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今天本來想在老公公司附近找個餐廳吃飯 載小孩去
然後臨時約爸爸下班來給爸爸驚喜
但是哥哥現在小三是整天 作業也不少
考慮到在外面吃飯回來再寫作業會弄很晚
所以就乾脆再訂了我們都很愛的牧石回來煮當生日大餐也很好 吃得好滿足
-
問老公40歲了有什麼感覺嗎? 他說沒有
但房子有了,妻子兒子車子也都有了,看來只剩金子有點不夠🤣
另一種ㄐㄧㄥ子則是被關起來惹(喂)
但最近我們倆共同的願望是希望能換一台大一點的車~現在家裡兩台都是房車希望能換台休旅車
-
在IG看到G友分享倒立的好處和自學過程 讓我躍躍欲試
我記得小時候倒立不難 沒想到長大以後有夠難
手根本沒力 更不用說一次凳上去 一點力氣都沒有
接下來繼續練習 看看能進步到什麼程度
如果有持續練下去的話再跟你們分享 哈哈哈
#祝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置頂文抽獎記得參加唷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90的網紅Miya夏米雅【官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瑜得水-寫真文集」→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zzVVjQ 「四核心瑜珈-工具書」→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E2eDEa 什麼是4 Core Yoga 四核心瑜伽? 說到核心,大家一定立刻想到的只有腹部核心而已 是的,腹部核心十分重要 但是身體需要加強...
「倒立 手 沒 力」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馬賽克主婦的超營養廢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Miya夏米雅【官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workout_ku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workout_ku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Yoga Therapy & Integrated Mobility - [關於療癒121: 倒立的智慧 的評價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Handstand on the wall for beginner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Re: [問題] 倒立動作的入門種類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倒立 手 沒 力 在 為什麼只有10%的人可以做到手倒立? - PTT新聞 的評價
倒立 手 沒 力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累積小小的成就感,讓人生習慣「勝利」
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小挑戰:
壺鈴一萬下Swing計畫。
在研究體能訓練,翻閱資料時,
看到自已非常敬佩的兩位大神Dan John跟Pavel Tsatsouline不約而同提過這個訓練計劃,
也都對計畫的成果抱持正面評價,
(體態更精實、肌肉量增多、瘦體組織增加、
握力進步、核心訓練動作進步、腹肌更明顯、
臀部肌力大幅提升…等)
而且因為幾個月疫情居家期間,
重新燃起對壺鈴訓練的喜愛,
(在自已身上確實看到看到顯著的改變和進步)
所以決定完成這個一萬下盪壺挑戰。
我用32公斤跟24公斤的壺鈴搭配,
做兩天休一天,每天500下,
分成五個循環,每個循環100下再切成四組,
每個組中間搭配一個動作,
然後連續把五個循環做完,
每個循環中間安排30-60秒休息。
我自已平均完成五個循環的時間是29-33分鐘。
(詳細菜單會分享在文章最後)
決定開始這個計畫前,
評估了一下自已的身體狀況,
覺得一天「區區」500下,應該輕鬆愜意,
但是,開始之後,發現自已太低估這個訓練…
前兩個循環(1~6天)
每天500下身體雖有輕微的疲勞感,
心裡的想法:「500下真的還好,可以負擔」,
沒想到,不過從第三個循環(7~9天)開始,
就像溪水無預警暴漲一般,心裡壓力大幅上升,
因為為了在三十天內完成十個循環,
所以不論身心狀況如何,訓練都要進行,
雖然做二休一,
但是前四個訓練日一共2000下累積的疲勞
開始疊加在持續進行的數量上,
做完第三個循環的時候心底浮現了小小的懷疑,
覺得一萬下還很遠,會不會做不完中途放棄…
第四到第七個循環(10~21天),
真的每次都是咬著牙做,
每天要開始之前,會盯著壺鈴發呆5-10分鐘,
「要不要晚一點再做?」
「累累的,要不然今天多休一天?」
「重量要不要換輕一點?」
諸如此類的聲音一直從腦子裡冒出來。
雖然每天乖乖完成進度,
不過對於自已的意志力這麼薄弱有點不敢置信,
剛開始時信誓旦旦滿腔熱血,
但居然在第十天就動搖…
不過最後三個循環(第22~30天)
反而身心感覺都輕鬆了起來,
雖然疲勞累積的程度比前面七個循環更多,
不過因為精神上意識到
挑戰剩下最後30%就能完成,
(也可能是身體適應了這個訓練節奏)
狀態明顯反彈,
反而可以用比之前更短的時間完成每天的份量,
(每天500下加上組間動作,
大概都能在30分鐘內完成)
最後一天甩完的時候,神清氣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完成之後心底仍然浮現濃濃的成就感與滿足,
這個時刻,
其實我發現這個訓練除了有形的成果之外,
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勝利感」,
雖然微小,但不容忽視。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出現那種希望自已能夠有所突破的時刻,
或是某一天醒來,希望自已可以變得跟昨天不一樣,更強壯、更有智慧、更勇敢、更有信心…等等,但是我們常常也就是想想而已,
我們會為沒有採取行動找到千百種原因解釋,
但透過這次的經驗,我突然想到,
會不會是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期待的時候,
往往給自已太大的壓力或是抱著太高的期望?
