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跟印度音樂家Waka桑合作我寫一下。請看一下(^ ^)
✳︎因為有兩個語言的nuance彼此不一樣的部分,所以翻譯不太正確啊,不好意思 m(_ _)m
《通過演出合作要變創作》
日本の音楽雑誌 Music Magazine が台湾の音楽の特集をした時に、アルバムのレヴューを書いて欲しいと頼まれました。頼まれた10枚のうちの1枚が、吳書齊の「」というアルバムでした。何の予備知識もなく聴いたアルバムだったのですが、懐かしたと異境が同居したような素晴らしいアルバムでした。知人を辿ってアルバムについて調べたところ、このアルバムでパーカッションを担当しているのは、日本人のWakaさんと判明しました。
日本音樂雜誌「Music Magazine」2020年4月有台灣音樂特輯的時候問我寫台灣專輯的文章。他們給我的十張之一就是已經逝世的鋼琴手吳書齊的「鹿港」以及這張專輯一邊有懷念的感覺一邊也有異境的感覺很好聽的。通過幾個朋友查了這張專輯明白這張專輯的鼓手是日本人Waka。
僕の音楽の歴史に、インド音楽のバックボーンはほとんど何もありません。が、異なる文化同士の音楽の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が難しいことは僕自身よくわかっています。一緒に演奏するのは簡単だけれど、何かを創り出す、というレベルまで持っていくのは本当に大変です。それでも今回は、Wakaさんと演奏してみたいと思い、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を開始しました。そこには、Wakaさんと引き合わせてくれた吳書齊氏の影響が大きいです。これは、ご縁の力と言ってよいでしょう。
我的音樂經歷完全沒有印度音樂的經驗。可是通過我的經驗我自己知道跟不一樣的文化的音樂合作真難。合作很簡單,可是創作很難。跟其他人一起演奏很簡單,可是通過演奏創很特別的音樂狀態很難。それにも関わらず因為這次我跟Waka桑想一起合作所以開始duo活動。這裡有台灣的鋼琴手吳書齊的影響很大。他讓我跟Waka桑遇見以及讓我們開始合作。這就是緣分的力量。
Wakaさんとの演奏を通して、インド音楽の奥の深さを感じずにはいられません。ライブに来ていただけたら、インド楽器の独特な表情の音色や耳慣れない音階を聴くだけでも面白いと思います。タブラはまるで喋っているようだし、エスラジはゆったりとした時間を私たちに思い出させてくれます。こう言った感触は、ライブならではのものなので、ぜひ生で体感していただきたいです。
每次跟Waka桑演奏與聊天我不得不知道印度音樂的深度。不過印度音樂也有很單純很好聽的。來到看表演的話大家都可以享受印度樂器獨一無二的顏色與很特別的音階。塔布拉鼓好像講話,艾斯拉吉琴讓我們想起來很放鬆的時間流動。這樣的感受就是看live演出特別的東西,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有這樣的音樂體驗。
もうひとつ、ライブに来て欲しい理由があります。今回、このデュオのプロジェクト用に僕もWakaさんも、曲を作りました。その曲の中には、インド楽器とギターを美しく同居させたいという想いと想像力が詰め込まれています。ライブの中でそれらの曲たちは、この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をより深いものにしつつ、聴きに来てくれたお客さんが楽しんでくれるためにより変化していくと思います。僕もその変化を楽しみたいと思いますし、台湾各地で皆さんとそれらを共有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こう言った過程があれば、この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はより「創作」と言って良いものになっていくと思います。会場でお会いしましょう!
我還有一個理由你來看我們的演出。為了這個duo活動我跟Waka桑作曲幾首曲子。這些曲子裡面為了印度樂器跟吉他漂亮的一起存在有很大的願意與想像力。為了讓觀眾的大家享受我們的音樂通過演出這我們曲子給我們的合作深度與變化。我要想享受這個變化也想要分享大家一下。有這樣的過程的話我們的合作要變創作。
現場見啊!
