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天下文化X Readmoo電子書全書系書展】
「與清晨對應的不總是黑夜,與少女心對照的也不是將死之老。
這兩極之間琢磨熟成的時間,應如午後的緩慢和煦。」
大概是眼看著我從少女成長為資深少女(嘴硬)了,最近常接獲關於熟齡女性的推薦閱讀咳咳咳。說正經的,現代社會推崇年輕、極力抗拒老化,不時在影視媒體上看到〈王祖賢嚴重劣化,小倩變黑山老妖〉或〈廣末涼子一秒變老阿姨〉等充滿惡意的聳動新聞標題。
人們追求抗老、凍齡、逆齡、逆生長,商人善於大量製造並販賣老化焦慮,強調四十歲看起來得像三十歲、三十歲看起來要像二十歲。是故,遇到喜歡叫別人猜年紀的人時,千萬記住這是陷阱題,也是送命題!我們必須蒙蔽良知,將目測年齡減少十五歲,才能得到一朵朵春光燦爛的明媚笑容,安心嘆息自己又平安活過一天。
渴求青春樣貌、強健體力的同時,人們往往忽略了身體健康,心理更要健康。很可惜地,人類的智慧並不會伴隨年齡增長,不少人外表看似成人,心智年齡卻像小孩,剛好和柯南相反。所以鄧惠文醫生在《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一書中,探索中年世代的內心、變老的意義,並細密梳理關於自我、家庭、伴侶、親子等難題。
個人喜愛本書的原因在於鄧醫生以堅實的精神科醫學為基礎,書寫內容有理有據,非空泛之談,觀點冷靜清晰、鞭辟入裡,文字又溫潤如玉,以雋永輕盈的文筆撫慰、療癒人心,每個在成長過程受過傷的讀者,都能在書裡找到安慰,沉浸於淬練過的平靜。
談老去,鄧醫生以醫學觀點說明,當你太恐懼老化、過於努力去抗老,易導致慢性壓力,甚而衍生各種身心症狀,反而使人類的正常機能老化。不妨釋放內心枷鎖,改為「知老」、「樂老」,接受自己現在的年紀與狀態,讓身心皆得到自由,才能創造由內而外的安定感。
回頭想想,年輕時期的王祖賢美艷無雙,熟齡的她不也美得沉靜自然?而七十六歲的海倫米蘭(Helen Mirren),即便臉上有明顯歲月痕跡,仍難掩動人風韻,迷人風趣,是我最喜愛的女星之一。她們老得如此優雅,正符合哲學家阿密爾之語:「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
談家庭關係,年屆而立或不惑,許多人既為子女,亦為父母,夾在兩難身分間,內心滿溢不安全感,咎因兒時受的傷,擔憂自己會不會重蹈覆轍?害怕沒能力成為好家長,如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身為榮格心理分析師的鄧醫生認為,人越到中年,越會浮現無法原諒的原生家庭創傷,「與父母和解」並非意謂要諒解他們,而是放過自己,不再執著於曾歷經過的不公平,把現在的人生過好,成為比父母更好的人,也許你已經是了。
此課題亦涉及目前很多意見領袖倡議的「做自己」,然而,書中以心理治療工作實例說明,若過往經驗讓我們相信被拒絕的可能性極大,不得不壓抑天性,採取保護措避免失望,便極易陷入「我做什麼都無法改善人生」之「習得性無助」,例如中國流行的「躺平」現象,或是不少人受困於婚姻泥淖中,卻說:「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和諧,我別無選擇。」
試問,你是真的沒有選擇權,還是害怕選擇,選擇了不選擇?
再者,習得性無助也導致所謂的「做自己」,傾向缺乏方向性的「我『不要』當好人」、「我『不要』再說好」,意識到了嗎?以上宣言只是對他人的反動,我們只知道「不要」什麼,卻不清楚自己「要」什麼,這離「做自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不僅一針見血指出人生面臨之大哉問,重點在於提出解方,閱讀本書不限於單向觀看,是與自我的互動對話,讀者在一章章瀏覽過程中審閱自己,認清性格中的多重面向,重新界定自身價值,找到往後餘生要前進的方向,正如本書副標所言,「明天的女人,將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因為中了樂透頭獎)(並不是!!)
