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時的穿越,北北基小農桃源:瑪陵休閒農業區 》
驟雨不停的十月初,我在難得的天氣空檔駕車自新店一路北上,驚訝導航的目的地居然只要30分鐘,以為自己看錯。繼天上山後,我收到了基隆市政府的邀請,走了一趟「瑪陵休閒農業區」,感受這夾在台北與基隆之間,歷史悠長卻容易被遺忘的可愛山村。
瑪陵坑位於陽明山系東南方,一條基隆河支流:瑪陵坑溪的溪谷之中,屬於基隆市七堵區;然而和我們印象中的貨櫃、火車、基隆河不同,它是七堵關於山的那一面。這裡早期是北部平埔族巴賽族的聚落,族語「瑪陵」原意為「女巫的墳墓」,來到此地的西班牙人,將其譯為吉馬利社(Kimari),曾將此作為進入台北盆地的中繼站;而漢人以對溪谷的慣稱,為其加上「坑」字後,成為今日的「瑪陵坑」。
瑪陵坑的開發非常早,清代就開始有種茶等農業,日治時期這裡發現煤礦後開始蓬勃發展,甚至在1920年代成為了七堵的行政中心,直到1970年代礦坑陸續關閉、人口外流後,繁華落盡回到最初的農村樣貌,並留有許多礦業遺跡等歷史資產,成為自然與人文並茂的多元小山村。
因地處溪谷,又是山系末稍,瑪陵坑四周全是低矮的小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那頭蹲坐瑪陵坑南隅的獅子:石獅山莫屬了。石獅山步道是原始的緩坡,平坦好走,從創昇公司旁的步道口到海拔160公尺的山頂只要630公尺,上升130公尺,是適合全家大小郊遊的步道。山徑兩旁可見夾道的筆筒樹、臺灣桫欏、鬼桫欏等眾多大型蕨類,我上山時也遇到美麗的台灣特有種紅圓翅鍬形蟲,生態相當豐富;而山頂往北的展望非常好,可以鳥瞰整個瑪陵坑景色、北二高跨越瑪陵坑溪的巨大水泥拱橋:瑪陵橋、以及位於舊七堵收費站的消防署特搜北部分隊等,值得一走。
在山頂看著壯觀的瑪陵橋,讓我不禁想起在參觀美國胡佛水壩時,從壩頂往南一望,那高懸天空的宏偉州際公路拱橋。雖然瑪陵橋非常突兀,甚至成了視覺焦點,但也正是這巨大的水泥量體,和62號快速道路組合成通往瑪陵坑的捷徑,實現了台北到此只要半小時的無感距離,真是使矛盾之情油然而生啊!
石獅山腳有著瑪陵坑最著名的餐廳之一:芳裕農場。女主人楊媽媽深耕在地40多年,從養雞轉到有機農場,以各式自產特殊香草入菜而聞名。我從石獅山下來後在此享用午餐,點了口味清爽的紫蘇松阪豬、用料實在的蜂蛋與撒著帶有特殊辛香氣「辣蓼」的紅糟香草鰻魚,搭配混入狗杞葉製作拌著香濃油蔥的枸杞麵線,以及帶有醃漬月桃香甘味的月桃雞湯,享受了一場香氛獨特的味覺小宴。我非常推薦來此用餐,除了養生之外,別的地方不容易吃到的特殊有機香草調味,也是讓人難忘的在地經驗。
餐後我隨著熱情的楊媽媽,到農場後方的午茶小屋「山茶坊」參觀。打開紗門,簡單的木質內裝與大片玻璃帷幕映入眼簾,光線帶著窗外的綠意灑落光滑的水泥地面,柔美而令人放鬆,是個非常適合點杯自產香草茶或咖啡,悠閒度過午後的好地方。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楊媽媽母女熱情的介紹園區裡的一草一木,甚至順手放進嘴裡——那些全是可以應用的有機香草呢!