waka waka語言 在 蘇珮卿 Paige S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防疫待在家 #回顧聊聊系列
ㄧ切的開始 --> #科羅曼德印度融合樂團
在北德州大學念音樂系時,約莫在大四的時候,誤打誤撞愛上了印度音樂。迷人又勾魂的音樂系統顛覆了我的世界,當時的客座教授 Poovalur Sriji 就像我和Cody的長輩親人一樣,我們常常到他家裡拜訪,圍繞著他聽著他數著極為複雜節奏(印度的節奏與數學息息相關),吃著他煮的印度咖哩,聽著他闡述數不清離奇又夢幻的異地故事。那時候,我們倆從就懷著到印度進修的夢。
回台灣後,我們實現了這個夢。好幾年的冬天,我們都會到南印度住上一個月的時間,拜師學藝。早上5點起床,做瑜伽、練樂器、上課、再練習,然後晚上聽音樂會(有時候整天都在跑攤聽音樂會)。日復一日。現在,在疫情蔓延時回想那個時候,真的好慶幸我們曾經有那段經歷。
2010年我們決定回台北定居。回來後認識了旅居台灣的日本印度音樂家(好饒舌)Yo與Waka,組成了科羅曼德印度融合樂團。他們使用的是北印度的經典樂器:塔不拉鼓與西塔琴,而我們的系統與樂器則來自南印度。兩者雖然都是印度古典音樂,卻有截然不同的語言語法、樂理與音階。所以當時的真的是各方面各種語言音樂的跨界。
在我們組成樂團之前,Waka與Yo 已經在台北演出了一陣子,也累積了一些聽眾,所以我們很快的就一起做了許多的演出(現在回想真的都要感謝他們分享資源)。從livehouse (我自己最喜歡)到音樂節到各大小政府舉辦的藝文活動與演藝廳。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演出之ㄧ是廣播的金鐘獎。當時撥出之後,第一次感受到家人的肯定,因為親戚們都看到我上電視了讓爸爸很驕傲(哈哈)。
打這些字的同時,很難相信這些都已經是將近十年前的事了(!!)。 上網找了一下,發現當時的我們竟然沒有自己發佈任何影片... 還好youtube上面能找到不少。
來聽聽 2013年在見證大團的演出“月光下的歡慶”吧:
https://youtu.be/4DitStLg5k8
這一首的強烈節奏感在2020年回顧起來還是很讓人亢奮、好想拿起樂器即興啊。
感激科羅曼德的一切.. 我和cody在台灣的音樂圈的起源。
Namaste 🙏
-Paige
Bonus: 台灣大學藝文中心 也有整場音樂會的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zn_Eg1czbFV_xFaAliua-VXqQT-YDbR&feature=share
waka waka語言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家檔案:哥倫比亞】#國家檔案033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Bogota)10 月 27 日剛結束市長選舉。羅培茲(Claudia López)以 110 萬票取得勝利,這被視為一大里程碑,因為這是波哥大史上第一位女性市長,也是南美洲第一位公開出櫃女同志市長。在此次地方選舉中,市長及州長層級的女性候選人僅占 10 %,她在勝選演說中也強調:「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為哥倫比亞女性向前邁出一大步。」
哥倫比亞位在南美洲北部,北鄰巴拿馬、東接委內瑞拉、西接厄瓜多與秘魯、東南與巴西接壤。全國面積 1141,748 平方公里,人口則有約 4,969 萬人;官方語言為西班牙,主要信仰天主教。演唱 2010 南非世界足球賽主題曲〈Waka Waka〉的著名歌手夏奇拉(Shakira)就是來自哥倫比亞;另外擁有多部電影、電視作品的演員 Sofía Vergara 也來自哥倫比亞。
說到哥倫比亞的歷史,自 16 世紀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一直到 1810 年 7 月 20 日宣布獨立,成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領土包括現在的委內瑞拉、厄瓜多及巴拿馬。一直 1903 年巴拿馬宣布獨立,哥倫比亞現在的領土範圍才在此時確定。哥倫比亞曾於 2010 年至 2012 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現在的哥倫比亞採總統制,任期 4 年,現任總統為 2018 年上任的杜克(Iván Duque Márquez),當時他以僅 41 歲,當選哥倫比亞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國會則是兩院制,參議院有 102 席、眾議院 166 席議員,任期皆為 4 年,任滿得連任。
在過去,因為毒梟艾斯科巴(Pablo Escobar)的影響,哥倫比亞一直給外界有「古柯鹼王國」的印象。現在,在政府有意推行下,正在試圖轉型,開放外國廠商到國內種植大麻,哥倫比亞也就在 2016 年加入能夠合法栽種大麻的少數國家之列,也出口到加拿大、英國等。根據《富比士》6 月的報導,在哥倫比亞某些藥用大麻使用、甚至民眾種植自用皆合法。
時區比臺灣慢 13 小時的哥倫比亞,只要持中華民國護照,可以免簽證入境停留 90 天。
▍在《換日線》閱讀哥倫比亞,你可以參考
美洲毒品戰爭:玩家會改變,遊戲規則卻始終如一→
https://bit.ly/338oTiz
諾貝爾和平獎是在「獎什麼」?從2016年得主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談起→
https://bit.ly/2JHlfEu
在世界海拔第二高的首都,遇見最溫暖的人情→
https://bit.ly/36kNcf7
在深夜的哥倫比亞,你會選擇搭計程車還是被陌生人撿回家?→
https://bit.ly/2WznIpL
✈ 如果你人在 #哥倫比亞 且有話想說,歡迎來稿《換日線》讓我們知道!
(資料來源:聯合國、CIA、駐哥倫比亞台北辦事處、TIME、風傳媒、關鍵評論網、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