⬇️⬇️⬇️⬇️⬇️
【書展活動說明】:
1、天下文化X Readmoo電子書全書系書展,9/30(四)前,單本85折、3本75折
https://bookzone.pros.is/3nu63w
2、《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一日限時「五折」優惠,9/15(三)凌晨12點起
https://bookzone.pros.is/3lt8ug
3、週週限時加碼優惠預告
9/22(三)《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增訂版)》55折
9/29(三)《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54折
⬇️⬇️⬇️⬇️⬇️
【抽獎辦法】如下:
1、感謝天下文化大方贊助,本次贈書由讀者選擇書展中想看的書「任一本」,將抽出兩位幸運的讀者!
2、鄧惠文醫生的《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從9/15(三)凌晨12點起,限時24小時五折優惠(190元),所以個人建議有需要的讀者趁折扣買鄧醫生的書,抽書部分另選有興趣的,比如《雜訊》、《致富心態》、《灰階思考》等(今年的熱門暢銷書)
3、留言請告訴我,你最想看天下文化書展中的哪本書?(請點連結挑選)
例如:『我最想看《雜訊》』
4、即日起,至2021/9/18(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5、抽獎不限地區,住在地球的讀者皆可參加,抽中的讀者,天下文化將提供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序號
#天下文化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鄧惠文醫師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中年課題 #熟齡女子 #生命故事 #自我 #家庭 #伴侶 #親子 #照護 #世代 #大姐之路
「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求助] 與婆婆同住,婆婆體况愈下,該如何面對- 看板marriage 的評價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ETtoday分享雲-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千萬別放過他(#嘴邊肉) 的評價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他只是個孩子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他只是個孩子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他只是個孩子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 的評價
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相信今天已經不少人看到對於「蔣渭水臺語漢詩吟唱賽」的評論建議。其實我當時一看到報名簡章時,也愣了一下,為什麼沒有臺灣詩詞?為什麼只限定高中職生?
要評論一個活動是很容易的,但每個活動背後畢竟都是許多有志者去推動,各單位去折衝協商之下的結果,每個看似詭異的規定,背後都有形成的背景。
簡單的講,「臺語吟詩」是游院長想長遠推行的文化運動,所以目前看似不足的規定,其實都是某種「熱身」的呈現而已,正是所謂「先求有,再求好」;評論者所提出的建議,其實都在未來的規劃中。
比如說,為什麼只有「臺語」吟詩而沒有客語?理由之一當然是因為目前以臺語吟詠的詩社較多,臺語吟詩老師較為好找。第二是如果今年辦得成功的話,才能說服更多金主和人才擴大辦理客語組吟唱比賽。
而且如果你夠臺派,就會發現一件實屬不易的改革:這場比賽,對於語言的名稱使用的是「臺語」,而不是「閩南語」。(反觀我們的語文競賽和教科書......)
再比如說,為什麼只有高中職學生可以參加?首先,一樣的獎金如果分成五六組參賽,獎金就絲毫不起眼了,因此今年全部挹注在一組上。而選擇高中職的原因,是希望這個活動若能長久辦下去,會有越來越多人從國中、國小就開始準備,無形地往下紮根。
又比如說——最大的問題來了,為什麼指定曲與自選曲都是「中國」詩詞?其實在數次與游院長開會的過程,不少詩人也提議應該要用臺灣詩人的詩詞,游院長也曾經當眾吟唱林獻堂的詩作,所以評論者咄咄逼人的「游院長是否知道臺灣有詩人」等種種提問,游院長不只是知道,甚至算知之甚詳。那麼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半首臺灣詩詞呢?
