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看了不少韓劇、歐美劇跟電影,在這邊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有些很多人應該看過了,還是可以來交流一下心得或推薦其他好看的作品給我喔^^
~韓劇~
《我是遺物整理師》:
經歷過喪親之痛,要不要看這部我猶豫了很久,最後是「鼓起勇氣」按下播放鍵。我很喜歡它的英文片名《Move to Heaven》,也是劇中主角父子開設的遺物整理公司名稱,中文名翻譯得很浪漫:「天堂移居」。
「我們要為你搬最後一次家。」全劇十集,每集基本上算一個獨立故事,從職業災害、孤獨老死、同志戀人、國際孤兒等議題,反思人性與死亡。不灑狗血卻催淚,是感動而不是傷痛的眼淚,看完之後暖暖的,更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
先別管「曹尚久」李帝勳像不像潘瑋柏了,他的演技、肌肉都在水準之上;「韓可魯」陳峻相從《愛的迫降》北韓F4老么,變成亞斯伯格症患者,入木三分;還有池珍熙,怎麼有皺紋還是帥?
《如蝶翩翩》:
講夢想、講遺憾、講人生、講失去、講原諒。為家庭付出一輩子的老爺爺,最大的夢想是上台跳芭蕾,面對外界眼光、家人唱衰、身體限制⋯⋯76歲的資深男星朴仁渙,用他每一條神經都有戲的表情,把堅持、失落、害怕等不同層次的情緒轉折,刻畫得精準到位,更與27歲的宋江擦出精彩火花,堪稱最強忘年CP。
宋江的肉體很值得意淫,但也不要忽略了演老奶奶的79歲資深女星羅文姬,她對先生的態度從反對到支持,從理解到不捨,非常令人動容。
《Mouse》:(中文譯名《窺探》)
你相信惡人的基因是與生俱來的嗎?故事靈感來自韓國2017年的女童分屍案,兇手竟是一位少了鏡像神經元,沒有負罪感的少女。《Mouse》原名呼應劇情,遠比中譯的《窺探》有意思。從連環殺人事件中追本溯源、抽絲剝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劇情反轉燒腦,中段一度太複雜差點看不下去,所幸最後幾集收尾收得漂亮,還是可追。
接下來,一起來期待《上流戰爭3》,看看Penthouse還能多荒謬。
~歐美劇~
《第二聲響鈴》:
超好看的西班牙電影《佈局》導演奧瑞歐保羅的作品,男主角馬里奧卡薩斯也是《佈局》那一位。首集從男主角切入,他因一場意外殺人入獄;第二集改由以女警的角度切入,之後每一集,都是以一個角色來鋪陳,由其所經歷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拼湊出完整故事。到第八集完結篇的最後半小時,你還沒把握,你該相信誰?
《陌生人》:
接在《第二聲鈴響》後看的,同樣只有8集。有一天,陌生女子在一個校園裡跟一名男子說:你老婆流產、懷孕都是假的。有一天,陌生女子去跟咖啡店老闆娘說:你女兒被包養。神秘的陌生女子不斷出現,找不同對象揭穿他的或他不知道的秘密,最後拼圖湊齊,你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涉及的議題有青少年、嗑藥、夫妻關係、代孕⋯⋯等。前三分之二好看,後面兩集有點爛尾,不介意的話可以看看,反正每集都不長,節奏很快。
《誰殺了莎拉》:
莎拉開心地乘著拖曳傘迎風飛翔,突然安全繩鎖斷裂,她掉下來死了。誰殺的?開船的男友?帶罪入獄的哥哥?第一季10集緊湊、懸疑、刺激,好看得要命。第二季開頭幾集,明顯為了要拓展故事,每個角色的背景開始做各種合理與不合理的延伸,但常看歐美劇的朋友大概也習慣了。
幸好,最終還是有把一切合理化,編劇花了兩季幫觀眾找到兇手,但最後又埋下伏筆,第三季要來了,因為⋯⋯兇手不一定是兇手。我倒是覺得不必了。
~傳記與紀錄片~
《侯斯頓傳奇》:
恕我時尚品味不足,在此劇之前我不認識這位傳奇設計師,朋友跟我說:「他是上一代,很有名的設計師。」反正,我就是用看一個人物傳記的方式來看,6集篇幅很好入口。從他的天份、奮鬥、成名、輝煌、失意⋯⋯故事發展曲線不令人意外,但我喜歡它的服裝、場景、音樂,那個年代紙醉金迷的奢華與墮落,被詮釋得好迷人,歌曲好好聽。後來看了網路文章,有劇中角色和真實人物的造型對照,真的是神複製,復刻得很到位。
《Homecoming》:
這是碧昂絲2018年在Chochela音樂節備受讚譽的演唱會,曾吸引4300人在線同時收看。除了舞台演出,這部片還穿插籌備這場演唱會的幕後故事、碧昂絲的心情與口述。所謂「籌備過程」,不是只有讓造型師量量身材做衣服,不是把歌唱一唱舞練一練,而是告訴你,她和團隊如何以三四個月時間,將她的構想從0到發展到最後成為舞台上200人陣仗一起完成的精彩大秀。
Homecoming是返家、返校,這場演唱會是她產後重返舞台,當藝人20多年,舞台是她某種形式的家;卸妝之後,她角色切換回人妻、人母,家裡還有先生以及三個孩子等著她回家。更重要的,家是源頭,碧昂絲在紀錄片不斷強調種族與性別意識,「黑人女性」是她與生俱來的身份,她背負這樣的重量前行,以
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告訴更多人,不要害怕,不要放棄。
我在觀賞的時候,數度想到張惠妹,不論是天后氣場、表演台風,還是這些年來阿妹在推動原住民文化與同志平權運動的付出。如果德州有碧昂絲,亞洲也該好好珍惜我們的張惠妹。
《Homecoming》真的很好看,沒看過的朋友不要錯過。
#我是遺物整理師 #如蝶翩翩 #Mouse #窺探 #宋江 #李昇基 #池珍熙
#第二聲鈴響 #陌生人 #誰殺了莎拉
#侯斯頓傳奇 #HomeComing #Beyonce #碧昂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個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讀書心得分享交流會- 第二曲線這本書我認為最主要的精神不 ... 的評價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郭瑞祥再婚的推薦,YOUTUBE、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郭瑞祥再婚的推薦,YOUTUBE、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個人生命歷程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2020.07.01 幸福好時光專訪【人生第二曲線】郭瑞祥教授 的評價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花花的佛系減脂團 DAY.20
今天來聊個自打臉的話題吧:「為了減肥,你會抽脂嗎?」
2012年,我因為產後瘦身有成,為了讓網友們更容易發摟我的減肥心得因此成立粉絲頁,當時我產後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從近七十公斤瘦到接近五十公斤;當時的我是完全歸功於我很認真運動(跳鄭多燕囧)以及控制飲食(節食囧)。
直到幾年後我開始朝健身專業發展,找一對一私人教練上課、報名教練培訓課程、每年持續進修健身相關專業技術與知識,我才漸漸明白原來當年的自己會那麼快瘦下來,其實原因非常多。
👉🏻 #全母乳
全母乳會讓產婦每天多消耗五百大卡甚至更多的熱量,生產母乳會消耗許多的熱量。我為了省錢都是給尚宇喝母乳,而且第二胎因為有擠乳經驗了產量非常大,一天大概都能擠出近一公升的奶水。(請叫我乳牛🐄)
👉🏻 #節食
