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幫學生伴奏聲樂曲。
聽到我都戀愛了。
是以前當學生到至今,
彈奏聲樂曲,最喜歡的作品。
今天就來探討聲樂曲吧…
🎙Martini : Piacer d'amor(愛情的喜悅)
🎤這首是義大利作曲家寫的法語歌曲,後來義大利人添加了義大利歌詞,但廣為人唱的還是法語版本。
講的是年輕人失戀後,回想人生,愛情是短暫的,痛苦是陪伴一生的。
🎶【義大利文歌詞】
Piacer d'amor più che un di sol non dura
martir d'amor tutta la vita dura
tutto scordai per lei
per Silvia infida
ella or mi scorda e ad altro amor s'affida
Piacer d'amor più che un di sol non dura
martir d'amor tutta la vita dura
Finchè tranquillo scorrerà il ruscellà
verso il mar che cinge lapianura
io t'amerò
mi disse l'infesele
Scorre il rio ancor
ma cangiò in lei l'amor
Piacer d'amor più che un di sol non dura
martir d'amor tutta la vita dura
🎵【歌詞翻譯】
愛情的喜悅
轉瞬即消失蹤影
但痛苦卻永遠折磨人心靈
那負心人的西爾維婭
辜負了我一片痴情
她忍心把我拋棄
另有鍾情
愛情的喜悅
轉瞬即消失蹤影
但痛苦卻永遠折磨人心靈
一江春水靜靜向東流
此心此意似春水長流不盡
我永不變心
她層對我萬般溫馨
如今溪水依舊
但她已變了心
愛情的喜悅
轉瞬即消失蹤影
但痛苦卻永遠折磨人心靈
#母校聲樂老師的範本
#網路的歌詞翻譯
verso翻譯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被玷污的原則:翻譯首先求信
除了指出中譯把法文 bafouer (蔑視)、英譯 besmirch (玷污)誤譯成「展現」,把意思完全弄成相反外,還有一個明顯的誤譯:
\\ Mais l’unanimité demandée autour de la «liberté d’expression» a entretenu une confusion.
But the unanimity we were meant to show in defending ‘freedom of expression’ fed a kind of confusion.
但大家一同表現出捍衛「言論自由」的樣子會有點讓人困惑。//
這裡,feed a confusion 不是「讓人困惑」,而是「一直不斷強化一個大家沒搞清楚的事」。固然,沒搞清楚一件事就是困惑,但「讓這困惑不斷持續、強化」的意思完全丟掉了。
這個英文博士生的程度也太不可靠了吧,還是暫且別做翻譯的好,市面上劣譯已經太多人在做了,還是找到自己的利基(夠正確的翻譯)比較妥當。
以下引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u.583/posts/474115246125278
-----------------------------------------------------------------------
\\ 〔為什麼你應該試著自己讀原文〕
在這個訪問裡,Jacques Rancière對訪問者第一個問題的答覆的最前面的部分,中文翻出來是這樣:
「我並不是很確定有什麼矛盾。顯然大家同意譴責一月的恐攻事件,並且大家也欣然面對後續的大眾回應。但大家一同表現出捍衛「言論自由」的樣子會有點讓人困惑。事實上,言論自由規定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同時也禁止國家不能阻礙不同的意見。但《查理週刊》一月七日的攻擊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法則:也就是說,你不能因為你不喜歡他們所要說的,就可以濫殺無辜。就是這個法則讓人們能一塊生活,並且尊重彼此。」
然後我查了一下原文出處,Verso上的英譯是這樣:
"I wouldn’t be so sure that there’s any contradiction. Obviously everyone agrees in condemning the January attacks, and everyone was pleased by the popular response that followed. But the unanimity we were meant to show in defending ‘freedom of expression’ fed a kind of confusion. In fact,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a principle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 state, forbidding the state from preventing dissenting views being expressed. But the 7 January attack on Charlie Hebdo besmirched a quite different principle: namely, that you shouldn’t shoot someone because you don’t like what they have to say. And this is the principle that sets the terms of how individuals can live together and learn to respect each other."