從一個不愛運動的人,
變成每天不運動身體就感覺不對勁;
從一個把書本當成安眠藥的人,
變成手不釋卷的書痴;
從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變成表演大師溝通專家;
這些改變對我們大部份的人來說,
都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
會不會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懶散,
而是其實我們都對自已太嚴厲,
給自已太少的時間去完成太大的轉變,
所以才沒辦法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到我們想要的那個地方?
其實我們不必祈求有瞬間移動的能力,
可以彈指之間從A點飛到B點;
其實我們不必希望自已一覺醒來就變成超人;
其實我們不必苛求自已在很短的時間就要達到心中的理想目標。
改變需要時間,成長需要堆疊,勝利需要累積,
我們是不是能從一些小小的挑戰跟計劃開始,
讓自已一點一點的品嘗勝利的美味,
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口也好,
然後一次一口,但每次份量多一些,
讓勝利的美好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讓追求勝利(不論大小)成為人生中的習慣,
就像這次的經驗,
其實只是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挑戰,
雖然途中對自已產生懷疑,
但是在合理範圍內要求自已堅持下去,
然後在完成的時候,
我對自已一樣多了一些認同跟肯定,
然後我可以運用這份勝利感,
去面對下一個目標,
讓成果可以一個疊著一個,
如果一次沒成功,沒關係,
告訴自已,下一個小目標我可以扳回來,
接受自已會有失敗的時候,
不需要否定自已的努力,
就像對待孩子們一樣,
帶著有期許但不揠苗助長的態度餵養自已,
是不是就可以慢慢的看見自已的轉變跟成長?
要求自已要一次瘦15公斤,
或是一公斤一公斤慢慢減;
要求自已可以一擊必殺,
或是一拳一拳打好慢慢進步;
要求自已一個月看完十本書,
或是一次挑一本自已有興趣的慢慢看;
要求自已很快可以舉起自已體重兩倍的槓片,
或是一片一片慢慢加;
一步登天V.S.按部就班,
以自已的經驗,我覺得好好的跨出第一步,
然後鼓勵自已可以一步接著一步堅持下去,
對自已的人生是比較良善,也比較溫暖的要求,
而良善溫暖不代表胸無大志或是放任,
而是選擇用更有感情的方式,
去愛你自已跟提升自已,
也許,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心態,
走得更久,走得更遠的,
甚至走到自已沒有想像能到達的地方。
人生很短,但不代表急躁苛刻會改變結果,
就像我最近聽到一句感覺很深刻的話:
「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
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累積成就感,
讓我們的人生習慣「勝利」的滋味。
完整一萬下盪壺訓練的菜單:
選擇適合自已重量的壺鈴
(實際做看看,你會知道哪個重量最適合自己)
一個循環的份量
第一組:10下
組間動作
第二組:15
組間動作
第三組:25下
組間動作
第四組:50下
休息30-60秒,
進行下一循環,共五個循環
組間執行的肌力訓練動作建議:肩推(槓鈴肩推或單手肩推)、雙槓下推、酒杯式深蹲、反手引體向上、前蹲舉、倒立肩推、寬握引體向上等,多數動作建議使用1-2-3的次數。
舉例:10下盪壺,1下肩推,15下盪壺,2下肩推,25下盪壺,3下肩推,50下盪壺,休息30-60秒,開始下一循環
想挑戰的話值得試試看哦!
