC
2. 英文演講實用的結構與技巧
https://bit.ly/2PHu3Ax
3.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
https://bit.ly/39tNUtv
4. 詩人Amanda Gorman的英文演講技巧
https://bit.ly/39sI3on
5. 從 Most Dangerous Place 文章,看經濟學人寫作邏輯
https://bit.ly/3htqJEs
6.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價值」
https://bit.ly/3yA3gYe
7. 看 Bloomberg學資深記者如何寫文章
https://bit.ly/3i3am1P
8. 用字遣詞的敏感度
https://bit.ly/3pvVA5n
圖片出處: https://careers.csis.or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
tread是什麼 在 安娜夏威夷 Hawaii Lif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MCA暑期游泳集訓班
**這是一篇小娜今年暑假學游泳的經驗談,文長慎入,沒興趣者可以跳過**
今年是小娜上小學後的第一個暑假,平時上學時她活動滿滿,趁暑假我也放她假,沒有安排任何中文課、芭蕾舞也停掉三個月休息一下,所以我決定茅起來給她來個『游泳集訓』,雖然我大學時期在台灣曾經誤人子弟當過游泳教練,但是俗話說{易子而教}自己的小孩真的教不來,我還不想這麼早死,所以還是送出去讓別人教吧!小孩也比較聽話
📒前言:
娜菱從嬰兒時期開始洗澡都是從頭沖水沖到腳,一氣呵成,從來沒有眼睛嘴巴鼻子怕水的問題,小娜大約2歲半開始被我帶去游泳池開始玩水,三歲以前就會悶氣了,到了去年開始去City & County的游泳課有一搭沒一搭的學游泳(到Level 2),到了今年暑假的程度大概是:
✅ 潛水去池底撿玩具
✅ 跳水
✅ 前滾翻
✅ 後滾翻
✅ 拿浮板打水15公尺
🚫 可以非常自在的在3呎深(90cm)的地方玩水+亂游,但是無法突破心房去4呎(120cm)以上的地方游
🚫雖然 C&C學了三期,但是自由式的姿勢簡直有夠醜,換氣完全亂換,有時候游成狗爬式吧~~
🚫 可以仰漂,但是時間很短,也不會單手游仰式
🚫 完全不會蛙式
⏩⏩暑假前我決定送小娜去YMCA暑期集訓班 (Intensive Swim): 周一到週五、一堂課30分鐘,我直接報名兩堂課(加起來一小時),總共報了六個星期(會不會覺得我太猛了😆😆)
⏩⏩⏩ 經過實驗證明,多游真的有差,經過四六個星期訓練下來,小娜可以從不只會韻律呼吸、玩水、踢水,進步到自由式、蛙式、仰式都可以游25公尺、在7呎深的泳池可以跳水以及踩水1分鐘,雖然姿勢不是100%正確,但是我覺得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自己教可能也沒辦法這麼快速呢!),而且姿勢這種東西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養成的,一定要再游個1-2年(二三年級)才會完美
📝 所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經驗與感想:
✅ 為什麼我要選擇YMCA?
➡️其實Honolulu有很多學游泳的地方,我之所以選擇YMCA是因為它最便宜(還用說嗎?!🤣🤣🤣) $14/30min
✅ 為什麼我想要報名兩堂課?
➡️因為我報名的是團體課,雖然YMCA一班人數不多(大約4-5個小孩),但是教練每次教完一個動作後每個小孩都要輪流做一次,半小時頂多教6-7個動作,其他3-4個小孩在游的時候可以休息(泡水),真正游的時間並不是半小時,所以我才想報名兩堂。每天游一小時,連續游五天,一個月下來真的效果很好
✅ 為什麼選擇團體班而非家教班?
➡️其實我本來非常想要考慮家教班,直接請個游泳教練來家裡的社區泳池教,不過30分鐘$30的學費我真的覺得太太太貴了,所以我又想到一招: 再找一個同年齡的同學一起上課分攤學費(一人$15/半小時)will be perfect,但是問題又來了,1️⃣:我找不到跟小娜同年齡、程度相當、時間上可以配合的同學,2️⃣:私人教練通常是一週上課一次而不是天天上課,而且教練&同學也不一定每天同一時段都有時間可以來上課。要配合的事情太多我就直接作罷,決定送YMCA就好,比較省事
✅ 為什麼要連續報名四周?