在芳裕農場大門右前方,有條隱於竹林的小徑「保甲路」,是日本時期瑪陵坑內十分重要的聯絡道路,串連著類似今日「鄰里」的「保甲」。沿著保甲路在林蔭下散步,十分舒服,沒多久就會抵達瑪陵坑溪畔,可以見到瑪陵橋、翠谷橋與百年糯米橋組成一幅跨越空間與時間縱深的四維立體畫面。這座糯米橋也是瑪陵坑特色之一,在日本時代以糯米等原料調製成黏著劑,將石塊砌成六角形石柱與橋面而成,可能是基隆唯一的糯米橋,在潺潺溪水的陪伴下留存至今。
翠谷橋下有基隆河水系常見的壺穴地形,是活生生的地質教室,也可看見百年前先人在巨石上鑿出的水道遺跡;這條河的上游林相茂密,素有「基隆亞馬遜」之稱,而往下游看去,在視野不遠處就是瑪陵坑的守護神石獅山。
過了糯米橋直走,在瑪陵坑幹道大華二路轉折處值走進小巷,不久就能看見右手邊一棟高聳的紅色三層樓建築「金明昌鹿園」,也是瑪陵坑的遊憩亮點之一。金明昌鹿園主人一家是在地務農,並也從事養蜂事業,自產的野花蜜蜜源就是這片小丘陵地的樹林,吃起來味道層次豐富,和果園的水果蜜不太相同;我個人很喜歡,當場就手滑了一瓶200克包裝的,1公克1.25元。養蜂之餘,他們也以副產品蜂蠟開發DIY手作課程,將其與乳木果油、已萃取左手香精油的米油等加熱均勻混合,倒入容器冷卻後就成為止癢消腫的純天然左手香膏了。
回到主業,金明昌鹿園內有四十餘頭鹿,可以拿牧草餵食最親人的門面招牌水鹿,近距離感受一下這種山裡也有的大型哺乳類。不過,在中央山脈上看了那麼多水鹿,且幾次被包圍的記憶仍然歷歷在目,這樣隔著鐵欄杆的互動方式,還真是讓我覺得有點陌生呀!除了鹿以外,這裏還有大魚池、一大群母雞、幾隻山羊、成排蜂箱,和一隻猴子,是個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來玩的休閒農場,很有小動物園的感覺喔!
這天,我大概11點抵達瑪陵坑,爬完石獅山、在芳裕農場悠閒享用一餐、保甲路散步,到金明昌鹿園餵鹿、餵魚,做了幾瓶左手香膏後,竟然就已經天黑了!根本沒有時間再去其他地方,只好匆匆到農產品展售暨遊客服務中心,拜訪非常熱情的總幹事林飛海,聽退休後回歸鄉里服務的他講講瑪陵坑的故事,還有瑪陵坑溪上游的幾個重要景點:日德煤礦與福海煤礦、焦炭窯遺址,與親水公園、基隆亞馬遜…等,他的爸爸還曾經是本地礦工,陳列在遊客中心的礦工帽就是他提供的真品呢!
我確定瑪陵坑會是我有一天或半天空擋時,將再到訪的地方,把主委口中的那些史蹟、幽境都收進眼底。但比起景緻,這裡悠閒的山村氛圍,像極了中南部淺山,更讓我喜歡在此漫步的感覺。另外,這裏還有很棒的餐廳、眾多在地小農生產的特色產品,還有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出遊的環境,實在是北部人不可多得的咫尺桃源呀!
如果你住在北北基,喜歡山村的氛圍,卻不想舟車勞頓到中南部縣市,瑪陵坑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半小時,這迅速的空間轉換,就像跳躍時空,眨眼讓人徹底擺脫喧囂、走入純樸的自然小鎮,感受小農的慢調生活,穿梭在百年歷史交織而成的美麗里山之中。
#基隆 #七堵 #瑪陵坑 #瑪陵休閒農業園區 #女巫的墳墓 #金明昌休閒農場 #芳裕農場 #石獅山 #瑪陵橋 #悠閒 #里山 #小農
七堵收費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網友熊御宇拍攝分享他收藏的高速公路回數票證與繳費證明單,你有關於高速公路收費的回憶嗎?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臺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國道1號)在1974年7月29日通車(三重交流道-內壢交流道路段),其於興建時即規劃為收費公路,並採取主線栅欄式人工(計次)收費方式,在1974年7月30日啟用第一個(泰山)收費站,開始向用路人收費。
1983年2月推出不找零車道,1996年12月推出回數票專用車道,平均讓每部車輛持用回數票繳費過站的時間縮短為約3.7秒,每車道每小時可通過900餘輛,雖已至人工收費作業效率之極限,但仍無法滿足更優質收費效率之需求。
另在計次收費時代,高速公路全路網合計設有23處人工(計次)收費站:
國道1號有11處收費站(汐止、泰山、楊梅、造橋、月眉、后里、員林、斗南、新營、新市、岡山)
國道3號有11處收費站(七堵、樹林、龍潭、後龍、大甲、名間、古坑、白河、善化、田寮、竹田)
國道5號有1處收費站(頭城)
車輛過站時由收費員依車種不同收取不同費率之通行費,此種過站計次收費方式,常受限於土地取得、道路線形等問題,致使各個收費站之距離不一;且因收費站多設置於郊區,使得高達65%的行駛高速公路都會區路段之用路人均未過站繳費,而其餘35%之中長程旅次則會經過收費站繳費,如此並不符合公平付費原則,導致既有計次收費制度遭到用路人的挑戰。
唯有提升轉換實施結合電子、電腦與通訊等新科技技術之自動化電子收費,方能突破達到無須停車、無現金之收費服務。
為落實付費公平性及一致性,以回應用路人之期待,避免收費制度瓦解,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開始規劃將計次收費轉換為計程收費,並為減少收費人力及收費站之用地,研議導入電子收費(ETC)替代人工收費,並藉由自動化收費提升高速公路收費效率。