只能說政治人物還是有其過份細膩的考量。對於高中職生而言,若頒布他們未曾讀過的詩詞,光是理解就要額外花功夫;加上還要找老師學習臺語發音、吟唱,更是難上加難。可以想像某些媒體會下標:「學生比賽竟出課外題?家長:放過孩子吧!」因此,最後的決議是:為了減輕參賽學生的負擔,今年以國文課本曾經教過的詩詞為主。
本意是要減輕參賽者負擔的規則,最後卻成為最主要的箭靶,主辦單位實在有苦說不出。
這就是為什麼「紀念文協成立一百週年」、舉著「蔣渭水」的旗幟,卻沒有臺灣詩詞的原因。你可以說這比賽跟文協、蔣渭水完全沒關係,但這已經是各種金主、指導、主辦、協辦、承辦單位能互相讓步和願意出錢出力的最大公因數。至於有人氣到說要抵制,其實作用不大,因為報名人數其實本來就不多,要不然何必到校鼓勵學生參加XDD(相反的,如果你是高中職生,千萬不要抵制,趕快去找老師學吟詩,因為抱走20萬元獎金的機會很高......)
也有評論者提出臺灣文學館已經有《全台詩》、《臺灣漢詩三百首》的出版,為何比賽不好好利用?不只上述兩套成果,我還可以補充尚有相關的臺灣漢詩專輯正在編輯中,事實上這些成果也可能會在蔣渭水漢詩吟唱賽的未來賽事中結合,評論者算是預先破哏了。只是因為前述原因,今年尚未收錄臺灣詩詞罷了。
另外我也在想,有些評論者下筆批評相當不留情,或許是知道這活動由「水牛伯」游院長推動,誤以為這是官方辦的,認為民進黨政府比賽吟唱「中國」詩詞太不應該、全民買單太過份。這個比賽雖然是游院長倡議發起,他四處找朋友、拉贊助、聘請全台詩詞吟唱名家當顧問,但完全是民間舉辦,沒有花到納稅人一毛錢。
我們試想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今天就因為他沒有選用臺灣詩詞,全民抵制這比賽,用「予伊死」的力道抨擊,這個原有長遠計畫、打算往下紮根、逐年增加語言類別和本土作品的比賽,在今年就一屆黯然退場,這真的是大家樂見的嗎?或許比賽辦法不盡如人意,但在各種勢力拉鋸之下,這已經是各界出錢出力人士能夠點頭的結果了。
如果我們著眼的不只是「有沒有發揚本土文人作品」,而是「臺語讀書音」和「傳統文人調吟詩」有沒有被繼承,這個比賽還是值得大力推廣的。因為用臺語吟詩,關係到的並不只有「作品文本」而已,還有逐字的讀書音如何發音、變調,吟唱時如何以臺灣傳統「文人調」延引,這些也都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並非侷限在文本是不是臺灣人寫的而已。再者,選用的這些詩詞要認真講,也不是「中國」詩詞,而是「唐國」、「宋國」詩詞,我們的臺灣先賢一百年前也是吟這些唐宋詩詞的,如果針對這些選用詩詞有意見,應該要怪國高中課本編輯為何不選臺人作品。文化無國界,美國學生參加戲劇比賽,若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應該不會有人指責莎士比亞不是美國人。
我也期待在明年續辦第二屆時,能夠如同計畫的那樣,逐步增加客語組或者選用臺人詩詞。如果屆時並未達成這樣的進階目標,不必等評論者抵制,我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個人臉書那邊分享了拿鐵的近況。有媽媽說她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有狀況,所以我想說來完整紀錄一下我們這段時間的經歷以及我覺得很重要的事項,希望可以幫助需要的人,如果有疑問,也非常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喔😊
⚠️文章很長,請大家小心服用。
拿鐵今年要升二年級,剛發現他有狀況是小班中班那時候,但他在升上一年級之前,是只有疑似發展遲緩,沒有確定他有什麼症狀。
所以剛上一年級時,我只有把拿鐵過去檢查時所做的報告匯集給老師,包括醫生的建議,還有跟老師說明當孩子在遇到哪些狀況時,我們在家裡通常是怎麼應對的。