➡️YMCA的游泳集訓班是每兩週一期,正好六月我們不出遊,所以我就打鐵趁熱連續游四星期
✅ 上課程序:
➡️絕對要提早十分鐘到游泳池準備好,不能遲到。小朋友在上課前五分鐘就開始排隊作操、淋浴後馬上下水上課,30分鐘一定上飽上滿不浪費一分一秒
✅ 曠課不退錢。但是如果YMCA主動停課會退錢。例如有一天因為水質不符合標準就打電話通知說要停課一天就有退錢
✅ 教學內容:
➡️現在才發現🇺🇸跟🇹🇼的教學方式跟進度很不一樣,自由式&仰式會同時教,一定要仰飄30秒才能進階level 4(學四式),不像在台灣一定要水母漂才能進階
➡️基本上 Level 1-3是學適應水性: 悶氣、韻律呼吸、打水、跳水(從岸上跳入水裡),有了水性之後才進階到Level4-6,開始學四式(自由式⏩仰式⏩蛙式⏩蝶式)
➡️混班教學: YMCA游泳教學進度表分為八個等級: AB123456,每個session總教練會看學生的人數後再依程度分班,我報名的這家YMCA人沒有很多,把所有小孩分成五班(5個水道),一班2-5人不等(小班制),教練可以照顧到所有小孩,其實我還蠻滿意的
✅ Locker Room有熱水可以洗澡,我喜歡洗完再回家很省事
✅ 最好選越晚的課越好,因為夏天實在有夠熱,太陽超大,小娜已經被曬成黑炭了
✅ 一定要穿rash guard擦很厚的防曬油,要不然就會像小娜一樣擁有Moana的膚色🤣🤣🤣
✅ 大概游到Level 6(Shark)就可以進兒童游泳隊練習了
⏩⏩⏩ 其實小娜真的還沒有游的很好,姿勢方面還要多多加強,耐力部分(長距離)也需要多時間練習,但是我覺得在這樣一個短時間內有這樣的進步我已經覺得很不錯了,而且游泳就是這樣,一定要多游才會進步,多游就是需要多花時間去游,如果我們不能陪游就一定要送去學,而且還要有好的教練,所以就會一直砸錢,最省錢的方式就是練到一個程度(連續50公尺)然後進入游泳隊好好的操個1-2年,馬上就會厲害到嚇嚇叫。但是游泳並不是每個孩子還會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我覺得游泳只是個技能,你不用成為一個很棒的swimmer or 選手,只需要把孩子練到蛙式、自由式可以連續游個幾百公尺、會踩水、不要是旱鴨子、能夠參加各種水上活動、在水上發生意外時有自救能力就夠了
⏩⏩⏩ 其實這次訓練的過程也有小插曲 and 悽慘的結局,小娜過去一年已經參加了City & County的游泳課三個session,基本功其實都OK了(我自認她大概是Level 2-3的程度),但是第一天剛去報到時要測試程度,她大小姐依然『照慣例』因為“新環境”“新教練”嚇到不敢下水,在池邊哭了半小時才下水,教練叫她做甚麼動作她都不敢做,結果被排到 Level 1(😡),生到這種怕生的女兒我也認了(我也不是第一天才知道),還好他們是混班教學(Level 1-3一起上,Level 4-5 一起上課),然後第三週馬上跳級到Level 4,結果又因為第一天被教練操得太累(馬上被叫去游30公尺到對面7呎深的地方來回兩三趟、又練踩水tread water、又跳水的),第二天第三天又竟然因為太害怕(游去7呎深處),給我哭著說不要去游,因為是爺爺負責接送,他也拿她沒辦法,好不容易到了第四天我(休假陪她去上課)特地去跟教練說:『請他不要讓小娜游到對面,只游到中間折返點就好,或著請教練陪在旁邊游過去』,結果第五天回來說自己說她很厲害,可以來回游很多趟,哇哩勒!真的是跟我裝笑偉耶!我都被氣到快吐血了🤮,還好從LA度假回來沒有退步,Week 5繼續晉級到Level 5,然而過程也沒有那麼順利,眼睜睜的一天一天的進步,七月底45分鐘的課大概可以游500公尺的距離,結果到了最後一天上課,她大小姐因為突然累了想睡覺跟我說她「她不想上課」「她不想上課」「她不想上課」,你們說說,這個理由我可以接受嗎?!🤬🤬🤬然後我就讓她在池邊哭了一小時,而我則氣了一整個晚上不跟她說話,不過最後我們還是有促膝長談告訴她做事情不能這樣,說到做不到的行為真的很不應該,而且學費很貴....blah blah blah 跟她曉以大義,我也不知道她到底聽進去多少,我只希望這種事情不要再發生第二次了😩(仔細算算大概浪費我7️⃣堂課的💰🔥🔥🔥😤)