另為順利推動及提升行政效率考量,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2003年以BOT方式推動電子收費(ETC),提出「徵求民間參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及營運案,委託民間廠商建置及經營電子收費(ETC)系統,欲借重民營公司創意及效率,加速整體計畫推動。
電子收費屬於新的繳費方式,為使民眾逐漸接受及適應,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規劃採兩階段方式轉換,於2006年2月先導入計次電子收費與人工收費併行,使用路人逐漸了解新的繳費模式,等到ETC利用率上升及民眾逐漸熟悉電子收費後,再於2013年12月30日將「計費方式」由固定費率之計次收費,無縫轉換為按行駛里程計費之計程電子收費,前後以10年時間推動電子收費政策與溝通,成功達成「走多少、付多少」之公平付費理念。
高速公路收費大事紀:
1974年7月30日,泰山收費站配合三重中壢段通車開始收費,為第一個開始收費的收費站,除現金外並收回數票,費率小型車15元、大貨車20元、大客車及拖車30元。
1978年10月31日,國道1號全線通車。
1981年6月1日,啟用軍用、郵用票證。
1981年7月26日,首次調整費率小型車25元、大貨車30元、大客車及拖車40元。
1982年8月,實施購買百張本回數票95折優惠措施。
1989年9月1日,全線設置小型車不找零錢車道。
1991年9月1日,再次調整費率,小型車40元、大貨車及大客車50元、聯結車65元。
1996年12月1日,全面實施回數票專用車道。
1998年1月,汐止收費站實施南下免收費。
2000年10月,七堵收費站北上單向開始收費。
2004年5月,榮獲行政院頒發「績效卓著」獎牌。
2006年2月10日,啟用計次電子收費(ETC)車道,人工及電子收費併行。
2006年9月18日零時起,國道5號頭城收費站於開始收費。
2013年12月30日,計次人工及電子收費轉換為全電子計程收費,高速公路計程收費正式上路;既有的收費站全數停用,改為RFID標籤(eTag)及車牌辨識方式收費。雖然收費站隨即遭到拆除,但有3個收費站的部份站體被保留下來作紀念,分別是國道1號的泰山收費站和國道3號的大甲收費站、田寮收費站。
2015年8月31日,高速公路局榮獲國際橋梁隧道及收費公路協會(IBTTA)2015年收費系統-服務及推廣類卓越獎及首獎(Present Award)。
2017年11月3日,高速公路局榮獲財政部106年第15屆金擘獎「政府機關團隊獎-特優獎」
2018年7月17日,提供通行費繳費平信通知改寄電子帳單服務。
七堵收費站 在 基隆市議員俞叁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來,有好消息了,至少是一個新契機了
7月1日,俞叁發 前往金山區公所,參加62快速道路跨越基金二路延伸至萬裡可能性評估地方說明會
會中提出建言,應增加第四方案,由高速國3線七堵附近延伸直通萬里金山,不需要到基金公路來塞車,也讓金山萬里鄉親有更便捷的交通
看來,當地的立委們聽進去了,採納我的建議了
新聞傳來好消息了
------------------------------------------------------------
立委賴品妤、沈發惠、議員張錦豪與交通部政長陳彥伯9日在立院召開公聽會,提出國三延伸金萬的新主張,方案A提議從國道原七堵收費站延伸至外木山大武崙海灘,方案B則從七堵收費站開闢一條直達萬里景美的專用道,全長各約7.5公里。
新北市立委與交通部政長陳彥伯9日在立院召開公聽會,新聞聯結如下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710004772-260405?from=fb_share_mobile&chdtv
------------------------------------------------------------
叁發在金山發言的PO文聯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yu.sanfa/videos/2896949053767427/
https://www.facebook.com/yu.sanfa/videos/pcb.2550700401848272/1159794417717005/?type=3&theater
七堵收費站 在 汐止收費站至五堵交流道間開放路 的推薦與評價
國道1號北上汐止收費站至五堵交流道間開放路肩時段,自104年2月2日平常日開放路肩時段恢復為16:00 ~ 19:00 一、「配合計程收費之汐止及七堵收費站重置工程」之汐止 ... ... <看更多>
七堵收費站 在 國道收費站地圖-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推薦與評價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連結至:國道高速公路局官方網站· 更新日誌. 國道3號起點-基金交流道. 基隆隧道(北口). 基隆隧道(南口). 瑪東系統交流道. 七堵收費站. 七堵隧道. ... <看更多>
七堵收費站 在 汐止收費站與七堵收費站,確實是應該廢除掉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剛好看到2、3天前的新聞就是在走山意外發生後,為了基隆市民的方便,中山高的汐止收費站、與北二高的七堵收費站都不用收費而幾天前恢復收費了但有基隆市民發起連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