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就是要吃肉啊🤪🤪
老闆吃肉🔗 https://www.ceosteak.com/iamsammie923
讓餐桌上的大小事
成為儀式感的理由🥩
-
我吃飯有個習慣
菜上桌後一定要先拍美美的照片
不管有沒有要分享🤘🏻我想這就是儀式感吧
老闆吃肉家有骰子牛、豬肋排、美國霜降牛排、松阪豬、梅花豬排⋯超多選擇🙌🏻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松阪豬🐷🐷
一隻豬只有兩塊、油脂豐富沒有肉腥味
因為豬隻組嚼運動的關係
肉質烤起來非常Q彈多汁💦💦
是整隻豬最優質的部位😋
老闆吃肉
#老闆吃肉 #團購 #松阪豬 #肋眼牛排 #雪花牛排 #安格斯牛排 #紐西蘭菲力 #中秋節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60的網紅大家好我是電冰箱-南北貨俱樂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胖肉爺肉店 #西班牙國王豬 #老饕肉 #肋眼上蓋 #稀有 #燒烤 來自西班牙的老饕肉,取自當地國王豬品種。 珍貴稀有,每隻豬只有兩片,台灣市面上幾乎看不到,過去燒 肉餐廳有供應的店家除了胖肉爺以外也幾乎看不到。 一塊非常好吃又神奇的肉,不管怎麼煮他口感就是軟~軟~軟~ 影片燒烤過程一刀未剪,影片時...
一隻豬只有兩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到一餐中絕對少不了的就是湯💁♀️
但這湯、又是最令人燒腦的一道(媽媽們你們一定都懂❗️)
想要好喝 ~ 你可知熬出一碗湯是多麼樣的耗時費力備料加等待 ⋯ 😅
所以!讓大家可以輕鬆搞定「那一碗湯」就是我最重要的事了🙌『老火煲湯』我特別貪心的一次先推出5種湯❤️(這樣才不會喝膩啊)
每天晚餐我都想端出那熱騰騰的湯品給家人們暖暖胃
一口喝下那暖呼呼的感受是愛
更是我給予每一位家人們在外忙碌的支持與疼愛~ ❤️❤️❤️
我有點話多的要跟你們好好的介紹我們的每一道湯!
💛藥膳牛肉補湯我們選用澳洲牛肋條,肉質特別的嫩帶有筋膜彈牙,是最會吸湯的肉!將滿滿的中藥材及蔬菜、牛肉燉煮出濃濃還會回甘的湯頭,大人們最愛的補湯非它莫屬😘
💛蘿蔔玉米排骨湯小孩最愛的甜甜湯~👧👦台灣玉米大顆又甜有在熬湯的一定懂,加入湯裡面熬出的味道會有多香甜~搭配煮到會化口的白蘿蔔好營養呀!排骨我們指定要用"月亮骨"🌛,肉質最軟嫩骨頭脆脆好咬的部位,一隻豬只有兩塊超珍貴的❤️
💛木瓜紅棗燉雞湯這款口味應該會是女生的最愛💖雞腿肉嫩又彈就不用另外誇獎了,最特別的是把紅木瓜跟紅棗拿來熬湯,補氣又可以增加新陳代謝,就不就是我們女生一直追求的美容湯嗎💆♀?!湯頭是清爽香甜尤其遇到換季調理的時候超適合的‼️
💛淮山百合花膠雞湯你們吃過花膠嗎!這碗雞湯我一喝就愛上,花膠滿滿的膠質,在口中馬上感受到絲滑稠感🤤就是那種你吃完豬腳後抿嘴唇會有黏感那樣!熬湯的材料加上淮山、百合、茨實就知道有多美人湯了吧!雞肉一樣選擇最好吃的雞腿肉部位唷~🐔❤️
💛鰹魚白蘿蔔湯日本鰹魚烘乾過後磨成粉,跟昆布一起加入熬湯,每一口湯頭都是海味~💙白蘿蔔跟豬前腿帶出甘甜及Q彈juicy,晚回家下班只想家裡有個好湯頭可以快速的來煮粥煮麵給家人們,我稱它為必須常備在家的百搭湯!很有「家」味的代表湯~🤲
🛒官網這裡逛:https://shinshinlife.tw/暖欣煲湯上場
🌟欣粉 注意注意 ⚡️⚡️⚡️
限時加入來搶50元購物金🌟千呼萬喚📢📢📢#只到911
9/12 ShinShinLife欣欣牌 正式開站❗️
當你看到這篇時
可以跟著我們 #欣欣牌shinshinLife一起 #倒數2天 ⏰
⭕️你可以先加入ShinShinLife欣欣牌官網成為會員就可搶先獲得$50元 欣幣購物金 (時效15天)
立馬加入:https://shinshinlife.tw/欣家人招募領50
⭕️你可以加入 ShinshinLife 美好欣生活FB社團
在裡面我們都是欣家人 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生活日常 好吃的美好欣生活
⭕️你更可以追蹤ShinShinLife欣欣牌 IG:https://instagram.com/shinshinlife.tw
讓更多人一起過著美好欣生活其實一點都不難!