現在游泳集訓班終於結束,有機會我們還是會去游泳池練習,我還是打算要趁年底變天前繼續送小娜去游泳,我覺得就是當運動,有下水、玩水、亂游都好,總比沒去好。不過經過了這次的訓練,我也有些領悟,小娜的個性的確不是個好強能吃苦的type,很多時候多走一點路跌倒撞到一下就像個公主一樣哀哀叫(我發誓這絕對不是我養出來的😆)天性使然因素比較大(媽媽馬上撇清關係🤣🤣🤣),叫她游個幾趟就給我叫累耍賴,如果是小菱或其他小孩大部分就是摸摸鼻子默默地去游,小娜絕對不是一個當運動選手的料,所以我目前大概給她定位在「休閒組」🤣,以後我們且戰且走,我也再慢慢著墨未來的學習目標與方向是什麼,請大家跟我繼續一起看下去吧!
#標題應該改為游泳辛酸血淚史🤣
#每個成果背後一定有許多故事
tread是什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材料喔,這個材料裡面寫著,在19世紀的英國工程師邱比特爵士,他發明了一種酷刑。
它的施行方法是這樣哦,犯人要不斷的踩著踏板,來帶動滾輪轉動,然後把製造出來的動力拿來抽水,或者是拿來研磨穀物。
在犯人被懲罰的同時,又能夠創造出一定的生產力跟動力。聽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虐待人就虐待人,還這麼有創意,真的是心理有一點問題哦。
可是且慢喔,我在這裡再把剛剛那一段話,再講一遍給你聽。叫做「犯人要不斷的踩著踏板,來帶動滾輪轉動,然後再把製造出來的動力,拿來抽水或者是研磨穀物。」
如果只是專注在「犯人得不斷的踩著踏板,來帶動滾輪轉動」的話,這個時候會讓你想到什麼?
仔細一想,「跑步機」不就是這麼運作的嗎?希望你在聽我這一段內容的同時,並不是在跑步機上面哦!
可是呢,如果你回到跑步機的英文,叫做’'Treadmill''。然而''treadmill''這個英文,就是由腳踏、tread,跟mill、磨坊,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然而在古時候的酷刑,跟現在的運動休閒,這中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其實都是一樣,都在做同樣的動作。
這裡喔就讓我想到,希臘神話裡西西弗斯的故事。這故事是這樣哦,西西弗斯他因為太過狡猾,而觸怒了神明,他就被判刑。
他被判的刑罰,就是要把大石頭推上陡峭的高山,而每當他快要推到山頂的時候,大石頭就會滑落到山腳;在這樣的狀況底下,西西弗斯就得永無止境的,去不斷的推動這個大石頭。
所以你看喔,當年的酷刑是不是讓人去重複無意義的勞動?可是現在的跑步呢,可能它對你最大的意義,就是維持體態、就是健康。
這時候不免讓我想到,其實有時候,真的會讓我們不舒服的,不是我們做的事;而是我們沒有辦法,從這件事情裡面找到意義。
如果你聽到這裡,反映了你現在的工作。你找不到意義,但是得每天朝九晚五不斷重複;那麼我會希望你,是不是找個機會安靜下來,好好的認識自己、好好的問自己,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因為啊,任何事情只要是無意義的重複,它在本質上就是「酷刑」。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