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所有的父親,都不是從寶寶出生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
阿萍醫師父親節的反省文
我想先跟所有做溫柔生產以前接觸的父親們道歉,我以前找不到讓父親們產前就能好好參與的方法,那還成為我研究所論文的研究限制(附於文末)。做溫柔生產這幾年來,在助產師夥伴們的帶領之下,我漸漸從實作中去體會與領悟,「成為父親」這件事情,不需要等到寶寶出生才學習,那也是為何我一直強調助產師提供產前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尚未完全性別平等的社會,父權很容易跟醫療體制「結盟」,成為對產婦生產自主的壓迫,這是這幾年來不斷要面對的問題。「一樣米養百樣人」,於是我們見過各式各樣的父親。溫柔生產最大的阻力,也常常來自配偶的不支持或是無法進入狀況。「妳為什麼這麼麻煩,要跟別人不一樣?」是常見先生對太太的質疑。
太多的父親,是在太太千拜託萬拜託,半推半就的情況之下,來到好孕上產前課程。「生產是妳的事,我在旁邊陪就好,為什麼連我也要上課?」配偶,是生產的「參與者」而不是陪伴者啊!我總是這麼回答。我們笑稱好孕的產前諮詢是「神隊友培訓班」。超過一百五十位父親,在好孕團隊的協助之下,重新出生了!謝謝你們與阿萍醫師以及好孕團隊一起成長,原來當爸爸可以更有深度、更有愛,由衷感謝我們共同創造的每一場催產素大噴發的生產派對!
歡迎爸爸們在下方分享,你們的轉變。(媽媽們要分享隊友的轉變也很歡迎喔!)
++++++++++++++++++++++++++++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限制,在於沒有處理母乳哺育中配偶的角色。在多元成家草案 還在努力進立法院的此時,這裡的配偶指的是異性戀婚姻中先生的角色,也就是孩子的父親。以往在產房工作時,我一直無法處理的一種產婦類型是「以先生為天」的產婦,她們言必稱先生,凡事必問過先生才下決定。這樣的婦女真是我的「天敵」,我很想問「現在孩子在誰的身體裡?」「要生小孩的是誰?」我不覺得這是夫妻關係中的尊重,而是父權體制的體現,或是女性較脆弱需要男性保護的性別刻板印象。生產與哺乳這樣女性獨特的身體經驗,在生產與產後學習哺乳的階段,常常我還是寧可回到以前「男賓止步」的年代。溫尼考特醫師在《給媽媽的貼心書》 〈父親該做什麼?〉一章提到,「我們不能想當然耳的認為,早點請父親加入一定是件好事。」這不是要說父親的角色不重要,父親是寶寶認識的第一個最熟悉的「他者」,在父親以父親的角色進入小孩的生命時,他同時接收了小嬰兒對母親某些特質的感情。我認為在寶寶與媽媽的穩固依附關係尚未建立之前,任何的「介入」,無論是技術物或人,都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問題。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2005年在新北市一間婦產科診所,第一胎的素雯,因為子宮頸全開胎頭已下降,被推進產房準備生產。從入院待產就一直陪伴在旁的先生智勇,趕緊換上隔離衣,表明也想進產房陪產。「先生,你確定你可以喔?到時候看到血不會昏倒喔?」護理同仁跟智勇再確認一次,因為太常發生在產檯上的太太,正需要所有醫護全心照顧生產之際,先生在一旁卻昏倒的事情。「我可以的,絕對沒問題!」智勇非常堅決。他們進了產房,我也同時換好手術衣進產房準備接生。護理同仁在素雯子宮強烈收縮時,冷靜地發號施令:「好來,素雯你跟著我的速度喔,先閉氣,手抓緊,往下用力…」*在一旁的智勇,很盡責的扶起太太的上半身,說道:「來,用力用力,老婆你用力,聽護士小姐的。」素雯在用完第一次力之後,在產檯上跟智勇吵了起來:「你不懂,你不要說話啦!你這樣完全擾亂我了!叫你不要進來你還進來,陳醫師,你叫他出去啦!」