最後,《新觀察家》上的法文原文是這樣:
«Il n’est pas sûr qu’il y ait contradiction. Tout le monde, bien sûr, est d’accord pour condamner les attentats de janvier et se féliciter de la réaction populaire qui a suivi. Mais l’unanimité demandée autour de la «liberté d’expression» a entretenu une confusion. En effet, la liberté d’expression est un principe qui régit les rapports entre les individus et l’Etat en interdisant à ce dernier d’empêcher l’expression des opinions qui lui sont contraires.
Or, ce qui a été bafoué le 7 janvier à «Charlie», c’est un tout autre principe: le principe qu’on ne tire pas sur quelqu’un parce qu’on n’aime pas ce qu’il dit, le principe qui règle la manière dont individus et groupes vivent ensemble et apprennent à se respecter mutuellement.»
其實英文也是有一些怪怪的地方不過我們先不管它了,因為意思大致上沒有差很多。差很多的地方是,中文說,「但《查理週刊》一月七日的攻擊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法則」,可是,這句話要譯的是英文那句"But the 7 January attack on Charlie Hebdo besmirched a quite different principle",換言之,英文裡的besmirch被翻成了「展現」。先不管英譯者幹嘛要用這個我覺得很冷僻的字besmirch來譯法文原文裡的bafouer,重點是,這個英文字雅虎奇摩字典上就可以查到的意思是「弄髒」,而這整句的法文原文«Or, ce qui a été bafoué le 7 janvier à «Charlie», c’est un tout autre principe»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一月7日的《查理週刊》事件,蔑視或踐踏的完全是另外一個原則」。這樣看起來,英文說《查理週刊》事件「弄髒」了另外一個原則,似乎也無不可。唯一有問題的是,中譯說的卻是《查理週刊》事件「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法則,這是不對的。
因為很不幸地,邏輯上,「展現」一個法則或原則跟「蔑視」或「弄髒」一個法則或原則甚至剛好是相反的意思。今天如果有一個原則叫做跟女生講話的時候不可以太兇,那麼,如果我很溫柔地跟女生講話,就是在展現這個原則;可是,如果我反而偏要凶巴巴地跟女生講話,那我就是在蔑視或弄髒這個原則。所以,根據以上所說,為什麼你應該試著讀原文呢?因為中文的翻譯,常常會看起來好像只差一點點,可是仔細追究起來意義根本就跟原文要表達的是相反的;這樣的東西最好不要讀太多,讀太多這種邏輯不通的東西的話,腦子會壞掉的。
這樣明白了嗎?//
verso翻譯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城市研究2014,期待2015年的香港城市研究
【黃宇軒:2014年二十本城市學之書】
http://goo.gl/4lX9jF
----------------------------------------
大約從 2010 年起,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在全球知識界有復興之勢,近年本地學院也相繼開創城市研究課程。在出版界,這個跨學科領域也連年教人興奮,重要的都市理論著作持續出版,原本難以定義的「城市學」儼然被重新確立為當代顯學。
2014 年,也是這一浪對城市研究的興趣,由學院走到媒體的重要一年。本年初,Guardian (《衛報》)在成熟與已確立多年的新聞版面分類中,加插了 Cities 這大類,獨立成版,也讓城市版有自己的 twitter ,instagram 和 facebook page ,高調地給予都市資訊重要位置,至今 Guardian Cities 已運作一週年了,一直好評如潮。