我以為我是在控制飲食,但後來去回顧根本連基代都沒吃到,我的早餐通常是三湯匙的大燕麥片加一杯巧克力牛奶,或是二合一無糖燕麥飲之類的;中餐吃半碗飯配上一碗高麗菜跟半條秋刀魚,晚餐則是半碗飯、一碗菜、兩片肉。餓的時候就是狂喝水或者無糖綠茶。
👉🏻 #運動
坦白說鄭多燕並不適合給新手自己在家跟著跳,但當時沒有經濟能力的我也只能這麼做了,雖然經常因為動作不當跳到膝蓋痛,還好現在膝蓋依舊健康,總之每天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鄭多燕瘦身操雖然強度不高,但也確實提供了額外熱量的消耗。
👉🏻 #躁鬱症
躁鬱症有分躁期跟鬱期,在躁症期間精神體力都會特別好,因容易亢奮所以活動力旺盛,這段時間也會比平常消耗更多的熱量。我在生完尚宇後,躁鬱症正好從鬱期輪迴到躁期了。
沒有特殊疾病或是正在服用藥物等治療的情況下,每日熱量消耗大過於攝取時自然就會瘦下來,這是必然的結果。但是瘦也不會是永無止盡的,當減到一個程度時,身體自然會找到某個平衡,使你即便吃一樣少動一樣多時,也依舊瘦不下來。
就是俗稱的: #停滯期
停滯期改天我再寫一篇比較完整的,今天要講別的(對,我還沒開始講今天的主題)。當年的我跳鄭多燕約兩個月後碰到了停滯期,於是開始尋找克服的方式,也因此開啟了重訓的大門。
重訓跟鄭多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圈子,同樣都有屬於各自的社團,而我因為運動類型的改變,社團裡面的主流審美觀也慢慢改變;從鄭多燕那種結實纖瘦的體型,到比基尼選手那樣強壯但不陽剛的線條女孩。
有一段時間因為迷上健美運動,我甚至欣賞過健美小姐那種極端壯碩的肌肉體格。但不論是鄭多燕、比基尼小姐、健美小姐,都有讓我始終無法達成的目標: #腹肌線條 與 #臀部微笑線
當年的我的價值觀仍舊是「健身才是王道」,我深信只要我努力減脂跟訓練,我的腹部也能夠有明顯的六塊肌,臀部下緣的線條也能練成漂亮的微笑線。
但不論我如何努力,甚至於前年備賽期間,我的體脂率都已經降到19%了,腹部仍舊鬆弛;臀部雖然圓翹,但下緣的線條依舊不是微笑線,而是看起來有點皺皺的雙層線。
幾年前我轉職成為健身教練,學習人體的解剖學等專業知識後才明白,我的腹部因為懷孕造成腹直肌分離,腹部皮膚又嚴重鬆弛;我的體脂越低,下腹的贅皮只會愈多,基本上在沒有刻意去凹腹肌的情況下,我的腹部看起來只會是鬆鬆軟軟的。
而我的臀部就更悲催了,微笑線並不是臀大肌的線條,而是脂肪的線條;脂肪的囤積是先天決定,有些人天生屁股的脂肪就是只囤在下緣。因此如果有在重訓練臀腿,就很容易能夠變成飽滿的微笑線。
懷孕期間胖太多造成的皮膚鬆弛也包括我的臀部,加上我的臀部天生不太會囤積脂肪,因此即使臀部肌肉量夠高,在適當的位置上沒有足夠的脂肪去撐起皮膚時,下緣的線條看起來就是皺皺且一層一層的。
每個人天生都會有幾處不易囤積脂肪,以及特別容易囤積的部位;我最容易囤積脂肪的位置就在整個軀幹,包括腹部、腰部、背部,而臀部與後腰中間那一塊是我體脂19%時,仍舊屹立不搖的頑固型脂肪。
一直到前年我去隆乳之前,我都還是相信只要是脂肪,就有機會靠著飲食與運動減掉,不然那些健身網美難道都是抽脂來的嗎?直到我被醫美朋友拉進去醫美的私密社團後才發現,還真的一堆網美都是靠抽脂......
醫美社團是個刷新我三觀的地方,加入後我才知道有些頑固型的脂肪不論你多努力,它就是會一直都在那。也許真的得要減到體脂10%以下,我那兩塊腰後肉才會消失,但我想那個時候我的月經應該也會跟著消失。
我為了去做腹部的贅皮切除手術而去台中中國醫找整外陳醫師諮詢,在醫師的說明下才知道我的屁股是天生的,腰後肉也是天生的,水桶腰也是天生的(髂骨跟肋骨最後一根之間的距離太短)。
我要有臀部微笑線,只能補脂。對,不是抽脂,是把脂肪填進去想要變大的地方。我開玩笑的問說,那把我腰後那兩塊脂肪抽掉補屁股可以嗎?