🥳最後你還可以幫高調的讓大家一同成為欣家人唷!
#欣欣牌 #ShinShinLife欣欣牌
#美好欣生活 #鍾欣怡 #談欣小夫妻 #美食 #冷凍食品 #居酒屋 #牛肉麵 #煎餃 #老火煲湯 #藥膳牛肉補湯 #蘿蔔玉米排骨湯 #木瓜紅棗燉雞湯 #淮山百合花膠雞湯 #鰹魚白蘿蔔湯
一隻豬只有兩塊 在 老闆水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伊比利松阪豬】勘稱跟A5和牛是同等級😘😘又稱《黃金六兩肉》
👍世界上最好吃的豬肉🐷
✅豬頰連接下巴的頸部🐷,一隻豬只有兩塊,非常稀少😱.......🐖是整隻豬最珍貴的地方
✅伊比利豬是以橡樹果實等做飼料🌰
✅松板肉肥瘦適中有大理石雪花油脂紋路🤤油脂鮮甜細膩,肉質柔韌帶脆!
🎑烤肉季到了!!
⚠️烤到肉邊有微焦感,吃起來會更爽脆。
再搭配簡單蔥鹽醬,更增加松阪豬的美味🤤
還不快來大口吃肉肉.......
#帶你吃好吃的肉
#中秋烤肉
一隻豬只有兩塊 在 大家好我是電冰箱-南北貨俱樂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胖肉爺肉店 #西班牙國王豬 #老饕肉 #肋眼上蓋 #稀有 #燒烤
來自西班牙的老饕肉,取自當地國王豬品種。
珍貴稀有,每隻豬只有兩片,台灣市面上幾乎看不到,過去燒
肉餐廳有供應的店家除了胖肉爺以外也幾乎看不到。
一塊非常好吃又神奇的肉,不管怎麼煮他口感就是軟~軟~軟~
影片燒烤過程一刀未剪,影片時間就是真實熟成時間。就是這
麼容易在家,就可以做出媲美甚至超越許多專業餐廳的烤豬排~
粉嫩多汁,略灑海鹽就好吃到爆炸了!!!