這不是「老婆跟媽媽同時掉進水裡,你要救誰?」 的問題,男人不一定要進產房陪產才是愛太太的表現。男性不可能有生產經驗,有時不見得是最理想的陪產者。現在普遍強調生產時配偶的全程參與,才是「好男人」的表現,讓有些男性「不得不」逼著自己進產房。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WHO/UNICEF)提出的母嬰親善醫院倡議(BFHI)再版,強調生產方式影響日後母乳哺餵順利與否,所以在原本的十大措施之外提出第十一項母親友善(mother-friendly)生產措施,其中第一項就強調生產時「能由母親選擇的人陪伴」, 這個人不必然是配偶。英國小說《呼叫助產士》 中提到,近年來,大多數父親會在分娩的過程陪同妻子,並參與接生。但這是最近才開始流行的趨勢,據我所知,歷史上從不曾聽過有這種事。尤其在1950年代,這種想法肯定會嚇壞很多人。接生始終被認為是女人的工作,即使醫生也不能在場(十九世紀末以前,全是男醫生),直到人們認可產科學為醫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後,男人才開始參與接生的工作。
再說一個在月子中心發生的小故事,有一次查房,進房之前護理人員跟我說:「淑惠的先生要她不要餵母奶了,她每天都躲在房裡哭,奶都擠不太出來,陳醫師你跟她多聊聊,我們都不知怎麼辦才好。」詳細問了才知道,淑惠的先生每天下班都會來陪她,隔天早上再直接從月子中心去上班。晚上要求不受打擾的「完整的睡眠」,小孩晚上睡在嬰兒室。卻還嫌淑惠半夜用擠奶器太吵,要求月子中心另外開一間空房間給她擠奶。這真是個棘手的問題,一如我對於論文中的配偶角色,目前的我還處理不來。
+++++++++++++++++++++++++++++++++
也歡迎爸爸們一起來參加 〈好孕身心靈療癒工作坊〉喔~ https://www.facebook.com/1545740095717230/posts/2133043656986868?s=1504842671&sfns=mo
*我們現在不這樣用力了
請參考 我這樣用力對不對 http://birthreform.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html?m=1
生產影像紀錄 黃約農 Dumas
unicef課程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願所有的父親,都不是從寶寶出生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
阿萍醫師父親節的反省文
我想先跟所有做溫柔生產以前接觸的父親們道歉,我以前找不到讓父親們產前就能好好參與的方法,那還成為我研究所論文的研究限制(附於文末)。做溫柔生產這幾年來,在助產師夥伴們的帶領之下,我漸漸從實作中去體會與領悟,「成為父親」這件事情,不需要等到寶寶出生才學習,那也是為何我一直強調助產師提供產前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尚未完全性別平等的社會,父權很容易跟醫療體制「結盟」,成為對產婦生產自主的壓迫,這是這幾年來不斷要面對的問題。「一樣米養百樣人」,於是我們見過各式各樣的父親。溫柔生產最大的阻力,也常常來自配偶的不支持或是無法進入狀況。「妳為什麼這麼麻煩,要跟別人不一樣?」是常見先生對太太的質疑。
太多的父親,是在太太千拜託萬拜託,半推半就的情況之下,來到好孕上產前課程。「生產是妳的事,我在旁邊陪就好,為什麼連我也要上課?」配偶,是生產的「參與者」而不是陪伴者啊!我總是這麼回答。我們笑稱好孕的產前諮詢是「神隊友培訓班」。超過一百五十位父親,在好孕團隊的協助之下,重新出生了!謝謝你們與阿萍醫師以及好孕團隊一起成長,原來當爸爸可以更有深度、更有愛,由衷感謝我們共同創造的每一場催產素大噴發的生產派對!
歡迎爸爸們在下方分享,你們的轉變。(媽媽們要分享隊友的轉變也很歡迎喔!)