陳醫師表示:當然可以(笑)
抽脂過的人不是不會變胖,而是抽脂過的地方比較不會再變胖,只會胖在其他脂肪比較多的部位。
也就是說,如果我把我的軀幹脂肪抽一抽,通通拿去填在胸部跟屁股上,我就會變成一個只要一胖就只會胖胸部屁股那種人。而抽過脂肪的地方則是在減肥期間會瘦得又快又明顯,如果把腹部脂肪抽掉,就會變成隨便減個肥腹肌就跑出來見人。
我曾經堅信只要是脂肪,就一定可以靠運動跟飲食減掉,但我忘記了人不可能將身上的脂肪全部減掉;為了維持身體的機能以及保護作用,脂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有些人的必須脂肪量都剛好長在不喜歡的地方,保留這些必要的脂肪就表示得跟不喜歡的多餘肥肉共存。
這也讓我去反思自己原本所堅持 #絕對不會抽脂 的這個信念,靠自然的方式不太可能有辦法把體脂降到那麼低;若我不抽脂的話,就只能靠藥物達成了,有接觸健美的朋友們應該對某些增肌減脂的藥物不陌生。
但藥物帶來的風險以及所要花費的金額,很可能遠大過於抽脂,何況,我的臀部也不是減脂就能達成我理想的形狀,我只能選擇打填充物進去,至於要打脂肪還是打西斯龍那類填充物,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分享本篇也不是要跟大家說我要去抽脂了,我要做一定是先做腹部拉皮,比起鬆弛的下腹,我的腰後肉真的只是小問題而已。分享這篇主要是想給大家不同的思考方向,希望讓大家在減肥的路上,心態能夠有些正面的改變。
一、你在網路上看到的健身網紅,那天衣無縫的身材曲線很可能並不是只有運動跟飲食就能辦到的。
二、除了身材之外,五官也是一樣的。加入醫美社團真的完全刷新我三觀,不要以為網路上電視上的那些美人都是天生長那樣;你可以為了變成自己更喜歡的模樣而去尋求醫美,但不要為自己的長相不如那些藝人、網美而感到自卑。
三、不論你要堅持運動不整形;堅持整形不運動;堅持運動整形並行或者堅持放棄人生,那都是自己的自由,他人無權置喙。就像我健身是喜歡自己有肌肉線條;我隆乳是希望自己的乳房不是下垂的,這兩者間並沒有衝突。
以上,今天打好多字。
甲溝炎狀況有改善了,感謝大家關心以及熱心提供解方,我也是因為從小就有一焦慮就摳指甲的壞習慣,所以一天到晚甲溝炎,不過自從重訓後手掌長繭可以改摳繭,甲溝炎頻率相較於小時候已經下降很多😂
#後記
🌺:陳醫師,我做完腹部拉皮後腰身會出現嗎?
👨⚕️:妳這個如果想要有很明顯的腰身只能搭配抽肋骨了。
......算了,我把闊背肌練寬一點腰看起來就會變細了(背面
#以下業配 📣提醒:敏益菌團購優惠下週日截止。
我家的現貨已經出完,所以昨日的訂單有部分得延至下週出貨;已跟廠商訂第二批,預計下週二就會送達我家,週三起按訂單順序出貨。
#敏益菌的適用族群
👶🏻 六個月以上寶寶調整體質
👦🏻 幼兒探索世界不怕髒空氣
👨🏻🎓 青少年求學時期健全成長
🤰🏻 孕媽咪養胎時期超前部署
🤧 變天就打噴嚏的一般民眾
訂購連結: https://lihi1.com/VTlr2
產品介紹: https://reurl.cc/E7aqXR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我對於小我的觀察
⁋ 我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在放縱,只是,如果不謀財害命,我願意聽身體一次,很多次。然後突然有一個瞬間,我跟自己說:「我覺得可以了,滿足了,回去吧。」
#關於吃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大餐,媽媽說想吃吃到飽,好久好久好久沒有吃到肚子這麼撐,撐到會痛,只能坐在椅子上放空。
突然有一個瞬間,我覺得,我可以回歸正常飲食了,這陣子的吃都可以吿一個段落了。
跟我吃過飯的人都會驚訝於我的大食量,近幾年我的食量縮小,原因很簡單,台北的伙食費太貴了,哈哈哈,對於一個一餐可以吃40顆水餃的我而言,我在台北這麼吃,會把自己吃垮的。
但,今年不一樣,我可以感受到一股「吃」的慾望回來,不是狼吞虎嚥的大吃,而是沒有克制地在吃,那是一種什麼感覺,舉個例子給大家聽:
有一個同事第一次跟我一起合點外送,我第一個點,我點完她以為我把她的也點了,但我其實只點了自己的份。
大概就是這樣沒克制地在吃。
所以我胖了,不意外,但我除了胖了,我在想,到底是什麼可以誘導我這樣,我不是不知道什麼是健康飲食與養成運動習慣,我還曾經實作過十分成功,那到底怎麼了?