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級的拿鐵在學校的狀況越來越多,在老師再三反應後,我帶拿鐵回醫院重新評估。
但因為拿鐵已經上小學,所以已經不適用之前那位小兒科醫生了,我們這次換了身心科醫生。
這裡我發現 #第一個差別是:每位醫生、每位幫孩子評估的心理治療師,甚至到每位幫孩子上課的治療師,對於孩子的狀況判斷標準都不一樣。
像拿鐵在第一位醫生那做的檢查,評估師給拿鐵的評價不是不及格,就是在及格邊緣,但是醫生最後的判斷是覺得再觀察就好,所以以「疑似發展遲緩」結尾。
但是第二位身心科的醫生,當我們第一次去掛門診時,醫生按照現場孩子的表現,便很明確的指出拿鐵應該有哪些問題,他建議我們再重新做一次檢查。
而這次的評估師在幫拿鐵檢查的時候,也很明確地說出孩子的狀況,所以第二位醫生就判斷拿鐵的症狀是「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檢查流程:門診醫生安排評估——評估師(心理治療師)檢查評估——門診醫生講解評估結果)
另外包括這段時間幫拿鐵上課的治療師,有的老師會覺得拿鐵沒問題,是我們家長不會教;大多老師一開始的反應都是覺得拿鐵很OK,久了便會跟我們反應孩子上課表現狀況不好,建議我們是不是再帶回醫院檢查;其中有一位是臨床心理師,他第一次跟拿鐵互動就可以很清楚的指出拿鐵有哪些問題,需要進行調整的。
記得那時候一起上課的同學爸爸還問心理師:「這位小朋友(拿鐵)怎麼了?看起來很正常呀!」
心理師笑笑的回覆這位爸爸:「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問題久了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因為這位爸爸的孩子狀況是比拿鐵嚴重的,所以他自然會用他的認知去判斷拿鐵的狀況。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管是醫生、#心理治療師、#幫孩子上課的治療師,#甚至是一般人,#每個人看你的孩子都是用他們心裡既定的認知去判斷的。
所以即便一位醫生、一個人說你的孩子沒問題,但如果你依然覺得孩子有狀況,或者是老師反應孩子有狀況,這時請相信自己的直覺,務必持續追蹤,或者同時多聽幾位專家的判斷及解讀。
因為如果孩子真的有狀況,它是有黃金治療期的,這時我寧可多想一點,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要放過黃金治療期。
(如果還沒有保險的孩子,請務必注意保險問題,保險會回溯看診紀錄)
#第二點是:大多數的學校老師對於「特殊兒」其實是沒有竅門的。
這點是我非常意外的一個點。
我曾天真的以為學校老師看過千千萬萬個學生,應該對特殊兒會很了解。
早在瑪奇朵三年前剛升小一時,我就曾經跟她的班導師聊到拿鐵的狀況(提前了解+部署😂)。因為這位老師的教學經驗已經有20年之久,所以當我問到她有沒有教過類似拿鐵這樣的學生時,老師給我的答案居然是「沒有」。
當時的我相當驚訝,但也因為這樣我才能做好心理準備。所以後來在拿鐵升上一年級後,我自己就知道自己要先做好親師間的功課。
至於為什麼小學老師比較沒有應對「特殊生」的竅門呢?
仔細了解背後原因,我想是因為學術有專精。
小學老師在修教育學程時,對於特殊生的專門課目只有修2學分,因此除非老師自己另外深入學習,否則他們修的東西可能只是皮毛,完全不足以應付這麼多種類的特殊兒。
再來,小學不比幼兒園,小學老師需要1打20幾位學生,基本上其實很難有心力再去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不同。
所以在這邊我想請家長們家要知道的是,#班導師不是特教老師,#所以他們是很有可能無法理解特殊兒的,#所以我們家長要把重點放在做好良好的親師溝通上。
例如平常孩子的個性,平常在家的狀況,過去在幼兒園的狀況,遇到狀況時是怎麼處理的?醫生、治療師有什麼建議?書上曾經看到什麼重點?聽講座時,講師有什麼建議?