倒立 手 沒 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年倒立先生觀察宋省長選舉政見後建議宋省長的選舉論述(看後來發展應沒被採用):
以下是我對宋主席選舉建議,不知有沒有機會給宋主席參考?
我有三個建議:
一,現成的政績:發揮外交、民主溝通鼎鼐能力幫香港溝通
二,原本十大政策外的「倒立先生務實政策初擬稿」。特別是第一條,是我認為台灣目前最大病灶
三,選舉策略:宋總統超越宋省長。目標拚出333的局面
一,現成的政績:發揮外交鼎鼐能力幫香港溝通
改善香港問題
二,倒立先生務實政策初擬稿,特別是第一條,是我認為台灣目前最大病灶:擊潰藍綠一家親,若能執行,應才能走出第三條路,不被藍綠邊緣化。如果無法執行,泛藍或務實選民應還是會回歸藍軍,我自己也不例外。
政策十大方向:破、公、土、族、旅、運、養(老幼育)、武、平、藝
1(破)擊潰藍綠一家親:徹查歷年藍綠共構弊案(分析讓藍綠一家親的法律、執行、結構問題並改善),改善貪腐、政府效率,財政紀律監督委員會、公共建設總體檢
2(公)改善政府外行管內行問題-政治任命簡劭、國營酬庸改專業經理人制、績效管理-
3(公)改善政府辦公室政策問題-制定公務員實地考察實際時數
4(公)年金改革不朔及既往、公務員加薪三倍但有淘汰機制
5(公)改善正負執法威信與民眾守法習慣
6(公)兩岸和平協議、世界貿易佈局
7(土)國土規劃(環保、安全、產業效益、原住民傳統領域、縣市精簡合併、農地農用輔導集中遷廠)
8(族)族群委員會:統整台灣各大族群文化事務(成立平埔原住民臨時委員會、閩南、客家、眷村委員會、新住民委員會)
9(族)原住民委員會上升至文化部,讓原住民文化成為台灣母體文化
10 (旅) 成立觀光部(五大規劃與統整:山、海洋、南島與族文化、中華祭祀文化、信仰、在地知名商家鑲嵌計畫)
11(運)成立運動部,專門協助國手與推廣國民運動,健康護台灣
12(養)成立養老部(養老規劃、養老年金統整)、成立0-6歲國家養專案小組、實行天賦(興趣、夢想)教育
13 (武)各國武器採購競標
14(平)成立性平委員會(處理世代溝通、科學證明、法律相關問題,讓疑惑有出口、讓無助有接口)
15 (藝)提升民眾藝文品味,加強補助、強力鼓勵藝術團隊如紙風車劇團369鄉鎮巡演,十年一期計劃。
三,選舉策略:宋總統超越宋省長
1口號
只有宋總統能超越宋省長
副標
讓台灣溫暖的成長
2 369鄉鎮巡迴鞠躬,展現「人民助理」的新政治態度
3 宋省長紀錄片
4 目標拚出333的局面
藍綠各30%, 橘30%
橘30%:把討厭藍綠之外的務實選民撐到最大。
現在有8%
+擊潰藍綠一家親5%
+政府改革5%
+郭董挺5%
+觀光5%
+族群3%
+其他3%
總共34%
扣掉零頭4%,也許有機會站上30%
倒立 手 沒 力 在 Miya夏米雅【官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瑜得水-寫真文集」→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zzVVjQ
「四核心瑜珈-工具書」→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E2eDEa
什麼是4 Core Yoga 四核心瑜伽?