這不是我近期第一次冒著這樣「我覺得可以了滿足了,回去吧。」的聲音。
近期有三次,剛剛是第三次,關於「吃」。
#關於金錢
第二次,是昨天,我在繳信用卡費。
我身邊的人對於我第二個驚訝的點是我的物慾很低,有多低?
我的鞋子只有五雙。拖鞋、布鞋、登山鞋、高跟鞋、靴子。不見人的時候穿拖鞋,出門穿布鞋。
我的衣服只需要一個單人衣櫃的上半部分。裡面看包含了春夏秋冬所有衣服,我一年最多買兩次衣服。
但不代表我不花錢,我可能比很多人都還會花,那是一種自由的意志。
我昨天在繳信用卡卡費的時候,突然有種:我們可以暫停有些不知道在幹嘛的花費,回到生活裡。不是之前的生活在夢中,而是可以更紮實回到地面。
我有一個畫面,我覺得我從半空中飄落地面。
所以,掰掰了Uber Eats、Line Taxi,掰掰了不知道的花費👋
#關於時間
第一次不是一個瞬間,是一段時間的思考。
我的下半年時間安排異常擁擠,擁擠到像是塞車的國道,以google map來看,大概就是一路紅色到底。
這其中沒有不快樂,不管是任何活動、聚會,只要我出現在現場,我總在其中獲得了很多,比我預想中還多很多很多。每一次出現,我都是滿心期待、無比雀躍,每一次結束,都是收穫滿滿,幸福滿滿。
而且,說老實話,我不是一個很常出現在活動的人,可以說,我其實很少出席活動。不為什麼,因為我已經把自己塞得太滿。
我滿到我沒充分的時間看書,這件事情很嚴重,非常嚴重。
我一直在output,可是沒有input。過去,我一週一本書一篇讀書心得,這是我最喜歡的input方式,我在這樣的世界很快樂。
但我有一段時間沒有了。
但不代表沒有成長,而是少了這個重要的input,我知道我現在所有的output都是源自於過去的input。
這是兩條曲線,一進一出,如果沒有input,那麼output遲早會乾涸,人會停滯。
於是我在想,我想給時間什麼?時間可以給我什麼?如果現實證明我可以花時間在一個地方,然後有所成長,下一階段要是什麼。
因此,一段時間後,我才決定,明年要專注在商業邏輯思維上,不管是書籍、關注的事情、讀書會的等等。(我還寫信/私訊給尊敬的老師詢問書單)
為什麼是明年開始?因為今年答應的事情需要好好完成,不論這些事是否與明年的目標一致,都不能影響已經答應好的品質。
況且,那些事都是有趣且值得用心完成的事。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發生這三個狀況,我覺得不是什麼太嚴重的事情,可以說其實對我的人生沒什麼真的巨大的影響。
只是,因為寫作,我更會細微察覺我自己的狀態。(不一定體現在輸出的內容,但加深了每一次的自我內心提問、觀察、發現、找尋)
中文系有一學期提到佛學,老師說,我們可以用一個「大我」看「小我」,「小我」就是這個會不克制的吃、不知道自己在花什麼、時間塞很滿的「我」。
「大我」是另外一個我,一個看著這樣我的「我」,然後觀察自己。
我自從知道這個概念後,我很常這樣做,從我大三開始。
於是,我想,應該是因為有些事/壓力/情緒壓住了什麼情緒,我的身體用另外一個方式發洩,然後,現在,趨近於平衡了。
而我,不是很確切知道是因為什麼事,或者,我知道,但既然身體要忘記那感覺了,就代表已經過了,就這樣吧,身體發出訊號,決定要回歸平衡了。
雖然花了點時間,但身體胖了可以少吃多動瘦回來、錢花掉了可以賺回來存回來、時間可以慢慢學會什麼要做什麼不做。
比較值得的是:我又更認識了自己的身體一點。我希望它知道,我會等它,願它下次如果有什麼情緒也可以練習更直接表達,我們一起練習,從看到、感受到、到接納自己。
一直以來,我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在放縱,只是,如果不謀財害命,我願意聽身體一次,很多次。然後突然有一個瞬間,我跟自己說:「我覺得可以了,滿足了,回去吧。」
嘿!歡迎回來!