++++++++++++++++++++++++++++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限制,在於沒有處理母乳哺育中配偶的角色。在多元成家草案 還在努力進立法院的此時,這裡的配偶指的是異性戀婚姻中先生的角色,也就是孩子的父親。以往在產房工作時,我一直無法處理的一種產婦類型是「以先生為天」的產婦,她們言必稱先生,凡事必問過先生才下決定。這樣的婦女真是我的「天敵」,我很想問「現在孩子在誰的身體裡?」「要生小孩的是誰?」我不覺得這是夫妻關係中的尊重,而是父權體制的體現,或是女性較脆弱需要男性保護的性別刻板印象。生產與哺乳這樣女性獨特的身體經驗,在生產與產後學習哺乳的階段,常常我還是寧可回到以前「男賓止步」的年代。溫尼考特醫師在《給媽媽的貼心書》 〈父親該做什麼?〉一章提到,「我們不能想當然耳的認為,早點請父親加入一定是件好事。」這不是要說父親的角色不重要,父親是寶寶認識的第一個最熟悉的「他者」,在父親以父親的角色進入小孩的生命時,他同時接收了小嬰兒對母親某些特質的感情。我認為在寶寶與媽媽的穩固依附關係尚未建立之前,任何的「介入」,無論是技術物或人,都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問題。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2005年在新北市一間婦產科診所,第一胎的素雯,因為子宮頸全開胎頭已下降,被推進產房準備生產。從入院待產就一直陪伴在旁的先生智勇,趕緊換上隔離衣,表明也想進產房陪產。「先生,你確定你可以喔?到時候看到血不會昏倒喔?」護理同仁跟智勇再確認一次,因為太常發生在產檯上的太太,正需要所有醫護全心照顧生產之際,先生在一旁卻昏倒的事情。「我可以的,絕對沒問題!」智勇非常堅決。他們進了產房,我也同時換好手術衣進產房準備接生。護理同仁在素雯子宮強烈收縮時,冷靜地發號施令:「好來,素雯你跟著我的速度喔,先閉氣,手抓緊,往下用力…」*在一旁的智勇,很盡責的扶起太太的上半身,說道:「來,用力用力,老婆你用力,聽護士小姐的。」素雯在用完第一次力之後,在產檯上跟智勇吵了起來:「你不懂,你不要說話啦!你這樣完全擾亂我了!叫你不要進來你還進來,陳醫師,你叫他出去啦!」
這不是「老婆跟媽媽同時掉進水裡,你要救誰?」 的問題,男人不一定要進產房陪產才是愛太太的表現。男性不可能有生產經驗,有時不見得是最理想的陪產者。現在普遍強調生產時配偶的全程參與,才是「好男人」的表現,讓有些男性「不得不」逼著自己進產房。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WHO/UNICEF)提出的母嬰親善醫院倡議(BFHI)再版,強調生產方式影響日後母乳哺餵順利與否,所以在原本的十大措施之外提出第十一項母親友善(mother-friendly)生產措施,其中第一項就強調生產時「能由母親選擇的人陪伴」, 這個人不必然是配偶。英國小說《呼叫助產士》 中提到,近年來,大多數父親會在分娩的過程陪同妻子,並參與接生。但這是最近才開始流行的趨勢,據我所知,歷史上從不曾聽過有這種事。尤其在1950年代,這種想法肯定會嚇壞很多人。接生始終被認為是女人的工作,即使醫生也不能在場(十九世紀末以前,全是男醫生),直到人們認可產科學為醫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後,男人才開始參與接生的工作。
再說一個在月子中心發生的小故事,有一次查房,進房之前護理人員跟我說:「淑惠的先生要她不要餵母奶了,她每天都躲在房裡哭,奶都擠不太出來,陳醫師你跟她多聊聊,我們都不知怎麼辦才好。」詳細問了才知道,淑惠的先生每天下班都會來陪她,隔天早上再直接從月子中心去上班。晚上要求不受打擾的「完整的睡眠」,小孩晚上睡在嬰兒室。卻還嫌淑惠半夜用擠奶器太吵,要求月子中心另外開一間空房間給她擠奶。這真是個棘手的問題,一如我對於論文中的配偶角色,目前的我還處理不來。
+++++++++++++++++++++++++++++++++
也歡迎爸爸們一起來參加 〈好孕身心靈療癒工作坊〉喔~ https://www.facebook.com/1545740095717230/posts/2133043656986868?s=1504842671&sfns=mo
*我們現在不這樣用力了
請參考 我這樣用力對不對 http://birthreform.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html?m=1
生產影像紀錄 黃約農 Dumas
unicef課程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泌乳顧問的認證機構,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哺乳率上升之後,產後協助母親哺乳的需求增加。這個費時費力的工作,需要奠基於豐富的哺乳知識與實作經驗之上,2008年起台灣每年都有人參加國際泌乳顧問認證考試(IBLCE),取得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資格。取得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考試資格並不容易,取得考試資格之後還要通過考試才能成為認證的泌乳顧問。可參考 http://www.clca-tw.org/Lactation-IBCLC.html
想就近找到合格的泌乳顧問嗎?這裡可以查詢喔!http://www.clca-tw.org/profession-Resources.html
其中阿萍醫師已轉職協和婦女醫院囉!