同時,大力發展網媒的新聞集團 Atlantic 也在 2014 年把原屬 The Atlantic 的城市新聞版面獨立開來,自成一網,開辦名為 CityLab 的城市新聞網,重點報道有關都市未來的新資訊和評論分析。網民普遍對這網站的內容,尤其是它處理圖像資訊和選題方面,讚譽有加,初步看來是非常成功的發展。
筆者的學術研究範疇及個人志趣皆是當代城市研究,當然喜見上述媒體趨勢,同時也深信城市學是在該當在我城被推廣和普及化的知識領域,而這些知識應能在學院與大眾媒體間來回進出。見到 Guardian Cities 選出本年十本最好的城市著作,筆者也心癢癢,聯同 Hong Kong Urban Laboratory 的朋友和前輩,另外選了十本這年出版的城市研究佳作,略為引介,藉此呈現當下城市研究的精采面貌。
(雖然這些書未必都在香港找得到,但不少有心的書店,其實都願意代讀者訂書或入貨。)
1. Implosions/Explosions: Towards a Study of Planetary Urbanization
Neil Brenner (editor)
(Jovis Verlag, 2014)
先是兩本比較宏觀的都市理論著作,它們都在意確立什麼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型城市研究。先是近年高調地在哈佛大學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開創了 Urban Theory Lab 的學者 Neil Brenner ,編輯了大部頭(500 多頁)的 Implosions/Explosions ,集合近年最活躍的城市研究學者,以短文探討何謂「全面都市化」 (planetary urbanization) 下的世界。這本書交由德國的 Jovis Verlag 出版,這出版社繼前年出版精彩的 Urban Constellations 一書,再次帶來印刷與設計俱極精美的重要都市理論讀本。
⋯⋯⋯⋯⋯⋯⋯⋯⋯⋯⋯⋯⋯⋯⋯⋯
2. The new urban question
Andy Merrifield
(Pluto Press, 2014)
Andy Merrifield 是離開學院多年,但持續著書立說的獨立學者,他是 David Harvey 的學生,也是重要的左翼都市理論學者。「新都市問題」顯然是向 1979 年出版,社會學大師 Manuel Castells 的 The urban question 一書對話。35 年後,城市學從興起到衰微再復興,此書有標誌性之餘,也在意探討這知識領域起落的意義。
⋯⋯⋯⋯⋯⋯⋯⋯⋯⋯⋯⋯⋯⋯⋯⋯
3. Africa's urban revolution
Susan Parnell & Edgar Pieterse (editors)
(Zed books, 2014)
Guardian 和許多年度書單都有選上的 Radical Cities 一書,主力談拉美城市的創新。另一個近年受關注、迅速都市化的大陸,定當是非洲,當中的特大城市 (megacities) 不斷誕生,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都市革命之一。年前多有著作探試中非之間的政經關係,也是時候多認知非洲城市是何許模樣。這本相關文集,就由兩位一直研究這領域的學者所編。
⋯⋯⋯⋯⋯⋯⋯⋯⋯⋯⋯⋯⋯⋯⋯⋯
4. Original Copies: Architectural Mimic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Bianca Bosker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
(中譯本:《誰把艾菲爾鐵塔搬到了中國》, 2014)
當下談城市,不能不讀有關中國城市的書,而這本專談中國如何複制他國建築,圖文並茂的書,不是談大理論和大趨勢,卻又精準地捕捉了中國城市化的重要一面。此書在 2014 年出版了中譯本,特意推介。
⋯⋯⋯⋯⋯⋯⋯⋯⋯⋯⋯⋯⋯⋯⋯⋯
5. Toward an Architecture of Enjoyment
Henri Lefebvre, Lukasz Stanek (Edito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4)
為人熟知、書寫空間理論的法國哲學家 Henri Lefebvre ,著作近年不斷被發掘再出版。瑞士學者 Lukasz Stanek 在 Lefebvre 的文獻遺產中,找到未出版過的,他唯一專門討論建築的著作,當中論及以「快感」作為建築想像的內涵,與近年多被題及的都市想像力,不謀而合。
⋯⋯⋯⋯⋯⋯⋯⋯⋯⋯⋯⋯⋯⋯⋯⋯
6. Buildings Must Die: A Perverse View of Architecture
Stephen Cairns & Jane M Jacobs
(MIT press, 2014)
這本迷人的都市理論,把我們慣常對城市和建築的焦點,從發展和興建的角度,轉向它物質上必然衰老和永恆地需要維護、甚至變成廢物的一面。
