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榜天,莘莘學子都在忐忑之中,等待一張十年寒窗的成績表。回想「讀」書,除了是學曉理論知識以至考試技能,做個十樣全能的學童,在早期香港,學童首先要學曉的,其實是生活技能。
今時今日,無論是通識還是常識,都偏向理論性的教育,如何落手落腳好好生活,似乎是長大後經歷無數撞板才明曉的道理。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還未及現時般城市化,很多工作仍須依賴一雙手而非機器或電腦,而不少在鄕郊成長的學生,畢業後更隨即投身農務,幫助父母。當年,一些新界的鄕村小學提供務農、園藝和飼養禽畜的常識課程,市面上亦推出不少教授務農知識的課本,內裡說明選擇種子的方法、農具的使用以至耕土、施肥等等。
除此之外,同學亦在自然常識課本學習季節、天氣等自然現象,甚至是家畜的養育方法等。「牛的力氣大,會幫助農人做工」以及「馬跑得很快可以供人騎」等,這些都是生活在現代城市的學童難以想像的課本內容。當時的常識科亦介紹氣候、煤油、交通甚至是防火知識,從生活知識、天文地理、歷史以至衛生常識一一涵蓋。
在電子教學大行其道的世代,手執課本的體驗也許對新生代將會越見遙遠。舊課本除了盛載了一代人的回憶,更加是政治、教育制度和社會變遷的側影。香港的課本發展進程一直與歷史環環相扣,由1842年開始,因清廷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以至出現香港被割讓到英國後所使用的英文課本,及後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使香港短暫出現日文課本;到二戰結束,政府逐步推行普及教育,因應課程的編制和方向,亦讓課本從外形、材質至製作方式,產生形形色色的變化。本地收藏家鍾燕齊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收藏課本,將其對課本發展的觀察編寫成近日出版的《課本物語:穿梭百年時空的課堂》,檢閱從清末民初開始至香港回歸前,課本反映的功能和背後的故事。
#課本物語穿梭百年時空的課堂 #鍾燕齊 #舊課本 #2020就係香港秋季號 #RevisitRethinkRecreate學校源本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鐵路時代的土瓜灣,將得到甚麼,又失卻甚麼?
經歷一波三折,上星期日港鐵屯馬綫全線通車,宋皇臺站和土瓜灣站兩個全新車站皆投入服務。車站甫開幕,過百人一早到宋皇臺站外等候頭班車,場面墟冚。
開站後第一個工作天,黑雨來襲,老街坊興致勃勃依然。除了探索站内四面出口,亦有不少市民駐足觀望玻璃板上的藝術品《家》,細看老一輩物品如搪瓷洗面盤、駱駝牌水壺,或是啟德機場與海心公園的舊照。一條迴長走廊,有銀髮族結伴緬懷舊物,也有大人將往昔物品講解予小孩子,可謂站內的新策展嘗試。
沿途共27個站的屯馬綫,連接屯門站與烏溪沙站。對於長期缺乏地鐵的土瓜灣街坊而言,鐵路開通始終是個喜訊。在 #2020年秋季號 的土瓜灣專題中,我們亦有就土瓜灣複雜細密的交通網絡進行梳離,顯示巴士與小巴路線,以及開往北角渡輪的航線,在道路規劃的進程之中,如何交織出一個錯綜複雜的社區生態,且讓居民自由穿梭區內外。不過按運輸署文件,隨著地鐵站開通,不少巴士路線如 11(鑽石山站 - 九龍站)、85B(秦石 - 九龍城碼頭)及85S(耀安往紅磡紅鸞道)巴土路線或將被削減;與此同時,其他小型運輸工具如紅、綠van,因著與屯馬線的路線重疊,亦可能面臨削班或取消服務......
想詳細了解土瓜灣交通網絡由來,可參閱2020《就係香港》秋季號 「Remap土瓜灣生存手冊」。
了解更多
Shop.beinghongkong.com
#屯馬綫 #土瓜灣站 #宋皇臺站 #交通規劃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現實的空間愈來愈小,生活的壓力愈來愈大,文學創作所帶來的心靈空間,便顯得愈發重要。
社區,往往是文學創作的泉源; 反過來,創作亦能深化我們對生活,對社區,對香港的感應,生出更多的理解,甚至想像和寄寓。秋季號《就係香港》除了深入演繹土瓜灣社區的變化和價值,又記錄了香港多條不同河流如何歷盡滄桑而重生, 更邀來兩位從事記者工作的本地新世代作家-----余婉蘭(著有短篇小說集《無一不野獸》)和趙曉彤@chiohiotong(著作包括散文集《步》和訪談文集《織》),分別以土瓜灣益豐大廈及大嶼山東涌河兩個地方為背景,通過短篇小說折射出這個時代的面貌。
余婉蘭《生地》—土瓜灣益豐大廈
「穿過益豐大廈那條深長幽暗的走廊,我覺得,有一雙眼睛正注視自己,那是否阿父的鬼魂跟上來?還是道友、古惑仔?我連續推開幾道防火門,不知拐彎見到的,是人是鬼。我想起,舊居裡傳出很輕微、腳尖踮地板的聲音,嗒嗒走過幾步;還有那頭黑色流浪貓,用牠唯一一隻眼睛,明滅,凝視我。但一回頭,走廊空蕩蕩,只有一戶門口晾掛著滴水的衣服。我突然想起益豐大廈的謀殺案和自殺案,傳聞在後樓梯徘徊的鬼魂,心中發毛,急腳跑回六樓的合租房,驚青青失眠了一夜。但過了幾日,一雙窺視我的眼睛好像消失,阿父的鬼魂遠離了?再過幾日,恐怖的感覺漸漸消失,後樓梯也不再鬼影幢幢,益豐大廈漸漸變回包租婆口中『邊有咁戲劇化』的平凡和家常⋯⋯」
趙曉彤《水流》—東涌河
「中學時,她和他都住在逸東邨,在附近的學校上學。附近是東涌灣,海灣連接着兩條主要的大河:東涌河和黃龍坑。水面總比陸地低,幾棵樹、幾幢樓,或是一排圍欄,足以遮蔽身邊的河海,但他們仍然常常感受到海。夏日,海風總是見隙插隙地吹來屋邨,很涼快...
「初中的地理課,老師在黑板繪圖解說,河流的下游為何吸引人類聚居,是因為河水氾濫會為近河的土地帶來養份,成為平坦而肥沃的農田。他們站在橋上,看看河邊的馬路和路邊的住宅,現代河流的標準是不能氾濫,黃龍坑因此必須失去河流的天然面貌。他和她常常嘲笑黃龍坑,覺得它是屈服於人類規劃而失去自我,真像那些被老師馴養、很守校規的班長....」
歡迎訂閱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
#2020就係香港秋季號 #Refract地方小說 #Remap土瓜灣 #益豐大廈 #Reborn走過時間的河 #東涌河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 在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現正接受預訂#季刊wallart組合優惠... 的推薦與評價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季刊wallart組合優惠#過往期數限量發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