哪裡買? ➡️ https://bit.ly/3CD0UtF
線上肉店歡迎參觀選購 ➡️ https://www.bbqfat.com/
有其他問題歡迎撥打服務專線:0966-304566洽詢
如果喜歡影片,記得幫我們按訂閱並開啟小鈴鐺,最新影片不漏接
南北貨俱樂部@2021
一隻豬只有兩塊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年照樣有人發起「五一懲罰祭」,呼籲在五月第一個星期到良心店消費。對於良心店,我們建議分散投資。
是次來到旺中帶靜的大角嘴,無論是飲食或交通配套都很方便。大角嘴鄰近奧運、太子和旺角,距離旺角只有十多分鐘路程,卻已是另一個黃店集中地。港式、台菜、越南到星馬泰菜,統統都一應俱全。味道質素不但街坊盛讚,連區外人也會慕名而來,絕對可以打破「黃店多數唔好食」的定律。同行還找來大角嘴的街坊阿珍帶路,與記者一起尋找美食。我們在大角嘴市政大廈出發,尋找4間良心小店,短短幾分鐘路程就可以吃盡港式小炒、台式便當、傳統星馬菜和越式法包。
第一站來到大角嘴非常出名的長龍店。開業兩年就由細舖搬大舖,因為專做香港較少見的台式便當,吸引了不少捧場客。招牌滷排骨比手掌還要大,看起來是一整塊的肉扒,但一夾起就發現早已切開一條條,方便食用。「其實在我開店之後才發現,香港人不太認識滷排骨這款食物,很多人會以為是一條條的肋骨,像滷過的藥膳排骨。這個製法已經有長遠的歷史,將一些炸過的食物,再浸泡醬汁。就像香港很出名的咕嚕肉,也是同一個原理。」老闆(細嘉)分享當初在台南向台灣朋友學師的經歷,因為大多數台灣餐廳都會自己製作醬料,比較少直接取現貨回來,台灣朋友就教他如何製作出最貼近台灣的風味,也就是所謂的古早味。「台灣的滷排骨,外皮完全不脆,吃起來像麻糬一樣的口感,軟軟的。我們用一個偏濃的滷水,浸泡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就會有半脆半軟的狀態。」他在傳統台味與香港人口味之間取得平衡,聽取食客的意見後再不斷改良。
另一人氣之選是香酥脆雞便當,特色在於自家調配的鹽酥粉,加上獨特的醃製方法,令油脂水份能保留在雞裏面。雞塊外皮香脆可口,裏面的肉質鬆軟有嚼勁。台式餐廳的常備菜式滷肉飯最貼近台南口味,選用半肥瘦肉粒滷至入味,吃起來充滿油香,鹹甜適中。而每一款便當都會搭配五款本周配菜,配菜分為幾類,包括蔬菜、古早料理、炒粉絲、蛋,還有酸菜或菜甫。令便當更豐盛之餘,也能中和整個飯的油膩感。
第二站是一街之隔的星馬菜餐廳,因為份量多又便宜,成為了阿珍的日常飯堂。她推介最常吃的厚切豬扒叻沙摻摻,豬扒厚度足足有2cm,中間仍能保留肉汁,吃起來帶香茅味;摻摻麵底混合了油麵與米粉,加上芽菜,吃出三重口感,配以椰漿味突出的叻沙湯底,十分滿足。馬拉風味鴛鴦雞椰漿飯同樣有份量,兩種口味分別是南乳炸雞扒和新加坡咖哩雞腿,前者脆口,後者濃香,一雞兩味,還有拌碟的花生和小魚乾,感覺別具東南亞風味。
第三站到訪的餐廳沒有的異國風情的裝修,只有樸實無華的店面,賣的正是熟悉的港式小炒。阿珍甫進店就跟店員們打成一片,因為她和家人都是熟客,她也不時會在小店流連吃小食。她又指上一任老闆娘本來打算移民後,小店便會結業,但同是熟客的現任老闆不想讓這間小店消失,於是便接手經營。店內最出名的就是10元4隻煎餃,有白菜和韭菜兩款,餃子皮煎得香脆,餡料亦較多菜。小店本來會開至消夜時段,因此也有大排檔的鑊氣小炒,如椒鹽九肚魚、蠔仔粥、豉椒花甲等等,色香味俱全。
吃了三間餐廳之後,其實記者和阿珍的胃容量差不多已到達極限。不過最後一間越南法包小店,就算只賣一款法包,依然獲得街坊支持,我們當然要去拜訪一下。老闆Jeff以往在澳洲工作假期的時候,為了節省金錢,幾乎每天都在吃法包。回港之後,因為太想念回憶中的味道,於是開了間小店,一手包辦廚房和店務。Jeff直言他的法包做法簡單,在焗好的法包中加入扎肉、自家醃製的酸菜和醬料,最後撒上芫荽、蔥、指天椒。他認為法包最重要是足料,所以自己出品的法包必定要由頭到尾都塞滿餡料,味道鹹甜夾雜,中間有大量酸蘿葡絲,十分清新開胃。Jeff的一人小店從兩年開業至今,一直靠街坊的意見不斷改良。他分享道:「剛開店的時候碰上運動初期,我們沒有特別表明自己是甚麼立場,但就喜歡播自己喜歡聽的節目。漸漸地客人聽到不合意的,下次可能就不回來吃,喜歡聽的下次就會再來吃。建基於這樣的前提下,客人對我的食物質素都很寬容,有時做得不太好,但他們總是會說還不錯。街坊可能想跟食物一同進步,有時會給我意見,讓我慢慢摸索出更好的味道。」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良心掃區 #大角嘴黃店 #五一懲罰祭 #大角咀美食 #大角咀良心店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一隻豬只有兩塊 在 EAT AT HOME 食・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餃子是我其中一道很喜歡的家常菜,亦是我的comfort food。沒有想法吃甚麼的時候,從冰箱裏找幾隻之前冰好了的餃子,再加一個麵條,大概已是非常滿足的一餐。
.