把你知道可以幫助學校裡的每位老師跟孩子溝通的方式,通通告知班導師。
這樣做,不是讓老師給孩子貼標籤,而是讓老師有一個心理準備度,讓老師不會用過高的標準去對待你的孩子。
最後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能碰到願意理解孩子的老師是福氣,但老師不一定要能完全理解你的孩子,所以請盡量保持互相尊重的心去對待老師,製造雙贏。
#第三是家長自己要持續成長。
包括對孩子症狀的認知,甚至到自我成長,內心的強化。
因為絕對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的理解你跟你的孩子,一定會有很多滿腹委屈的時候,如果這時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會非常容易玻璃心碎滿地;不好的觀念,也會影響到孩子認知。
(我聽過最難受的建議是:妳的孩子其實還好,如果妳消化不來的話,妳自己去掛個心理醫生看看吧!😭😭😭)
提升關於孩子症狀的專業認知,則是可以有效幫助解決你跟孩子或者老師(他人)跟孩子之間的問題。
最後,如果以上這些努力都做了,但孩子現在處的大環境還是對孩子或者對家長不友善的話,我給的建議一律都是 #轉學。
#其實這是李鋐鎰教授的建議😂
#拿鐵的貴人心理師之一
#首圖是星冰樂畫的可愛小男生
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ETtoday分享雲-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千萬別放過他(#嘴邊肉) 的推薦與評價
他還只是個孩子 啊,千萬別放過他(#嘴邊肉) 快加入新聞雲LINE,即時新聞推播底家:https://lin.ee/zw9sjVr. ... 母亲不做好一个榜样,还带女儿逃离现场实在要不得! ... <看更多>
他還只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 在 [求助] 與婆婆同住,婆婆體况愈下,該如何面對- 看板marriage 的推薦與評價
是否同意記者抄文:NO
婆媳問題理不完,早在同住後,大大小小瑣事,早已磨耗。其中婆婆還能跑跳時,我已提了
3次,而且我有能力能搬,也有能力自己帶小孩出去玩,無數丈夫加班假日的日子裡,我跟
孩子也是能過得好好的。但我老公無法接受,覺得”住在一起才是家人‘’,無法讓我或我
跟孩子搬走…。甚至版友提到的,我跟我老公直接說,”勉強我跟你媽住在一起,我真的會
時不時有希望你媽死的念頭”放了大絕。但我老公跟我婆婆交涉後,婆婆也放大絕:那她也
不想活之類的。我婆婆要抓住我老公,我老公也死死要抓住我,不讓我自己搬走。
娶之前,如果不合可以搬出來住。
嫁入後公婆健在,相安無事。
公殁婆無重心,全傾倒在我這裡,無法負荷。多次求去,無果。老公以拖待變。
婆體況差,我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求去。前面的交代,是想這樣的情境,有沒有過來人能解
。
婚姻本質到底是什麼?!我也想攜手到老阿,扶持共度難關也很好啊,所以,我也想努力! 但
不知道處在這處境的人,是怎麼撐過來的,所以想了解要如何面對。心態怎麼調整?傳統婦
女能,像我媽媽照顧中風阿嬤20幾年,她能,但苦水滿滿,她的35-55過得辛苦且勞累。
有人提到:活一天少一天,這是他們親子關係。
也有人提到:幫婆婆當幫丈夫
我獨立可以自理,可以不管事,自己帶小孩,但我自己知道現正是轉折處,前幾次都是轉差
,這次我想轉好。我想在可以的地方做努力,不要積怨,歡喜做,甘願受。文中的自我剖析
,只是幫助我自己在梳理現在的我,可能心中的鬱悶在哪邊,或許真的需要求助諮商才能找
出癥結點。
-------‐--‐--‐-----------------------
現況簡述:
目前與婆婆同住,育有一名幼子(4y)。婆媳關係不算融洽,是相敬如冰的狀態。會變成這種
同一屋簷下,宛如陌生人,也是吵吵鬧鬧好幾回,才有的恐怖平衡,婆婆只要不加以干預,
我也當沒事人。
我嫁進去時,公婆皆在,相安無事。生子4個月後,公公殁,婆婆突然干預我的一切。(猜
是失去重心,大量關心湧入),我無法接受別人試圖插手我的決定及我帶小孩方式。全部用
很激烈的方式回應,比如:小孩練習自己吃飯,婆婆碎嘴,我就直接回:你很會那就給你餵,
直接消失出門去。反正,只要婆婆有意見,我就採取,全部擺爛方式或是不理會,更甚者我
會對著做。總之,幾番下來,我們就呈現不溝通不干擾的模式,行有餘力,我會關心一下她
的病況。
婆婆簡述:
愛看病的老人,會把家裡及她的大小事,傳播出去,跟她的姐妹,女兒們每天不斷電話聯繫
。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從小痛,大痛,到現在從來沒這麼痛的類失能狀態。從能走,
到開小刀(她說晚上會抽筋痛,所以開靜脈曲張刀),但因為坐姿不良,引起突發性劇烈腰
疼痛,直到現在約4星期的時間,她由於移動會痛,不小心會爆發嚴重疼痛(為此打了兩次11
9),現在呈現意識清醒,但不下床的狀態,無開刀也無法開刀,目前用到嗎啡類止痛藥。能
自己吃飯,但要別人熱菜,能在輪椅馬桶大小號,但要別人洗便盆,能自己穿脫衣物,但要
別人洗衣晾衣,我暫稱為”類失能狀態”。意識很清醒,依舊能夠指揮別人或是跟她姐妹聊
天說話。以上我婆婆需要協助部分,全部由我老公及他的姐姐們照顧。
求助點:
平日各自上班上課,下班我老公主要去照顧婆婆,我下班負責小孩。但假日會壓縮到我們家
庭時間,無法出去遊玩。(因為婆婆三餐都要準備,及帶看醫生做檢查等等)我老公幾乎心力
都放在我婆婆身上,大部分都他扛,我了解也心疼,他也從不主動說要請我幫忙。所以,當
他假日說很累要休息,我也不好說一定要帶我跟孩子出去,若是一兩個月或是有盡頭的日子
,我可以配合忍耐,但看不到盡頭的日子,我不知如何面對,鬱鬱寡歡。
以下為自己心裡剖析:
1. 因為丈夫注意力的移轉,導致的心情低落?最近也有越來越討厭自己老公的感覺。
(我希望我可以扮演支持的角色,但因為他一直要我同住,不希望我搬出去,我有籠中鳥的
感覺)-突然知道什麼叫做婆媳問題會影響夫妻關係。我很愛他也想支持他,但他卻是關住
我的人。
2. 一種道德感上的拉扯,現實中我沒辦法說,但網路我就直白說了,”死了是一種解脫”
,但換位思考,若是我自己的媽媽呢? 若是她在受痛苦的折磨,我也會希望她早走。但我
老公,是完全無法接受。生孩子前,我有特別交代我有簽DNR,若萬一我只能靠機器續命,
千萬要讓我走,不要再救我了。但他說:只要有一口氣在,我都不會讓你死。也就是,我老
公就是會散盡家產,但只要能留住人,也絕對不放棄(即使像植物人)。再進而反思,像我有
這種念頭,是否沒人性,冷血。路上的陌生人我都能和善回應,但我愛的人的媽媽,為什麼
我不能有一絲絲的善念,我需要怎麼做,才能接納這些事,至少不再厭惡。
曾經我有對家的憧憬,但現在這個家繼承着是我公婆的記憶,承載的是他們的回憶,擺設家
具都是他們喜歡的樣子。搬出去這個選項,在我公公殁了就無法實現,我婆婆說她一個人住
會怕,現在狀況也根本沒有辦法,我可以搬出去,但我老公無法接受,我也不想讓他為難。
怎麼在有限的環境下,讓我自己好過一點呢?
另外,大難臨頭各自飛。能夠攜手共度難關真的很不容易,我相信我老公會不離不棄,但我
卻沒有相對應信心...。
以上,請幫解惑分析,希望得到能讓我繼續守護家庭的勇氣。感謝大家的觀看及建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3.237.1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90647571.A.BE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