說到核心,大家一定立刻想到的只有腹部核心而已
是的,腹部核心十分重要
但是身體需要加強的,不僅僅只有腹部核心而已
在Miya的「四核心瑜伽」工具書中
腹部核心只是 #肌力核心 中的一個部分而已
光是肌力核心的訓練,除了腹部訓練之外,就還包含了:
腿部、肩膀、手臂、胸部、臀部以及背部
光訓練 #肌力核心,也是不夠的
常常有健身教練會來讓我的伸展課
每次我請肌肉大塊、超級帥氣的健身教練雙臂伸直去天空
試著把手肘送到耳朵後方,或者伸展髖關節
大家的表情都會五味雜陳、充滿各種情緒
所以說,光是狂練肌肉,欠缺了活動度,這是不夠的
「4 Core Yoga」的第二大核心訓練就是
#伸展核心,這和我們身體的的活動度息息相關
當肌肉做了收縮的訓練,你需要讓它伸展開來,恢復本該有的彈性與活動度
#伸展核心,在「四核心瑜伽」訓練中,分為:
肩頸手臂、後彎、前彎、扭轉、側伸展、髖關節與下肢
當然,很多柔軟度比較好的女生,則是剛好相反:
熱愛伸展而排斥肌力訓練,因為覺得很辛苦
但一定要知道,身體是需要平衡的
沒有控制力的身體,柔軟度再好也是軟趴趴的
甚至更加容易受傷
第三大核心:非常重要的 #平衡核心
在「四核心瑜伽」訓練中,分為:
單腳平衡訓練和手平衡訓練
平衡核心的訓練可以強化我們身體的平衡感、協調性和穩定度,都是全身性的動作。都需要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啟動、配合穩定的呼吸,更重要的是,要全身心投入,找到凝視點,十分專注,才有辦法穩定的完成動作。所以對專注力,也會有非常好的訓練。
最後,第四大核心,是 : #心肺核心
在這些年的教學當中,我發現一件事情,學員當中似乎有著兩大極端(當然也不是100%)
很多熱愛瑜伽的學員,很討厭心肺、排斥跑步
而很多熱愛跳舞、喜歡有氧的學員,討厭伸展、排斥重訓
而熱衷重訓、喜歡雕塑肌肉線條的學員,則是硬邦邦、排斥伸展
我曾遇到,可以手倒立,用手掌走路的人,被揪去參加一場路跑,跑15分鐘臉色發白
也曾遇到,籃球隊員,和緩伸展課哀哀大叫
這些,都是不全面、不平衡的身體狀態
心肺核心的訓練,對於瑜伽練習者來說,十分重要
從最最基礎的,呼吸模式的訓練
到真的跑起來跳起來的心肺訓練
都會讓你的身體、瑜伽練習獲得更好的狀態
以上,就是Miya獨創的4 Core Yoga四核心瑜伽的訓練
訓練的內容包涵:
瑜伽、皮拉提斯、重訓徒手動作
全面強化身體的四大核心機能,包含:
肌力核心、伸展核心、平衡核心、心肺核心
缺一不可,才會是健康、全面、平衡的身體
#練習是可以很有效率、很全面的
就像這支 健康2.0里的動作,簡單基礎,但很有效
今天的文比較長,但這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概念
在課堂上,我常常反覆跟大家分享、強調這些觀念
但在YT,這是第一次分享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
更多細節內容,可以參考Miya的工具書: 「四核心瑜伽」
Miya的YouTube在這裡→ https://reurl.cc/dG7Elq(請訂閱並開啟🔔觀看影片更加方便)
Miya的IG在這裡→ https://pse.is/QRF26(欣賞照片更加方便)
合作洽詢→ miya4coreyoga@gmail.com
倒立 手 沒 力 在 workout_ku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倒立俯臥撐的差異性
母畫面:前鋸肌從離心至向心保持肩胛前引的張力。
子畫面:前三角從離心至向心都為主要肌群,前鋸肌在向心時才有少量參與,因為肘屈角度小肱三頭參與度也高。
練俄挺的人常常在講的前鋸肌,影片所呈現的就是在講述,前鋸肌發力與前三角發力的差異性。
母畫面呈現的就是前鋸肌發力為主的倒立俯臥撐,我自己感覺推一下大概可以抵3下正手倒立肩推,因為大家常常看我一口氣可以推10幾下那種的倒立俯臥撐,是比較偏向正握的槓鈴肩推感覺,因為雙臂幾乎在額狀面運作,能夠參與的肌群較多,個人感覺因為肱骨外展+一點點內旋,所以中三角的參與也較多,力矩也比較接近垂直,還帶有些許胸腰椎的前凸以及骨盆前傾所以也可以讓更多上胸參與其中,操作所以會比較簡單,這種類型的倒立俯臥撐從正背面錄製起來就會比較有肌肉發力的張力,也會讓看得人覺得哇靠倒立在做肩推很屌的感覺,但是從側面看就好看起來比較醜一點。
而這種保持肩胛前引加上骨盆後傾的倒立俯臥撐就會困難許多,因為肱骨幾乎在矢狀面上運作+一些些外旋,所以中三角幾乎很難參與,再加上只要肩胛前引上胸肌的參與也少很多很多,而且在離心到底的階段還會因為肘屈角度變大增加力矩,所以整體難度變高,這種類型倒立俯臥撐從正背面看比較會讓人覺得很沒難度,但是如果從側面看這種倒立俯臥撐就可以發現他的動作美感以及視覺效果!有在練的人也會知道這種推法的難處。
小結:
動作上沒有對錯
我想拼次數時就用正手推,想練動作美感以及加強俄挺時就用前鋸發力為主的推法。
個人心得:練習這種倒立俯臥撐對於併腿俄挺的核心控制以及操作併腿俄挺時的軀幹骨盆位置絕對會有有大大的提升幫助!