這次做了一個超簡易的韓式餃子,其實韓國人的包法和我們平日包的也差不多,反而是材料方面有點差異,韓國的餃子會用豆腐、粉絲和芽菜,這些都是和我們做的中式有點不同,所以加了這些材料就更「韓式」了。
.
做餃子的餡料其實非常隨意,而我這次加了泡菜,這也是韓國人經常會加的配料,吃到泡菜就會想到了韓國的味道了。
.
餃子的韓文是만두,是漢字的「饅頭」,真的在韓國吃的餃子,大小和小饅頭無異,在香港時用的餃子皮大約是6至7厘米直徑,在韓國普遍用的餃子皮卻有8厘米以上,今次用到的是11厘米,包出來的餃子,比我們在香港吃到的真的大多了。
.
今年因為疫情而減少了到傳統市場,所以做餃子的時候,只能用到在超市買回來的餃子皮。最近路過傳統市場買了新鮮的餃子皮,做出來的質感真的很不同,皮薄質感又柔軟,由於食用的期限只有一兩天,所以買回來便趕著包好,
全部放在冰櫃,那想吃的時候隨時也可直接從冰箱拿出來,然後放在水中煮熟便可以了。
.
還有韓國除了餃子湯,即湯也是特別熬製的那道菜以外,通常餃子是以蒸和煎熟為主,所以想做出韓味道的也可留意喔。
.
雖然很多朋友都懂得做餃子,但還是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個影片吧。
份量:約25-30隻 (餃子皮直徑11cm份量)
.
材料
.
餃子皮25-30塊
免治豬肉150克
硬豆腐200克
韭菜70克
白菜泡菜100克
杏鮑菇(或冬菇)100克
京葱1/3條
.
免治豬肉調味
.
醬油半湯匙
料理酒半湯匙
糖一茶匙
芝麻油一茶匙
鹽1/2茶匙
薑蓉1/4茶匙
蒜蓉一茶匙
.
餃子調味
.
醬油半湯匙
.
做法
.
餃子皮開了包裝袋後用濕毛巾蓋好。
在一個拌碗內,放入免治豬肉,加入調味料拌勻。
韭菜切半厘米長。
硬豆腐用刀壓碎,然後放入棉布內,擠出水份。
杏鮑菇切粒,京葱切碎,泡菜切碎。
將硬豆腐、韭菜、杏鮑菇、白菜泡菜、京葱放入免治豬肉的拌碗裏,加入醬油半湯匙,拌勻。
用餃子皮包好餃子,方法如下。
餃子可立即煮好後食用,或將包好的餃子平放在盤子上冷凍,放入冰箱(冷凍),待餃子冰好後便可放在容器內以方便收藏。
食用時可用盤子盛好,放在一鍋沸騰的水中蒸15分鐘,另可以一湯匙的醬油和一湯匙的黑醋拌勻後作沾醬享用。
.
餃子包法
.
在餃子皮上面放上餡料,用調羹壓平。
在餃子皮的週邊一圈沾上清水。
將餃子皮對摺,用手指捏緊餃子皮邊沿。
然後在餃子的角落沾上清水,兩個對角連在一起,用手指捏緊接口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CIAL MEDIA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atathomehk/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atathomehk/
Blog:http://www.eatathome.hk/
MY GEAR
影片拍攝 Filming:
Camera/ Sony α7RII
Lens/ Sony Zeiss FE 24-70 f/4
Tripod/ 190XPRO Aluminium 4-Section Camera Tripod
Editing / iMovie
相片拍攝 Photography:
Camera/ Nikon D700
Lens/ Nikon 105mm f/2.8 mi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