⋯⋯⋯⋯⋯⋯⋯⋯⋯⋯⋯⋯⋯⋯⋯⋯
7. Extrastatecraft: The Power of Infrastructure Space
Keller Easterling
(Verso, 2014)
承接近年關於都市探祕和隱密空間的討論與著作,這本書也希望轉移我們思考城市的角度——從外層轉移都決定城市如何運作的基建空間。Keller Easterling 是在耶魯大學建築系任教的學者,也是近年最活躍的城市學公共知識份子之一。
⋯⋯⋯⋯⋯⋯⋯⋯⋯⋯⋯⋯⋯⋯⋯⋯
8. Unruly Places: Lost Spaces, Secret Cities, and Other Inscrutable Geographies
Alastair Bonnett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4)
地理學家 Alastair Bonnett 出名文筆好,散文每有詩意,這本書特意書寫在仿似一切都有高度透明度的年代裡,秘密和「古怪」的空間。
⋯⋯⋯⋯⋯⋯⋯⋯⋯⋯⋯⋯⋯⋯⋯⋯
9. Empower! Essay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rban Form Vol.3
Rainer Hehl & Marc Angelil (editors)
(Ruby Press, 2014)
這系列小書,都是易讀的短文集,是認識城市政治經濟學的理想讀物,每一本都以有趣的主題輯文,vol. 1 名為 'informalize!' ,vol. 2 名為 'collectivize' ,2014 年出版的 vol 3. 名為 'empower!' 。書印得精美,由新起的獨立出版社 Ruby Press 出版,值得支持。
⋯⋯⋯⋯⋯⋯⋯⋯⋯⋯⋯⋯⋯⋯⋯⋯
10. 《城市造反》&《反造城市》
侯志仁
(左岸文化, 2013)
在華盛頓大學當地景建築學系系主任的 Jeffrey Hou 非常有心,把他對由下而上建造城市的理論論述和案例成書,交由台灣出版社出版,不直接翻譯已寫成的英文著作,而是重編兩冊中文書。這種來回於英文學術和華文出版界的公共知識份子,對推廣城市研究的普及化,貢獻良多。
⋯⋯⋯⋯⋯⋯⋯⋯⋯⋯⋯⋯⋯⋯⋯⋯
以上介紹的多為城市理論及學術出版,以下多包納一些跨界的文本,包括在國際受關注、與都市相關的展覽,紀錄片,以及比較為大眾市場而寫的普及書籍,例如是旅遊指南。另外,下篇介紹的十個文本,也較側重城市研究的藝文面向與及由下而上創造城市的實踐,同時加入了一本關於香港的書。
11. Tent City Urbanism: From Self-Organized Camps to Tiny House Villages
Heben Andrew
(the Village Collaborative, 2014)
這本「奇書」對經歷過雨傘運動後的香港人可能特別吸引,它探討了美國無家者以帳蓬創村運動,如何帶動了另類住屋和建村的想像。不用多解釋,此書對香港異常 relevant 。
⋯⋯⋯⋯⋯⋯⋯⋯⋯⋯⋯⋯⋯⋯⋯⋯
12. The Acoustic City
Matthew Gandy & Benny Nilsen (Editors)
(Jovis Verlag, 2014)
Matthew Gandy 是我最喜歡的城市研究學者,經常帶來新的跨學科嘗試,這本他與 Benny Nilsen 所編的文集裡,文章作者有來自藝術界、學界和聲音專業的人,隨書還有一張唱片光碟,補文字的不足。
⋯⋯⋯⋯⋯⋯⋯⋯⋯⋯⋯⋯⋯⋯⋯⋯
13. Blue urbanism: Exploring Connections Between Cities and Oceans
Timothy Beatley
(Island Press, 2014)
此書大概專為生活在海港城市的人、或同時喜歡城市與海洋而寫,論及倚海而建的城市,在設計和運作上的獨特性。
⋯⋯⋯⋯⋯⋯⋯⋯⋯⋯⋯⋯⋯⋯⋯⋯
14.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An Investigation into Spatial Capabilities in Hong Kong
Esther Lorenz & Shiqiao Li
(MCCM creations, 2014)
這本書名字故意喚作「九龍文化區」,由兩位在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建築系任教的學者所寫,在西九文化區拔地而起之時,他們研究在這附近的「原生」 (indigenous) 文化實踐和創造力,可啟發什麼比較在地的建設計劃。
⋯⋯⋯⋯⋯⋯⋯⋯⋯⋯⋯⋯⋯⋯⋯⋯
15. Citi x 60: 60 Creatives Show You the Best of the City (Paris, New York, London, Barcelona, Berlin, Tokyo)