#2020年小金魚的日更200篇挑戰 #DAY117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個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沒有過那樣的經驗?
假設你覺得自己很擅長於某種遊戲,不管是下棋啊、打麻將啊、撲克牌呀,任何一種都可以!
你經常跟朋友玩,而且你每玩必贏,你在你的朋友圈裡面已經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你自己覺得自己很厲害,其實你也真的還不錯,因為真的沒有人能夠贏你!
於是呢你終於鼓起勇氣去參加一個比賽,它可能是一個地區或者社區的一個比賽,你付了報名費,然後在第一輪就被打掛了,就被電得慘兮兮…
結果呢就證明了一件事,其實你沒有那麼厲害,你只是剛好身旁的朋友都不如你,就是這樣而已。
可在這過程當中,在你還沒有比賽之前,你一直以為自己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但是其實你不過只是個業餘玩家,甚至於在業餘玩家的程度裡面,你還算是一般般而已。
那這樣的一個狀況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喔,叫做「達克效應」,那達克效應其實是來自於康乃爾大學的克魯格跟達寧,這兩個研究者在1999年做的一個研究,然後發表出這樣的一個論點。
這兩個研究者達寧跟克魯格,他就把他們的名字湊起來叫做「達克效應」。
其實達克效應的理解可以從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像剛剛說的一樣,通常我們在自我評估的時候都是很不精準的,明明其實自己很平庸,但是我們會自我感覺太良好,覺得自己非常的厲害。
可是如果從更深的第二個層次來看的話,其實你對於一項技能你越是專精,你練習的次數越多,比賽的經驗也越多,那麼你對於自己真實程度的客觀評估,也就相對的會更準確。
尤其你在某個領域裡,當你還是新手的時候,你正在快速成長的那個成長曲線,在那個階段你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的快,而且覺得自己進步的非常非常的快,然後自己彷彿是個天才一樣,那這個時候就是達克效應最容易發揮作用的時候。
當下的你會以為自己可以很快的跳脫出,新手變成是業餘玩家,甚至於是職業專家,但事實上不是如此。
所以其實「達克效應」在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在某個領域裡面出類拔萃,你要不斷不斷的練習,然後你必須要很務實,而且勇敢地跟那個領域裡面真正的專家,去做一個最務實的比較,透過這樣的比較,甚至於是競賽,你才會學會真正的謙虛跟務實。
那當然今天你聽到這裡,你學到了什麼是「達克效應」,或許在你身旁有一些好高騖遠、自我感覺太良好的人,當你在用你平常習慣的詞彙修理他們的時候,你可能學到了一個新的詞彙,你可以對他們說:「嗯~現在的你非常的達克效應!」
我想無論對方聽得懂還是聽不懂,至少你用一個相對委婉的方式去傳遞出一個真正重要的事實。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那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和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最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們近期的課程是5月18號的【人際回應力】,相信這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期待在5月1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在Facebook上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的文章與內容.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作者頭像. By. at 2021-06-05 13:35:12. 最近 ... ... <看更多>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在Facebook上關於人生第二曲線心得的文章與內容.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作者頭像. By. at 2021-06-05 13:35:12. 最近 ... ... <看更多>
人生第二曲線心得 在 讀書心得分享交流會- 第二曲線這本書我認為最主要的精神不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二曲線 這本書我認為最主要的精神不在於告訴你要做什麼,而是要你去思考問題的本質並且不斷地改變成長,而第二曲線到底是什麼,我以一家企業的生命週期來舉例介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