街頭健身&徒手訓練:線上課程招生ing
如果覺得影片對你有幫助請幫我+分享
謝謝大家🙏
#倒立
#俯臥撐
#伏地挺身
#倒立俯臥撐
#倒立伏地挺身
#俄挺
#分腿俄挺
#前鋸肌
#三角肌
#前三角
#骨盆前傾
#骨盆後傾
#街頭健身
#競技體操
#體操
#雙槓
#bboy
#街舞
#瑜伽
#火箭瑜伽
#上水平
#handstand
#handstandpushup
#hspu
#calistenics
#bardancer
#槓上舞者
#小郭
#健身教練
#科學街健
倒立 手 沒 力 在 workout_ku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17個月的單手倒立練習歷程影片
把從2019.11.8到2021.4.11
接近17個月的時間,從一開始到最後一次練習單手倒立自己認為最好的每一次練習影片存下來,相簿顯示105個影片,就當作這500多天內我練習了105天單倒好了(有很多當天狀態不好之前都刪除了所以絕對超過105天),每次單倒練習次數平均約15-20次,每次1個半-2小時,所以這17個月來我針對單倒的練習高達:
1575~2100的練習次數
105~210小時的練習時間。
如此高次數的訓練,單手倒立就進步了這短短的5-6秒,過程中好幾度想放棄練習這個動作挫折感實在太大…
我沒有很好的平衡的天份,靠的都是努力練習!
單倒沒有捷徑唯有不斷讓身體記憶住這種感覺。
不管你運動健身的目標是什麼,只要你有心且規律的去執行即使慢慢的也會小小步的進步,經過時間的洗禮後你回頭一看你會發現你進步了!
做任何事別輕易放棄.不忘初衷.共勉之!
IG:workout_kuo
音樂:Rise-epic music
#onearmhandstand #handstand #yoga #streetworkout #straddleplanche #planche #calistenics #bodyweighttraining #單手倒立#到了#火箭瑜伽 #瑜伽 #街頭健身 #街健 # 俄挺 #防疫 #防疫健身
倒立 手 沒 力 在 Handstand on the wall for beginner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頭倒立練習Sirsasana for Beginner{Flow with Katie}. 凱蒂瑜伽Flow With Katie ... 手肘倒立- how to: forearm stand (Pīnchā Mayūrāsana). xz-yoga. ... <看更多>
倒立 手 沒 力 在 Re: [問題] 倒立動作的入門種類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引述《ipapa ()》之銘言:: 小弟自宅健身員,最近想練倒立: 最最簡單的應該是肩倒立 ... 成比較溫和的練習方式用手肘倒立練平衡與用肩膀往上推的感覺派克肩推鍛鍊肌力與 ... ... <看更多>
倒立 手 沒 力 在 Yoga Therapy & Integrated Mobility - [關於療癒121: 倒立的智慧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的手和腳沒準備,肩膀不穩定,H老師會說先練習手倒立vrksasana和手肘 ... 的現在是提起,比方說斜方肌和肩膀等等,所以你需要更多的專注力去學習運用這些智慧! ... <看更多>