攸旻醫師也已離職,在好孕工作室仍提供自費一對一哺乳諮詢喔!
好孕工作室有阿萍醫師、攸旻醫師、志貞助產師三位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可以預約一對一哺乳諮詢。
參考閱讀 https://www.mombaby.com.tw/pre…/breastfeeding/articles/10605
這些年因為需求增加,各式參差不齊的認證課程在坊間出現,很多上一天課就能取得的證照讓人覺得不安。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在執行哺乳諮詢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hands off”,不要輕易將手放上媽媽的乳房,因為這樣的動作,給產婦的暗示是「妳不會!我來!」我們給產婦釣竿,不是抓魚給產婦。所以剛開始諮詢時,也遇過諮詢到一半發現我不幫產婦擠奶,憤而要求退費走人的。哺乳期的乳房是極其敏感的,不要讓任何未經允許的「外人」碰妳的乳房!
那天阿萍醫師做了一個夢…
一個聲稱自己是泌乳顧問其實不是的人,組了一個團隊提供產後一次「免費」“hands on”的哺乳諮詢,然後引導產婦任何哺乳問題都可以找她們。以乳腺不通容易塞奶為由,與一名「聲稱」自己是乳房外科醫師的外科醫師合作,在乳房上開洞,戳竹籤進去叫做「通乳腺」。夢中這名婦女哭著拿排出的竹籤來找我,說已在那間診所花了好多錢,為何乳腺還是不通?我跟她說,這是不合理的醫療行為,你可以去衛生局舉發她們。婦女搖搖頭望著已慢性發炎發硬的乳房說:「陳醫師,她們都是為我好,我不想去舉發她們,我只想讓我的乳房恢復原狀,只是想餵好母奶而已,為何這麼難?」
夢醒之後,同為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學姊傳來一張照片,跟夢中婦女的乳房一樣讓人難受…
哺餵母乳必讀
新手媽媽哺乳親餵的24堂課
Dr. Jack Newman’s Guide to Breastfeeding
作者: Jack Newman, Teresa Pitman
譯者: 陳怡君, 蕭如芳, 洪增陽, 葉織茵, 劉宜佳, 鄭勝得
出版社:台灣愛思唯爾
出版日期:2017/06/20
傑克.紐曼醫師(Dr. Jack Newman)
是加拿大多倫多的小兒科醫師,自1970年起執業至今。1984年,他率先在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Toronto’s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創立醫院附設哺乳門診,現今在多倫多獨立開設哺乳診所。紐曼醫師持續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愛嬰醫院行動(Baby-Friendly Hospital Initiative)的顧問,並時常受邀在北美各地或其他國家的會議上發表演講。同時他也是安大略省多倫多國際哺乳中心(International Breastfeeding Centre)的共同創辦人www.breastfeedinginc.ca.,紐曼醫師是3個孩子的父親,他們都是母乳哺育成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