Viction Workshop
(Victionary, 2014)
這是一套六本,非常精美的城市旅遊指南,它所選的城市,都是被公認為最有魅力(雖然最「大路」的地方),每本小書都讓六十位住在當地、在裡面工作的「文化人」推薦他們最喜歡的城市角落,絕不落俗套。讓人欣喜的是,香港三聯同步取得了這套書的中文版權,讓我們可在大部份書店找到這六本小書。
⋯⋯⋯⋯⋯⋯⋯⋯⋯⋯⋯⋯⋯⋯⋯⋯
16. Constructing Worlds: Photography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rn Age (展覽圖錄)
Alona Pardo (Curator & catalogue editor)
(Prestel, 2014) An exhibition at Barbican
http://www.barbican.org.uk/artgallery/event-detail.asp…
兩個今年富深度而有趣的、與城市相關的展覽,定必包括倫敦Barbican探討建築攝影的專題展,它的題旨是,拍攝空間的方法,深刻地影響了我們感知和創造空間的想法。
⋯⋯⋯⋯⋯⋯⋯⋯⋯⋯⋯⋯⋯⋯⋯⋯
17. Uneven Growth: Tactical Urbanisms for Expanding Megacities (展覽圖錄)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2014) An exhibition at MoMA, New York
http://uneven-growth.moma.org/
另一個大受談論和關注的,是在紐約現代藝術館,深入探討「城市不均發展」的展覽,帶來六個大城市應付人口暴增和貧富不均時,所取的策略,其中也多介紹非正規住屋的問題。Tactical Urbanism 這術語發展多年,終於進入主流和政策話語之中。
⋯⋯⋯⋯⋯⋯⋯⋯⋯⋯⋯⋯⋯⋯⋯⋯
18. Human Scale (Documentary)
Andreas Møl Dalsgaard (Dir.)
http://thehumanscale.dk/
也介紹兩齣紀錄片。來自丹麥 Human Scale 引介了著名的都市規劃學者 Jan Gehl 的思想,Gehl 著重行人感受、人本的城市規劃實踐,近十數年大受讚揚,這齣影片可說來得太遲了!
⋯⋯⋯⋯⋯⋯⋯⋯⋯⋯⋯⋯⋯⋯⋯⋯
19. Growing Cities (Documentary)
Dan Susman (Dir.)
http://www.growingcitiesmovie.com/
Growing Cities 的製作團隊走遍美國不同城市,追訪形形式式的都市農耕的實踐和抗爭,整全地介紹全美國不同城市,都有有心人希望改變食物生產和運送,跟自己居住之地的關係。本片在當下當然對香港也很有參考價值。
⋯⋯⋯⋯⋯⋯⋯⋯⋯⋯⋯⋯⋯⋯⋯⋯
20. Good Cities, Better Lives: How Europe Discovered the Lost Art of Urbanism
Peter Hall
(Routledge, 2013)
最後,選上此書,是為了特別向本年離世的學者 Peter Hall 致敬,這是他最後一本著作,在去年底面世。如果說 Peter Hall 是英國最重要的城市規劃學者,他一定當之無愧,尤其是他對城市重建研究著力極深,為英國帶來不少成功的城市重建案例。這本書綜合了他多年來的思考,先談當代城市每每遇上的問題,再說明不同歐洲城市如何創出較好的方法處理一籃子的問題,理性的進路反映了 Peter Hall 堅信的理念,也是二十世紀最大的遺產:好的城市,通過規劃,能造就好的生活——看來如斯簡單,卻又窮上許多代人的生命,思索如何落實。
-----------------------------------
香港民間學院課程
【POL 101 法治作為政治】
http://goo.gl/4TZJXz
【AGR 101 邁向本土農業世紀】
http://goo.gl/Y4KNJo
報名表格|http://goo.gl/tEoHxK
verso翻譯 在 Justin講法文- 【我的拉丁文,只剩這些了】 永遠都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Recto-verso: Recto跟verso在拉丁文中互為反義詞,recto是正面,verso是反面,這個片語組最常用來表達影印時要印正反面的說法Tu peux imprimer ces ... ... <看更多>
verso翻譯 在 书籍页面recto、verso 的定义、翻译问题· Issue #354 · w3c/clreq 的推薦與評價
在4.1.3 的第一个NOTE 里,中文写着「书籍由封面作为第一页开始……」,英语译作「Books usually begin with page 1」。这个说法似有不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